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造币厂

江南造币厂,中国清朝末年及民国时期的一个重要造币厂,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该造币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原称“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后曾多次改名,民国后改名为“江南造币厂”,1929年关闭。曾铸造了中国近代货币史上知名的“龙洋”、“袁大头”等。 清代末年,为了遏制由于大量外国银元的涌入,保护国家金融秩序。清政府在平定太平天国后,于广东和湖北两地设立造币厂,铸造银元。

江南省造龙洋

十年袁大头

孙中山开国纪念银币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时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奏请在江宁(今南京)设钱局铸造银元得到批准。刘坤一随即在南京西水关云台闸南岸沿河收地44亩,向江南筹防局借银8万两建造厂房,并命人到上海订购制造银元的机器,钱局定名为“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西水关是当时内外秦淮河交汇处,便于利用水路妥当地运输大量银子和银元。

两江总督刘坤一

光绪二十三年秋(1897年),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正式建成,下辖铸造银元的东厂和铸造铜钱的西厂。1897年10月28日,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的东厂就铸造出“光绪元宝”银元,也就是俗称的“龙洋”,其中第一年铸造的没有标注年份,收藏界通常称为“老江南”或“江南老龙”。第二年开始铸造的正面钱文中有干支纪年,被收藏界称为“新江南”。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于银元的多地铸币造成混乱,清廷下令除广东、湖北两局外的全部裁撤,但在刘坤一的努力下,江南局得以保存。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开始铸造铜元。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于铜元的铸造获利颇丰,10月添购了铸机5台,每日可铸铜元28万枚,每月可铸700多万枚。1905年,该局又增设铸铜元分厂。

宣统三年(1911年),清廷打算进行“废两改元”的改革,废除银两,在流通中统一使用银元。正面标注面值的新版大清银币因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未进入正常发行。清朝时期,苏州铸币厂、上海造币局、扬州造币局曾归该局管辖。该局先后改名为“江南户部造币厂”、“江南银铜元总局”、“江宁造币分厂”。当时铸造的银元,主要在两江总督管辖的范围,即江苏、安徽、江西地区流通。

晚清,江南铸银元制钱总局大门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南京造币厂大门

民国时期,南京造币厂全景

上世纪20年代末,中华民国财政部造币总厂开在回龙街的大门

1927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孙像六角星)壹圆
1912年,该厂改名为“中华民国江南造币厂”,孙中山任命余成烈为该厂监理,仍以清代旧模铸银元以济军需。1月20日,时任财政部长陈锦涛改厂名为“中华民国财政部江南造币总厂”,并呈报国民政府。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后,留守府以军法科长张孝准兼厂长,开铸“开国纪念”铜币。5月铸银币,即俗称“孙小头”银元。该币面值一元,正面为孙中山像,上铸“中华民国”四个字。8月续铸二角金币和二角银币。其中,开国纪念金币重量为9.6克,直径23毫米,是我国近代造币史上第一次铸造纪念金币。其中一元纪念银币生产的量很大,后来就脱离了纪念币的范畴,成为了流通货币。

民国第一任财长陈锦涛

1914年,财政部下令造币总厂更名为“财政部南京造币厂”,还下发了铸造袁世凯像纪念币的新模。5月开始铸造“袁大头”,每天4万枚。同时回收旧币,到了10月,每日铸币14万枚。1927年,北伐军到达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造币厂遂改铸孙中山像银元。

1929年6月4日晚,江南造币厂突发火灾,损失极为惨重。8月,国民政府顺势关闭江南造币厂,其铸币设备全部运往上海。江南造币厂就此完成历史使命。江南造币厂存在的32年里,共铸造银元5.41亿元,占全国铸造银元总数的比例多达30%。

  造币厂碾片机。

  造币厂洗币机。

  造币厂印花车间。

  1929年完成使命,造币厂职员合影留念。1929年后,江南造币厂一直空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此建度量衡制造所,1952年改为南京第一机械厂,1958年改为南京第二机床厂至今。

 
  据陈作霖《凤麓小志》记载:清朝末年,吕宋、英国等国的银元进入我国,并广为流通。其中吕宋的人面银元,在我国叫本洋,英国的单鹰银元,在我国叫鹰洋。张之洞在湖北当总督时,为了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便模仿外国银元的式样,设厂制造银元。因为张之洞造的银元上铸有龙纹花饰,所以当时叫龙洋,老百姓俗称“洋钱”。江苏的银元制钱局就设在南京下浮桥内秦淮西水关云台闸南,北临回龙街,东连菱角市,西傍明城墙。

