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首惹人争议的知名“民歌”


       
  20首惹人争议的知名“民歌”

                                                 /赵乐

民歌一词,广义上来说是民族唱法的歌曲,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也可以理解为民间的歌曲,民族唱法是我国的民族民间唱法,包括民歌、曲艺、戏曲和民歌风格的演唱方式。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音乐界先后出现了数十起涉及民歌著作权的争议,屡次成为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新媒体热议的焦点,有的甚至经过司法途径来解决。这些争议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中国音乐界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音乐界法律意识的薄弱、认识上的片面或个人道德品质方面的缺陷,另外也有特殊历史环境时期遗留下来的“结症”。

好歌印记在路上,骆驼采风在路上。把20首备受争议的“民歌”采风手记微出,以飨朋友。


一.《编花篮》不是“河南民歌”的身世探源

《编花篮》是一首原创歌曲,但现在常常被冠名为河南民歌的名头。从1988年到2008年,为争讨《编花篮》的著作权,曲作者郭复善整整奔波了20年。

二. 难以解开的《康定情歌》作者之谜

《康定情歌》的基本音乐语汇是民歌小调溜溜调,最早产生于康定雅拉乡三道桥喇嘛嘴这个地方,它后来与汉族带来的民歌相融合,在康巴地区流行开来。《康定情歌》是汉族歌曲,还是藏族歌曲?应当说,他是甘孜地区藏族文化、汉族文化交汇融合的结果。

三.飞溅起无数浪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

 从彩调剧《刘三姐》里的唱词,到民间歌舞剧《刘三姐》里的序幕曲,再到被误认为故事片《刘三姐》中的插曲,后来又成为广西壮族音乐文化符号……《山歌好比春江水》诞生、传播、成名歌的脉络清晰可见。不过,半个世纪以来,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围绕这首歌源头出现的不同声音,引发的著作权纠纷接连不断,多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

四.《蝴蝶泉边》承载历史记忆的超炫民族风

  不少人熟悉大理亦是从电影歌曲《蝴蝶泉边》开始的,常在耳边回响的“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哪桩……”,《蝴蝶泉边》是电影《五朵金花》的主题歌,雷振邦在谱曲过程中,吸取了当地的民歌元素,进行再度提炼与加工,便诞生了那精美的对歌唱段《蝴蝶泉边》。这首歌不是纯粹的原生态民歌。

五.说不尽的《三十里铺》

起源于三十里铺村这首“爱情歌曲”,“鲁艺”工作队的收集整理者经过去粗存精、去俗变雅的改造加工,赋予它新的生命。此后,这首歌就有了自己的名字——《三十里铺》。1945年,由鲁迅艺术学院教师何其芳、张松如(公木)负责编辑出版了第一本《陕北民歌选集》,改编整理的17段《三十里铺》歌词被刊登出来,这是此民歌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面世。

六.《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创作歌曲还是民歌?

 百度搜索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可以发现,署名有哈萨克族民歌、青海民歌、藏族民歌、新疆民歌等等。对于这首歌的缘起,有着形形色色的说法和版本。它是少数民族的歌曲,还是改编歌曲或者创作歌曲,至今学术界还有所分歧。《在那遥远的地方》到底是不是民歌?大家来说说。

 
七.《敖包相会》演绎草原上爱情旋律

《敖包相会》不是原生态的民歌是原创歌曲。1952年,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的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开拍,《敖包相会》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

八.掀开《沂蒙山小调》的盖头给你看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沂蒙民歌,属于小调。诞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长期以来,《沂蒙山小调》争议不断,有学术观点认为,《沂蒙山小调》是“抗战时期的创作歌曲”,不是民歌,“因为一直在山东民歌中找不到原型”。

九.《八月桂花遍地开》花开谁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创作的相关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热议和追踪,仅大别山革命老区就有河南商城说、河南新县说、湖北红安说、安徽金寨说、安徽六安说等等。歌曲究竟诞生在哪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十.《谁不说俺家乡好》是首山东新民歌

《谁不说俺家乡好》取材于胶东的民歌《王二小赶集》,很多地方都带有浓郁的山东风格,像曲名中的“俺”就是典型的沂蒙山区方言。除此之外,在很多民歌中能充分表现地域特色的“衬词”,如这首民歌中反复用到的“得儿哟依儿哟”,就充分体现了沂蒙山区的语言特点。《谁不说俺家乡好》属于新民歌范畴。

十一.掀起层层波浪的《乌苏里船歌》

《乌苏里船歌》被很多人当作是赫哲族的民歌,但也不尽然。准确地讲,曲调参考了赫哲族老民歌《想情郎》《狩猎的哥哥回来了》的元素,在此基础上,汪云才、郭颂、胡小石共同创作完成了《乌苏里船歌》这首音乐作品。不过,40多年后,因为著作权的归属问题,赫哲族人和唱红《乌苏里船歌》的老艺术家郭颂打起官司,这一版权纠纷案随即在音乐界掀起轩然大波。

十二.《茉莉花》应该绽放何处?

