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湿疹8年反复发作.中医药内服 外敷.1个月轻松退尽

华医世界

湿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各类湿疹可占皮肤科门诊量的20%。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治疗主要以抗组胺药物与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对大面积感染的患者也会使用抗生素。

中医认为湿疹病因与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有很大关系。

同时近几年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也随着现代人饮食习惯与体质的改变而逐年上升。

据研究,湿疹在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10%以上,而我们国家近几年也在向这个数字靠近。

今天,小师妹分享的是皮肤科名中医张志礼教授临床治疗湿疹经验,供临床中医师参考学习。


张志礼教授,曾师从著名老中医赵炳南,是赵炳南老先生的学术继承人,从事皮肤性病学科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45年。

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皮肤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白塞氏综合症等,并有较深的研究,对于银屑病(牛皮癣)、皮炎、湿疹等疗效卓著。

1990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是我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科学的开拓者及学科带头人之一。

病机探讨

张教授认为本病常因饮食不节或过食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复感外界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

病程日久则耗伤阴血,化燥生风。

小儿则多因禀赋不耐,饮食不节,胃肠滞热而发。

辨证分型

01

湿热并重型

症见: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损潮红、灼热、肿胀,继之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治疗拟清热凉血、利湿消肿法。

张教授常用清热除湿汤。

常用药:

生石膏30g,龙胆草10g,黄芩10g

生山栀10g,马齿苋30g,车前草30g

冬瓜皮15g,生地黄30g

瘙痒明显者加白鲜皮30g,地肤子15g;

大便秘结者加熟大黄10g。

02

脾虚湿盛型

症见:病程日久,皮疹肥厚、浸润、色素沉着,或有轻度渗出糜烂,伴有纳食不佳、口渴不思饮、身倦、大便溏或先干后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治疗拟健脾除湿,佐以清热法。

张教授常用健脾除湿汤加减。

常用药:

白术10g,茯苓10g,枳壳10g

生薏苡仁30g,川萆薢10g,车前子15g

泽泻15g,白鲜皮30g,黄芩10g,苦参15g

对湿盛而有热象者,应用生白术、生枳壳、生薏苡仁;

对湿盛而无热象者,则宜选用炒白术、炒枳壳、炒薏苡仁,并可加用苍术、厚朴等药物。

03

血虚风燥型

症见:病程迁延,皮损粗糙肥厚、脱屑、瘙痒,表面有抓痕、血痂,皮损颜色暗或呈色素沉着,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缓。

治疗拟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法。

张教授用养血润肤汤加减。

常用药:

当归10g,川芎10g,首乌藤30g

鸡血藤30g,丹参15g,赤白芍各15g

生熟地各15g,茯苓10g,白术10g

白鲜皮30g,苦参20g,猪苓15g

另外在治疗时根据部位不同常加用引经药,如上肢皮损加姜黄,

下肢皮损加木瓜、牛膝,阴部皮损加龙胆草,头面部加菊花等。

04

胃肠积滞型

多见于小儿湿疹患者,常有面色萎黄,纳食不香,腹脐膨胀,夜寐不安,大便不正常等症状。

皮疹为淡红或淡褐色斑片或呈局限性苔鲜化,抓后糜烂渗出,病程日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好发于四肢屈侧。

舌质红、苔腻,脉滑。

治疗拟健脾消导、清理胃肠积热法。

常用药:

白术6g,枳壳6g,薏苡仁10g

焦槟榔6g,炒莱服子6g,鸡内金6g

焦三仙15g,白鲜皮10g

马齿苋10g,黄芩10g

此型用药时,宜健脾消导为主,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为辅。

对于小儿湿疹,应少用苦寒泻泄及滋补厚腻之品

医案例举

01

急性湿疹

于某某,男,38岁,1997年6月15日初诊。

患者两周前双小腿起红疹,痒重,抓后流水,曾在外院诊为“湿疹”,予抗组织胺药及外用药水治疗无效,病情逐渐加重,泛发全身。

自觉瘙痒剧烈难忍、夜不能眠、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黄。

查体:躯干、四肢广泛红色丘疹、丘疙疹、部分糜烂渗出,双小腿肿胀,皮损融合成片,渗出不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湿疮(浸淫疮)。

西医诊断:急性湿疹。

证属湿热内蕴、浸淫肌肤,湿热并重。

治法:清热凉血、利湿消肿。

处方:

龙胆草10g,黄芩10g,生石膏30g

白茅根30g,丹皮15g,生地30g

马齿苋30g,苦参15g,车前子草各15g

泽泻10g,熟大黄10g

六一散30g,羚羊角粉0.6g

外用:

大片渗出皮损处用3%马齿苋液冷湿敷,湿敷后外用甘草油调化毒散、祛湿散;

对无渗出皮损处外用炉甘石洗剂

二诊(6月12日):

