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理讲堂】尉中民应用旋覆花汤治疗内伤杂病经验(上)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2018-05-06


导读

尉中民教授临证治疗内伤杂病善于妙用旋覆花汤,认为疾病久治不愈入络,导致络脉瘀阻不通之证, 可用旋覆花汤以散郁行气、通络化瘀。旋覆花汤一可行气助肺、宣发肃降,二可助心行血、合脉止痹,三可疏肝健脾、和胃止痛,四可疏肝理气、化痰祛瘀。临证灵活加减用药,每于内伤杂病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责任编辑/王钧石)

北京中医药大学尉中民教授是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尊崇经典,尤其以《金匮要略》为临床内伤杂病证治之准绳,从医 40 多年来,对心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妇科疾病及内伤杂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善用经方,疗效显著。笔者随师学习多年,受益匪浅,现将尉教授应用经方旋覆花汤治疗内伤杂病的学术经验总结如下。

1 旋覆花汤

旋覆花汤出自《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及《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肝经布于两胁而络于胸,邪气入肝,气血郁滞,血着不行,由气入血, 而为肝着。肝着初起时重按揉胸,借饮热水,助胸胃之阳开肝着之气,可缓胸中胀痛之感;芤脉、革脉为虚寒相搏之复合脉,虚寒导致的妇人半产漏下,半产之后有瘀滞,出现漏下不止,可用旋覆花汤化瘀散结理血以止漏下。此方以旋覆花为主药,伍新绛、葱。旋覆花咸温,虽具轻灵之性,唯其性独降,善通肝络, 降胸中逆气,散结下气,散寒行水;新绛,陶弘景称为茜草,味苦辛性微温,入厥阴血分,可行血散瘀; 葱辛温发散,行经络血气,通阳散结。全方具有疏肝散结、宣通络脉、痰消瘀化之功,药简力专,被后世尊为治疗络病之祖方。

尉教授认为,《金匮要略》言旋覆花汤可治肝着及妇人半产漏下之证,然此方实为针对肝络瘀滞、气机不畅之证,行气化瘀而不峻烈,作用温和而不伤正,为治疗标实之方,临床可紧守病机,与他方合用以疗各脏诸疾。

2 临床运用

2.1 行气助肺,宣发肃降

肺居上焦,为娇脏,司呼吸,助心行血,其气宣发肃降。宣降有序则肺脏气机得舒,宣降失常,则发咳喘、肺胀,甚则肺痿。旋覆花汤可行气助肺、通达气机。在治疗肺部疾病时,佐以旋覆花汤,可畅达肺部气机,宣降有序,病情得愈。

案例 1:患者,女,20 岁,2014 年 2 月 7 日就诊。体弱,有咳嗽史。偶有气憋,静则加重,动则无碍, 当地医院查肺部 CT 及彩超均正常,近日外感,咳嗽痰少色白,便畅,时有月经后期 10 d、经量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小。辨为脾虚气滞证,治以行气止咳、补益脾胃。处方:旋覆花(包)30 g,茜草 10 g, 紫菀 10 g,白术 12 g,茯苓 15 g,丝瓜络 10 g,党参9 g,清半夏 9 g,炙甘草 10 g。每日 1 剂,水煎,分2 次温服。服药 7 剂后,咳嗽明显减轻,舌苔薄,脉细。守方改党参为 15 g,继服 14 剂后,咳嗽未作, 无憋气及胸闷症状,月经逐渐恢复正常。

按:咳嗽为肺系疾患常见症状,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导致肺失宣发肃降时,皆可引发咳嗽。《素问· 咳论篇》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故治疗咳嗽须兼顾五脏。何梦瑶《医碥》云:“木疏土而脾滞以行,金得火而肺寒以解,肾得脾之健运而水无泛滥之虞,肝得金之敛抑而木无疏散之患。”本案患者咳嗽、胸闷多年,肺金已虚,土生金,金克木,土旺金平,则肝木自疏。肺脾气虚,气机不畅,久病入络,月经后延亦符合气虚血瘀脉络之病机,故治宜健脾补肺、散结通络。方以旋覆花汤加紫菀润肺止咳, 四君子补气健脾,丝瓜络通络化痰散结。全方标本兼顾,助邪去正复。

2.2 助心行血,合脉止痹

心主血脉,血脉者,中焦之隧道也,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行于脉中,以为道路。气机不利,痹阻血脉,行血不利,乃发胸痹、心悸之疾。旋覆花汤可行入血络、散结消瘀,以释顽疾。