  回龙街开局造“龙洋”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两江总督刘坤一,按照户部的议案“沿江沿海各省自行仿办”,即开始在南京下浮桥筹建“江南铸银元制钱总局”,下设南京、苏州两个铸币厂,并令筹防局借银8万两,勘定江宁(南京)西水关云台闸南岸,建设铸造银元的东厂和铸造铜钱的西厂。次年秋,两厂建设告竣。1897年铸造的大小银元有五种,正面为“光绪元宝”四字,中间为满文,下铸币值(即币重)“库平七钱二分”,上为“江南省造”四字。背面珠圈飞龙,制作精细、清晰。此币未铸年代,但为南京最早正式开局铸造的“龙洋”,习称“老江南”。1898年铸造的便加铸了“戊戌”干支年份。1902年,为提高龙洋的质量,延请外国化学专家霍氏到厂,任配合成色教习,此年铸的银元上面铸有“HAH”(霍氏姓名缩写)。1904年,改厂名为“江南户部造币分厂”,并将上海、扬州两局纳入麾下,1905年又增设铸铜元分厂,复改名“江南银铜元总局”。1906年又改名“江苏江宁户部造币分厂”。

  宣统元年(1909年),试铸一元银币,这是我国第一套以“元”为单位的计值币。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财政部长令改南京厂名为“中华民国财政部造币总厂”。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后,5月,南京造币总厂开铸孙中山像开国纪念一元银币,正面为孙像,上铸“中华民国”四字。8月,开铸“二角金币和二角银币,以银币一千枚、金币十枚呈财政部”。金质开国纪念币,重量为9.6克,直径为23毫米。在南京开铸的纪念金币,是我国造币史上的第一次。1913年改名为“财政部江南造币厂”。5月始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俗称“大头”)。1927年,国民政府将南京定为首都后,南京造币厂遂改铸孙中山像的银元。同时在上海建立中央造币厂,为统一币制,令各地造币厂停止铸币。1929年6月,南京造币厂由中央造币厂监理委员会接收,就此完成历史使命。该厂造币32年来,共铸银元5.41亿余枚,占全国铸造银元总数的30%,所铸造铜元约48亿枚。

  1929年后,造币厂一直空置。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建度量衡厂,1952年改为南京第一机械厂,1958年改为南京第二机床厂至今。

  老南京的神秘地方

  自回龙街创建银元制造局以来,这一带就成了神秘的地方,厂门口警卫人员荷枪实弹,警备森严。当时铸银元所需的银条,初“由上海道蔡某代购每月十五万两”,并命“祥云”轮船兼解送银元和运回银条。熔炼所需的木炭亦从水路运来。据老人们回忆,每天往来秦淮河的船只多达百艘,使西水关河面上终年停满了船只。据记载,1919年江南造币厂曾毁于一场火灾,后修复。

  在潘学祖任总办期间(1905年到1907年),传说,有一次清廷太监李莲英来厂视察,走前潘学祖没有送足“盘缠”银两,小李子十分不满。回京后,即向慈禧奏本,说一年铸几千万块银元,一块克扣一毫毫,加起来就不得了,潘学祖发了大财!老佛爷一听连连申斥“孽种!”着令重处。除抄家外,男的充军边疆,女的一律送淮清桥下钓鱼巷为妓。

  民国初期的造币过程

  1、储银库:各银行装运生银到厂,无论元宝、大条,统由储银库开箱点收,过秤登账,以供铸造。2、校准所:由银库将生银提出,按规定章八九成色,加配铜珠,每号银铜连加配花片,共一千三百余两宝银,按照九八五成色,须先验看明白高升低耗,然后照数搭配。3、熔银所:校准所配定之银,送本所熔化,每号一罐,每罐银千三百余两。本所共三十二炉,每炉一罐,由工匠使用搅银棍搅匀,到相当之火候,将罐取出,倒成银条,每罐倒二十条。4、化验室:熔成之银条,先送校准所钻下银屑,标明号数,送化验室,逐号化验,如有或高或低,即将此条作为废条,发还重熔。5、碾片所:化验合格之银条,发到本所,碾成银片。先经粗滚渐到中滚,后至细滚。即须碾十二三次始成。6、撞光所:碾成之片,送到本所,仍先考量厚度,有无不符,然后撞成银饼,再用光边机打光其边。7、烘洗所:撞成之银饼,送到本所之炉烘烧,然后用硫酸水摇洗,净其油垢,以成洁白之银饼。8、机平室:将洗净之银饼,送入本室,逐枚经过机平,此项机平共有五架,制造极为精密,能以极速之度,分别银饼轻重,将较重较轻者及适合者,份落三处,其轻重不出千分之三公差者,作为合用之饼。9、印花所:经过机平合格之银饼,送到本所印成花纹,而银币以成。最后是将成币送到第一个储银库,以每五十元为一小包,两小包计百元,再为一大包,包上加盖经包人图记。每五千元装一木箱,木箱外用铁箍围固,内用糠填塞,以免摇动,随时提送银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绪元宝
中国.铜元
罕见的光绪元宝;新一代的古钱币王者
光绪二十四年奉天机器局造一圆
湖北省武昌造币厂知识
银元名誉品之一:老江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