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过一例发热案,引申对柴胡体质和柴胡类方的学习  作者 林佳明

临床上我自己的体会,在治疗感冒发热之类的急性病时, 更容易检验使用经方、加减用药是否得当。

因为普通的感冒发烧,用对了方子、加减得宜,效果很快就会显现,如果辨证方向错误,用上经方就没有效果,那就要尽快重新辨证。

这个病例是效果相对好一点的,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意见指导学习。

01

病例

患者,女 ,12岁 

就诊时间:2023-12-05

主诉:发热1天

刻下:发热,高体温38.6℃,头痛,鼻塞,咽干,稍咳嗽,咽痒即咳,无畏寒,纳差,便秘,舌红苔中白厚,脉缺(网诊未能把脉)。

这是一个比较信任我的患儿,因为之前来看诊时也见过数次,对其印象大概就是黄煌教授所说的“柴胡体质”。

黄煌教授所说的柴胡体质是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黯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舌苔正常或偏干。

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的影响,四肢冷。

女性会出现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

该患儿体型偏瘦,平时容易感冒,扁桃体容易发炎,头部汗多,鼻根部发青,食欲不佳,好动,脾气大,这是典型的小柴胡汤证体质。

中医辨证:少阳阳明合病夹湿

拟方:小柴胡去党参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汤合三仁汤、升降散

柴胡25g,黄芩7g,法半夏10g,干姜5g,五味子5g,杏仁7g,薏苡仁15g,白蔻仁5g,蝉蜕7g,白僵蚕10g,炙甘草5g,1付,水煎服。

12.05下午二诊:患者中午12点服药一次,下午五点多信息,母亲代诉未能退烧,体温如前,并且喉咙痒干咳、口淡、浑身乏力更明显。

患者虽然咳嗽乏力等症状明显,但是体温并未增高,想起师父治疗发热服药方法是间隔2-3小时给药一次,考虑是药量不足,服药间隔时间太长,未能起效。

依当下症状反应,上方稍作更改:

柴胡25g,黄芩7g,法半夏10g,党参10g,干姜5g,五味子5g,苏叶5g,防风5g,炙甘草5g,生姜5g,大枣7g,1付,水煎服。

12.06三诊:晚上八点半服药,九点体温能够下降0.3℃,嘱间隔一两个小时再吃一次。

12.06早上回复半夜已经退烧

晨起症状:咽痒咳嗽,稍咽痛,口淡,纳欠佳,浓涕,平时便秘,大便今天未解。

拟方:小柴胡汤合桔梗汤加减

柴胡10g,法半夏7g,黄芩5g,党参5g,茯苓5g,干姜5g,五味子5g,辽细辛3g,杏仁5g,防风5g,桔梗7g,苏子5g,苏叶5g,炙甘草5g,生姜5g,大枣7g,1付,水煎服。

12.07四诊:咳嗽,干咳,咽痒即咳,轻微咽痛,口干,鼻塞,眼睛干涩,大便黏臭。

中医辨证:少阳阳明合病

拟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18g,黄芩7g,大黄3g,茯苓7g,法半夏7g,党参7g,桂枝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姜5g,大枣7g,1付,水煎服。

次日诸症愈。

02

辨证思路

初诊望患儿形体属于“柴胡体质”,此类体质的人适合柴胡类方。

依患儿刻下症状,六经辨证:

柴胡体质,发热头痛,纳差--少阳病

咽干,便秘,舌红--阳明病

苔中白厚--湿浊内蕴不化

患儿咳嗽鼻塞,但是咳嗽不明显,并且没有怕风恶寒症状,所以不考虑太阳表证。

是由于少阳之热郁于内,上冲影响肺气宣降失常,郁阻卫阳,故可见咳嗽鼻塞等症,为少阳或然证。

四诊合参,少阳阳明合病夹湿。

少阳病,头痛、发热、纳差,故选小柴胡汤。

少阳热郁上冲所致肺气失宣,郁阻卫阳,见咳嗽鼻塞等症,故去党参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宣肺降逆。

