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带村两周古墓遗址

  梁带村遗址

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距省会西安200左右公里,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 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1983年10月撤县设市,198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韩城故称龙门这和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有渊源,三皇五帝的帝时期洪水泛滥中原地区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尧帝开始起用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尧的助手舜行视鲧治水无功,将他诛杀在羽山。
   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在我们古典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大雅·韩奕》中这样写到:奕奕梁山,维禹甸之”。讲的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龙门,为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咽喉。龙门山横跨黄河两岸,高山对峙,悬崖壁立,巨涛咆哮。陕西的西禹门山高892.6米,山西的东禹门山高891米,地势非常险要。 龙门,群山对峙,黄河奔流其间,波涛汹涌,咆哮如雷,故古人咏诗有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之佳句。龙门胜景,实乃天下一大奇观。这里是黄河最窄处只有48米宽,且从龙门上溯直至黄河最大的水位差“壶口瀑布”黄河是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奔流。这段黄河是整个黄河河道最窄,水位最深,流速最高的一段。上古时代黄河鲤鱼非常丰盛,每年三月份是黄河鲤鱼溯流之期。因龙门河窄水流迅疾,鲤鱼不能进,所以鲤鱼只有 “跳”,只有跳得越高,落得越远进入龙门口的可能性越大,古人看到这种万鱼竞跃场面取其祥瑞“鱼跃龙门,可以化龙”。这也是在中国历史夏商时代韩城的古称“龙门”。《三秦记》中有鱼跃龙门的神话传说:每年三月冰化雪消之时,有黄河鲤鱼从百川汇集龙门之下,竞相跳跃。一年之中能跃上龙门的鲤鱼只有七十二条。一登龙门,云雨随之,天火烧其尾,乃化为龙;登不上龙门者,点额曝鳃指伤其额”。因其不易登越,是为可贵。过去科举时代,把名题金榜的人,叫跃上龙门,即所谓一登龙门,身价十倍。到了周代。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大封诸侯,其时周公摄政,封成王弟于河西建韩侯国,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韩武子被封地韩城,建立韩侯国。据《左传》、《史记》载,两周之际,周平王封秦仲少子康于梁山之阳,建立梁伯国,筑少梁城,梁伯国于公元前641年被秦所灭(秦穆公时期),在今韩城市南10公里处发现有少梁城墙。所以两周时期韩城史称少梁。少梁也是古战场,秦孝公将商鞅战魏公孙痤的少梁战场就在现在韩城。到了战国时期,秦国崛起,秦惠文王11年(公元前327年),收复河西之地,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河西是秦的东门户,秦惠文王遂改称少梁为夏阳,因司马迁为秦末人所以称其京畿夏阳人也就是陕西韩城人。夏阳这个名称沿用比较长,到了隋朝。隋文帝杨坚是鲜卑族(杨坚今陕西华阴人),入主中原兴科举、重儒学,复兴周礼。随认西周初年韩侯国为正统,取韩字设城故名韩城这是在文帝开皇18年(公元589年)时期。沿用至今。期间韩城在金元统治时期被称为古桢州有百余年。这是韩城的的一个大体的历史沿革。韩城号称四围之国,极具战略地位,在历史上三大历史时期可谓极其重要,春秋战国时期、金元统治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同时韩城亦是个人杰地灵之地,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这里。文物储量蔚为大观。沿黄河一线由南至北,有战国时期魏长城遗址(城南村)。八路军东渡黄河遗址(芝川镇)。晋代始建现在保留的是元代建筑风格的司马迁祠(芝川镇)。战国时期的古少梁城遗址 (少梁村)。近代红色文学家杜鹏程故居(苏村)。与其隔涺水相望的是清乾隆时期的状元王杰故居(庙后村)。王杰也是整个清代长江以北唯一的一名状元,官至上书房管事(相当于国务院主管)。嘉庆的帝师。在向北行便是现在陕文投斥资60亿修复建设的明清古城。韩城古城,南临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山水环抱,易守难攻。古城内,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风貌古色古香,格局保护完好,是全国六个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城池金大定四年(1164)土筑,明崇祯十三年(1640),由本市人当朝宰相薛国观奏朝庭批准,倡议地方官员、绅士捐资改土城墙为砖城墙。城四门门楼额东为东带黄河,西为梁奕西襟,南为溥彼韩城,北为龙门盛地。古城街区,南北贯通的大街为主街道,呈龙形,长达千米,略有弯曲,如同龙身横卧;古城北边步步登高的园觉寺顶端金代宝塔(因金代完颜氏在韩城所建以国得名故名金塔)如龙头昂扬,南端的古石桥如龙尾摆动。龙形主街两翼及东西南北四关,有纵横交错,曲直有序,四通八达的大小巷道72条。古城区共有房屋5200多栋,其中有文物建筑和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店铺及民居770多栋。主街道沿街两侧为明清建筑的古式店铺,多为两层楼房,上库下店,前门面后住宅,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坡屋顶,是典型的北方古城风貌。古城四合院民居整片集中保护较完好的有张巷、高家巷、泊子巷、南营庙巷、湾湾巷等。街区保护的古建筑13处70多栋,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特别是文庙,城隍庙,东营庙连为一片,长达700多米,是古城一大特色。古城向北大禹庙、民居瑰宝党家村、元代寺庙普照寺。这些文物古迹都是地上文物。地下文物只我们梁带村一家。


