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桑克 ◎ “推荐阅读”的诗人们(3):孙文波、阿吾 | 诗观点文库 | 诗生活网
               在辩驳之中清澈

  我没想到“我”是如此坚决。在短短二十五句之中,“我”不仅进行自我辩驳,而且与“你们”“他们”辩驳。在辩驳之中,作者仿佛一位写生画家,通过反复描摹某些关键线条,不仅使疑虑得到澄清,而且坚定了个人信念。这种澄清的过程也是批判的过程,这让我敬佩的同时也引起我无限遐想:对于当代某些现象其实无需婉转的告诫。
  此诗正如标题提示,源自一次对杜甫草堂的拜谒。杜甫草堂作为建筑本身实际早已成为中国诗人的秘密圣殿之一,它与我们的精神联系绝非数言可以厘清,但杜甫的生活却通过传记而为我们所熟知。作者在第一行诗“背着病,一个人眺望死亡”中,不仅高度概括杜甫一生极其重要的侧面,而且使之构成全诗的辩驳核心。
  疾病与死亡是杜甫的人生主题之一,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现实。但是,“我”却一直“反对”第一行诗所蕴涵的意义,理由与孔丘“未知生焉知死”比较相似,因为“肉体”和“眼前事物”其实是更为迫切的问题。但是“这一次”,“我”放弃“我”的反对,因为“我”发现反对第一行诗“就像肉体反对灵魂”。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极其荒谬的。在比喻句中,“肉体”对应“我”,“灵魂”对应第一行诗,彼此构成丰富的语义关系,间接彰显对杜甫的景仰。但更深层次的放弃原因却与“灵魂”这一喻体的内涵有关,“……灵魂——那些/秘密,犹如迢遥的星云,旋转着在我的头脑里,/组成一个伟大的现实……”,灵魂就是头脑之中的伟大现实,这样的诗句焉敢反对?“灵魂”一词后面,作者使用破折号,以加强引申关系,同时延宕节奏。那么具体怎么放弃?是“放弃对眼前事物的描写”,是“不再把你们请上纸”,这里的“你们”即是“我或你和他”,“我”语气果决地行使一个书写者的权利。作者紧接着以“为什么”干脆利落地引出对放弃理由的新一轮辩驳:因为城市混乱而喧嚣,甚至“把迷失市场化”——这一短语通过巧妙的书写深刻地揭示出迷惘的普遍性。
  从第十行诗开始,作者的笔力开始集中于第一行诗的中心词“死亡”。第十行诗实际是对第一行诗的改写,因此,杜甫的命运也就是“我”的命运。此行前后各加一个破折号,具有突出该行的形式意图。全诗共有十三处破折号。经我有限观察,作者新近的其他作品中也广泛运用破折号,它几乎成为作者一种重要的形式痕迹。在此,我提请有关研究者关注和思考这一现象。第十一行诗“这一次,我把死亡请到纸上”与第七行诗中“我不再把你们请上纸”,彼此构成一种有效的呼应。此处的“这一次”是本诗第三次出现,重复使用确实强化了语感,但如果小心留意,它似乎带有某种临时性质。紧接着,作者连续使用两个否定句对“死亡”进行分析:死亡的不是河山,而是“一种认识”,而且这种认识根本没有复活的方法,甚至“我”认为“复活已经是疾病”。此处的“疾病”虽然与前面所言之“病”相似而不同,但仍足以证明对这种“认识”复活的企图实际上存在着严峻而恐怖的危机。这有杜甫草堂见闻为证:游人妄称伟大,惊扰已逝的灵魂,造成疼痛如一把利刃刺入记忆中心的局面。游人放弃记忆,放弃历史,敬畏和怀念全是伪装的形式,根本不足征信。此时此刻,“我”怎么办?对这些伪装的形式,“我”坚决拒斥,以前如此,现在更是如此。这在“我”的语言选择方面则显示为倾向普通与平淡,因为“神圣和美已成为乡愁”,正如杜甫的《秋兴》所言。作者在全诗中施展多种硬功:辩驳缠绕,逻辑打磨……诗行指向复杂而清晰,这与作者强悍而深厚的语言控制力密切相关。

2007.3.28.

