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六病排列顺序规律探析
伤寒,身体表部最先受邪,故太阳病排位第一。
太阳病经日不愈,表气渐虚,故邪传于里,变为阳明病证。
阳明胃气与邪热分争,正不胜邪,胃气受损,因而传入少阳,出现少阳亢热。
三阳病的传变特点为:表不虚者,邪不能传里,里不虚者,邪不能传中(中为少阳)。
邪传少阳,正邪分争,邪胜正虚,阴阳俱损,阳虚生寒,致变为太阴病证。太阴病证,是阴阳俱虚。
太阴胃气与邪分争,正不胜邪,阴阳损甚,正气衰弱,终成少阴病证。
少阴病证,病势趋向有二,或者阳回,或者阳去。阳回者生,阳去者死。
少阴阳回,或为厥阴,出现消渴,气上冲心。
厥阴病,多为个人体质状态的表现。六病,亦为个人体质状态的表现。六病向愈或传变,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是六病的发展传变之气血变化的趋向,是有规律的,即正气不虚,邪气不能传;正气复者,邪气必去,其病必愈。
故《伤寒论》之“六病”排列的顺序,就是正气递减的顺序。
从伤寒论六病特点辨死证,不外乎两种病状,一为阳明热盛正虚,一为少阴寒盛正虚。
故,救人于危亡,须能当机立断,必抢在胃气欲绝之前,阳热甚者急泄之,阴寒甚者急温之,方能留人活命。
   "故《伤寒论》之“六病”排列的顺序,就是正气递减的顺序。
从伤寒论六病特点辨死证,不外乎两种病状,一为阳明热盛正虚,一为少阴寒盛正虚。
故,救人于危亡,须能当机立断,必抢在胃气欲绝之前,阳热甚者急泄之,阴寒甚者急温之,方能留人活命"
最近整理的辅行诀提纲吧,与此有关就发上来大家看看

肝实:怒。中寒恶血。神气素虚(忌吐)。用芍药类方治疗。
肝虚:恐。气上冲,呃。盘极。旋覆代赭石类方治疗。

心实:笑。心胞气实,心胸内痛,气结在胸。阳气素实(忌清下)。黄连、黄芩类方治疗。
心虚:悲。胸腹胁下与腰相引痛,悸、脉结。血气少。心劳脉极。栝蒌薤白类方治疗。

脾实:食不化。阳气不足,寒中。阴气素实(忌苦寒)。四逆类方治疗。
脾虚:善饥。阴气不足。脾虚肉极。理中类方治疗。

肺实:邪在肺,咳喘气逆。血素燥(忌火法)。葶苈类方治疗。
肺虚:少气、咽干。肺虚气极。麦冬类方治疗。

肾实:溲不利,腹大胫肿,身重,嗜睡。治法:利尿。阳气素虚,阴气逆升。(忌汗法)。茯苓类方治疗。
肾虚:邪在肾,骨痛、阴痹。虚劳、精气虚少。肾虚精极。地黄类方治疗。
两种三阴三阳:
1、三阴:厥阴经、太阴经、少阴经,三阳指: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
2、三阴:厥阴为一阴、太阴二阴、少阴三阴,三阳指:太阳三阳、阳明二阳、少阳一阳。更有格阳、关阴。

与经络学说比较,个人认为三阴三阳当为第二种说法更为恰当。
平人阴平阳秘,假设平有3个阴3个阳,太阳病则有3阴3阳(3阳趋于2趋阳),阳明有3阴2阳(2阳趋于1趋阳),少阳有3阴1阳(1阳趋于0趋阳)。太阴:3阴(3趋于2)0阳,少阴:2阴(2趋于1)0阳,厥阴:1阴(1趋于0)0阳.
黄帝内经.素问: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与伤寒论欲愈时对比,当为少阳)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写之。
(与伤寒论欲愈时对比,当为太阳)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写之。
(与伤寒论欲愈时对比,当为阳明)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写之,甘补之。  
(与伤寒论欲愈时对比,当为太阴)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写之。
(与伤寒论欲愈时对比,当为少阴)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焠(火矣)  热食温灸衣。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写之。
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目巟)(目巟)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郄中血者。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月耑)(骨行)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关阴与格阳:
<伤寒论>又未知何藏阴阳前绝,若阳气前绝,阴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阴气前绝,阳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上)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三刺热篇第三十二篇
五行生克病
五行克病:
每天几分钟教你学会四柱命理学(二)
刺热篇第三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