      我们在2004年秋冬之际在梁带村北冲沟内发现了古墓葬。这是一个卫星遥感照片绿色虚框是遗址区保护区域,西起西禹高速,东到黄河岸边。占地976亩。墓葬核心区域主要集中在门口马路两侧,有500余亩。其中红色点线是探明还没有挖掘的墓葬,黄色点线是已经挖掘清理过的墓葬。我们东面大约六百米的地方就是黄河,黄河约在1500年前将我们墓葬区东部堤岸冲毁形成了一条冲沟,沟的最深处约有40米。沟西顶端冲毁了遗址区部分墓葬。所以在沟壁土崖上留有古墓葬断层,土质结构变化。随后在省 地 市级的重要领导的支持下迅速采取措施,同时联合武警 公安 对梁带村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才使台塬上1300余座墓葬完整保留下来了。这1300余座墓葬有平民墓葬1100余座,中级士大(dà)夫墓葬100余座(相当于现在厅处级)。诸侯级墓葬7座(相当于省部级)。各级陪葬坑达64座。在陕西省也属罕见。
27号墓是截止目前为止我们梁带村发现的唯一的一座带有两条墓道的中字形大墓,在2007年中央电视台对这座大墓的开馆过程进行四个小时的现场直播。周礼规定天子墓,四墓道程“亜”字型。诸侯墓,双墓道呈“中”字型。士大夫墓,单墓道呈“甲”字型。27号墓的发现被国家文物总局列为全国2005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墓道南北相通全长63米,墓室长9米,宽7米,深13.2米。这座墓还是陕西省战国以前,没有被盗挖过的古墓葬中形制最大的两周墓葬。陕西凤翔有一座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墓“秦公一号大墓”。属于春秋礼崩乐坏后违天子制的一座“亜”字型大墓(秦景公墓)。可叹的是秦公一号大墓历代被盗有约200余次。1975年挖掘以来37年收获不大。27号墓出土的文物遍及椁室与棺室,在这个墓室里就出土了大量金器及玉器,都是墓主人的佩饰,许多随葬品在陕西省甚至国内,或是首次见到,或年代最早,或保存最好。像首次见到两周之际的金剑鞘,首次见到的三角形两面刃有銎戈,目前国内年代最早的青铜錞于,国内年代最早的漆木建鼓,以及一套完整的青铜编钟、编磬,在椁室的侧板悬挂有大量的串饰,是由玛瑙和海贝串联而成的,就跟今天盖房子一样,房子盖好以后在墙壁上挂一些装饰品,把房子装饰的富丽堂皇,生前享有这些东西死了以后还享有这些东西,由此可见墓主生前也是非常奢华的。有趣的是在墓葬的主墓道上还有一个墓上墓,系清代乾隆时期一个刘姓人家的墓葬,从葬仪上分析应该是盗葬墓。1是墓室小仅容人,2是立葬,立葬的人头脚骨不分。如是平葬的人头脚骨是两个方向。3是没有棺椁。这三点看显得葬礼极贫寒且匆忙。但是在墓葬的底部有两块刻石记录墓主人的生平和生卒年月。又显得很重视。结合这四点看,这是一个盗葬墓。风水学中有“夺人之地”。就是,不是我家的地,但有宝地我以尸骨夺他。夜里埋人时间紧,显得匆忙,不可能装殓,留有墓志铭为以后好找,不至于要重修坟墓时错修或找不到。所以说是盗葬墓。

我们这个展馆是一个临时的出土文物精品展。只展示了192627号墓中有代表性的一些精品文物。就26号墓王后仲姜墓出土玉器一项500余件。陕西地区少有。27号墓芮桓公墓出土金器一项48件,全国战国以前墓葬数量最大的一次发现。2726墓出土的几件金器和玉器,这些金器都是墓主身上的装饰品,金环出土于墓主腰部,金肩饰是肩膀上装饰的,而牛首衔环出土在墓主的胸部。看到的这些玉器分为礼玉和佩玉,礼玉是用来祭祀的而佩玉则是用来装饰的,看到这个人龙合雕的配饰整个配饰成C字形,它是由人和龙首合雕而成的。尤其是我们看到的这个玉立人对我们了解周代的服饰  发式以及面部轮廓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玉琮是的内圆外方,正所谓天圆地方。它是一块用来祭祀的礼玉。