患者用药1周后,躯干及双上肢皮疹大部分干燥,部分消退;

双小腿皮疹渗出明显减少,颜色淡,瘙痒减轻,舌苔白腻,脉弦滑。

乃于上方去羚羊角粉、泽泻,加藿香10g,茵陈20g,以加强芳香化湿之药力。

经过2周治疗,皮疹全部消退。

02

脂溢性湿疹

陈某某,女,37岁,1997年6月17日初诊。

患者起皮疹、伴瘙痒已有7年,经各种治疗未愈,因近1月加重来诊。

查体:头皮、躯干、耳后、腋窝等散在淡红色丘疹,表面有部分融合成片,细碎鳞屑,头皮皮损渗出附着有粘腻痂皮。

舌质淡红有齿痕、苔白腻,脉滑。大便不干。

中医诊断:风湿疡。

西医诊断:脂溢性湿疹。

证属脾虚湿盛。

治法:健脾除湿,佐以清热。

处方:

生白术10g,生枳壳10g,生薏苡仁30g

白鲜皮30g,苦参15g,车前子15g

泽泻10g,马齿苋30g,厚朴10g

茵陈15g,大腹皮15g,扁豆15g

外用:

渗出部位先用3%马齿苋水剂湿敷,渗出停止后外用黄连膏。

二诊(6月24日):

服7剂后,头部皮疹渗出消失,瘙痒减轻,躯干皮疹部分消退,仍见细碎鳞屑,淡红色斑片。

改用健脾除湿、养血润肤疏风之法。

乃于上方去大腹皮、茵陈、扁豆、泽泻,加丹参15g,川芎、防风各10g,首乌藤30g。

服14剂后,皮疹基本消退,痒止,继服除湿丸以巩固疗效。

03

异位性湿疹

何某某,女,8岁,1997年5月6日初诊。

患者自出生3月后,面及全身不断起红疹、痒重、抓后流水,反复发作,平时纳食不香,身体较弱,其母有“荨麻疹”病史。

查体:面黄,消瘦,口周眼睑皮肤干燥脱屑,肘窝、腘窝见褐红色斑片,部分呈苔鲜化,有少许糜烂渗出、抓痕、血痂,舌质红、苔白,脉滑数。

中医诊断:四弯风。

西医诊断:异位性湿疹。

证属脾虚湿盛,胃肠积热。

治以健脾除湿、清胃肠滞热。

处方:

白术6g,枳壳6g,茯苓6g

黄芩10g,丹皮10g,生地10g

炒莱菔子6g,焦槟榔6g,鸡内金6g

白鲜皮10g,马齿苋10g,焦三仙15g

外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糜烂面;

黄连膏、5%黑豆馏油软膏等量混匀外涂干燥皮损处。

二诊(5月20日):服14剂后,大部分皮疹消退,瘙痒明显减轻,患儿食欲增,大便畅。

乃于上方去黄芩、生地黄,加赤芍10g、当归6g。

服24剂后,皮损全部消退,皮肤较润泽,痒止。


在湿疹急性发作期,多属湿热蕴结、湿热并重证,故宜采用清热除湿法为主;

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多属湿热困脾或脾虚湿盛证,宜采用清脾除湿或健脾除湿法;

反复发作,耗伤气阴,致使阴血不足,血虚风燥,在健脾除湿同时,必须佐以养血润肤、疏风止痒药;

小儿胃肠滞热证,宜清理胃肠滞热、健脾消导同时并用。

外用法不可忽视。

对急性发作的糜烂、渗出、红肿皮损,宜用中药湿敷法,常用马齿苋30g,加水l000ml,水煎冷敷。

在继发感染时,可加用金银花、蒲公英、黄柏、苦参煎液湿敷。

对皮损迁延难愈,皮损不鲜,局部血循环不良处,可用中药蒸发包法;

对亚急性皮损,有糜烂、轻度渗出者,用甘草油调化毒散、去湿散外涂;

对干燥肥厚皮损,用黄连膏、黑豆馏油软膏。

湿疹发病与食用辛发动风之食品及饮食不节有关,故发病期间应禁用酒类、辛辣刺激性食品,忌食肥甘厚味、腥发之品

同时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皮肤卫生,不宜用热水或肥皂洗涤皮肤,不用刺激性止痒药等。

张志礼教授作为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科学首创者和开拓者之一,为中医结合西医治疗皮肤病留下了非常宝贵的临床经验。

看完今天的文章内容,您是否对中医在湿疹的治疗上有的新的思路与方向,

欢迎您在文末下方留言,与大家一同交流,或者分享您在临床治疗皮肤病的好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学习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湿疹
张志礼医案精选
张志礼医话验案精选(二)
张志礼医案
小课堂 l 第八讲 健脾除湿治顽疡
张志礼医话验案精选(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