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符号江苏丨“扬州八怪”:敢于创新 自创我法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叶(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中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批“敢于创新,自创我法”的画家。他们进取图强、志趣相投,以各自独具的创作个性聚于扬州,形成了一个影响中国画发展的画派。“盛世兴文”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别现象,“扬州八怪”的出现,正是处在鼎盛时期扬州百业兴旺中的文化现象之一。

本期“符号江苏”为您推荐由刘方明著的《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是《符号江苏》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为大家介绍了这一批以“怪”著称于世的画家团体。

何为“扬州八怪”

“八怪”是扬州方言中带有贬义的词,如“这小孩长得不好看,真是个丑八怪”。当时在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宫廷画家们就拿“八怪”这个词来鄙视这群寓扬画家,称他们是书画界的“丑八怪”,故名“扬州八怪”。可见,“八怪”并不是实指八人,而是指一个群体,他们是金农、郑燮、李鱓、高凤翰、华喦、黄慎、李方膺、罗聘、汪士慎、高翔、边寿民、陈撰、杨法、李葂、闵贞,共十五家。本篇便选取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二位介绍给大家。

佛性光璨—— 金农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号冬心先生,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心出家庵粥饭僧等,久居扬州。平生以布衣自乐,有人荐举其为博学鸿词科未就,好游历,可谓足迹半天下,其诗内蕴丰富、格调奇逸,著有《冬心先生集》《自度曲》等十多卷。他的隶书自创一格,为清代隶书名家,50岁后始作画,竹、梅、马、佛像、山水皆能,尤擅墨梅,格高貌古。

如果把“扬州八怪”整体艺术素质视为中国美术史的一座高峰,那么,金农就是这峰巅之上的领行者。金农的《月华图》画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月华图》构图很简单,在黄金位置处是个圆圆的银盘般的月亮,月亮外面是太阳的光芒,一派广宇普照之景象。月亮中有形,但是却没有具体细节印象之形,用“没骨法”画出一株桂树和两只颠倒相对而站立着的玉兔,抽象地再现“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这张超现实的抽象手法无疑将华夏五千年文明画成“日月同辉”之意。金农曾云:“所作皆出自灵府,决不蹈袭别人。”这体现出他不事画奴,孤诣独造的治学态度和独创精神。

金农《月华图》

70岁后的金农,在扬州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在《七绝诗书轴》中说道:“东家邻上花开落,西舍池头月缺圆。酒不招人山隔面,扬州何苦住年年。”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正是金农寄居西方寺(现为扬州八怪纪念馆)方丈室时周边的环境。要说金农在西方寺最快乐的事,应是收罗聘为徒。罗聘是“八怪”中的殿军人物,他的加入使“扬州八怪”在扬州的活动时间又延续了好多年。

金农《七绝诗书轴》

傲世奇才—— 郑燮

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板桥,少孤贫,然天资奇纵、超越流辈,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官山东范县(现属河南)、潍县知县十二年,爱民如子,后乌纱掷去不为官,做官前后均曾居扬州卖画。他工书法,绘画得力于徐渭、石涛,兰竹尤精,善诗文,诗意新奇而直抒心声,著有《郑板桥全集》。

《墨竹图》画于乾隆十二年(1748年),郑燮在山东潍县县令任上,正值潍县闹灾荒,时逢天灾大旱,他创作了这幅最能体现其“民本思想”的作品。郑燮之所以能成为“扬州八怪”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因为他不仅擅长画出“阔叶细杆”的墨竹,最出色的是他的题画诗词“雅俗共赏”地阐发画作的意境和理念。《墨竹图》的画面上有几竿瘦竹,在风中摇曳,落款有三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从画竹、听竹、写竹中可以联想贫苦百姓的疾苦之声。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七品官耳”(郑板桥的常用印)能如此体恤民情、传达民声,真是难能可贵的。

郑燮《墨竹图》

除了他的诗文与绘画,他自创的“六分半书”“乱石铺街”很有“金石味”气息,大多数是取法汉碑、简帛,他把真草隶篆浑然相融,随性张扬,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枝奇葩。郑燮还擅长篆刻,与当时的“浙派”扛鼎人物丁敬、金农等齐名,同被列为“乾嘉七子”。

《七言联书法》

“扬州八怪”何怪之有

“扬州八怪”由怪而名,实质非怪,十五位成员出身虽以寒士居多,然而他们的国学基础笃实,品行皆佳,人人有诗集,个个书法精,半数以上能治印,兼修相融,张扬性情更是他们“画无古无今之画”的独特之处。

“扬州八怪”的绘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民本”思想,即学者们常提到的人民性。他们具有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他们耳闻目睹了社会的贫富不均,因此对现实产生不满和怀疑,他们在对老百姓的疾苦寄予无限同情的同时,勇于对时弊予以深刻抨击,对贪官污吏的腐败丑恶用画或用诗文予以讽刺鞭挞,我们从他们亲民爱民、喜闻乐见的作品中也能欣赏到“八怪”十五家“自善其身”洁身自好的品质,这些都使得他们的艺德更趋近于完整而真实的人性。

李方膺《风竹图》

“扬州八怪”在作品的题材上,一方面继承了文人画的传统,把梅、兰、竹、菊、松、石作为描写对象,以此来表现出画家的清高、孤傲、绝俗;另一方面还运用“领异标新”的创作理念,在绘画题材的选取上贴近“雅俗共赏”的市场需求,探索具有自我个性意识的绘画方法。

将诗词、书法、印章三门艺术表现形式作为画外功练习,用来补充绘画,与之相互熔铸、完美结合,是“扬州八怪”作品的显著特点,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在创作形式上开创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先河。

罗聘《鬼趣图》

“扬州八怪”的作品体现了创新精神,他们偏离了所谓的正宗,打破画院派老气横秋的景象和古法、成法的束缚,用笔奔放,挥洒自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李鱓画松“率性而为,不拘一格,而多得天趣”;黄慎的书法“笔意纵横,气象雄伟”;郑燮则“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绝伦”。在绘画理论上,“八怪”主张“无法而法”,突破程式。他们也向前人学习,却是“师其意不在迹象间”,更注重自立门户,敢于向传统和世俗挑战。他们的书画艺术和创新精神直接影响到后来卓有成就的大书画家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

“扬州八怪”以“怪”著称于世,由贬转褒,标示着历史的进步,其画风代表着改革者的精神,代表着“笔墨当随时代”的时尚风貌。随着时代发展、审美意趣的提高,“扬州八怪”已成为古城扬州的一张最精致、最富有文化内蕴的名片。“扬州八怪”的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扬州八怪之难得糊涂:郑板桥
论郑板桥绘画风格及形式表现特色
扬州八怪之郑板桥的墨竹
郑板桥
扬州八怪郑板桥的兰竹石
怪人二三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