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卡广富林:你们可知埋在遗址下的那些秘密么?
小编按:广富林遗址如今已成为旅游打卡胜地。那么,你可知道在这一片土地下,埋藏着怎样的考古价值,讲述着上海先民怎样的故事?


2014年7月,上海松江广富林考古渐入佳境,考古过程有电视直播,还有专家解说考古意义,声势浩大,呈现出热闹的景象。

广富林遗址的地下挖出了什么?

对于广富林的文化遗存,上海有关方面采取审慎的保护态度。通过多年的发掘,已发现新石器时代、周汉及宋、元时期大量遗存,包括灰坑220个、沟20条、水井15口、墓葬7座和数量众多的陶、瓷、玉、石骨、木、漆、角器,为复原上海古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实物材料。




四五千年前良渚先民流落此地

考古专家及文化学者对松江广富林考古的意义进行了解读,广富林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人类生态提供了一个新的佐证,文化意义比上海一地要宏大得多,开阔得多”(余秋雨先生语),广富林文化遗址可以说是良渚文化的一支余脉,同时也与马桥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约四五千年前,美轮美奂的良渚文化突然消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团。1958年,上海松江农民在广富林村挖河时发现一些古物。1961年正式进行考古发掘,考古专家认定这是良渚文化的延续。也就是说,良渚文化在崩溃后,有一脉小小的遗留落到了松江。




考古佐证上海先民的生活习惯

松江广富林考古成果具有很高的民俗价值,首次发掘出来的包括石井、青铜尊等一批周代文化遗存,尽管有残缺,但它拥有较高的社会等级和规范制度。其他发现包括新石器时代、周、汉及宋、元时期的大量遗存,墓葬、房址和木构建筑以及广富林文化时期的稻壳和稻米,特别是精美的良渚文化玉器、活灵活现的宋代龙首建筑装饰、保存完整的周代鹿角……这一切,对于研究上海先民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佐证了广富林先民的体质、饮食与居住方式、生活环境等聚落形态。





谁是最早的上海移民?

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这种移民状况,不是近代开埠以后才发生的,千百年来的民族迁徙、文化融合造就了今日的兴盛。近年来,上海考古工作者的新发现提出了一个新的疑问:谁是上海的第一批移民?考古发掘的成果首次展示了上海第一批外来移民当时生活以及墓葬等各个层面。例如,发掘的第一个新发现是广富林文化墓葬,墓葬长度2米,宽度为0.8米。考古专家发现,来自鲁、豫、皖地区的早期移民的墓葬没有同时期良渚文化那么讲究,发掘出的8座墓葬,仅有2座带有随葬品。随葬品中的农具和生活器皿相对比较粗糙,可见当时的移民特有的埋葬习俗。在这圈墓葬中,还发现一座特有的“屈肢葬”,专家估计这样的埋葬方式说明这个先民的死亡原因比较特殊,但具体原因无从考证。



最早的上海贵族生活在这里

此外,广富林遗址中还发现了上海首批移民的衣食住行等遗物。首先,先民居住的是木构建筑,已经懂得用竹子作为“筋”加固墙体;而从北方迁移来上海的先民同样食用水稻,水稻的颗粒也在发掘中被发现。最重要的是,发掘中还首度发现了一件青铜鼎残器,这是上海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件礼器,由此证明,有贵族曾在松江这片土地上生活,青铜礼器的发现使得广富林遗址更具保护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录片《广富林猜想》 笑问君从何处来
上海郊野公园游历(六)——松江广富林郊野公园*
初次窥看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
骑行吴淞江1
上海之根——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
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