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留痕,《红楼梦》带来的三重心境

点击上方“窗外的白杨”关注我们,一起分享精彩人生~

岁月留痕,《红楼梦》带来的三重心境

前些

日,听闻国学、红学大师冯其庸过世,得空去前洲冯馆参观缅怀了一番。回家翻开那套还未细看的冯批版《红楼梦》,想起了自己读红楼的历历往事。

受长辈渲染,自小就对《红楼梦》起了向往之心。数年间,不同版本、各路考证、评论、延伸研究的红学书籍也积下了二十多本。随着年龄、认识的不断变化,读来的感想也大有不同。细想起来,似乎也暗合了我选书读书的不同心境。

境界

第一重

为了开眼界,好奇的读

我们这代人,从小就能接触到《红楼梦》经典电视剧是一种幸运,但对于那个年纪的我们,应该很难真正品味其中奥妙,大多是看个热闹罢了。不过,因此而起的红学热却着实有些启蒙作用,继而很早就将《红楼梦》列入了我的购书心愿单。

初中时,买到海南出版社94年版的《红楼梦》,淡青的硬面封装,随书有片大观园人物关系树形图书签。我兴致勃勃的翻开,从序言开始一字一句的读,不过很快就懵圈了,觉得满纸都是作者的感想和虚幻描写,还不如电视剧里演的直接呢。想跳着看,更是看不懂,不得已又回头依序看,真是味如嚼蜡。才看到林黛玉进贾府时,就无法忍受这种故事情节缓慢,场面描写繁杂的叙述方式。

之后,几次三番想认真读完,但要么因学业所累,要么被更通俗的武侠小说吸引,加之那版本字小行密,看着也累,看不了几回又放下了。现在想来,那时的读书,更多是为了满足对世界的好奇,总想凭着“初生牛犊”的劲头来窥看全宇宙的奥秘。

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大抵还停留在文青梦的初级阶段,虽也囫囵吞枣、生吞活剥读过几本,但总是不能真正进心。各种文学导读性图书受人欢迎,好像很短时间就扩了眼界、提了内涵,但没有精细功夫,自然难有深度认识,不多年就都忘的光光的了。

为了学技能,功利的读

进入大学后,我逐渐发现,身边人的相处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开始感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雏形。对于喜欢安静做事的我来说,同学关系以外的交往总似力不从心,进而产生了交际恐惧感。不仅如此,即便工作多年后,我还是要在岗位职位的不断变化中,遭遇各种陌生的人和交际需求。

境界

第二重

我在困惑时,曾期望求教于《红楼梦》。很多人说,大观园看似不大的天地,但几乎映射了整个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除了宝玉和众姐妹间单纯的友谊,似若无拘无束的同学关系外,他与各方长辈、各种仆从,继而与大观园外的各路官商之间的往来,都反映了传统社会中种种潜在的人际交往准则。

很多侵染到文化骨髓的生活和思维习惯,也同样适用于今天的社会。但是,如何抽丝剥茧的理解这些繁若乱麻的关系,还需辅以红学文章和书籍,即便有如此旺盛的阅读需求,在三十岁之前,也还仅仅把《红楼梦》定位在工具书的层面上。对人际关系描述之外的诗词、服饰、饮食、家居、习俗等文化宝库,并没有深入品味和研究的兴趣。甚至觉得这些生僻乖张的字眼,读起来甚是碍眼,总是要不断的查典释义,反而扰乱了我的阅读节奏。

回想我二字头的年龄里,成长热情似乎总是与挫折烦恼相伴,有人说我“谋事不谋人”,也有人说我清高,我也曾力图按照众人所说来完善自我,但终究还是理解不了自己与别人眼中的我的差距在哪里。天性清静的我总是难以融入热闹的人圈,也自然少了一些本应可能的友情。还好,我尚有书籍相伴,相继收入不少史学、励志类图书,期望见贤思齐,遇到更好的自我。然努力了多少年,终气馁的承认了一个现实,暖男、好哥哥这样的标签难以贴到我身上。

境界

第三重

为了平心态,淡然的读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随着年纪渐长,对人生经历的更多感悟,开始能够品味出一点古语的意境。人过三十,思想观念逐渐成熟,对社会、对自身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行事做人也有更加妥帖的判断和定位。在这种“自知者明”的状态下,人的心态才能逐渐平和。毕竟,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凡人,愣头青般的成长冲动逐渐冷却后,已然进入了三字头的年龄段。

当工作生活中依然有各种不如意时,又想到《红楼梦》的世界。在品读“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之时,试图揣摩“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答案。不过,现在我对各种考证、索隐已然失去兴趣。众大家的评论,似乎总是无意识的接近政治中心,也不太符合我这种平头百姓的视野。更多的是试着体会曹雪芹写作时心境,以及猜想种种细节的用意。

他经历贵贱、荣辱、兴衰、离合的不平常人生后,为什么还甘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辛劳,要写出对其名利无任何帮助的《红楼梦》呢?作为一个“待罪之人”,尚可以宝黛爱情的深刻描写,抒发自由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我们有幸生活在升平之世,更应该懂得惜福,坦然接纳各种不如意,知足常乐,守好内心的一片清净天地。

前几年,有幸读到《蒋勋细说红楼梦》,深合得平身心性,虽然无法企及“历练后的纯粹,繁华后的平静”的境地,但很是认同强大的心灵不需要表演的人生状态。安心做事、平凡做人,闲暇时回味那些值得我们守护的美好,确是人生乐事。

这些年,随着各类鸡汤文学的兴起,我们对呵护内心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营养,微信的广泛应用也有助于更快捷的接触这些心灵养分。不过我以为,传统的阅读方式依然有其价值,在枕边放上一本闲书,在沉寂的夜晚,随着心灵的悸动,静静的品读一两章,总有美梦等着我们。

寻   羽

一名已脱军装的老兵,虽处江湖之远,仍心系天下事;虽无雅士之才,仍好追魏晋风。愿以文会友,结同道趣友。

 

中   国  合  伙  人

策划、排版:白杨

编辑、审稿:寻羽

设计、精典:三火

校对、终审:了凡

推广、创意:笨笨

图来自网络,文为原创,欢迎关注[窗外的白杨]原创文学平台,给你的精彩人生留印,联系方式QQ:76525508,来稿请投信箱76525508@qq.com,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确保稿件为原创首发,随稿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确定用稿后请加微信号76525508,便于领取稿费,稿费为全部赞赏百分之八十,十天后发放(后台需要发文一周后才能到帐)!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才能真正读通、读懂《红楼梦》?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静默安然
《红楼梦》-一种境界
一日禅:平淡的日子 淡然的心境
人生三界
心境 (诗二首) [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