阳明病湿浊内蕴,郁而化热,病在气分,见咽干便秘,舌红苔白厚,选半个升降散用白僵蚕、蝉蜕清解气分之热,用三仁汤之杏仁、白蔻仁、薏苡仁上中下清分湿邪。

一诊服药一次后间隔5小时咳嗽较前有所加重,干咳,咽痒即咳,口淡,乏力明显,但体温未升高,考虑服药量不足,未能起效。

二诊依当下症状反应,仍以小柴胡去参姜枣加干姜五味子汤。

因咽痒咳嗽明显加防风苏叶,苏叶防风是唐步祺前辈治疗痒咳的经验,起宣透肺气、祛风的作用。

三诊用药有欠缺,未考虑平时便秘,大便未解症状,此属阳明便秘,为少阳阳明合病,未能及时改方。

故用小柴胡汤合桔梗汤后效不佳,下午出现口干等症。

患者症状为干咳,咽痒即咳,轻微咽痛,口干,鼻塞,眼睛干涩,大便黏臭,为少阳阳明合病夹湿,予柴胡龙骨牡蛎汤而愈。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并非治疗咳喘的常用方,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之方。

岳美中老前辈认为,本方是以小柴胡汤去甘草,以调和肝胆,加桂枝抑上冲之气,龙、牡是摄纳浮阳之要药,且龙、牡得半夏、黄芩,能豁肝胆之惊痰,又导以大黄,则痰滞更得下行。有和解肝胆、潜阳熄风、下气化痰之功。

故本案例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

03

对柴胡剂使用的延伸

本人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柴胡剂时,常常结合患者体质类型,如属柴胡体质,应用柴胡剂就是一个大方向,多使用柴胡剂可取效。

欧阳卫权老师对柴胡剂使用的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比如对柴胡体质特点,柴胡系列方剂都有独到见解:

一、柴胡证体质特点

我们在《伤寒论》里面学过很多的柴胡证,其实柴胡证都有一个相同的或者是相类似的一些症候,特别是我们把它拿来治疗内伤杂病的时候,它们这些相同、相类似的点是比较明显的,是什么?

它们都有这种肝胆枢机不利的状态,气机不通,不够顺畅的一个机理存在。

表现在人往往偏于紧张感,由于偏于紧张感的话,脉都偏弦,弦就是端直以长,如按琴弦,绷得很紧的感觉。

肌肉一般来说都是收得很紧的,很少看见一个柴胡证的病人,肌肉是松松垮垮的,这个几乎没有。

一个肌肉皮肤松松垮垮的人你说是要给他用柴胡证治疗,是某某柴胡证治疗,我是不相信的。

即使说治疗有效我也觉得他真的是碰运气的,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治愈的,因为每一个方有每一个方的特点。

他为什么不会皮肤松松垮垮?

他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肌肉收得很紧,不会是这种松松垮垮的肌肉,从这可以推测出来的。

但是从体质来看的话,他们体质有强弱的区别,我们可以根据其体质由实到虚,由强到弱的特点,我们给其进行一个排队。

最强的是大柴胡,其次是柴胡加龙牡汤,因为里面有大黄,其次是四逆散,其次是小柴胡加芒硝汤、小柴胡汤,然后就是柴胡桂枝汤,最后才是柴胡桂枝干姜汤。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整个柴胡证里面体质最弱的。

二、柴胡类方剂

大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合小承气汤去厚朴加芍药而成,合而为治少阳、阳明合病之方。

方中以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之邪,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赤芍与枳实相配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闷,半夏和胃降逆,大枣与生姜相配能调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少阳阳明合病状态,同时夹有饮邪,饮邪在哪里呢?

