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卫华】穴位针刺先后顺序的临床体会

针刺穴位的先后顺序,是关系针刺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辨证准确,组方合理,选穴精当,针刺穴位先后严格有序,方可使诸穴作用相得益彰,即可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反之,辨证、组方、选穴均无误,而穴位针刺先后无序,其疗效多不理想。古今对穴位针刺先后顺序的系统研究较少,笔者通过总结先贤散在的有关记载,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有如下体会:

1

主穴配穴组方,先针主穴

在临床中,症状错综复杂,从中分析辨证,确定证候,选取针对主症的穴位(即主穴)和治疗兼症的穴位(即配穴)组成处方,针刺时宜先针主穴,使主症得以缓解,后刺配穴,使兼症随主症的缓解减轻或消失。当主穴不是一个时,应按主穴的上下位置决定针刺先后,位置在上者先刺,在下者次刺。如痛经伴有宿疾腰痛,以次髎、三阴交为主穴,先针,以缓解月经来潮时的剧烈腹痛,后刺配穴肾俞、委中以除腰痛;肝阳上亢之眩晕,应先针主穴太冲以泻肝,再针配穴百会、风池平肝熄风,外关清上焦之热,再从上而下依次运针,达到引邪下行之目的。此法是穴位针刺顺序的普遍规律。

2

急症首刺治标穴

对临床危及人的生命或对人的生活质量会迅速产生影响的急性病症,依据急则治其标的理论,先针治疗标症的穴位以救其急,后刺消除疾病属本的穴位。此法适应于急性和剧烈疼痛性疾病,如临床疼痛导致的昏厥,宜苏厥醒神为先,首刺人中、劳宫、涌泉,再针通经止痛之穴。曾治一五岁男孩,因食积发热,四肢抽搐,两目上吊,牙关紧闭,先速刺外关、阳陵泉、承山,重泻手法,至惊风缓解后再于十宣穴放血以泻热,后刺足三里、中脘消食健胃,三天后平复。

3

慢性疾病先刺治本穴

对于慢性疾病,遵循“缓则治其本”、“治病求本”的原理,先针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的穴位(治其本),再刺可消除临床有关症状的穴位(治其标)。如脾胃虚寒之胃脘痛,宜先针能温中补虚,健脾止痛的中脘、足三里,再针能治疗恶心呕吐的内关和大便溏薄的天枢。这一方法针灸临床大多医者自觉不自觉地在应用着。

4

疾病有先后,先病当先刺

疾病的产生,莫非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经传脏,自气至血,或由内而生,从内到外,由深见浅,从脏传经,自血至气,或脏腑功能失调,在内互传,由脏及腑,由腑及脏,甲脏累及乙脏,甲腑又传乙腑。病有先后,须详明辨。针刺治疗时,宜首刺治先病之穴,后刺治后病之穴。

1999年夏治一血病导致气病的男性患者,45岁,右上臂近肩部因外伤致局部血肿青紫、疼痛,伴右手及前臂麻木、欠温。证属瘀血气滞。瘀血在先为先病,气滞为瘀血所致在后为后病,取穴先用三棱针点刺瘀肿局部怒张络脉之肩髎穴,拔上火罐,使其出血,即所谓“菀陈则除之”,再针右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五次而愈。又例,王某,女,37岁,来诊时诉说1周前不慎感冒,近四天大便未行,腹胀痛,恶风身热,咳嗽阵发,苔薄黄,脉滑数。证属外感风热,肺气失宣,肃降失司,肺津不能输布大肠,表里同病。外感肺失宣降在先,大肠传导失职在后。随先取肺俞、尽泽、太渊,速刺疾出,不留针,后针天枢、大肠俞、上下巨虚,留针20min,共治3次,诸症皆除。

病有先后,刺序有别,这里需要强调二点:一是诊治时先病与后病必须同时存在;二是先病或后病转变为急症时,则按本文第二条方法进行治疗。

5

以治法决定刺穴先后

建立在辨证基础上的治疗法则,是中医、针灸治疗疾病的根本大法,以法统方,方从法出,依照治法,组方选穴,针刺治疗。临床曾治疗一失眠证,因饮食过量,积滞不化,随胃经经别上扰于心,致心神躁动不安,即“胃不和则卧不安”,先针胃俞、足三里消食和胃安中,再针印堂、神门、三阴交以安心神,3次痊愈。

随后笔者为了得其验,专门对5~10岁的儿童伤食后失眠取穴针刺作过观察,共8例,皆采用速刺不留针法,先针安神之神门、三阴交,再针消食导滞之胃俞、足三里,一般治疗5次,有效而不显著,从第6次开始均改用先针消食导滞穴,再针安神穴,结果一次显效者5例,继针3次皆愈。显然,穴位刺序不同,疗效炯然有别。

6

特殊作用的穴位当先刺

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古今医者发现某些穴位对某些疾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甚至通过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证实了其治疗的科学性,这些穴位往往作为首选而先刺。如心律过快或过慢先针内关,便秘或泄泻先针天枢,发热先针大椎(多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曲池、十宣放血,胎位不正先针或灸至阴穴,然后再按辨证针刺有关穴位。这一方法仅适宜于一小部分有特殊作用的穴位的刺法。

7

临床习惯

根据自己多年对某些疾病的临床实践、体会选取施术的先后顺序。如治疗中风闭证,常先刺十二井穴出血,再针人中、颊车、劳宫等;治疗坐骨神经痛,先刺患侧条口透承山,留针20min,出针,再针环跳、阳陵泉、绝骨。

总之,穴位针刺的先后次序与临床疗效关系密切,其密切程度有待今后进一步系统、科学的观察与研究。笔者对此在临床上仅有上述微薄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同道纠之。

声明信息:

本文选自:《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在脐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五虎通天针法——针灸临床实战针法系列
全息易象针灸特效组方系列之天一针
这些特效穴位你都记住了吗?
八字治疗法-讲课的部分文字摘要
[转载]耳穴疗法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