 自从梁带村的发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先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建国,陕西省长袁纯清,国家文物旅游局长禅霁翔,殷商第一人李伯谦等等都来梁带村来实地考察。


 今年我们即将在对面建一座集旅游观光  休闲娱乐  科普教育  文物保护为一体的大型博物馆,这是整个遗址保护区的规划图。从西禹高速下来是一个广场,目前已有全国各地芮姓族人1000余人在我们这里认祖。希望祭祀。向东我们将建一个5000—6000平米的博物馆,将我们目前已出土的2万余件文物进行一个整体展示。还有我们规划建设一个墓葬形制展示区,就是展示墓葬开挖中棺椁,尸骨、陪葬品放置,是游客可以下到墓葬内参观感受。还有考古展示。我们把部分墓葬不做考古清理,让喜爱考古的游客体验一下劳动带来的快乐。在就是冲沟黄河景观区。黄河在我们遗址区边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北边这个村叫化石村,黄河河床在化石村的上游是石底河床,一过化石村立即变为全泥沙底河床。没有一块石头。向泾渭分明一样有一个明显的界限。所以这个化石村的化石不是古生物化石的化石,而是石头在这里被化解掉了。

 

  接下来就请跟我一起走进展室,我们遗址区从2005年发掘以来我们这个展室所展出的这些珍贵文物出土于27 26  19墓。27号墓刚才说了是具有两条墓道的大墓,根据出土的情况来看,墓主是一位诸侯国君,26号墓墓主是其王后夫人的,19号墓墓主是也是一位女性墓。



前言:梁带村两周古墓遗址从2005年发掘以来,从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显示,这个墓葬群属于跨越西周和春秋两个时期的,距今有2700—2800年历史的两周古墓群。首先交代一下东西周陕西境内诸侯国分布的一个历史背景。现今西安地区是西周的都城称镐京也叫丰镐。秦国在现在的岐山以西。现在陕西铜川市以北是游牧民族犬戎的发祥地。史记注:(秦襄公(?—前766年)嬴姓,名开。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开。是秦国列为诸侯的第一代君主周幽王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幽王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之。周幽王被杀后,襄公面临的抉择是拥戴平王,或者拥戴携王。秦襄公审慎时势后,转向拥载平王,并派兵护送,被封为诸侯、赐岐山以西之地。)。现在陕西渭南地区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梁伯国。一个芮伯国。史记·秦本纪》记录和三家注的注解都显示殷商与周代不同的芮国,认定“在冯翊临晋”(即大荔),而《正义》引《括地志》说,“南芮乡故城在同州朝邑县南三十里,这些都显示芮国当在现在的陕西大荔朝邑一代。而同在渭南地区的同时代诸侯国梁伯国(《史记*秦始皇本纪》两周之际,周平王封秦仲少子康于梁山之阳,建立梁伯国,筑少梁城,梁伯国于公元前641年被秦所灭,在今韩城市南10公里...)现在从我们墓葬的发掘情况来看这个记载有了差距。首先按记载说就是就是芮国国君墓葬于梁国的地盘上。这就有了问题了。春秋战国期间诸侯相争两国交战先杀质子。再掘祖坟。所以有嬴政在赵国被追杀,伍子胥掘楚王坟。再者韩城、大荔两县相距120公里。即就是这里是当是芮国地,相距太远,送葬祭祀时日太久,尸体保存也是难题。一旦尸体有变是大不孝。继承人是不好交代的。另外周代诸侯国墓地多位于都城之北。如浚县辛村卫国公墓区位于卫国都城之北,虢国墓地也位于国都上阳城之北;这样算梁国的墓葬在这里更合适些。鉴于这些疑问我们的展馆就称为了迷失的故国。

我们这个展厅分为青铜  金器和玉器三个部分。首先来看青铜器部分,在中国古代,祭祀和战争是社会的两件大事,所以祭祀所用的礼器尤为重要,青铜铸作也是为此而服务的,

礼器主要分:礼玉:玉璜、玉琮、玉璧gui、玉璋、玉琥等,      被《周礼》一书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

