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角地”变“宝矿”,西童女校“披亚司”承载100 记忆(B)

塘沽路是一条由南向北,到长治路口开始向西北方向转折的马路,盖因东面是虹口港,西面当时纯属宝山和上海两县的农田村舍小河,有着广阔的空间,正是城市化发展的腹地。

今塘沽路长治路口

1866年(清同治五年),美国圣公会又在长治路、南浔路、塘沽路口建造了名为“同仁医局”的教会医院。1880年,医院规模第三度扩大,定名为“同仁医院”,并成为圣约翰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同仁医院搬迁至愚园路、镇宁路附近。而建于1920年代的同仁医院大楼则变成民居,直至如今成为历史保护建筑。

今同仁医院旧址(现为民居)

同仁医院旧址铭牌

昔日同仁医院副楼照片

今同仁医院副楼现状(民居)

同仁医院主楼在长治路与南浔路西北转角上,砖木结构,西式风格,平面近似“L”形,转角上有塔楼,平屋顶,立面呈三段式构图,顶层有券式和矩式窗户,每个窗楣上有白色水泥状的艺术十字架,远远看上去像飞翔在窗户上的海鸥,使这幢建筑既有医院特色又有一种艺术动感。

今同仁医院旧址窗饰

副楼在主楼东侧的长治路、南浔路、塘沽路所形成的三角地上,平面自然呈“△”形,建筑风格与主楼相似。如今这两幢建筑,成为这一路段的特色建筑,受到不少反映老上海生活影视剧组的青睐。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安家》,其中不少镜头就是在同仁医院的顶层平台上拍摄的。附近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等现代化建筑也一并摄入画面,凸现了新旧上海不同的建筑特色,别具上海地域风情和生活质感。

今同仁医院旧址远眺

从长治路到吴淞路,这一段的塘沽路基本呈东西走向,南面以峨眉路为界,建于1920年的东、西新康里石库门沿街房屋,组成了店铺毗连的商业网点。北面则有历史悠久的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和闻名上海的“三角地菜场”。

今塘沽路上的商店

今塘沽路上的新康里过街楼

电视剧《安家》中的塘沽路街景

今塘沽路、峨嵋路口

说虹口第一中心小学历史悠久,是因为它的前身是建于1869年,由中英混血儿尤来旬女士创办的专收贫困子弟的学校。后来学校得到英籍商人汉壁礼的捐款,遂于1889年改名为“汉壁礼蒙童养学堂”,1891年由峨嵋路迁来塘沽路170号新校舍。1943年学校被日军占领,一度改名为“蓬路小学”。抗战胜利之后的1946年,学校成为“十六区中心国民学校”。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又成为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2005年学校迁往昆山路,原校舍翻造后成为今北虹高级中学校园的一部分。这所学校在追溯虹口教育的起源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昔日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校园

今北虹中学校园南面(原第一中心小学遗址处)

“三角地菜场”之所以全市闻名,一是它所在的区域平面图正好是由塘沽路、峨嵋路(原称密勒路)、汉阳路(汉壁礼路)三条马路构成的三角地块。整个菜场建筑也完全依地块呈三角形。菜场被三条马路相围,与居民区分隔,不影响居民生活,这种设计后来被广为采纳,上海尤其是虹口有不少菜场就建造在三路交叉的三角形地块上,以至“三角地”成为上海菜场的代名词。二是“三角地菜场”是当时上海市区内最早也是最大的室内菜场。

昔日三角地菜场旧照

它建初于1891年,1916年又拆除重建,占地1000平方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其建筑造型新奇独特,营业空间宽敞通风,菜源品种丰富齐全,价格服务公道优良称雄于沪上菜市场。据说这个拥有三层楼的小菜场顶层曾经还有一个小学校,附近许多居民都在这个菜场小学上过学。可见“三角地菜场”实在是承载了太多人记忆的“地标”建筑,以至“三角地”也成了这里的片区名。

1980年代的三角地菜场

今宝矿国际大厦

1997年,因时代的发展变迁,“三角地菜场”建筑被拆除,三角地上兴建了高达40层的“宝矿国际大厦”,是一座现代化的甲级办公写字楼。大厦主副楼连带广场依然呈三角形,广场北端矗立着一尊名为《飞腾》的群马青铜雕塑,既象征着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蒸蒸日上,快速腾飞的城市面貌,也表达了对虹口区和北外滩国际航运中心的美好祝愿,同时又寓意宝矿国际大厦积极进取,勇于创业的精神,让人感受到这片历史悠久的区城凤凰涅槃、再度辉煌的新气象。

今宝矿国际大厦

宝矿国际大厦广场上的青铜雕像

站在这个“三角形”的广场上,环视四周,车如流水马如龙,新旧建筑重叠,意象万千。左前方是建于1912年的警察公寓,原为公共租界工部局虹口巡捕房,后来又成日籍警察居住的警察公寓。如今是公安系统人员居住的“公安大楼”。

