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烦也是病!得治!

导读:在门诊上,很多患者的主诉中都有“心烦”这个症状,更有一些女性患者,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在此病证的治疗上,中医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

近日,在王辉武教授出版的《心病条辨》中,就对“烦”仔细做了辨析,对临床医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精彩书摘。

1
烦者,邪火扰心也,故多称心烦。烦无症状表现,为不安的心神状态;躁为烦之剧者,常见肢体症状。烦为心病之初,不可轻视。

烦者,“热头痛也”(《说文》)。热邪扰头,为何心烦?对心神与头脑的关系,古人早有发现。在《难经·六十难》中就有“头心之病”的记述,说明烦是人心神情绪的一种体验与感受,不一定出现肢体表现,现代器械检查难以捕捉,是诸多心神病症的前奏,如烦致不寐、烦致心悸、烦致虽饥不食、烦致躁动、烦致癫狂、烦致发怒等,故除烦解烦是防治心病的重要方法。仲景对“烦”的论述独具特色,在《伤寒论》中对烦的辨识与治疗,条文有数十条之多,专论“烦”者有61条,“躁烦”有5 条,说“不烦”的也有 2 条,其篇幅可谓壮观,足见仲景当年对“烦”这一状态的重视。仲景创制了不少卓有疗效的治烦方剂,后世医家也有发挥。

虽烦为邪火扰心者,是述其多见,但也不尽然。如小建中汤所治之烦悸,小柴胡汤所治之烦呕、瓜蒂散所治之烦满饥而不能食、黄连阿胶汤之治烦不得卧,
并非皆火热之一端,但扰心所致,这是肯定的,故烦为心病之初兆,必须在防治中足够重视!

02
凡病日久,或经发汗、吐、下或多方求治乏效,而致虚烦不眠、心中懊 ,难以用言语表述、坐卧不安、反复颠倒、咽燥口苦、胸胁滞塞、或饥不食、但头汗出者,此热邪扰心,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加甘草、人参;若呕吐反胃者,加生姜、紫苏叶;若腹满者,加枳实、厚朴。配以书写静心法、甜睡养心法、发呆冥想法、静心观息法、太极拳疗法。


《伤寒论》栀子豉汤类七方均是为余热内扰而设,条文所言之汗、吐、下,或经大下之后,是为误治之经过,主要是病程日久之故。此久病必郁,郁而化火生热,热邪扰心而烦,进而出现诸多心神病症


●栀子豉汤方(《伤寒论》)
炒山栀子20g,淡香豉(纱布包)30g,上2 味,分别以凉水 400mL 浸渍 30分钟,先煮栀子 30分钟,加入淡香豉再煮20分钟,取药液200mL,分两次温服。

方论: 本方清透胸膈间无形邪热。方中山栀子苦寒,入心、肝、肺、胃、三焦经,清泄余热,解郁除烦;又可引热下行,降而不升。正如《本草备要》所言:“泻心肺之邪热,使之屈曲下行从小便出,而三焦之郁火以解。”淡豆豉辛香而甘,气味轻薄,入肺、胃经,善于宣肺透热,和胃除烦。二药配伍,降中有宣,药味少而力专。

原方栀子用生,今用炒者,是减轻其致腹泻便溏的副作用。虚烦不眠者,加炒酸枣仁15g;胸胁胀满者,加北柴胡10g,香附10g;气短、乏力倦怠者,加甘草8g,人参10g;呕恶、胃气上冲者,加生姜三片,紫苏叶 10g;腹满胃胀者,加枳实8g,厚朴10g。

03
病患反复未愈,病程超30天以上,烦、热、口苦、口渴、思冷饮,夜间入睡困难,食欲旺盛,虽胃腹未空,但仍有不停进食之欲望,难以自已,脉滑数有力,舌质红而苔黄。此实热扰心,清胃除烦汤主之。配以音乐悦心法、书写静心法、静心观息法。


此热之积,有饮食之热,凡辛辣、煎炒、烟熏、卤烤之品,或进服辛温热燥之补药,或长期嗜酒,牛、羊、鹿等动物食物过多,日久滞胃,蕴而生热。必须
节制此等饮食,只靠药物,殊难治愈。

●清胃除烦汤方
升麻20g,黄连5g ,生地黄20g, 生石膏 30g,炒山栀子15g, 淡竹叶10g ,连翘10g ,生甘草5g,上8味放入药罐,凉净水浸渍30分钟,令咀片湿透,加水淹过药渣面 2cm,先用大火煎煮,至沸后改小火再煮 25分钟,倒出药液;加水再煮,连煎两次,合药液,约 450mL,分3次温服,每日1剂。忌食滋补保健药品,饮食宜清淡,不宜食用烧烤、油炸、卤制等。