青铜礼器:食器:鼎,guiyanlizudoufu都三声除鬲是四声

  玉器:bizhahucongguihuang

  乐器:zhongnaoguzhengpan

  酒器: (gū)、(zhì)、(jiǎ)、、罍(léi)、(yǒu)、(gōng)、方彝(hé)、(juē)、瓒(zàn)挹(yì)、缶(fǒu)

  水器:盘、yiyu

杂器:罐、ji形器、方形器

这是一对青铜鬲,鬲在出土的时候常常是四个四个出土当然也有两个出土的,这两个鬲是梁带村最早发现带有铭文记载的两个青铜鬲,也就是这两个鬲让我们最早得知梁带村墓地的国别是属于芮国,一个是“芮(内)公作铸鬲子子孙孙永宝用享”“芮(内)太子作铸鬲子子孙孙永宝用享”他是一个墓葬里出土的证明当时的宗族礼法是嫡长子继承制。这鬲的底部发现有熏过的痕迹,它是一个煮粥用的炊具。鬲是烹饪食器,礼器。有三只袋足。由新石器时期陶鬲演变而来。





最主要的青铜器莫过于鼎,它甚至被视为国家  政权的象征,鼎实际上就是我们煮肉用的锅,随着礼制的进一步完善,它又多了另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西周中晚期形成列鼎制度,即用形状、纹饰相同而大小依次递减的鼎,按奇数分组,毎组代表贵族的不同身份。据桓公二年何休注《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用9鼎,诸侯用7鼎、卿大夫用5鼎、士用3鼎或1鼎。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列鼎7鼎。而且对于鼎的拥有与使用也是标榜奴隶主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七鼎和九鼎在祭祀是可以用到牛所以都称为太牢。而五鼎三鼎用羊称之为少牢。太牢祭祀鼎内肉牲由大到小依次是:牛、羊、猪、最后两个依次是鸡和鱼。中间几个鼎是动物下水做熟了称胙。而少牢是以羊开头的。

在考古发现中,奇数的列鼎往往与偶数的盛黍稷的簋配合使用,即如:5鼎与4簋相配,7鼎与6簋相配等,其中“9鼎8簋”为最高规格,天子用。所以说27号墓就是一代诸侯国君的墓。簋在祭祀和宴飨的时候和鼎是配套使用的,这也是青铜组合的基本模式,它是一个盛食器,相当于盛饭用的米饭盆,当时还没有大米。人们是把五谷(粟、豆 、麻、麦、稻 )蒸熟了分成在簋里。我们看到这簋盖上有铭文的“芮(内)公作为旅簋”这几个铭文,为我们确定墓主的国别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青铜方壶是盛酒器和水器,礼器。流行于商至汉代他在出土的时候常常是成对的,因为随着到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有些礼器逐渐被废弛只有青铜方壶的流行时间最长,秦汉的时候还可以看见。这对方壶身上的纹饰是典型的西周钩形喙凤鸟纹饰。
甗也是重要的炊具之一,下面是鬲上面是甑,下面是用来盛水,上面是用来盛食物,是用来蒸的。
这个青桐方盉在使用的时候和旁边这个铜盘是配套使用的,盉里面的水倒进铜盘里面一边倒一边用来洗手的。看来洗手用的是很科学的流动水。
提梁卣是放香酒的容器一般的酒是没有资格享有它的,古代的酒分清酒,玄酒,香酒。提梁卣就是专门盛香酒的专用器皿。用现在的酒打个比方玄酒相当于西凤酒。香酒就相当于五粮液、茅台了。这是商代的一件器物,是目前国内首次出土的青铜硬梁提梁卣。它是分体合煮而成的。证明在商代已经有了青铜器焊接技术。
而这个尊是截止目前全国发现的唯一一个像这种形式的带盖的尊,也是酒的容器。这个尊是商尊但有三点与以往的商尊不同,商尊一般为方形,口沿上有成对的兽头,无盖。典型器物四羊方尊。但这件尊圆形,无兽头,还有个盖。盖的中间有一把剑。而且这个盖是西周时期周人给它配了一个盖。这就很有深意了。殷人崇尚饮酒,上自商王,下至臣子,各级贵族均嗜好饮酒,酗酒荒政是商王朝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殷人重酒在考古中也能找到证据,贵族墓葬中随葬的青铜器是以酒器为主,而周人鉴于殷人酗酒荒政而导致败亡的历史教训周初的统治者极力禁酒,所以西周的酒器大大少于商代,墓葬的随葬品中也反应了这点,都是以食器为礼器的。所以这个盖就有了警示作用,是周的王室警醒后人酒是祭祀的必需品,但你们要记住商是怎么亡国的,我们能用商代酒器做祭祀,是因为纣王好酒色周人才得天下的。所以就要少用,加盖就是限制的意思,酒用多了使用危险的,所以用一把剑代表危险。


