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胜吴广
陈胜为何要除掉吴广?司马迁的《史记》道出了原因 

或问陈胜吴广,曰:'乱。’曰:'不若是,则秦不亡。’曰:'亡秦乎?恐秦未亡而先亡矣。——扬雄

秦朝末年,随着大泽乡出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口号,我国历史上第一场由农民掀起的起义运动拉开了序幕,陈胜、吴广成为了反秦起义的先行者。

起义的初期非常顺利,义军甚至一度打到了荥阳威逼咸阳,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局发生了变化,吴广、陈胜先后被杀,反秦起义遭到了重创。

关于吴广的死许多人认为与陈胜有关系,即使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也有逃脱不掉的责任。那么,陈胜为何要除掉吴广呢?其实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早就给出了原因,这一点年轻人尤为要记牢。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大泽乡起义,反秦拉开序幕

吴广原本是阳夏的一个穷苦百姓,每年承受着沉重的赋税徭役,公元前209年朝廷征发农夫去驻守渔阳,吴广就是其中一员,而且还是其中的一个领头人。

一行900人浩浩荡荡来到了大泽乡,结果因为一场大雨停下了脚步,这一场大雨持续下了很长一段时间,吴广等人的行程算算早已经过了法律规定的期限。

按照秦朝的法律,凡是征戍边兵丁如果不能按时到达战场,那么只有死路一条。总的来说,即使吴广等人到了渔阳此地也免不了一死的命运,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场政变拉开了帷幕。

陈胜与吴广同为900人的头目,一天晚上他便找到了吴广与之商谈“违期”的事情,既然去也是死不去造反也是死,为何不选择造反呢?毕竟这样还有一条活路。

吴广被陈胜说动了,随即后者又开始分析天下大势,天下苦秦久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皆是振聋发聩之言,吴广与陈胜虽然相识不久,但两人却已是无话不谈的好友。

相处的这段时间里,他认为陈胜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很佩服他,于是二人就开始密谋造反。陈胜、吴广先借助“鬼神之说”威服众人,在鱼肚子里藏一块写有“陈胜王”的绸帕。

随后,他又在驻地附近的夜夜高喊“大楚兴,陈胜王”,以至于下属开始对陈胜的态度有很大的改观与认可。两人见时机成熟,百年故意激怒喝醉酒的军官,军官殴打吴广引起众人的不满。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900人的愤怒声中吴广、陈胜先杀了两名将尉,后告诉大家我们已经误了期限死路一条,即使不死也很难在边塞战场上活下来,与其如此不如奋力一博取得一番事业。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七个字点燃了900人心中的烈火,大泽乡起义彻底爆发了,很快这一伙人就攻下了大泽乡政府,并迅速拿下了蕲县县城,有了一个立足与发展之地。

陈胜、吴广二人的巅峰与辉煌

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秦国在失去民心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官吏对他的忠诚,这些人在政局稳定的时候搜刮民脂民膏,战争来临的时候想要指望他们保家卫国痴心妄想。

一桩桩一件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陈这个地方的许多百姓杀了县令相应陈胜吴广二人,有的县令干脆连战斗的欲望都没有,直接选择放弃土地逃走。

大泽乡起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起义军就从最初的几百人不断壮大,根据《史记》的记载:战车六、七百辆、骑兵1000多人、步兵足足有好几万。

战国初期,韩的军事实力巅峰的时候也不过新军10万人而已,可想而知陈胜、吴广的兵力有多么雄厚,足足比的上巅峰期的半个韩国了。

不久之后,起义军更进一步攻占了陈县县城,当地有名望的人前来慰问,甚至还支持陈胜称王,他们以“张楚”为国号,以“伐无道,诛暴秦”为旗号,建立了张楚政权。

元末时期,谋士朱升曾给朱元璋提过9字真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前两者都比较容易做到,唯有最后一个是很难达到了,因为人的欲望很难被克制,陈友谅就是因为过早称王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试想一下,将军自己称王了却不给属下封赏,自然会造成军心浮动,一旦给属下封侯拜相他们又会骄奢淫逸、无心作战。

简而言之,陈胜若是不称王或许能够走到最后,但他事业未成却称王也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从某个角度而言,大泽乡起义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洪秀全在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后,各大天王开始争权夺利以至于造成了天京事变,大泽乡起义也是如此,吴广就是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政权建立后不久陈胜任命吴广为假王,让他率领大军开始攻打荥阳,进而拿下咸阳灭亡秦国。

