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辞赋写作第十三讲

辞赋写作第十三讲

辞赋,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辞赋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

辞赋一般分为骚赋、散赋、骈赋、律赋、文赋五种。散赋的最高形式是汉赋,汉赋又可以分为大赋和小赋。

要求
(1)辞赋是一种韵文,新韵、古韵不得混用,亦不能平仄韵混用。同一段中的换韵一般不得超过3次,如果需要换韵时,提倡以适宜的提引词作为过渡;
(2)字数一般以500---1000字为宜,提倡炼句、炼词(这主要是考虑当代人的阅读习惯以及优秀辞赋刻碑的需要);
(3) 辞赋开篇不建议使用“隔句”,句式相同的“隔句”连用一般不超过两次;
(4)在保证“韵不害意”的前提下,各阅读节奏点应尽量保持平仄对应;
(5)辞赋应做到雅俗共赏,语言流畅,用词切忌晦涩难懂。一篇辞赋中的用典一般不要超过10个;
(6)一篇辞赋中要具有一定数量的对偶句、排比句,应避免“重韵”;
(7)律赋的题韵字在保证文理自然的前提下,可以放到段中或者段尾。

区别
骈赋是一种韵文,有韵脚,而骈文则不见得都押韵。《滕王阁序》就属于一篇经典的骈文,非骈赋,但是文中有几处押韵。

别称
赋之别称。也称词赋。

特点
一、        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诗和赋
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

赋,是汉魏六朝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故此刘勰把【诠赋】列为文体论的第四篇,全书的第八篇。诠,意为解释,『诠赋』就是对赋这种文体有关创作情况的阐释论述。【文心雕龙·诠赋】曰:『观夫荀结隐语,事数自环,宋发夸谈,实始淫丽。枚乘【菟园】,举要以会新;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贾谊【鵩鸟】,致辨于情理;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张衡【二京】,迅发以宏富;子云【甘泉】,构深玮之风;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凡此十家,并辞赋之英杰也。』把【诠赋】的这段话译制成白话,就是:『试看荀卿的【赋篇】,大都用『隐语』的方式,叙述事物常常自问自答:宋玉的赋发出巧妙的言谈,确是过分华丽的开始;枚乘的【梁王菟园赋】,描写扼要而又结合新意;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内容繁多,文辞艳丽;贾谊的【鵩鸟赋】,善于阐明情理;王褒的【洞箫赋】,能把箫的状貌和声音都形容尽致;班固的【两都赋】,写得辞句明畅绚烂而内容雅正充实;张衡的【二京赋】,笔力刚健而含义丰富;扬雄的【甘泉赋】,包含深刻而美好的教训;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具有飞扬生动的气势。以上十家都是辞赋中的杰出作品。』

赋可以有三个部分:前面有序,中间是赋的本身,后面有「乱」或「讯」等。序是说明作赋的原因,「乱」或「讯」大多概括全篇的大意。但序和「乱」等不是赋一定要具备的。

赋的押韵
  赋的用韵,可以归纳出下列五点:
由于赋的篇幅较长,往往需要换韵,一韵到底的赋极少。
赋的换韵,往往与内容段落是一致的。
赋的押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相押。隔句相押是最常见的押韵方法,这与〈诗经〉、〈楚辞〉的押韵方法相同。但如上面所说的,古赋和文赋常夹有散句,押与不押,比较自由。文赋如苏轼的〈前赤壁赋〉除句句押和隔句押外,也有三句或四句才押的。这种作法是赋体诗的成分减少、散文成分加多的表现之一。

所谓韵脚,不一定在句末。如果句末是虚词,往往在虚词的前面押韵。这是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作法。这种押韵方式古赋和文赋中用得较多,六朝骈赋一般不用。

