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施今墨老先生:2剂治愈暑伤夹杂证,暑季必备!

图*现代著名老中医施今墨老先生

炎炎夏日,暑热席卷大地,此时冰爽的冷饮成为了人们的最爱,然而这边一杯冷饮下肚,那边暑热侵袭体表,内伤寒湿,外感暑热成为了夏季常见病证。

今天小师妹为大家整理了现代著名老中医施今墨老先生和江苏省名中医夏奕钧老先生,治疗暑伤致病的医案三则。

5分钟学习三则名医医案,提高临床疗效。

现代著名老中医

施今墨老先生医案

1

暑湿案

高某,女,56岁,病历号51、8、634。

盛暑酷热,贪食生冷,院中乘凉,深夜始睡。今晨忽腹痛如绞,腹泻四次,恶心呕吐,不思食,头痛微热,腰酸身倦。

舌苔薄白,六脉濡数。

辨证立法:

外感暑湿,内伤寒滞,互阻中焦,胃失和降,故呕吐不食。脾乏健运,因以腹泻。即予祛暑、利湿、和胃、健脾法治之。

处方:

藿香梗4.5克,苍术炭10克

扁豆花6克,苦桔梗4.5克

白术炭10克,

姜厚朴6克,广陈皮4.5克

云茯苓10克,白通草4.5克

炒薏仁12克,姜半夏6克

炒香豉10克,干芦根12克

炙草梢3克,大红枣3枚

鲜生姜3片

二诊:

服药二剂,呕吐腹泻均止,但觉胸腹不适,食欲欠佳,全身酸软无力,头已不痛,但觉晕。

处方:

云茯神10克,厚朴花4.5克

野於术4.5克,云茯苓10克

玫瑰花4.5克,陈皮炭6克

佩兰叶10克,炒枳壳4.5克

益元散(用鲜荷叶包煎)10克

扁豆花10克,苦桔梗4.5克

炙草梢3克

按语

夏日暑湿熏蒸,脾胃不健,复加贪食生冷,乘凉感寒,致使脾胃升降失调。

泄泻之病,盛暑多见,良由是故。本案化裁藿香正气散方,药服两剂,吐泻均止,二诊则以开胃和中为善后。

2

暑风案

张某,女,62岁,病历号51、8、205。
昨日急急出城探视女病,烈日当空,途中亦未少休,当晚又赶回城内,劳苦乏倦,在院中乘凉时竟然入睡,夜间即感周身酸楚无力,今晨已觉发热,头晕,自汗,口干不思饮,恶心不欲食,大便两日未解。
舌苔薄白,六脉濡数。

辨证立法:

白昼外出受暑,夜晚乘凉感风,是为伤暑之证。患者年逾六旬,体力本已不足,更易受暑感风,急拟清暑热祛风邪为治。

处方:

鲜佩兰10克,鲜苇根15克

厚朴花6克,鲜藿香10克

鲜茅根15克,玫瑰花6克

鲜薄荷6克,嫩桑枝18克

冬桑叶6克,川郁金6克

益元散(鲜荷叶15克,包煎)15克

半夏曲6克,酒黄芩6克

建神曲6克,酒黄连3克

按语

东垣云:“暑热者,夏之令也,火行于天地之间,人或劳倦或饥饿,元气亏乏,不足以御天令亢极,于是受伤而为病。”

长夏酷暑常见此类病案,不外受暑感风或受暑感寒。《内经》云:“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暑热最易伤津耗气。夏日伤暑,发热有汗者,多为受暑感风,辛凉轻宣,散风清热即可,不可用温热发散之药,以免重虚其表,愈伤津气。

施师即以清暑祛风,芳香化浊为主要治法,患者服药二剂即愈。佩兰、藿香、苇根、茅根、薄荷、荷叶均用鲜者,取其清新之气,清暑生津力强。

江苏省名中医

夏奕钧老先生医案

1

伏暑高热案

郑某,女,19岁。

初诊:1975年10月5日。

主诉及病史:发热再发两周。于9月中旬因持续高热住院治疗,诊断为“肠伤寒”。

热退后出院,遂日服红枣、桂圆及麦乳精等滋补之品。间数日,高热再起,诊为伤寒复燃,以银翘散加减结合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

诊查:形体瘦削,面色觥白,唇红如朱;咽内红痛,颈旁淋巴结微肿,发热夜重(39.8℃),口渴频饮,心烦,便行不畅,小溲短赤

舌红尖有紫红点,苔薄黄不燥,两脉数疾。

辨证:伏热内发,阴津耗伤。

治法:撤热保津,凉肝化痰。

处方:

鲜石斛30g,石决明30g(先煎)

天花粉10g,川贝母10g

黄连3g,黄芩3g

黑山栀10g,丹皮6g

玄参15g,瓜蒌仁15g

枳壳12g,滑石15g

2剂

二诊:10月7日。

药后汗出涔涔,高热衰减(38.3℃),烦定,渴稀,咽红已淡,颈旁核块亦软,大便畅行垢污如酱,舌红赤苔薄黄,脉数疾略和。

原方去瓜萎仁,两剂。

三诊:10月9日。

发热已退,渴正,咽红淡,舌红赤已淡,苔薄黄,脉数未尽和。仍当清热生津凉肝。

处方:

鲜石斛20g,石决明30g(先煎)

黄连2g或黑山栀10g,丹皮6g

瓜蒌皮10g,玄参15g

南沙参15g,滑石15g

枳壳10g

3剂

按语

本例发于晚秋,实属“伏暑”。

是证炉烟虽熄,但灰中有火,而早进滋补,助热生痰,则里热勃发之祸不旋踵矣。

其脉来数疾,舌红尖有紫点,显示邪火炽盛,有劫津燎原之势;颈部淋巴结肿胀,系痰热升窜少阳之络。此证传变迅速,极易热陷厥阴,出现神昏痉厥之变端。

方取鲜石斛、连、芩甘寒苦寒并用,旨在清热救阴;

石决明、黑栀、丹皮、玄参、花粉、贝母、瓜蒌仁等,以泄降风火,清化痰热;

因苔呈薄黄而不燥,而非有形之积滞内结肠胃,故不宜攻夺。

酷暑将至,暑热寒湿等夹杂病证将逐渐增多。

以上三则医案是小师妹精挑细选的名家代表性医案,分享给更多好友,让我们一起成为有疗效的中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湿热相合,如油入面,湿不去则热不除
赵绍琴辨治湿热病十法
药方对症喝口汤!八天未便,不用硝黄瓜蒌,为何能奏效?
湿热病治疗十法
腹胀
湿重,则懒!说一张方子,化湿、轻身、治懒,值得品味的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