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邓铁涛学习·追思 | 为中医而生者的最后日子

1月16日上午,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下午3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组织召开“国医大师邓铁涛追思与学术传承座谈会”,缅怀邓铁涛为中医药事业所做的贡献,交流、学习他留下的宝贵学术财富和精神力量。现辑座谈会部分发言,以资后学。

1

1

1

为中医而生者的最后日子

陈安琳 邓铁涛秘书)

作为邓老的秘书、二儿媳,我感谢在邓老住院期间,冼绍祥院长领导一附院的医护人员尽心尽力救治,感谢广东省中医院的大力协助。

我先给大家讲两个我在邓老身边亲身经历的小故事。

有一天,邓老对我说:“安琳,我口干,你帮我煮些石斛吧。”我说:“好,煮多少呢?”邓老说:“1粒。”我取了1粒石斛剪碎浸泡,煮成一小杯端给邓老。邓老只是轻轻地喝了一小口,也就是那一小杯的三分之一,就说“够了”。

我当时非常惊讶,邓老身体的平衡竟然到了那么极致的境界,差一小口觉得“口干”,喝一小口就“够了”。

这件事让我感到,邓老就是为中医而生的人,连自己的身体都是为中医而生的身体。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还有一天,我陪邓老在楼下散步,边走边聊。突然,邓老对我说:“安琳,今天少走一圈吧,我觉得有点气不足,今天的中药是不是北芪放少了?”一到家,我赶快查看保留的中药小包装袋,果然发现15克装的北芪,其中有1小包是10克装。我赶快说:“爸爸,对不起,原来北芪真的少了5克。竟然被您感觉出来了。”

在我们家人看来,邓老暮年虽然身居家中,但心里每天都记挂着中医,衣食住行样样体现中医文化。这些日常小事深深地感染了我这个非中医专业的“编外弟子”。

邓老在身体健康的时候郑重地嘱托我,“告别仪式要有学生代表与家人站在一起”,还说“邓中光(邓老次子、广东省名中医)是儿子又是学生”,并且亲自指定了邓中光等7位学生(弟子)的名单和排列顺序。邓老亲自选定最后的照片和挽联,挽联上写“生是中医的人,死是中医的魂”。音乐奏播《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是邓老最喜爱唱的歌。邓老还说“希望以后经常有人去看看我,我下一世还要做中医。”

邓老住院期间,谈到中医发展,从来没有断片。住院以后,邓老嘱托我代缴最后一次党费。还亲笔写下“铁杆中医”乃学医之期望。

1月7日晚上8点,邓老再一次出现心脏停跳,正在抢救中,“最佳拍档”广东省中医院吕玉波院长赶到病床边,我们赶快说:“爸爸,吕院长来了。”邓老突然眨一眨眼睛,他感知到了!我的心猛抽了一下,是啊,邓老对我说过“安琳,你以后有事、有困难就去找吕院长。”一刹那,鼻子一酸,泪水模糊了双眼。

2019年1月10日凌晨6:06,邓老心脏停跳。家人共同见证拆开邓老生前写好密封并骑缝签名的遗嘱。遵照邓老生前的嘱托,我把遗嘱送到《中国中医药报》公开发表。邓老写道:“我能留给儿孙最大的遗产为仁心仁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老只是去了遥远的地方,他的精神遗产永存。我有幸在邓老身边工作和学习,得到邓老的教诲和信任,唯有深深地感恩,感谢邓老的知遇之恩。  

1

2

1

那半年邓老反复对我说三句话

 (刘小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副所长)

2017年中秋节后,时年101岁的邓铁涛教授服从组织安排,入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调养。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在冼绍祥院长安排下,承担起邓老诊治重担,而具体实施邓老日常用药治疗会诊及饮食安排等一线工作的是心血管病区主任、广东省名中医吴伟教授,这是他第三次把邓老收入自己负责的病区,曰:“义不容辞,勉力来此。”医护人员为邓老晚年安康长寿尽心竭力,全部付出。医务人员不仅因为邓老是国医大师恪守职责诊治看护,更重要的是被邓老人格魅力所感染。尤其是邓老在ICU(重症监护室)一周后又转回CCU(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日子里,全院15位专家成立救治小组。邓老面对死亡很坦然,在ICU里就曾用笔写下“不要做无谓的事情”。记得邓老102岁、103岁生日祝寿会都在心血管病区进行,晚上邓老幽默地说:“我又迈进104岁人生旅途。”逝者为大,应该得到尊重,亦无须议论享年103岁、104岁是非了。