一身尽重,不能转侧,这个是里面有饮邪。其体质较大柴胡汤体质为虚,但又未虚至小柴胡汤的筋骨体质。

四逆散是一个典型的少阳病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本方条文虽冠之以“少阴病”,然实为治疗少阳病气郁之良方,抓住核心病机就是枢机不利。

小柴胡汤其实应该说是少阳加太阴的状态。默默不欲饮食,这是个中焦脾胃系统的不足,实际上严格来说,它是少阳加太阴的状态。

柴胡桂枝汤,是太阳和少阳合病的状态,既有肢体烦疼,微恶寒的太阳表证,又有心下满,胸胁满的少阳兼证,一个兼夹的状态。

柴胡桂枝干姜汤,它是少阳和太阴的合病,它既有少阳热的表现又有太阴虚寒的表现。

在柴胡证里,小柴胡汤的要点是他会有心理压力,形成紧张的状态,但更多的会有脾胃的症状--“嘿嘿不欲饮食”。

小柴胡汤经常拿来治疗胃胀,效果是非常好的。

大柴胡汤,相对于小柴胡汤来说,体质就会壮实很多,它治疗心下急,郁郁微烦,或者按之心下满痛的状态,也有情绪紧张的一面,也有胃不适的一些状态。

小柴胡汤适合体质偏瘦,肤色白,面色发青白的状态。

大柴胡汤适合面色红,体质壮实,甚至还有点肥胖的将军肚,按之心下满痛,心下有紧张感的状态。

四逆散的体质介于大小柴胡汤之间,按照胡老的说法就是只要符合大柴胡汤的证,但是没有大便干,都可以考虑用四逆散。

当然临床上运用四逆散,不仅仅局限于这个要点,要着重于它的气郁。

四逆,就是阳气被郁,不能到达四末,表现为气机郁滞引起的各种证候,包括情绪紧张,压力大。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所有柴胡证里最虚的方,原方条文是“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怎么抓住要点呢?

简单地描述为上热下寒,但是这种上热下寒,很多医生搞不清楚,和半夏泻心汤的上热下寒、乌梅丸的上热下寒、潜阳丹的上热下寒混淆不清。

对于这种患者的状态,我形象地描述为慢性疲劳修复剂,它就适合于病情相对来说比较慢性迁延,表现出一种虚衰的状态,但又不是特别厉害,只是局限于太阴。如果很厉害的话,就到少阴去了。

临床上首先要抓住他这个疲倦的状态。其次,疲倦状态表现就会有一些胃肠功能的不适,脾胃的虚寒,表现胃脘胀、隐痛,或胃口不好,或便溏。

同时又有上热,表现就是少阳的热,按脏腑来说就是胆热,心烦、咽干、口干或者头汗出。

胃脘的不适,实际也就是胸胁满微结的特点,心烦可以表现为患者会有烦躁或失眠。

抓住这些特点后,一般来说不管脸上的颜色是否鲜红,是否油腻,都有机会使用。

结语

以上是我的一些分享,很幸运能在林氏医门跟随师父学习,一起和来自全国的各位师兄师姐学习。

在这几个月的学习工作中,使用经方更多更广了,平时遇到困难经常在师父公众号上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加上每天都在群里默默学习各位师兄师姐经验,所以对六经辨证使用经方,比之前有了更多的认识。

但认识还是有很多不足,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作 者 简 介

黄志远,南宁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经方分会委员。

师从钦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钦州市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本科生)导师,胡希恕经方医学钦州传承基地负责人林佳明教授。

擅于六经辨证经方内服结合针灸外治应用于临床。擅长治疗眩晕,头痛,失眠,心悸,胃肠炎,小儿咳喘,疳积等;痛症,脊柱及其相关疾病等;月经失调,盆腔炎,痛经,不孕等;疲劳综合征等。

座右铭:为明天做好的准备就是今天做到最好。

撰稿丨黄志远

编辑丨黄怀真

校对丨马煜文、曾静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杂谈
《黄煌经方医话·临床篇》笔记
少阳病方证
《经方的魅力第二版》读书摘录,分享(转帖)
中医经方杂谈
33、柴胡桂枝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