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姜春华教授用峻药、毒剧药的宝贵经验
文源出处

《姜春华教授应用毒剧药的经验》

作者:董其圣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本文出处:《辽宁中医杂志》1996

《姜春华用峻药》

作者:董其圣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姜光华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本文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

姜春华教授应用毒剧药的经验

毒剧药是作用强烈,副反应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药物,临床一般不用。故中医学家姜春华教授认为,毒剧药虽有致人以命的弊端,但峻烈之性足以截断病势,扭转病机,某些疑难顽固的病证往往非此不效。姜老说:“唯其毒,才能治病。”并盛赞《蠢子医》用霸药的经验。现就姜老尝用砒石制剂砒矾丸治疗哮喘,巴豆制剂巴漆丸治疗门脉性肝硬化,乌头、附子挽回无数危重病人生命的典案精粹,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文献入手知毒善用

 医药文献是科学研究的成果,临床经验的总结。姜老在使用毒剧药前总是搜集古今文献,全面掌握其药物性能、药理作用、配伍剂量、制服方法、中毒反应、解毒措施。在科学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组成安全有效的配方,正确地施于临床。如用砒矾丸治疗哮喘,姜老首先考证了砒剂治喘创始于宋代朱君辅《集验方》的八宝丹。通过《三因方》、《丹溪心法》、《医学入门》、《万病回春》、《名医类案》等宋元名著的有关文献研究,深知砒石虽含三氧化二砷,但性热暴足以劫夺寒痰之窠穴,对“肺窍中积有冷痰”的齁喘宿疾,具有截断扭转的作用,古人盛赞其效如“神”。进而详细地分析了紫金丹、内金丸等13首古方,优选出明矾9g,豆豉15g,砒石2. 5g的最佳配伍剂量,研末为丸。用于治沉寒久冷的寒哮。停喘时间为当天,或3~5日,逐渐缓解者,亦有迟至15日者,但为少数。据估计,当时完全停止者70%,大为改善者20%。亦有若干患者,发作剧烈,连续注射氨茶碱、肾上腺油剂而喘不止者,服后或立刻停止,或逐渐缓解。不仅化毒为和,变废为宝,充分发挥了砒石的应用价值,亦为哮喘这一沉疴顽疾,丰富了治疗手段。

2
有的放矢毒无虚发

中药有寒热攻补之性,毒剧药物亦不例外,临床使用亦当辨证而施。抓住主证有的放矢,才能一举中的,毒无虚发。如姜老对附子、乌头的应用就是一个例证。附子、乌头,同出于毛茛科植物,两者仅是子、母根之异,附子中亦含有乌头碱,虽含量较低,但服用不当也可引起中毒,故《毒剧中药古今用》将附子归于毒药之中。姜老亦说:“附子是否有毒,我说有毒,唯有毒才能治病”。姜老归纳仲景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使用附子、乌头的药证为四个方面: 一是四肢厥冷、背寒; 二是疼痛; 三是脉微,沉细欲绝、或无脉; 四是自汗、额汗或汗出不止,提出乌、附的适应症是“阳虚”冲破了前人“乌附非身凉而四肢厥者不可替用”的框框,用治一切慢性虚寒性的疾病,如胃肠病(呕吐清涎,下痢)、脉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结膜炎、宫颈炎等。尤其擅治心力衰竭,姜老指出“附子辛温补火,即能增加人体的生命活动机能,有强心作用,增加心输出量,促进周围血液循环。”曾治一风湿性心脏病咯血患者,方用附子、桂枝、茯苓等,而不用止血药,当时一医友问及咯血用附子得毋更多咯血? 姜老即引江含微《医津一筏》语曰:“阳虚阴必走,水无气以鼓之,不能周流循环是以走也。系肺郁血而出血……要知命门火衰之人,真阳脱出,浮游于上,阴血扰乱……从而脱(咯)出也”。是见胆识过人,毒无虚发。至于对心衰伴发热病人,凡有附子适应证者姜老亦径用之,或以附子与清热解毒药同用,以附子振奋衰之机能,以清热解毒之品清其湿热,或以张仲景之麻黄附子细辛汤,亦是强心与解热同用。关键在于掌握发热之体温与心力衰竭之强弱,两者之间权衡利弊,仅在高热鸱张至顶峰,为防微杜渐,则以麝香、蟾蜍、犀角等一类强心作用的药物以代附子,待其热势下降后再投附子,用之精当。

3
掌握剂量以防中毒

药物的剂量与药性毒力常形成正相关的关系。毒药之发生中毒,剂量过多是一个常见的原因,然而药量过少则又常无效,因此,掌握安全有效的剂量是使用毒剧药的关键。姜老对毒剧药物剂量的掌握是十分慎重精确的。