方论: 此方为中焦热邪扰心而设,乃《脾胃论》清胃散减丹皮、当归,加生石膏、山栀子、淡竹叶、连翘、生甘草而成。是方以黄连苦寒,善清中焦积热为主药;升麻宣达郁遏之火;生地黄凉血滋阴;配山栀子清三焦之热;生石膏甘寒,以加强清热之力,亦可防黄连苦燥之性;淡竹叶直凉心中之火,连翘善除心
中客热,甘草调中以护胃,共奏清胃除烦之效。

04
患者咽干口燥,夜间睡眠欠佳,惊悸易醒,五心灼热不适,坐卧不安,烦躁难静,脉细而数,舌苔少,舌质红或剥落少津。此阴虚内热之烦,宜滋阴除烦汤。配以静心观息法、甜睡养心法。热病、久病(如肺结核、恶性肿瘤、肝硬化、糖尿病等)伤津耗液,日久虚热上扰心神,或虽无重病,然长期劳逸过度,夜不能正常就寝,阴液暗耗,或房事过多,阴精亏损,皆可导致先烦而后诸症蜂起,久久不能安宁。


●滋阴除烦汤方
天冬20g,麦冬15g,生地黄15g,茯神20g,炒山栀子15g,百合20g,生牡蛎30g,地骨皮15g,北五味子8g,生甘草8g,糯小米15g,上11味,按常法水煎 2次,小火,时时搅之,以防锅底结糊,药液合之约
450mL,每日分3次,餐后 1 小时温服。


方论: 此方滋阴清热除烦。生地黄滋阴清热以治本;天冬润五脏,镇心;麦冬入心,长于滋心阴,除心烦;五味子以敛心气之耗散,其味酸与诸药之甘,化阴以滋其本;糯黄小米者,为秫米也,濡润滋阴,补中安神除烦,配百合、生牡蛎、地骨皮、甘草,均不离其主旨。

本方滋腻,大便溏薄、腹胀、苔厚腻者不宜,或加砂仁、藿香以制其弊。

05
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口燥咽干或口苦,潮热多汗,倦怠嗜卧,怔忡目眩,脉多弦滑。此等患者常抑郁不乐,气滞之烦,开郁除烦汤主之。交友疗心法、助人乐己法、音乐悦心法亦主之。

肝苦急,肝喜条达,肝欲散。郁滞不通,气郁化火,火热扰头则心烦善怒者;故肝气是起因,烦心是先兆,痛胀是表现,扰心不宁是病机之本,余谓“郁
乃心病”者,即为此义。


●开郁除烦汤方
北柴胡20g,丹皮15g,炒山栀子15g,白芍15g ,香附15g,茯苓30g,当归10g,甘草8g,生谷芽 20g,生麦芽20g,合欢皮15g,上11味,按常规水煎3次,合药液约450mL,分3次温服,不拘餐前后均
可以。


生活起居,注意逸情畅怀,宽以待人,助人为乐,多做户外集体活动,多与他人交流,不宜一人独居,或久坐看电视、玩游戏等。需要用药,但又不可依赖
药物。

06
身热烦渴,大便干结不通,腹满难眠,小便短黄,面色红赤,脉滑而有力,舌苔黄燥,舌质红。此实热之烦,宜导热除烦汤。神昏烦躁甚者,可另服安宫牛黄丸一粒。

里热炽盛,上扰心神,故烦渴而难眠,需釜底抽薪,急下除烦,否则恐有发狂动血之虞。此烦多见于昏迷谵语急重症之前兆者,不可等闲视之,以防其及心及脑也。

●导热除烦汤方
生大黄(后下)10g,元明粉(冲)5g,赤芍15g,生地黄20g,炒山栀子15g,川黄连5g,枳实15g,

此方生大黄后下,只宜煎沸5分钟即可;元明粉冲服,当视大便通畅与否,以及大便是否燥结,可随时调整剂量。方中赤芍、生地黄、山栀子、川黄连、枳实五味,按常规水煎2次,取药液300mL,每次 150mL,每日可服 3~4 次,大便通畅后则减量服,小便量少而黄者,加滑石 30g,茯苓 30g。

方论: 方中生大黄、元明粉(芒硝之精炼者)攻下肠中结热,以通阳明;黄连苦寒,清心胃之热;生地黄甘寒,清热凉血,兼滋阴养液;赤芍清热凉血,又能活血兼利水;枳实苦寒,破结实,消胀满,助硝、黄推荡积滞,加速热结之排泄,再配山栀子之清三焦之热,使腑实通,炽热去烦消除,而心神清,清窍宁,诸症悉疗。

注意此方大剂荡热,只可急用暂服,中病即止,不可久用。

本文摘自《心病条辨》。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老师治疗失眠验案  —— 马氏妇科
我治疗失眠常用方及临床思路
☆经方治疗失眠症总结
失眠就两个原因(二)
清热剂
[卷十六 心脏门] 心实(附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