吴淞路塘沽路口街景

今公安大楼门口(原警察公寓)

这幢八层公寓以其独特的塔形造型和巨型钢窗成为引人注目的“地标”。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女主人公的家就安排在“公安大楼”内,随着电视剧的播放,这幢老建筑又“火”了一把。

今“警察公寓”现状

今公安大楼内景

而正前方,过吴淞路,塘沽路口南北两个转角上两幢建筑又值得一提。虽然如今这两幢建筑已经不是原址原物了,但是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历史影像仍然让人感慨牵记。

今吴淞路、塘沽路口街景

今东泰大厦(原日本人俱乐路遗址处)

昔日日本人俱乐部旧照

靠塘沽路南面的309号东泰大厦原是日本人俱乐部,旧址是一幢钢筋水泥结构的四层大楼,建于1900年左右,是当时在沪日本人主要的集会、社交场所。而就在俱乐部对面,现塘沽路300号四川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楼旧址则是日本人开设的筿崎医院,鲁迅先生曾多次来此院看过病。

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本医院遗址处)

俱乐部、医院、按摩院、菜场……各种各样的日式商铺构成了昔日吴淞路一带“小东京”繁荣兴旺,光怪陆离的表面风光,也留下了日本人掠夺侵略中国的历史烙印。

塘沽路、乍浦路口

再往前向西就到了乍浦路、塘沽路口,站在2016年重新改建开放的昆山公园廊架前,前方的天空陡地高大起来,十字路口左右两幢颇有年代感的公寓吸引了眼球。这两幢公寓就是建于1931年具有衷中主义风格的“披亚司公寓”,今天的浦西公寓。这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姊妹式”公寓。一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纵向三段式构图,中部为清水红砖外墙,底部入口和水平线、腰线做古典式装饰。两幢九层公寓,体量一大一小,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仿佛是塘沽路、乍浦路口的一道“峡谷关口”。

昆山公园北门口

昆山公园历史展廊

乍浦路街景

今浦西公寓(旧称披亚司公寓)

公寓当时多为外国人居住,其中日本人最多,是虹口地区著名的公寓。如今它又成为不少电视剧的取景对象。据说,建造此幢公寓的业主,是因为看中这里的乍浦路上有上海第一家发电厂,上海第一家电影院,西童女校、昆山儿童公园、北仁智里……西傍北四川路,东近吴淞路,出则繁华,入则安静,是都市中的一方“风水宝地”。

姊妹公寓相对

披亚司公寓平面图

也许是巧合,这么多有年头的建筑全集中在这个十字路口,仿佛是一个开放式的历史建筑博物馆。这一段塘沽路历史风貌保持得这么完整、协调,处处透露着一种修旧如旧的精致和高雅,真的让人喜出望外,流连忘返。

从昆山公园看浦西公寓

今昆山公园内的英式构筑物

昆公园开放于1898年7月19日,是当年租界工部局辟建的公园,初称虹口公园,继而更名为昆山花园,专供外国侨民子女游乐。1937年易名为昆山儿童花园。鲁迅先生1932年曾携夫人与儿子来此游玩过;中国默片时代的著名演员阮玲玉从小就生活在附近的武昌路上,她也经常在此约见友人。1949年之后,公园又易名为昆山公园。

今昆山公园围墙

今昆山公园西墙(百官街处)

昆公园虽然是个袖珍公园,但如今四面围墙拆去,成了一个视野开阔,完全开放的街头公园,且红砖挡墙、历史展廊、英式构筑物一一重现,如一位青春焕发的时间老人,向来往游客诉说这片区域的“100+”风云和沧桑历史。

2009年时的昆山公园围墙

今昆山公园塘沽路出口处

2009年时的昆山公园 简介

而与昆山公园一路之隔的塘沽路380号是昔日“西童女校”旧址。这所建于1893年,专供虹口外国人子女读书的学校,其主体建筑是一幢清水红砖勾白缝,券式门楣,四坡顶屋面,红色平瓦的西洋建筑,造型繁复奢华,十分引人注目。但后来随着租界的扩张,大批外侨迁往上海西区居住,这个设在虹口的学校让人不便。于是学校另迁,这幢洋房即成为工部局下的一个办公机构。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又被日本军队占用,以后又作为国民党虹口宪兵队机关……如今则是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大本营”。

今西童女校旧址

今西童女校旧址

昔日西童女校校长室

今上海市安装工程公司大门(西童女校旧址)

这一段的塘沽路,真的是处处有历史,在在有积淀……其实,历史街区不只是历史建筑的集合体,它承载着这个城市的集体记忆,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历史的载体和想象空间,更回应着我们对时间的感受和对生命的体验。

今塘沽路、四川北路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上海影集#之虹口(3)
上海北外滩(四)
上海百年沧桑的塘沽路
历史“虹”流 | 1小时走过175年,感受穿越时光吹来的风→
塘沽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上海记忆(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