首先要严格掌握小量服用。姜老常用生半夏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不下数千人, 一般用量最高不过9g,从未发生过中毒现象。他用生半夏是以《内经》、《伤寒论》为依据。姜老谓“《内经》中之半夏秫米汤,并没有说明是用制半夏,张仲景《伤寒论》中半夏也只有一个洗字,既不是制也不是熬,这是经方用生半夏之实例。”然而他亦不否认陶宏景所说的“戟人咽喉”及后人生半夏中毒的报道,姜老指出临床处方是汤剂,生半夏经过煎煮则不是生半夏,更何况投极少量粉末混在大量的其他药物中,只饮其汤。姜老常以芋艿为例向病家解释谓“芋艿生嚼令人舌麻,如果煮热,即香软可口”。

其次,姜老在投用安全有效的治疗量时,总是少量试服,观察反应,然后逐渐增加。达到有效限量后,辄即停用,既中病即止。如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巴漆丸, 含有毒药巴豆,每天治疗量为4. 5g,含巴豆0. 15g,即从每天服1. 5g开始。逐渐增加为2. 1g,3g,4. 5g之总量。有些毒药因产地不同,毒性含量也有高低,故在制剂过程姜老提出要用定量法,如砒石为自然矿石,三氧化二砷的含量或多或少,难得标准,应用每50g砒石除杂质后,所含砒的百分率来测定它的用量,姜老就是这样处处把住剂量这一关,既发挥它的药效,又防止了中毒的发生。

4
全面控制解毒有方

毒剧药物的使用,当然要防止中毒的发生,如何防微杜渐,清除其毒性,姜老有四方面措施。

毒性药物的临床应用,诚然是用其毒性,以毒攻毒,但有些药物的毒性并非是它的主要药性,诸如巴豆是姜老五十年代治疗肝硬化腹水基本方巴漆丸主药。巴豆中所含的巴豆油,入汤后与碱性物作用,析出巴豆酸,具有剧烈的腹泻作用,但此巴豆油并非其主要药理成份,故姜老使用巴豆均写明巴豆霜,乃去油之巴仁,无峻泻之弊。又如附子,姜老嘱其病人先煎,使附子有毒成分乌头碱加热水解为乌头次碱,乌头原碱毒性可下降为1/1000,此为解毒于防毒之中,是姜老解毒方法之一;第二是注意服法,姜老在使用巴漆丸时,嘱病人勿研碎服,因碎后可刺激胃部引起恶心呕吐,这就象西药的肠溶制剂,使药物直达肠内发挥作用防止或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第三,毒剧药发生中毒反应,必然有其临床表现,或损害胃肠,或损及肝肾,或影响心脏,因此姜老使用毒剧药时十分注意观察药后的症状反应,尤其着重在可能发生的脏腑损害,有时还借助现代实验室检测的条件检查血象,肝肾功能或尿检,从微观上观察有无中毒的情况,若有疑似征象,即停药1~2天,或减服用剂量,以缓解和消除毒副反应;第四是及时采用解毒措施,毒剧药经上述各项措施后一般都不大发生毒副反应。但若万一有个别病人出现中毒反应时,姜老对毒药的解毒措施了如指掌,解毒于未剧之际,如砒石服后出现咽干,胃呆或面浮时及时加用清凉药、健胃药,如绿豆衣、黑大豆、白扁豆、防风、甘草、芦根、茅根、玄参、山栀、黄连、菊花、钩藤、丹皮等,酌情投与,诸药之中姜老对黄连尤为赞赏。如服巴豆霜后见有腹痛者嘱服阿斯匹林片(0. 3g) 腹痛即止。此或也是姜老西药中用的奥秘。

姜 春 华 用 峻 药

姜老善用峻药,尝用砒剂治疗哮喘,定喘率达70%;甘遂、大戟、巴豆等治疗腹水,为大量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贏得了手术的机会;生半夏治胃癌、支扩等,缓解了无数患者的痛苦。现就其遗案三则及有关论述,剖析其运用之经验。

案1:

沈某某,男,成人。自幼即有哮喘,逢冬辄作,现又小发,舌淡,脉沉。劫疚平喘。

紫金丹1.5克,每服五粒。先日服2次,后3次。金匮肾气丸9克(晨服)

案2:

顾某某,女,成人。三月起腹胀,至今不消,叩之实音,面足具肿,饥不敢食,舌带紫色,脉沉细弦。攻遂。党参9克,阿胶9克,瞿麦12克,车前子12克(包煎),西瓜皮12 克,桂枝6克,云苓9克。另甘遂、大戟等分,研粉冲服,每日0.6克。

案3:

潘老太。消瘦胃痛三年,现感硬结如盘,疼痛,食则呕,下腹部亦有硬结。舌红、脉细。化瘀降逆。麦冬9克,石斛9克,竹茄9克,山甲9克,白蔻15克,川棟子9克,丹参9克,五灵脂9克,玄胡6克,生半夏6克(先煎),生姜6克。 

姜老医案,言简意赅,字里行间,亦足以见其运用峻药之一斑。

1
急危重症  截断扭转

述3案,一为冷哮,一为水臌,一为噎膈,都是临床难治之危重病症,其病势发展都可能危及生命。

冷哮为寒痰阻膈,升降失司。肺气不宣,累及血运,气血逆乱则紫绀、肢冷脉伏, 甚至阴阳离决、汗出而脱。哮乃顽痰,非常药所能开豁;砒本剧毒,其劫痰平喘之功称“神效”,并能“绝其根本”,故症虽小发,姜老急以投之。