韵脚以不重复为原则。

赋的流变,随时代而异,战国时屈原宋玉等的作品,被称为骚赋,到汉代一变而为古赋,到六朝再变而为排赋,到唐代则由排赋而变为律赋,到宋代又由律赋变而为文赋。及至唐朝,把赋做为科举试验的一种科目,取士课之以赋,因此在音韵修辞上定了一个典型,这叫做律赋。齐梁而后衍为俳赋,唐以后变为律赋,宋以后流为文赋。或者干脆就說「律赋是唐代的赋」:古赋就是两汉的赋,俳赋是魏晋南北朝的赋,律赋是唐代的赋,文赋是两宋的赋。「唐赋」与「律赋」俨然成了可以代换的名词。所谓「古赋」,即「律赋」以外之赋的统称。
   六朝以来,赋句多骈行。骈言偶句,讲究字字相俪、句句相衔,通常对句骈行,才视为意义完整的句子,新式标点才用句号。这也是赋用韵之所在,所以赋篇除隔句对之外,一般都是两句一韵。律赋单句对之间用逗号,隔句对之间用分号,都成为新式标点的常则。

赋篇大多用骈偶俪句,所以一般都是两句一韵。依新式标点单句对之间用逗号,隔句对之间用分号。
   赋者,古诗之流也。
凡赋体分段,各有所归。但“古赋段或多或少”,若〈登楼〉三段,〈天台〉四段。至“新体”律赋则应分为头、项、腹、尾四段。

    《赋谱》一卷,共2500余字,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段落:
第一个段落是论“赋句”。《赋谱》首段开篇即言:
凡赋句,有壮、紧、长、隔、漫、发、(送),合织成,不可偏舍。
《赋谱》在这里先列出描述各类赋句的术语,然后作了举例说明。所谓“壮”,是三字句,如“水流湿、火就燥”之类;“紧”是四字句,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之类;“长”是五、六、七、八、九字等长字句;“隔”指隔句对;“漫”指不对句;“发”是发语,指“原夫”、“若夫”、“然则”、“嗟乎”之类提引、起寓之词;“送”指语终之词,皆用虚字“也”、“而已”、“哉”之类。
《赋谱》作者对上述律赋句式的特点、用法,还有具体的提示和说明。如说三字句(壮)“缀发语之下为便,不要常用”;四字句(紧)“亦缀发语之下为便,至今所常用也。”并且认为“凡句字少者居上,多者居下。紧、长、隔以次相随。但长句有是六、七字者、八九字者,相连不要以八九字者,似隔故也。”然后,以人的身体作比喻总结道:
凡赋以隔为身体,紧为耳目,长为手足,发为唇舌,壮为粉黛,漫为冠履。苟手足护其身,唇舌叶其度,身体在中而肥健,耳目在上而清明,粉黛待其时而必施,冠履得其美而即用,则赋之神妙也。
这是对律赋赋句运用提出的总体要求和理想目标,主张以隔对句为重心,各种赋句综合运用、恰当安排,以使整个赋篇成为一个有如人体一样“神妙”的有机整体,给人以自然和谐、浓淡相宜的美的感受。
第二个段落是论“赋体分段”。《赋谱》说“凡赋体分段,各有所归。”但作者区分了“古赋”与中晚唐时律赋的不同形制,认为“古赋段或多或少”,而“新体”律赋则应分为头、项、腹、尾四段:“约三十字为头”,“约四十字为项”,“次二百字为腹”,“最末约四十字为尾”;而“腹段”更分为“胸”、“上腹”、“中腹”‘下腹”和“腰”五段。一篇律赋总共应有八段,约310字,这就是《赋谱》所描述的当时新体赋的标准范式。
第三个段落是论“赋题”。《赋谱》曰:“凡赋题,有虚实、古今、比喻、双关,当量其体势,乃制裁之。”然后,则具体分析了何为“虚、实、古、今、比喻(明比喻、暗比喻)、双关”赋题,及如何因题制赋的方法技巧。《赋谱》最后还讨论了律赋与古赋在叙述层次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如所谓:“新赋之体、项者,古赋之头也。”并举例说明,古赋如谢惠莲《雪赋》开头“欲近雪,先叙时候物候也”,新体赋如《瑞雪赋》则开头就“先近瑞雪了”;又如古赋“多假设之词”,贞元以来的新体律赋就“不用假设”。
总之,《赋谱》以中晚唐律赋篇章的具体实例,对句式、字数、段落、赋题等律赋形式上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从理论上讨论了当时律赋的标准范式,既是当时士子应科举考试作律赋用的指南,也提供了评价律赋作品的标尺,反映了中晚唐赋体的美学观。