27号墓出土了22件乐器。《周礼》规定:天子用乐四面。(天子用数字9,四面就是36件。)诸侯用乐三面(诸侯用数字7,三面就是21件。)士大夫用乐两面。我们这里出土22件乐器中有两面鼓。刚好是诸侯级的一个标准礼乐配置。这是一组编钟共有8件。还有一组石罄共有10件。经过专家对这18件乐器测音,五音(。对应1、2、3、5、6)可以相互对应,这就说明它们可以合奏。这18件乐器组合起来就是孔夫子讲的“金石之声”了,老夫子说:“金石之声奏邵乐余音绕梁三日不知肉味”。可见之美妙动听。只是王室才可听到的。老夫子在家也只能弹琴而已。编钟上的乳丁其实是钟的调音器。
青铜钲是一件高音乐器,青铜錞于是一件低音乐器,在战国以后有所发展。这两件乐器都和战争有关系。青铜钲在战争中它绑与战车上的战鼓旁边由主将控制,击鼓战阵前进,鸣钲士兵回归本阵,向主将战车聚拢,有收兵之意。钲用到了唐代还有解散的作用。唐代长安城有东西市贸易,每日辰时(早上8点-9点)钟鼓楼击鼓聚市。卯时(下午5点-7点)鸣钲散市。看来钲是发布停止命令的信号器。
青铜錞于是一件低音乐器声音如鼓。它是一个打击的乐器后来作为军用的行军乐器。《春秋》记载:吴王阖闾攻打楚国,便有百人方阵击錞于而行。用于鼓舞士气。这是一具截止目前全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品相最好的錞于,因为錞于这件乐器体型大,口小大腹,只有1毫米多厚,所以大多出土的錞于都有破损。


这是在27号国君墓里面出土的几件金器。我们这里的金器有三个看点,一、数量多。因为这个时期煤炭还没有大量使用冶炼黄金这种高熔点的金属浪费极大,所以产量就低。还有王室的活人还要使用所以这一时期墓葬陪葬金器一般3-5件。这个墓一次出土48件金器全国之最。二、制作工艺精美。所有器件多为镂空铸造。把湖北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青铜器镂空制作工艺往前推了200多年。(曾侯乙墓是公元前433年,芮国是公元前641年灭国的)。三、黄金纯度高。所有金饰黄金纯度都在百分之97以上。部分饰品纯度接近唐代饰品纯度。三角形牌饰一对腰部两侧的饰品。金肩饰左肩的饰品。肩饰上下都有圆孔结构,就是用丝线和衣服做固定的。金肩饰出土时以变形扭曲,现在是修复了的。

这是一个金韘,韘我们俗称扳指,有玉质的、金质的、还有铁质的。它是古人拉弓射箭辅助拉弓弦的一个扳机。防止弓弦割伤手指。也有一对。

这是国内首次见到的镂空金剑鞘和玉剑。两个器物是一套。先说玉剑,古人佩玉十分敬重,在中国盗墓史上两宋以前盗墓者不盗玉。因为玉不配黔首。就是普通百姓,再说佩剑汉以前士以上的贵族才可以佩剑,所以韩信乞食要饭也不敢卖剑,他是要保留一个贵族身份。墓主人佩带一把玉剑就是体现他不一般的贵族身份,再给这把玉剑佩一把纯金镂空剑鞘。彰显了墓主人极其奢华尊贵的身份。这把金剑鞘镂空铸造,上刻三组12条龙纹。把商周时期这种吐长舌,或有角、或无角的夔龙形象整体集合在这一个器物上,让人赞叹古人的精巧技艺。它对研究商周时期龙文化的发展文化意义重大。遇见的把手和剑鞘的内壁当时都做了兽皮保护,因年代久远一腐烂不见了。



这是墓主人腰带上的一组金环共有13件。多为衔首夔龙金环。相当于金腰带。墓葬里还出土了肩部饰品金龙一对,衔环金牛头六只。佩于胸前。颈部还有金泡七只。

我们做一个设想。芮桓公站在高台之上。头戴七疎冠冕,身穿赤色龙袍,颈饰黄金龙泡,肩带金龙、金肩饰,胸前佩以六个衔环金牛头,腰围金带,上挂玉剑金鞘。手上戴着金韘(就是金扳指),脚蹬皂靴。检阅自己的军队,这是一个多么威严,庄重而又奢华的场面。