邓老次子邓中光(广东省名中医)与邓中光妻子陈安琳(邓老秘书)、大儿媳黄燕莊护士长一起照料邓老生活起居、日常饮食,安排陪同前来探望邓老的各级领导、学者与弟子门生。邓中光理解医护人员责任重大、工作艰辛,多次安抚说:“你们不要压力太大,顺其自然。”

邓老2018年下半年反复对我说过几句话。一是“置生死于度外”,源于他对中医坚定的信仰,他说中国共产党五代领导人都支持中医,这些大的问题都解决了,生死对于我又算得了什么呢?二是“问心无愧方乃真君子”,君子坦荡荡,邓老为党和人民中医学事业奋斗终身,仰不愧于天,俯对得起地,中培育中医英才无数。三是“为人民服务”,邓老常说“恫瘝在抱”,把患者的疾苦像自己的病痛一样放在心上,这就需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大师之言,铭记于心。

邓老乃中医之泰斗,2019年1月10日安然长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吾辈学生弟子,虽然不能达到像邓老那样至高至上的思想境界,但内心仍然努力向往,薪火相传,生生不已。

1

3

1

邓铁涛的岭南草药情结

靳士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研究员)

在这庄严肃穆的会议上,让我作为弟子第一个发言,实在惶恐,心情也十分悲痛。我是邓老年龄最大的学生,今年93岁,跟随邓老学习中医已有60年。

邓老要我与他共建百岁工程、超百工程,以毕生精力为振兴中医而奋斗,他的誓言是“我以我血献岐黄”。邓老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师德、医德高尚,桃李遍天下。他在伤寒、温病、诊断学、医史学、中药学、临证等多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堪称中医人的楷模,特别是为中医药事业的存亡、发展奔走呼号,费尽了心血。

在2003年,在未知病因的非典袭来之际,邓老挺身而出,组织名老中医献计献策,与广东省中医院、一附院的弟子一起奋战,为战胜非典做出了重大贡献。在2004年,我去日本讲学时,他让我介绍我国中医抗击非典的经验,弘扬这一重大成就,得到与会学者的热烈赞扬。

邓老非常重视岭南草药。他认为岭南草药资源丰富,随处可采,用于治病常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他随口跟我讲了他用之有验的草药20多种,特别欣赏五指毛桃、牛大力、千斤拔治疗重症肌无力和运动神经元病的疗效,嘱咐我认真地收集、筛选,把岭南草药经验整理出来,配好药图,写成中草药著作,促进其繁荣发展与创新,并给我提供了邓铁涛研究所立题的支助,预先写好“岭南草药”四个封面大字。我已用两年的时间写了135味草药,准备还用2年时间再写好百余味,彩图都是著名画家所绘,邓老看了非常满意。另外,我们拟写一本《生草药备要》,以期把岭南生草药开山之作的成就展现出来。我们一定要完成邓老的遗愿,以慰他在天之灵。

1

4

1

恩师为我写了三幅书法

邱仕君 邓铁涛首批学术继承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副所长)

回首往事,人生最幸运的事,就是1982年底本科即将毕业时被邓老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从此与邓老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37年来,邓老像父亲一样倾尽所有,指导我从一个稚嫩的大学生步入中医之坦途。很难想象,没有邓老园丁般的呵护照料,没有他指点迷津,我的人生又会是什么样。我们作为邓老的学生,何其幸运,感恩邓老。

邓老对学生的培养,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80年代,邓老写给我的第一幅字最简单,只“勤奋”二字。因为那时我刚刚考上研究生,既没有临床经验,也没读过经典,只有勤能补拙。上研究生的第一课,邓老要求我读《古文观止》,从书尾读起,先易后难,先学后讲,慢慢训练出一套学习方法以后又把读书范围扩大至文、史、哲。教研室至今还完好无缺地保存着邓老为我讲授中国哲学史的一叠厚厚的讲稿。邓老还常常用北京的岳美中和湖南的李聪甫两位名医典型的例子教诲我勤奋读书是多么重要。阅读是邓老的爱好,在邓老多年的培养下,也成了我的爱好与习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邓老在90年代写给我的第二幅书法,也是邓老对我的教诲最多最深刻的核心内容,贯穿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生中获益最大的座右铭。我理解其中有三层涵义:首先是做人,只有包容才能海阔天空;第二是做事,只要信念坚定,心无旁骛,终有成事之日;第三是做学问,既要兼容并蓄,也要敢于质疑。邓老睿智过人,文风敏锐而犀利,其理论建树与学术人生堪称学习标杆。