赋体分段,……至今新体分为四段:初三、四对、约三十字为头;次三对、约四十字为项;次二百余字为腹;最末约四十字为尾。就腹中更分为五:初约四十字为胸,次约四十字为上腹,次约四十字为中腹,次约四十字为下腹,次约四十字为腰。都八段,段段转韵、发语为常体。至于「八段」内各段的组织方法,兹按《赋谱》原文改列如下二表:
表一 (分段名称 建议使用的句型 韵脚布置 大约字數)
1.        头 紧、长、隔 第一韵 30 字
2.        项 发(原始)、紧、长、隔 第二韵 40 字
3.        胸 发(提引)、紧、长、隔 第三韵 40 字
4.        腹
-上腹 发(提引)、紧、长、隔 第四韵 40 字
-中腹 发(提引)、紧、长、隔 第五韵 40 字
-下腹 发(提引)、紧、长、隔 第六韵 40 字
5. 腰 发(提引)、紧、长、隔 第七韵 40 字
6. 尾 发(起寓)、长、隔、漫 第八韵 40 字

表二【「=」之左右表示「对仗句」,下同。】
壮 3字句
紧 4字句
长 5字句、6字句、7字句、8字句、9字句


轻隔 上4字、下6 字句=上4字、下6字句
重隔 上6字、下4 字句=上6字、下4字句
疏隔 上3字、下不限字句=上3字、下不限字句
密隔 上5字(以上)、下6字(以上)句=上5字(以上)、下6字(以上)句
平隔
上4字、下4字句=上4字、下4字句;
上5字、下5字句=上5字、下5字句
杂隔
上4字、下5(或7或8)字句=上4字、下5(或7或8)字句;
上5(或 7或8)字、下4字句=上5(或7或 8)字、下4字句

漫 上下句不对仗


原始 如:原夫、若夫、观夫、稽其、伊昔、其始也
提引 如:洎及、然则、矧夫、于是、已而、是故、借如、乃知
起寓 如:嗟乎、至矣哉、大矣哉

“原始”,探索事物起源。
“提引”,承上启下之意。即所谓属事比辞,皆有次第。
“起寓”,开启下文,总结上文,直抒胸臆。

送 句尾语助词,如:也、哉、而已

「送语者,『也』、『而已』、『哉』之类也。」

《赋谱》原文:

发 发语有三种:原始、提引、起寓。若“原夫”、“若夫”、“观夫”、“稽夫”、“伊昔”、“其始也”之类,是原始也。若“洎夫”、“且夫”、“然后”、“然则”、“岂徒”、“借如”、“则曰”、“佥曰”、“矧夫”、“于是”、“已而”、“故是”、“是故”、“故得”、“是以”、“尔乃”、“乃知”、“是从”、“观夫”之类,是提引也。“观其”、“稽其”等也,或通用之。如“士有”、“客有”、“儒有”、“我皇”、“国家”、“嗟乎”、“至矣哉”、“大矢哉”之类,是起寓也。原始发项,起寓发头、尾,提引在中。

送 送语,“者也”、“而已”、“哉”之类也。

释文:

发是语气词,虚词(字)无意义,加上实词,有所指。形式有三种:引发、承接及过渡词语。

比如:“原夫”、“若夫”、“观夫”、“稽夫”、“伊昔”、“其始也”之类,属于引发,用在开头。

比如:“洎夫”、“且夫”、“然后”、“然则”、“岂徒”、“借如”、“则曰”、“佥曰”、“矧夫”、“于是”、“已而”、“故是”、“是故”、“故得”、“是以”、“尔乃”、“乃知”、“是从”、“观夫”之类,属于承接,用在中间。

比如:“客有”、“儒有”、“国家”、“嗟乎”、“至矣哉”、“大矢哉”之类,属于过渡,用在头尾皆可。

‘送’即结尾之句,如(者也、而已、哉之类)