案例 2:患者,男,53 岁,2015 年 3 月就诊。胸闷压迫感持续多年,2013 年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中度狭窄 60%,D1开口狭窄 60%”,查乳酸脱氢酶升高。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肝功能正常。刻下:近日胸闷感严重,当地医院近日查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压略低,纳可,二便正常,舌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质黯,脉细少力。辨为心气不足、肝郁血瘀证,治以补益心气、疏肝活血、化瘀通络。处方:旋覆花(包)20 g,茜草 10 g,葱 3 茎,黄芪30 g,党参 15 g,白术 15 g,茯苓 15 g,木香 10 g,砂仁(后下)6 g,柴胡 10 g,枳壳 6 g,生地黄 10 g,当归 15 g,赤芍、白芍各 10 g,桃仁 10 g,红花 6 g。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温服。服药 14 剂后,胸胁憋闷明显好转,舌苔薄白、齿痕减,脉细少力,无其他不适。守方改旋覆花为 30 g,继服 2 个月后复查凝血指标正常,冠脉造影示病情无加重,暂无胸胁憋闷。

按: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痹”范畴,多见于中老年人,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肺、肾等脏, 总属本虚标实证,临床多因虚而致痰、瘀、气滞等, 以气虚、血瘀、水饮、阴虚等证为主[1]。本案为中年患者,舌体胖大且有齿痕,乃脾虚气弱;舌质黯,为气虚血滞,久病入络;肝络瘀滞,出现胸胁憋闷。治以旋覆花汤为主方,化瘀散结行滞,合香砂六君子汤健脾补气及血府逐瘀汤活血散瘀。全方攻补兼施,疗效明显。

2.3疏肝健脾,和胃止痛

肝脾同居中焦,疏运互用,藏统协调,相辅相成。二脏的病理传变,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所谓“木 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金匮要略》进一步提出肝脾同病的预防与治疗,“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对肝脾不和证,予四逆散、当归芍药散等肝脾同治。李东垣指出“木性当动荡轩举,是其本体。今乃郁于地中,无所施为,即是风失其性。人身有木郁之证者,当开通之”,强调脾胃病者亦当注重调肝。叶天士所谓“补脾必以疏肝,疏肝即以补脾也”,道出治脾当与调肝并举。尤其《金匮要略》强调“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旋覆花汤可疏肝行血,条达肝脏气机,肝气得舒,脾气乃健。

案例 3:患者,女,53 岁,2013 年 12 月就诊。既往有胆囊炎、胆囊息肉。右胁下及脘腹部作痛,纳差,恶冷喜热食,有时大便稀,外院胃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刻下:舌红,苔薄白,脉弦滑稍数。辨为肝郁脾虚证,治以疏肝健脾。处方:旋覆花(包)30 g, 茜草 6 g,葱 4 茎,茵陈 10 g,柴胡 10 g,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 10 g,陈皮 10 g,苍术、白术各 12 g,茯苓 12 g,砂仁(后下)6 g,香附 12 g,高良姜 10 g。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服药 7 剂后,胃脘部及胸部疼痛明显减轻,食欲转好,大便调,舌红,苔白润、边有齿痕,脉滑。改方:旋覆花(包)20 g,茜草 6 g,葱 4 茎,党参 12 g,苍术、白术各 12 g,茯苓 12 g,木香 10 g,砂仁(后下)6 g,制香附 12 g,高良姜10 g,茵陈 10 g,柴胡 10 g,陈皮 15 g。继服 14 剂以巩固疗效。

按:少阳与阳明病可相互传变。本案患者既往有胆囊炎、胆囊息肉病史,邪已入少阳,因失治误治或患者体质原因,少阳之邪不解,可内传阳明。本案乃少阳阳明合并的典型案例。中焦不治,胃气不和,少阳不枢, 则阳明不解。故治以旋覆花汤解郁散结通络以条畅气机,香砂六君子汤健脾行气调中焦,加柴胡、茵陈转少阳之枢。全方使机体气机通畅,邪去正复而病愈。

专家介绍

尉中民    教授、主任医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头痛,头晕,中风后遗症;消化系统的胃肠,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的外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糖尿病;妇科疾病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及产后疾病;对虚劳病和疑难杂症积累了一定经验。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挂  号  费:300元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文章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尉中民应用旋覆花汤治疗内伤杂病经验(下)
中医内科学试题
黄元御的“下气汤”,看麻瑞亭怎么化裁通治百病!
麻瑞亭--下气汤--内科病调治之法(一)
《郑钦安医书阐释》全本四
咳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