这是在26号墓里面出土的一组弄器,所谓弄器就是墓主成天手上把玩的一些玩具,(近代常见的弄器有,清代的鼻烟壶,明代的蛐蛐罐)其中我们看到的这个镂空方盒    套鼎均为国内首次见到,这一时期的陪葬弄器一般一到两件,而这位仲姜夫人墓一次出土了六件,这也是国内最完整的一套弄器。

镂空方盒:青铜质地镂空铸造,盖上饰以重环纹,盒体上是四条夔龙纹饰,龙眼圆睁,长舌外吐,对称分布,使镂空方盒更加美观。盒下由四只老虎做足,虎身只以肩部和方盒连接。虎似在奔跑,两耳直竖,两足后钩,前足之间还有一个轮子。作为弄器的玩具还有一些小的生活作用。镂空方盒可以当一个小的熏香炉,古人席地而坐。室内移动时,方盒可以跟随。点上熏香以后盒子会发烫,装上轮子,推一下就行了,不会把人烫伤。足见其设计之巧妙。

套鼎:首先它是两鼎铸接在一起的。并且是商鼎周用,(商鼎方周鼎圆)里面的小鼎四角饰以四条小爬龙,像是正在努力外爬一样,外鼎鼎身上饰以吐长舌的夔龙纹饰,鼎脚由四个裸体女奴跪伏背着整个鼎身。足以证明当时奴隶社会制度下奴隶和王族之间的生活关系。



还有就是在中原文化里器物饰以裸体人形不多见的,西方比较多而中国就少了。这只套鼎还可以装一些小的饰品,如女性的头饰发簪之类的器物,拿起来比较方便。

    圈足匜和贯耳小罐是墓主人的化妆盒,我们把罐内物品提取化验应该是胭脂水粉之类的物品,这个圈足匜,是匜的造型已失去匜的实用意义,匜:本是水器,是古人洗手时盛水倒水的工具,和青铜盘配套使用。这把圈足匜盖钮为人面虎身钮,匜盖匜身有铜练相接,匜耳是两条龙,龙头向上像是要饮水一般。贯耳小罐,是指罐盖和罐体的耳朵上有对穿孔可以连接。所以叫贯耳小罐,罐体饰以重环纹,龙纹等纹饰。

小鍑和单把罐是同一时期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使用器具,鍑,本来是用来煮饭的锅,墓主人把它缩小了,再给它佩了一个圈足,体身上又加以纹饰就成了一件典型的弄器了。单把罐是喝水用的杯子,考古界一致认为这种器物造型是汉以后才出现的,相距了6-7百年。

中国有玉文化之乡的美誉。三大玉文化产地体现里中国史前玉文化发展的灿烂辉煌。北方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中原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有南方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源远流长的古代玉器是中华文明的基石,中国人自古以来便崇玉、尚玉,古代玉器应该是石器的一部分,它最早是做为工具来使用。由于其美观并具有人们无法解释的神奇特性,被作为祭神、事神、通神以沟通上天的神物。玉作为神物至少出现于距今8000年前。玉器作为礼器,成了社会地位的象征。像我们看到的这组玉器都是礼玉,用来祭祀的,



这个玉猪龙可谓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是黄河流域以内发现最大的一块红山文化玉雕,距今50006000年的历史,而同类文物我们一般出土于距今4000——6000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在2800年前的墓里面能发现50006000年前的玉器,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的玉质属辽宁一带的岫岩玉,器物造型是典型的红山文化玉器造型,在我国石家庄市以南还没有出土过玉猪龙这种器物。这也是全国已出土的玉猪龙体型第二大的(最大的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黄河流域体型第一大的玉猪龙。在出土仰韶和龙山文化的陕西能出土辽宁  内蒙一代的红山文化器物也是我们在探讨的一个话题,(它可能是战争掠夺,有可能是家族遗传等等)它是一块石器时代部落首领佩戴在胸前象征权力的一件礼玉。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古代玉器是中华文明的基石,中国人自古以来便崇玉、尚玉,古代玉器应该是石器的一部分,它最早是做为工具来使用。由于其美观并具有人们无法解释的神奇特性,被作为祭神、事神、通神以沟通上天的神物。玉作为神物至少出现于距今8000年前。玉器作为礼器,成了社会地位的象征。像我们看到的这组玉器都是礼玉,用来祭祀的,龙纹玉璧是祭天的礼器,玉琮是祭地的礼器。《周礼》说:苍璧祭天,黄琮祭地。就是说用白玉磨成圆形的璧用来祭天,用黄玉做成方形的琮用来祭地。因为天是圆的,又称青天。地是方的,又称黄土。所以白玉做璧代表天圆,黄玉做琮代表地方。古人对天很尊崇,所以中国人最无助时喊天哪,最害怕时喊妈呀。这块玉璧有两条龙纹,西周时期物件,应该是祭天的礼器,也是仰韶文化典型的玉器。27号墓出土玉琮五件,石器时代距今6000年时间应该是祭地的礼器。天只有一个,所以璧用一个。地有五方所以琮有五件,代表东西南北中。玉琮是典型的良渚文化的玉器。所以我们这三件玉器代表了中国三大史前玉文化。

