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覆盖5万人的中药方,到底有何玄机?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经过近两个月的严密防控和及时救治,目前国内疫情总体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新增确诊病例越来越少,大量患者治愈出院,在目前出院的患者中,大多数都经过中医药治疗,那在这一次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当中,中医药到底发挥了怎么样的作用,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3月14日晚,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特别节目《中华医药·抗击疫情》播出,节目视频连线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专家,全方位讲述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斗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人们看到中西医密切合作、共同抗击疫情所取得的重要成绩。

1月25日,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正式启程奔赴武汉,而在此前1天的除夕夜,仝小林院士就已经抵达了武汉开始调研工作,经过几天的深入调查,结合当地疫情及社区感染情况,他提出了“关口前移”的治疗方针,并制订出了应对此次疫情的中药通治方,也被成为“武汉抗疫方”。

2月2日,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发出通知,对在院确诊和疑似病人的轻、中症患者治疗,推荐使用由仝小林院士和武汉市专家组讨论后拟定的中药协定方,即“1号方”,并根据不同症状由4个配方进行增减。

从2月3日起,在社区大规模发药至今,该方合计发药70.2万余剂,按14天服药疗程计算,覆盖人群5万余人,同时为了追踪方剂的使用效果,他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刘保延教授团队一同开发了一款手机应用软件,了解方剂使用者的反馈情况,并提供线上医疗咨询。

截至3月11日,累计扫码患者数量11906人,并通过8万多日记卡反映他们服药后的情况,这一系列举措不但让大量的群众提前预防,缓解了早期症状,同时也减轻了一线社区医生的压力,降低了感染风险,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这一举措格外具有示范意义,因此也被成为“武昌模式”。

主持人:请问您刚到武汉时看到的是什么情况,为何会选择武汉市的武昌区?

仝院士:当时出现了震撼的一幕,1月25日一早,我们这些专家到金银潭医院去看这些住院的轻型、普通型、重型的病人,到医院发现病人——尤其是发热门诊的病人特别多,一天的门诊量达到1000多人,就几个医生,根本看不过来,我一到发热门诊的时候,好多病人拿着片子、化验单就要给我看,据说已经从早上5点等到快11点了。我们就想到应该是从社区开始做起,因为社区是防疫真正的桥头堡,武昌区又是一个重灾区,因此,我们1月29日就开始在一块研究,如何布控整个武昌区的治疗问题。

主持人:您在看医院患者的过程中,他们有什么样的症状?您从中医的角度对这些症状是如何判断,又是怎么开药方的呢?

仝院士:我们当时看到这些病人,舌质淡,有齿痕,舌苔白白的、厚厚的、腻腻的,还腐腻,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第一感觉是一个偏于寒和偏于湿的情况,再看患者有乏力、气短、食欲不振、发热的症状,有些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这些情况综合到一块儿,给我们感觉病人体内是偏于寒湿的,我们考虑这个病是一个寒湿疫,结合我们考察的环境,所以就想到要使用一个“通治方”来治。

主持人:我们看到了您的“通治方”,您提出这个方子有什么样的依据呢?有什么样的古方可循吗?

仝院士:这个方子是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了一个基本的治则,就是要宣肺,我们用的麻杏石甘汤;然后肺这个地方寒湿郁肺,所以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包括明朝吴又可的达原饮,还有温病里面的一个藿朴夏苓汤,包括用二陈汤来健脾化痰,因为中医在治疗这次疫情的时候,除了祛寒以外,主要就是要化湿。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在这个方子中有两味药——茯苓和白术用的克数非常多,您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么用药吗?

仝院士:因为这种湿是比较缠绵的,要用茯苓来渗湿,如果剂量太小的话,渗湿的力量就弱,所以我们把茯苓和生白术加的剂量比较大,把肺的湿、脾的湿下行从小便而排出。

主持人:那后来这些方剂的使用效果如何,反馈怎么样呢?

仝院士:对乏力、腹泻,尤其是对发热、咳嗽、食欲不振效果尤为明显。

接下来主持人连线了武汉市武昌区卫健委王辉副主任,王主任表示:中医中药对疫情的防控起到了非常好的正向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是2月3日在整个武昌区使用仝院士的中药方,在2月3日以后,我们看到的确诊数确实在上升,但是在2月18日的时候,我们整体的确诊数呈断崖式的下降,并在2月18日后保持了平稳趋势,而从2月3日到2月18日刚好是14天,我感觉仝院士的这个预防方和治疗方对疫情的发生和发展能起到一个扭转性的作用,如果这个预防方能应用得更早,可能疫情还能控制得更好。

那么中医药在重症和危重症的治疗当中,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武汉的雷神山医院就是以接收重症患者为主的救治医院,中医药也深度介入了这些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2月15日,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了该院的中西医结合病区,他们由来自上海、广东、吉林的280多名医护人员共同组成,通过施用中药,行针灸、敷贴以及耳穴压豆等中医“组合拳”为患者进行治疗。据统计,在雷神山医院,中医药的使用率已经达到95%以上,在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的特色让诊疗发挥出了1加1大于2的效果。

关于中医药如何在雷神山医院救治重症患者的问题,主持人连线了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广东队队长、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邹旭教授

主持人:针对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必须采取的西医手段是什么样的?中医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介入治疗呢?

邹教授: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我参与的中西医结合的会诊,其中有一个49岁女性病人,已经发病2周了,到2月15日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心跳达到了140次/分,血氧60%,所以就上了无创呼吸机,但是病人的呼吸抵抗很重,不能跟呼吸机送氧同步,再这样下去病人就要插管了,刚好我在病房,西医同行们就问我中医有什么办法急救,恰恰我喜欢针药结合,当时就给病人扎了太溪穴和定喘穴,10分钟左右,病人原来的烦躁就减轻了,心跳从140次/分下降到110次/分,再过半个小时已经到100次/分了,血氧也升高到80%。第二天患者心率就到70~80次/分了,血氧可以上到95%,所以一扎我们就可以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邹教授以及现场嘉宾关于此问题还讨论了很多内容,同时主持人关于治愈患者为何核酸复阳和康复、是否会出现类似2003年SARS愈后后遗症、新冠肺炎是否会在夏季自行消失、疫情是否会在未来每年发生等问题再次连线了仝小林院士,限于篇幅不一一转录,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在央视官网观看视频。另外,关于仝小林院士所谈的药物剂量问题推荐《方药量效学》一书。

本文来源:CCTV4,3月14日18:00《中华医药·抗击疫情》特别节目,由王顺整理,“中医出版”微信公众号刊载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名钟南山,一个极限操作拯救武汉!谁知道这位中医国士?
三院士爆料:中医药抗疫经验已走出国门,将与世界共享“中国方案”
和钟南山齐名的中医英雄仝小林
中医药如何走向国际抗疫主战场?如何与现代科技继续碰撞出火花?来看这场研讨会——
经济日报丨仝小林院士: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独特优势
院士仝小林,中医治疗糖尿病“第一人”,打破中药不能降糖的断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