字词义:

引发类

“原夫”:最初的,开始的;夫字无意义(当那字解),以下同。
“若夫”:如果,假如。
“观夫”:看,察看;看到的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看法、认识。
“稽夫”:(jī)就停留;考核;计较;至。
“伊昔”:从前。
“其始也”:刚开始。

承接类

“洎夫”:(jì)到,及,添,浸润。
“且夫”:尚,还,表示进一层;表示暂时:苟~偷安;表示将要、将近;表示一面这样,一面那样;表示经久;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
“然后”: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然则”:表示连贯关系。
“岂徒”:难道只是;何止。
“借如”:假设连词。假如,如果;即如,例如。
“则曰”:(则):表示因果关系;表示转折,却;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曰)说;为;叫做;语助词,无实义。
“佥曰”:(佥qiān)众人,大家。全,都。
“矧夫”:(shěn) 况且;亦。
“于是”: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在此;当时,其时;如此;因此;语气词。犹焉。
“已而”:不久,后来;罢了,算了;旋即,不久;用为死亡的讳称;后来。时而(迭用)。
“故是”:(故)意外的事情;原因;有心,存心;老,旧,过去的,原来的;朋友,友情;死亡(指人);所以,因此;古同“顾”,反而。(是)表示解释或分类;表示存在;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表示适合;表示任何;用于问句;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对,合理,与“非”相对;认为对;表示应承或同意;这,此;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姓。
“是以”:所以;因此。
“尔乃”:这才;于是;更端发语词,无义。
“乃知”:才知。
“是从”:所从。
“观夫”:见引发类。

过渡类:

“客有”:主客互相问答时的发语。
“儒有”:拟读书人的发语。
“国家”:拟从国家层面上说事的发语。
“嗟乎”:表示感叹。
“至矣哉”:表示感叹。很完善了, 或者已经很好了的意思。
“大矢哉”:表示感叹。拟发誓时的发语词。

前置词(preposition)在文法里是一种介词或助词,其作用为建立受词(多半是一个名词词组)与句子中其他部分的关系,通常用来表示位置或时间。

发语词 (我们多说是提引词)
用在句字开头,没有实在的意思,仅仅是表示要开始说话了,这样的词就是句首发语词。比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

文章中用于句首,揭举事物的虚词性助词。文言中有「夫」、「维」、「盖」等。「词」文献异文作「辞」。晋·郭璞·尔雅序「夫尔雅者,所以通训诂之指归」句下邢昺·疏:「夫者,发语辞,亦指示语。」
亦称为「发端词」。

问题描述:
  发语词是用在句首的无实意的语助吗??
 可不可以用在句尾或者句中啊??
参考答案:
  句首和句中语气词
 最常见的句首和句中语气词有“夫”、“唯”、“其”三个字,“也”也可以作句中语气词用。
  “夫”字作为句首语气词是从指示代词“夫”虚化而来的。它经常放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

发语词是句首和句中语气词,最常见的句首和句中语气词有“夫”、“唯”、“其”三个字,“也”也可以作句中语气词用。

文言文的发语词是指用在句首的语气助词,表示要发议论,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其多由指示代词虚化而来,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省去。如“夫”“维”“且”“盖”等均是发语词。

句首发语词有:夫、盖、故、以、其、然、则、而、虽、且

1.        盖
“盖”发语词,提起下文,无义。

2.        夫
“夫”字作为句首语气词是从指示代词“夫”虚化而来的。它经常放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文言文中的发语词,表提示作用。