我们看到这玉戚边缘上有对称的刻文,写着“小臣奚口”小臣是一个官名,而奚是人名,是这个叫奚的人进献的一块礼玉,在三门峡商代虢国夫人墓也出土了一件刻有“小臣奚口”铭文的玉戚。这应该是墓主人收藏的一件商代古玉。

匕形玉佩西周时期的玉器。女性墓葬这一时期一般不陪葬兵器,这件玉器被主人当玉佩使用,可以看出墓主人好武的性格。

柄形器的这块玉玉质很好,属和田玉,在西周时期只有天子和部分诸侯才可以使用和田玉,数量很少,所以这块玉器放这就很珍贵了。它应该是一个器物的把手。因年代久远器物一腐烂只留下玉柄。这也证明了在商代中原地区已经和西域有了文化交流。

看到这个玉神人身上有羽毛可以上天,来去自由,高鼻深眼很像胡人,腰部有翅所以叫他玉神人。再说中国的神仙是腾云驾雾不长翅膀的,西方的神大多有翅膀。这也可以看作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见证。

这边的是一组艺术价值比较高地玉器。镶金玉韘是与扳指镶了一块金,玉器大家都知道很脆,金子要镶到上面也要算的很精确以后嵌到里面,由此反映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有钱难买金镶玉,这也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金镶玉了。

这就是人龙合雕配饰,人龙合雕,古人认为玉器有人和神沟通的特殊功能,作为古玉他是我们整个展室古玉受沁最为完美的一件玉器。看上面是分析图。顶上圆环就是佩戴时穿绳子用的,圆环地下是一个曲颈马脸的兽头,成语有龙马精神也即是龙马相通。不论任何时期的中国神龙都是,(马脸、鹿角、狮颈、蛇身、鱼鳞、鹰爪、凤尾等动物形态组成)。下面是一个C字形的龙身。龙尾后钩。这就是最早的中国神龙。再看神龙背上,龙颈下有一个仰面朝上看的人脸侧面像。发髻、额头、眼睛、鼻子、口唇、耳朵、下巴。非常细致。人的双手交叉捧在胸前,大臂下垂。宽大的衣袖外飘,腰部挺直,两腿弯曲,屁股坐在脚后跟上。人们说陕西、河南人好蹲,从这里看老祖先就好蹲。这就是人中有龙。龙中有人。人龙合体的中国龙的传人传说的典型的实物力证。

和田白玉的挖耳勺一件,做工巧妙,设计人性化,勺口大小只比人的耳孔小一圈所以使用时不用来回移动,转一圈就好了。细柄处和人的耳道差不多也就说使用时不会把人戳痛。现在我们用的不锈钢挖耳勺创意就差多了。




回首凤鸟的玉质非常好。玉鸟的做工非常精致,西周时期这种弯喙回首的凤鸟形象是当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形态。

这里开始就是女性佩戴的首饰了。脚踝上的串饰是由玉蚕蛹玉玦  牛首兽面串联而成的,分左右脚组成一样。

玉玦由于出土的时候在墓主的耳部出土的所以说它是一对耳环,上面有刻有花纹,玉玦玉饰的一种。玦通决。形如环而有缺口。新石器时代、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墓葬中,常有发现,多放置于死者的耳旁。作耳饰玉器。到汉代,主要作佩玉用。玉玦用途,古今说法甚多,概括起来有五种:一作佩饰;二作信器,见玦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三寓意佩戴者凡事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如:君子能决断,则佩玦。;四刑罚的标志;犯法者待于境或一定地方,见玦则不许还;五用于射箭,使用时将玦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钩弦

龙形觽底部很尖,它是用来结结的。. 觿 xī 是古代一种解结的锥子。用骨、玉等制成。古人衣物分上服下裳。皆有绳带固定,系死结不可避免。用结之。也用作佩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2. 开瓶口、匣盖的工具:“这大小两把锥子,叫作大觿、小觿,是开个瓶口儿、匣盖儿用的。”
  3. 觿年 佩带由象骨制成解绳结饰物的年龄。指童年
  4.兵觿指代部队的意思。
  5.可作意动用法,意为“统领部队”。