《茉莉花》是蜚声海内外的经典民歌,几乎成了中国音乐文化一个标志性的符号。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探寻《茉莉花》之源,众说纷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源于江苏扬州说、南京说、山西五台山说,安徽凤阳花鼓说四种说法。究竟《茉莉花》花开何处?也许有一天可能会有答案,也许我们将一直去探寻……

十三.《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

《浏阳河》自问世以来,曾有二三十年间时光,被当作“湖南民歌”传播,其实不然。欣赏其优美旋律的同时,又有谁能想到徐叔华竟因署名权连续打了15年之久的官司,昔日同窗琴瑟失和闹上法庭。这首家喻户晓的音乐作品,让国内出版界掀起了一场波澜,搅得一些出版社不知所措。

十四.潮起潮落的《洪湖水,浪打浪》

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的“镇院之宝”——歌剧《洪湖赤卫队》自1959年问世以来,一直以浓浓的地域特色与欧洲歌剧融合的戏曲音乐风格为人们所熟知。剧中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成为流传甚广的优秀唱段之一。半个世纪以来,围绕着这部歌剧引发的著作权纠纷时有发生,屡次成为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新媒体热议的焦点,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著作权归属官司,也被称为国内戏剧音乐作品著作权第一案。

十五.触摸台湾风云变幻的《阿里山的姑娘》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啊。”此语出自老电影《阿里山风云》中的插曲——《阿里山的姑娘》(原歌名《高山青》)。这首歌虽然不是真正的民谣,但自1950年在台湾问世以来, 总被误以为是台湾高山族的传统民歌,无论报刊刊载、广播电视播放、音乐会演出,均称它是台湾民歌、台湾高山族民歌、台湾民谣等。实际上,插曲只是应用了高山族山歌的曲式,它是一首有词曲作者的创作歌曲。

十六.命途多舛的《何日君再来》

提起《何日君再来》这首老歌,相当一部分人不会陌生。有人唱过,有人听过,有人喜欢过,有人斥责过……大家有所不知的是,问世于20世纪30年代的《何日君再来》,随同着历史的风风雨雨,有着极不平凡的传播经历。在它诞生以来的80多年中,没有任何一首影视歌曲像它那样引发众多评论与褒贬,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是最有争议的电影主题曲。

十七.塔吉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作曲家雷振邦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创作的一首插曲,以新疆地区一首古老的塔吉克民歌为素材,用都塔尔、热瓦鼓、手鼓、小提琴等伴奏,营造出一种忧伤和浪漫的基调。即便几十年过去了,歌词记不完全,人们仍然能够唱上几句。时至今日,这首歌依然在歌坛被广泛传唱,甚至成为恋人们传递爱情密码的灵验心籁,足见它蕴藏的丰厚韵味和独特魅力。

十八.云南的《小河淌水》流向何方?

有“东方小夜曲”美誉的《小河淌水》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一首难以确定归属权的音乐作品。这场旷日持久的版权之争迄今耗时十多年,随着国家版权局的复议结果又将“东方小夜曲”推回原点。《小河淌水》权属之争之所以一波三折,是因为它到底是民歌还是创作?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证据的缺少、遗失自然会给歌曲的“身份确认”带来很大麻烦。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来自好歌印记 04:59 十九.《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陕北民歌吗?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三段体领唱合唱的歌曲,不是纯粹的原生态陕北民歌。八百里秦川向西延伸,吸收融合了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民歌的特点而成就了这首经典作品。应当说,它是“文革”中创作的当代歌曲。多年以来,有关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著作权、归属地等各种呼吁、理论探讨文章频见报端、杂志、网络和文献资料,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十.《采茶舞曲》有作者的浙江民歌

《采茶舞曲》是采茶人采茶的时候唱的歌曲,周大风词曲,作于1958年。原是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主题歌及舞蹈配乐,后根据歌曲改编成舞蹈小品《采茶舞》。“采茶”原是中国一种汉族民间歌舞体裁,流行于南方产茶区,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八度埙<山丹丹开花>
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演唱:王春燕
民歌经典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北民歌经典)
陕北过大年互联网春晚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演唱:高丽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北民歌) 歌谱简谱网
万山红演唱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深情款款,歌声动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