水臌是湿热互结、水浊停滞,其邪最易化热伤阴,或煽动肝风而手足蠕动;或伤络动血而吐衄血,每致临床措手不及,故急以逐水为要。甘遂大戟峻烈攻下,正所以杜其化热之变。

噎膈多为肺胃阴虚,痰瘀痼结,初起正气未虚犹可救治,食入则呕,化源告竭,则正气衰败,攻补两难,多属不治。故姜老选用降逆止吐作用较强的生半夏,止其呕逆,维持化源,保全生机。

由此可见姜老用峻药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更重要的是截断病势,扭转病机,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

2
文献入手 知药而用

案1的紫金丹出自明《万病回春》,方由砒石、豆豉、明矾三味组成。砒是剧毒的峻药,姜老为了使用砒剂曾收集了大量的古今文献,进行深人的研究。如“砒对于支气管哮喘之特殊疗效”一文[1],即在大量古代文献基础上,考证了砒剂治喘,始于宋代朱君甫《集验方》的八宝丹,并分析了《三因方》、《丹溪心法》、《医学入门》、《名医类案》等宋、元及明代重要医著的有关论述、组方用药,最后确定以紫金丹为基础方;“对伊红性哮喘有效,是否可以因此否定对支气管哮喘有效”一文[2],通过 现代文献的研究,论证了砒剂不仅对伊红细胞增高的哮喘有效,对一般寒痰内壅的支气管哮喘也同样有效,从而明确了砒剂治喘的应用范围。医学文献是古今医家的经验结晶,科学研究的成果,从文献人手全面地掌握药物的药理性能、配伍剂量、运用范围、禁忌症候、毒副反应、解救措施,临床就能胸有成竹,应付裕如,避免不必要的曲折,可以在前人经验的高起点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砒剂外,生半夏、甘遂、大戟等峻药,姜老都有类似的文章,足见文献入手是其运用峻药的人门途径。

3
抓住主症 全面权衡

甘遂、大戟逐水之峻药。甘遂,《药性论》谓“下五水……大腹疝瘕腹满”。大戟,《本经》言“主十二水,腹满急痛”。案2,患者“腹满不消、叩之音实”,就病而言,两药之主症已具。然而姜老还进一步观察其人的整体健康状况。攻下遂水最易耗气伤津,“凡本有腹泻,极度虚惫,不进饮食者”,或有肝昏迷倾向、显著的食道静脉曲张及多次大量出血黑粪、高热、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合并症者,恐其体质虚弱而正随邪脱,或触发合并症而使病势更趋严重者,都不宜使用。患者“脉沉细弦”并不虚软,正气虽有不足而未至虚惫,犹能忍受攻逐之一击;“饥不敢食”而无腹泻便溏及有关合并症候,其病情相对较为单纯,脾胃犹有化生之能力,攻下不致于促使病情恶化,而自身尤有恢复之可能。据此,姜老遂用遂、戟,以增进汤药的效果。药物的适应症是临床用药依据,然而局部病情的性质和患者整体的健康与体质状况往往并不都一致,片面地见症治症,忽略其个体状态而轻率地滥用峻药,是临床失误的常见原因之一。姜老从病和人二个层次,衡量其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为我们安全使用峻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
小最始服 循序而进

生半夏是毒剧峻药中副反应较轻的一味。其有毒成分为胆碱、高龙胆酸、草酸钾、原儿茶醛。其毒性作用是刺激口腔、咽喉、消化道粘膜,虽然对心脏也有抑制作用,严重时也可致喉头痉挛呼吸中枢麻痹,但是“致死罕见”。王延璋认为“所谓生半夏有毒,乃指其‘戟人咽喉’之性而已,非全身性毒物也”。[3]临床一般用量9至18克,甚至也有用至30克者,姜老一般常用9克,而本案只用6克,这是根据仲景轻剂试探,再用重剂的小量始服法。姜老认为药物的剂量与其毒副作用成正比,剂量越大,副反应越强。然而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则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因此,除病势危急,非背水一战不足以挽救外,姜老使用峻药都从以患者能够接受的小剂量开始,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增至常规用量。这样能使机体有个适应的过程,以利提髙药物的耐受能力,同时也避免了特殊体质发生意外的可能。

此外,在配伍制法、临床观察、解毒措施等方面姜老都有着丰富的经验。总之,姜老用药只求其有效,并不畏其峻烈,然而在运用的过程中,却又步步为营,确保机体不受损害为宗旨,孙思邈之嘱医者曰:胆欲大而心欲小,可谓姜老用峻药的确切写照。

参考文献

[1]      姜春华,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24

[2]      姜春华,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1):12

[3]      王延璋,毒剧中药古今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一版,1991、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于半夏的几点认识
用攻毒、排毒、解毒法治疗恶性肿瘤
“毒性”中药治疗肿瘤大有可为
抛开剂量谈中药毒性都是耍流氓
仲景半夏药法浅析
中医入门  (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