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厥阴病的脉象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表现为寒热错杂之证。消渴,是中气不足不能化承津液,兼阴虚火扰津液耗伤所致。中气不足,水气上逆则气上撞心。虚热扰心,则心中疼热。虚热扰胃,不能消谷,故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以胃中虚冷也。若误以里实而下之,以寒治寒,更彻其热,必寒伤胃阳而下利不止。
从三阴病之脉象,看气血变化之信息
三阴病脉象变化的一般规律是由厥阴病脉浮缓弱,发展至太阴病脉弱,再发展至少阴病脉弱细。何以知厥阴病的脉象是浮弱,从厥阴病的特点“气上冲”可知。
    厥阴病脉浮缓与和缓之平脉比较,主要区别在于“脉浮”。平脉不浮,同时平脉和缓有力,厥阴病脉浮缓而相对无力,比平脉要弱一些,浮而缓弱,是卫气强而荣气弱。太阴病脉与厥阴病脉相比,主要区别也是在于“脉浮”。太阴病,脉弱而不浮,比厥阴病之脉还要弱一些,也就是太阴病之津夜虚少,故无力浮起。太阴病是脾胃气弱,比厥阴病之缓弱脉又弱一些,脉弱是太阴病本脉。少阴病是心血不足了,与太阴病脉相比,主要区别在于“脉细”。少阴病脉弱而细,其脉弱的程度比太阴病之脉弱更甚,故少阴病本脉是脉微细,即脉细弱无力。
从厥阴病脉浮缓弱→太阴病脉弱→少阴病脉弱细,是正气递减的脉象。从三阴病的脉象变化可知,少阴病是三阴病中最重之病,也是人之气血衰竭至阴阳离决的最终之病。
读“六病”提纲证,可知阳病转阴、阴病转阳的病理机制,同时可知人的健康与生死,必由气血的过盛与过弱是否调节及时,是否能保持阴阳气相顺接的阴平阳秘之状态而决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白话文 (全文)【中篇】
【收藏】最全的动态脉诊图,学脉诊这篇文章就够了
中医四诊---切
“神秘”的脉诊之痔疾
仲景脉法的运用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平脉,病脉,死脉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