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色漆色差稳定性控制及降成本

张孝强,马英

0 引言

本色漆由于其自身不含金属粉及珠光粉,色差控制以单角度(45°)为主,色差受喷涂膜厚及原漆生产影响较大,相对金属漆及珠光漆其色差控制相对简单,提升一遍车色差稳定性并保证返修车色差合格为重点工作。

1 现生产色差状态分析

本色白 a 值及 L 值由原漆决定,现生产过程波动较小,本文不做说明,生产控制过程 b 值为重点控制项,包括一遍车及返修车。

1.1 色差控制标准及状态

本色白 b 值控制范围为-0.5~0.5,现生产存在双色车二次烘干和返修, b 值会正向波动,经常出现超差问题,见图1,该情况车身与外饰件匹配不良,因此将一遍车的 b 值控制范围缩小至(-0.5~0),降低二次烘干和返修 b 值正向波动。

1.2 整车色差波动幅度

一遍车色差控制范围调整至-0.5~0 后对整车色差进行长期测量统计,车身色差的稳定性不能完全处于控制范围内,包括整车色差一致性和单个位置不同时段色差波动,见图2~3 。

1.3 色差影响因素分析

对现生产影响因素进行排查分析,包括设备、环境、测量、材料等多个维度,现生产正常喷涂会导致0.2 的波动,色差测量位置及色差仪会导致0.1 的偏差,油漆批次波动导致0.3 的偏差,因此造成色差批量波动的油漆批次问题成为重点公注课题,见表1 。

对现生产油漆批次使用进行分析,现生产色差调整模式为:喷涂参数调整+ 批次色浆添加,即发生色差后同时进行参数和色浆调整,该模式存在以下2 个问题:1 )参数+ 色浆控制存在2 个变量,色差体现的滞后性导致调整过量或不足;2 )现场机器人喷涂参数达到上限,个别点色差超差时调整困难。

同时现生产批次混用对色差控制造成较大影响,1 )批次混用:输漆系统内油漆为不同批次、不同色浆添加量,混合不均匀导致车身色差波动;2 )色浆与油漆混合均匀性:油漆在副罐未进行均匀搅拌便导入主罐生产,导致整车色差波动幅度大。

2 色差稳定性提升

2.1 喷涂轨迹优化

对车身色差匹配位置进行多点膜厚测量,色漆膜厚偏差幅度在5 μm 左右,为提升车身匹配点色漆膜厚一致性,将该处轨迹间距进行缩小,以ABB 机器人为例间距在100 mm 以内可通过参数调整保证膜厚一致性,同时对参数进行优化,将色漆膜厚偏差幅度控制在2 μm 内。

2.2 油漆管理

首先锁定油漆黏度,北方季节交替温差大,现场需储备1 天的油漆需求量,保证油漆达到室温后方可导入输调漆副罐进行黏度及助剂调整。

其次制定全年助剂含量添加曲线,在季节交替温差大的情况,根据实际车间内及喷漆室温度及时更新助剂含量,避免因漆膜质量问题调整喷涂参数影响色差。

2.3 油漆批次管理

批次使用管理:以本色白为例,单个批次生产8 t ,至少可生产3 200 台车身,可满足半个月内不更换批次,即可保证该时间段内色差的稳定性,该时间段内中后期添加1 桶下一批次油漆,相当于50% 替换,每2 h 对添加后车身色差进行测量,判定该批次油漆色差走向,进而对下一批次油漆色浆添加量进行预估,在下一批次使用时提前进行色浆添加,保证色差合格。

该模式实施过程需注意以下几点:1 )物流控制来漆批次,保证正常来漆为同一批次;2 )批次切换时跟踪加料时间、测量各时段色差数据;3 )调漆间确认来漆批次,记录新批次油漆加入主罐时间;4 )添加色浆的油漆桶上放置使用标识,调漆间优先使用;5 )油漆供应商本地库房需保证存在2 个批次以上油漆。

色浆添加管理:1 )现场准备好常用色浆,应对现场材料临时调整,保证现场生产;2 )色浆添加由油漆供应商操作并形成记录,添加色浆后的油漆需在副罐并搅拌2h 以上,调漆间方可将漆导入主罐。