附录:孙文波《谒杜甫草堂得诗二十五句》


背着病,一个人眺望死亡。
十几年来,我反对这样的诗句。
就像肉体反对灵魂——那些
秘密,犹如迢遥的星云,旋转着在我的头脑里,
组成一个伟大的现实——这一次,我不反对了。
这一次,我放弃对眼前事物的描写,
我或你和他;我不再把你们请上纸
——为什么?一座现实的城市,突出它的混乱,
早已把迷失市场化,引导着喧嚣
——让我背着病看到死亡——
这一次,我把死亡请到纸上,
我说:看哪!看哪!不是一条河死亡,
也不是一座山死亡,而是……一种认识死亡,
方法却没有复活——怎么可能复活?
在这里,复活已经是疾病——
就像今天我步入草堂,看到游人如织,有人妄言
自己的伟大;那是对逝者惊扰——我不知道疼痛
将会以什么样的尖锐刺入记忆
的中心——或许,他们早已不要记忆
——一切敬畏都是假象,一切怀念都是形式
——我曾经拒绝加入。现在
我将更加拒绝——我的语言
仍然不把普通变成神圣,平淡变成美
——就像杜甫晚年看到“……独登台”,
而我看到:神圣和美已成为乡愁。



      限制与自由
  

  离开或出去曾是我的梦想之一,或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梦想之一。在这里我有为人代言的嫌疑,但是当年我确实见过太多想要离开或出去的人。离开是一个程度较轻的动词,而出去则是强烈的、主动的,甚至在单独成为一行诗句的时候具有一种激情。阿吾也想出去,他有出去的目的,而不仅是逃避或躲开。他在出去之前面临一些障碍:“我的头顶上空”,“一根灯管”,“一个面”,三种障碍逐层构成限制,截住阿吾的出去之路。或许,每个人在封闭空间中仰头之时都会看到它们。在这里,阿吾使用精确的几何概念“一个面”,并对其做出地理性阐释:“此面是边界”,客观而冷漠,甚至有点微弱的幽默。阿吾在“出去”撺掇下,做出的行为选择是“改变”,从而变得更主动,更激烈。他甚至反复强调出去或改变的意愿:“我要出去/改变一下我的头顶上空”。
  改变获得实现。阿吾看到出去之后的景象:在新的“头顶上空”没有任何东西——这似乎有点出人意料或虚无,但是将其理解为没有束缚的解放更为合意。阿吾此刻仍旧没有忘记轻松地嘲讽曾对其构成限制的“一个面”——“没有什么挂在一个面下”,接着显现比较理想的境界:漂浮的云和“蓝色的眼前”。使用“蓝色的眼前”比使用蓝天形成的修辞效果更饱满,更阔大。阿吾句式简单而坚定。巧妙重复词语,如“头顶上空”,调整词语位置,如“什么也没有”和“没有什么”,这些都赋予此诗以机智的品格。
  “蓝色的眼前”和“蓝色的部分”是本诗又一核心,主宰此诗后半程的发展。在其光辉之下,阿吾回忆之前的生活:他曾透过窗户在侧面看见过蓝色——这一未来的生活目标。阿吾提及窗户时,使用“所谓的”作为限制词,语含嘲讽和些微的谴责之义。“侧面”也是几何概念,延续前面“一个面”的冷峻与客观,它在蓝色与阿吾之间构成障碍,迫使阿吾只能“远视”蓝色。而今,在新的“头顶上空”,阿吾与蓝色亲密重逢。
  回忆悄然引发新的问题:出现新侧面以及新障碍——建筑物。建筑物遮蔽侧面之后的蓝色,这一新问题让读者始料未及。原来在出去之后,阿吾只是获得有限的部分自由,那么现在他就产生新的渴望,渴望获得彻底的完全自由:仅有头顶上空的蓝色是不够的。“我还要出去/改变一下我的侧面/我能不能够出去呢/让我的侧面和我的头顶上空/全部都是这蓝色的眼前”,阿吾对自己提出新的出去或改变目标,但能否实现,他自有疑问。但不管怎样,完全的蓝色或完全的自由已在前方,剩下的只是实践而已。对具体生活而言,此诗不啻是一则预言,他几乎精确地勾勒出阿吾未来的生活痕迹;对精神领域而言,摆脱限制,追求自由,正是一个人的天性。阿吾通篇没有提到限制与自由这两个词,但是这两个词却无处不在,而且获得清楚与坚定的表达。

2007.6.9.

附录:阿吾/戴大魏《出去》

出去
改变一下我的头顶上空
现在我的头顶上空
是一根灯管
灯管挂在一个面下
此面是边界
我要出去
改变一下我的头顶上空
我出去了
现在我的头顶上空
什么也没有
没有什么挂在一个面下
云是漂浮的
我望见这蓝色的眼前
我想到出来以前
这蓝色的部分在我的侧面
我透过所谓的窗
远视这蓝色
现在这蓝色不再在我的侧面
在我侧面的是建筑物
我还要出去
改变一下我的侧面
我能不能够出去呢
让我的侧面和我的头顶上空
全部都是这蓝色的眼前


来源:《特区文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照《杜甫草堂诗》
品名诗名画观春燕飞舞!
诗 // 谒杜甫草堂得诗二十五句
《光明日报》| 杜甫草堂(外一首)作者:施施然
游杜甫草堂三首[五律]
271谒杜甫草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