邓老的一生是为中医奋斗的一生,也是他躬身实践、仁心仁术的一生。他把仁心仁术视为医之灵魂。2015年邓老为我写的第三幅题字就是“仁心仁术”,也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仁心仁术于医学,邓老认为养生重于治病,要以人为本。他提倡“上工治未病”,医学以养生保健为中心,生活应过得愉快、舒适、潇洒;他提倡的八段锦、武术、书法、食疗等养生保健方式,使不少百姓因此获益。仁心仁术待患者、传学生,邓老更是不遗余力。

邓老用一生铸就了一个纯粹圆满的苍生大医。前不久,当我第一次听到说邓老早在2017年身心康健的情况下便坦然为自己拟好了“生是中医的人,死是中医的魂”作为自挽联时,内心深处感到强烈的震撼。这是一位多么睿智的长者,这是何其高的人生境界。

一代名医流芳百世,一代名师硕德难量。邓老虽然已经远行,但他的精神永在,风范长存人间。

1

5

1

邓老大义让人动容

王省良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邓老的一生是为中医学发展呕心沥血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中医药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卫生健康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为此奋斗了一生。无论在国家危难之际还是如今的太平盛世,每当中医药发展受阻之时,邓老作为为中医正言的先行者,多次上书中央,其凛然大义让人动容。

邓老是中医理论大家,他创新性地解释了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发展了气血痰瘀学说,开创了岭南医学研究的先河。邓老也是杰出的中医临床家,他运用五脏相关理论诊治重症肌无力、冠心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疑难重症,运用相关中医理论指导SARS等急性传染病的防治,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邓老还是卓越的中医教育家,他首倡全国名老中医带徒制度,并提出“学我者必须超过我”,正体现了他宽阔的胸怀和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如今他桃李满天下,学生遍五洲。

邓老的逝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失去了一位中医学泰斗,失去了一位中医教育大家。他的逝去,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一大损失,更是广东中医药学界、全国中医药学界的一大损失。但是,邓老风范永在,学术长存。邓老的仁心仁术是留给广州中医药大学乃至整个中医界的宝贵遗产。

大师远去,后辈追思。正如邓老所说:“21世纪是中华文化的世纪,是中医腾飞的世纪。”我们要学习邓老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无限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邓老坚定的文化自信,勇攀医学高峰的创新精神;学习邓老践行大医精诚,恫瘝在抱服务患者的崇高精神;学习邓老秉持医者仁心,甘于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让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中医学术生生不息。

愿邓老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他。

1

6

1

我与邓老师徒情谊深厚

劳绍贤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仙逝使我无法平静。几天来,无时无刻都在想念着邓老,怀念56年来我们师徒的深情厚谊。

1962年,我从中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在邓老门下,从此,我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一直得到邓老慈父般的关爱。事业上、学业上,邓老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赠送我《中医大辞典》《邓铁涛医学文选》等书籍。每当我有问题请教时,他总能指点我。邓老特别重视临床实践,我有幸侍诊于邓老身边,得到他从四诊八纲、辨证论治到遣方用药经验的无私传授。

自1985年至2000年之间,我能有资格参加原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中药新药审评工作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临床临证,与邓老多年来精心培育是分不开的。1975年,我开始脾胃研究后,邓老是我的后盾。我以邓老的名义招收了首批硕士研究生,开展线粒体脾虚证产生机制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对于我负责的中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国家九五攻关课题,邓老也提出宝贵意见。

在生活方面,邓老对我及家人无微不至关怀。2018年教师节前,重病卧床的邓老得知我太太骨折后,嘱托多位师弟师妹来探视,转答他的问候,我们全家人深受感动。

我将铭记邓老的教诲,将仁心仁术、大医精诚传承下去,我永远是邓老的学生。邓老捍卫中医、弘扬中医的宏愿一定会后继有人。

新媒体编辑 | 罗乃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向邓铁涛学习 | 靳士英:邓铁涛的岭南草药情结
邓老,我们想您!——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医魂长存,永垂不朽!
邓铁涛:铁杆中医,一梦百年
【名医大讲堂】百岁国医大师邓铁涛养生之道!岭南人常见痰湿体质调养之法!且听邓老弟子邹旭、吴焕林开讲!...
缅怀|邓铁涛学术思想继承人邹旭:先生谆谆教导,永远铭记于心
梁冬学中医?............. 佳佳有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