喷涂参数管理:1 )维修定期备份机器人参数(1 次/ 月),节假日停产前备份,恢复备份时通知技术部及车间工艺,工艺员进行确认;2 )技术部节假日前进行备份和根据生准调试进行备份。

3 色差测量管理

3.1 色差仪管理

定期组织公司内各部门及外饰件供应商进行色差仪对比校准工作,保证各方测量数据一致,避免因色差仪误差导致喷涂件不良造成色差匹配不良。

3.2 色差监控模式

1 )车间质保生产日按实际颜色生产排布对车身进行色差测量,并形成测量报告发往各部门。

2 )油漆供应商在生产结束前进行车身色差测量工作,与车间质保当日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判定色差稳定性。

3 )质保部生产日开班在总装车间进行车身与外饰件色差测量工作,监控色差匹配状态,形成报告发往各部门。

4 成本优化—新型中涂材料应用分析

本色白生产膜厚为20 μm ,因其遮盖力不足,相对其他金属漆厚,同时返修b 值会正向波动0.8 个单位,导致目视偏黄,色差匹配状态不良,基于降成本和质量提升双重考虑,开发一种与本色白颜色相近的中涂,降低本色白自身喷涂膜厚同时减小返修色差正向波动幅度,提升质量同时降低本色白色漆消耗量。

4.1 白中涂遮盖力

现有中涂膜厚控制标准为大于35 μm,白中涂调试过程喷涂膜厚梯度板并进行色差测量,通过色差数据验证白中涂遮盖膜厚,对比数据见表2。

分析表2数据得出,白中涂遮盖膜厚需大于35 μm,膜厚差异主要体现在 b 值上的变化,综合考虑中涂施工及中涂自身对本色白色差的影响,确定白中涂膜厚喷涂至35 μm以上。

4.2 白中涂与现有中涂色差对比

开发白色中涂油漆并进行色差测量,同时对中涂进行色浆调整,将白中涂色差向本色白靠近,测量色差均为清漆喷涂完成后,将白中涂和浅灰中涂均喷涂至35 μm并进行色差测量,同时与本色白基准色差进行对比,数据见表3。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白中涂的色差可调整至与本色白接近。

4.3 本色白遮盖力及色差稳定性

调试所使用的白中涂板材将膜厚喷涂至完全遮盖(35 μm以上),喷涂本色白膜厚梯度色差板,数据见图4。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看出,本色白自身的完全遮盖膜厚需喷涂至35 μm,采用与其色差相近的白中涂后,其遮盖膜厚为15 μm,综合考虑漆膜外观质量,确定喷涂本色白膜厚至17 μm 。

对比基于浅灰、白中涂的本色白b 值波动幅度,b 值波动幅度可降低50% ,同时对白中涂切换后车身色差合格率进行统计,有较大幅度提升,见图5 。

4.4 基于白中涂本色白返修色差分析

基于不同中涂的本色白△b 值波动统计见图6。

从以上数据分析,基于白中涂的本色白返修色差△b值正向波动在0.3以内,较浅灰中涂的本色白返修△b值正向波动0.7有明显改善,如图9,因此将基于白中涂的本色白色差调整至-0.3左右,可保证返修车色差△b值正向不超差,避免因正向超差导致的与外饰件匹配不良。

4.5 成本核算

白中涂与浅灰中涂价格一致,自身不增加成本,本色白膜厚由原20~22 μm降至16~18 μm,单车消耗降低17%,综合内表面喷涂,整车色漆消耗可降低10%以上。

5 结语

白中涂的应用不仅可有效提升本色白色差的稳定性,同时还降低油漆消耗成本,提质降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详情见《现代涂料与涂装》202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相同油漆为什么喷涂与刷涂会产生很大色差?
你知道装修时要刷几遍漆吗?不看不知道,竟然是这样
三涂层珠光漆的工艺调试及色差控制
夏季油漆施工常见缺陷预防及控制
汽车原厂车漆和后期 4S 或者非 4S 的车漆,区别在哪里?是否原厂漆最好?
开放式油漆怎么做,施工工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