陈胜的想法很好,战争前期也取得了不错的胜利,义军一度打到了函谷关以东,士兵数量达到了数十万。

就在这个危机关头,秦二世让章邯把骊山的数十万刑徒和奴隶改编成了军队,与义军展开了激战。随着秦国有效进攻的展开,义军遭到了重大的挫折,局面发生重大的反转。

起义军内部的矛盾开始爆发,武臣、张耳、陈馀等人纷纷自立,甚至于陈胜自己也开始滋长负面情绪、听信谗言,吴广还被将领田臧所杀害。

吴广之死

话说,荥阳一带失利后义军内部的战略出现了分歧,田臧与吴广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矛盾,结果前者便借着陈胜之名杀了后者,《史记》中记载的理由是:“今假王(吴广)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

意思就是说吴广骄横跋扈、不懂作战,即使如此他也不愿意听信别人的意见,当时秦国的大军即将到达荥阳,若不及时做出调整必然会被歼灭,田臧迫不得已才将其杀害。

从这个角度来看,吴广之死是田臧一人的行径,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人大跌眼镜。杀了吴广之后,田臧把他的首级送给了后方的陈胜,陈胜不仅没有责备田臧,反而还派人赏赐他:“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由此观之,即使吴广不是被陈胜直接斩杀,他也有摆脱不了的关系,心中早已经有了杀吴广的心思,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要赏赐杀害吴广的田臧。

其实,陈胜的这个心思从他给吴广封“假王”也能够看出来。话说,刘邦与项羽在荥阳一带对峙的时候,韩信则在燕国、齐国旧地不断发展、日益壮大。

此时他便向刘邦索要“假齐王”的封号,刘邦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怒不已,若非张良从旁暗示或许他早就派人去杀韩信了,“假王”虽然非正式的封号,但也会被认为有篡权夺位的心思。

所以说当陈胜封吴广为“假王”的时候,他就有了杀后者的心思,只是因为形势不允许才没有下手,毕竟自古以来能同苦的人很多,但能同甘的君王却很少。

除了这一点之外,吴广的身死还与《史记》中记载的一句话有关系:“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这是司马迁用来夸赞吴广的一句话,但在陈胜的眼里存在很大的威胁。

吴广在军队之中能与士兵同甘共苦,他麾下的许多将领都为其所用,亦或者说只听他的将令而不听陈胜的命令,这种情况在权力场上是一个大忌讳。

明朝时期,大将蓝玉麾下有诸多义子,每一个义子手下又有不少骁勇善战之将。有一次朱元璋让他们退下这些人却不为所动,直到蓝玉让他们退下他们才走,朱元璋心中大为一震,从此埋下杀蓝玉的种子。

清朝时期,西北大将年羹尧也是如此,雍正皇帝见士兵身着铠甲十分炎热便让他们脱掉,可是士兵们却两眼看着年羹尧等他的命令,当时雍正的心中后怕不已,即使他是陕甘总督也布局后果设计将他杀掉。

推而广之,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时,两人的关系、地位或许是平等的,但当陈胜称王之后局面就发生了变化,一个是君一个是臣,“假王”吴广已经威胁到了他的地位,结局唯有一死而已。

因此,吴广之死表面上是死在田臧的手里,实际上此事与陈胜也有莫大的干系,“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句话,在历史上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

现如今,虽然时代从封建社会进入到现代化,可是这一个道理却没有发生变化,尤其是创业的年轻人,时时刻刻都要牢记自己的初心与地位。

否则的话,当事业、项目成功的时候,别人都能够分享成果,而你则离被辞退不远了,这便是最真实的人性,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考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末」大泽乡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何要杀掉吴广,司马迁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陈胜为何一定要除去吴广?司马迁《史记》说出原因,年轻人要牢记
陈胜吴广没死于暴秦,为何相继被部下与车夫杀死?都是自作的!
陈胜的悲哀:被别人用自己的矛,刺中了自己的软肋
陈胜为啥一定要除去吴广?司马迁《史记》说出缘由,年轻人要牢记
陈胜为什么一定要杀掉吴广?司马迁在《史记》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