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说上海地名】大洋桥

大洋桥

1986年地图中的大洋桥一带

彭越浦是吴淞江北岸支流,向北流经原闸北区全境。以前,在现在的交通路有一座跨彭越浦的木桥,是上海的慈善团体——普善堂出资建造的,被叫做“普善桥”。20世纪20年代,上海工务局拆除“普善桥”木桥,重建为水泥桥,仍然称为“普善桥”。水泥本是“舶来品”,是“洋货”,早期的上海人称之为“洋灰”,后来又以“洋泾浜语”把它称作“水门汀”。普善桥是该地区出现的第一座体量很大的“洋桥”,于是就被当地人称之为“洋桥”“大洋桥”,并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物”。

今日交通路大洋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的苏北难民进入上海避难,许多难民在大洋桥一带搭建棚屋定居下来。于是,大洋桥一带成为上海地区知名度较高的棚户区居民点。不少进入上海的苏北难民以拾荒为生,并在大统路中兴路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旧货市场和“销赃市场”,称之为“大统路旧货市场”。

20世纪80年代建设新的上海火车站时,大统路旧货市场被取消了。以后,旧货市场的从业者逐渐向大洋桥地区转移。由于这里地处上海火车站北广场的恒丰北路和恒丰路立交桥,立交桥的桥洞下有较大的空地,加上上海火车站北广场人流量大,人员复杂,在大洋桥地区形成了一个规模更大的旧货市场,摆摊者、兜售者、捉漏者(古玩业行话,就是在地摊中寻找货主不识货而遗漏的好货)、销赃者沆瀣一气、麇集于此。90年代后,上海城市改造和城市建设进入了高潮期,也是上海和全国民间收藏方兴未艾的时期,许多人把从拆房子收购来的旧货带到这里摆摊出售,外地人也把收购来的旧货放在这里的摊位上销售。当然,更多的人到这里来是为了觅宝、捉漏,于是大洋桥作为区片地名,其所指区域逐渐缩小,即恒丰路立交桥桥洞下附近的一片区域,“大洋桥”不仅是“旧货市场”的代名词,也成为上海知名度很高的区片地名。进入21世纪后,大洋桥旧货市场被取缔,地名的知名度也逐渐下降。

作者丨薛理勇

编辑丨张渊源

审核丨吕艳红

来源:图溯上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它曾是上海第一座跨铁路人车双行立交桥……
聊聊:太阳山路的前世今生
【原创】上海最大的地摊旧货市场
民国民俗篇:三十六行<收旧货>
上海散步(组图)三十五
清东陵内“立交桥”,皇上谒陵钻桥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