“夫”,音扶,发语词,无义,有提引下文的作用。
“庸”,“岂”,表示反诘的语气词,意近于今所谓「何必」、「何须」。

3.        维
“维”字居句首, 结构上表提引, 语气上表限定;居句中, 结构上表确认, 语气上表强调。同时,“维” 字在表限定或强调语气时, 如具有排他性含义, 则形成了仅独语气。《文选·江赋》“惟岷山之导江”注:“惟 , 发语之辞也。”颜师古《匡谬正俗》卷二 :“惟, 辞也。盖语之发端。”“发语”“ 发端”皆引发、提引语句之义。
句首“维”的这种用法, 古代的训诂家多注意到了 ,但该用法的适用范围在他们却不相同。王引之《经传释词》句首“ 维”(作“惟”)除作“发语词” 外, 还当独、乃、以、与诸词解。杨树达《词诠》于“维” 字罗列了五种用法 :不完全内动词、介词(同“以”)、连词、语首助词和句中助词, 于语首助词引《尔雅·释诂》云:“ 伊、维, 侯也” , 邢 疏“ 皆发语辞” 。可见, 《词诠》句首“维”大多作了发语词。在我们看来, 《诗经》句首“维”都作发语词 , 无论兴句还是非兴句、自足句还是合成句。这种有提引本句作用的句首“维” , 我们定之为结构助词 , 表提引。

4.        且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说。
5.        且夫
语气词。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提起话题。
   且夫不好问者。――清·刘开《问说》

提引词大全

观夫,惟夫,原夫,若夫,窃惟,窃闻,闻夫,惟昔,昔者,盖夫,自昔,惟 至如,至乃,至其,于是,是则,斯则,此乃,诚乃 洎于,逮于,至于,既而,亦既,俄而,洎、逮,及,自,属 乃知,方知,方验,将知,固知,斯乃,斯诚,此固,此实,诚知,是知,何知,所知,是故,遂使,遂令,故能,故使,所谓 况乃,矧夫,矧唯,何况,岂若,未若,岂有,岂至 岂独,岂唯,岂止,宁独,宁止,何独,何止,岂直

假令,假使,假复,假有,纵令,纵使,纵有,就令,就使,就如,虽令,虽使,虽复,设令,设使,设有,设复,向使。 虽然,然而,但以,正以,直以,只为 岂令,岂使,何容,岂至,岂其,何有,岂可,宁可,未容,未应,不容,讵令,讵可,讵使,而乃,而使,岂在,安在 岂类,讵以,岂如,未如 若乃,尔乃,尔某,尔则,夫其,若其,然其

倘若,倘使,如其,如使,若其,若也,若使,脱若,脱使,脱复,必其,必若,或若,或可,或当 唯应,唯当,唯可,只应,只可,亦当,乍可,必能,必应,必当,必使,会当 方当,方使,方冀,方令,庶使,庶当,庶以,冀当,冀使,将使,夫使,令夫,所冀,所望,方欲,更欲,便当,行欲,足令,足便 岂谓,岂知,岂其,谁知,谁言,何期,何谓,安知,宁谓,宁知,不谓,不悟,不期,岂悟,岂虑

加以,加复,况复,兼以,兼复,又以,又复,重以,且复,仍复,尚且,犹复,犹欲,而尚,尚或,尚能,尚欲,犹仍,且尚 莫不,罔不,罔弗,无不,咸欲,咸将,并欲,皆欲,尽欲,皆并咸

自非,若非,若不,如不,苟非 何以,何能,何可,岂能,讵能,讵使,讵可,畴能,奚可,奚能 方虑,方恐,所恐,将恐,或恐,或虑,只恐,唯虑

敢欲,辄欲,轻欲,轻用,轻以,敢以,辄以,每欲,常欲,恒愿,恒望 每至,每有,每见,每曾,时复,数复,每时,或 则必,则皆,则当,何尝不,未有,不则 可谓,所谓,诚是,信是,允所谓,乃云,此犹,何异,奚异,亦犹,犹夫,则犹,则是 诚愿,诚当可,唯愿,若令,若当,若使,必使 自可,自然,自应,自当,此则,斯则,女则,然则

观夫,惟夫,原夫,若夫,窃惟,窃闻,闻夫,惟昔,昔者,盖夫,自昔,惟。 至如,至乃,至其,于是,是则,斯则,此乃,诚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现代赋的写作(第十二届辞赋研讨会交流)
如何写赋
发语词
赋体文的演变
从吕蒙正的《寒窑赋》说起
【辞赋讲座】第十讲 骚赋、文赋及其它赋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