我们在26号墓里面就发现好几串项饰。



玉腕就是玉手链,由红颜色玛瑙珠,玉贝,玉蚕蛹,玉兽面,玉牌饰组成。玉贝象征财富,海贝是当时的流通货币,所以文字贫穷的贫字就是分和贝组成的,就是钱让人分走了人就穷了。蚕蛹象征轮回,飞天的向往,也是富贵的体现,这一时期只有高级贵族才可以穿丝绸。

尤其看到这个的玉握是截止目前全国发现的最奢侈,最豪华的装饰品,除了瑙珠,玉贝,玉蚕蛹,玉兽面外还发现了玻璃串饰,玉握应该是明器一类,中国人讲人死手不空,是拿在墓主人手上的明器。

串饰还有煤精项饰,玉牌项饰就是项链了。最后一件是墓主人左臂上的一件臂饰,就是臂链。由玛瑙、玉贝、玉蚕蛹和一对玉鸟组成。还有梯形项饰。一看到这些装饰品都是是从26号墓里面出土的,可以看出在那个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穿什么样的衣服带什么样的项饰,审美的意识已经很高了。这些东西出土的时候已经散了考古工作者经过分析以后串联而成的。



七璜连珠也是一串项饰但是这种项饰不是所有场合都佩戴它,只有在重要的场合的时候才佩戴它以显示自己的身份,(比如祭祀,宴飨)很符合七命诸侯的身份,如果级别不同带的璜数也会不同,可能就是5璜连珠,3璜连珠。这是陕西省出土文物体型最大大的一件组玉。全长一米零五。有一个玉扣,七个半月形玉璜七百二十七颗玛瑙珠组成。玉扣上雕有一条衔尾盘龙。七个玉璜整体都成龙形,它是彰显墓主人及其尊贵的地位身份的一件配饰,天子配饰用九之数,一个小的诸侯国君竟然配到七璜配饰。足见其身份之高贵。咱们看到这些玉器大都是从26号墓里出土的,有最早的红山玉器,有商代早,中,晚期,周代早,中,晚期由此也可以判断墓主生前是非常喜欢收藏玉器的,是一个玉器的收藏爱好者。

诚如各位刚刚看到的,由于陈列面积和我们的水平有限,难以全面展示梁带村遗址的全部内容和深刻内涵,但七鼎六簋和七璜联珠使我们感受到芮国的辉煌豪迈;编钟石磬和建鼓铜钲使我们聆听到芮国的金声玉振;回首凤鸟和奇巧弄器使我们品味到芮国的艺术风采。面对这一数十万平方米且保存完好的宏阔遗址,目前我们揭示的仅仅是冰山一角,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步深入,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我们深信奇迹还会发生,辉煌还将延续,一个美好的明天必将展现于世人面前。

下面我们去墓地观看一下墓葬棺椁形制。

 2004年初冬,韩城文物旅游局在梁带村北冲沟内发现古墓葬。随后,省、地、市文物部门联合组队在梁带村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经勘探,先后在梁带村、化石村发现多处居住遗址,最大收获则是在梁带村发现的两周墓葬1300余座、车马坑64座,该墓地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两周贵族墓地。随着文物修复和整理工作的逐步展开,许多历史、文化和手工业工艺之谜将被逐步解开,尤其是古老的梁国芮国的文化内涵、世系、地望等重大问题将被撩开其神秘的面纱。同时文物、公安、武警联手进行保护,使沉睡2800年的国宝得以完好面世。

 2004年发现的梁带村墓地,略呈长方形,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经过大规模考古勘探,共发现两周时期墓葬1300余座、车马坑64座。其中诸侯级大型墓葬7座、士大夫级中型墓100余座、一般平民墓1100余座。已发掘的5座诸侯级大墓出土了数量惊人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据初步统计,共清理出青铜礼乐器111件、金器48件、玉器200余件(组)、车马器、串饰3000余件,其中金剑鞘、金韘、三角形有銎戈、成套青铜器为国内首次见到。而梯形牌饰、七璜联珠玉组佩和青铜錞于、铁刃铜削等,则为国内等级最高或年代最久远的文物精品。借此,梁带村遗址荣获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殊荣。

通过对出土文物的整理研究,我们确定梁带村墓地为西周晚期——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前后)的芮国墓地,梁带村两周墓地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必将对我国周代封国史、礼乐制度、艺术史和科技成就的研究产生深远的价值,也为韩城古文化发现、保护和观光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右前方是遗址区发现以来开挖的第一个墓葬,我们叫K1车马坑。在K1车马坑内发现了木车的构件及青铜构件和饰件。共清理出马车4辆、马骨架5具、狗2只。青铜车饰中包括4件轭脚饰、2件轭首饰和两套輨、釧。通过对车器的观察,车马坑的年代当在两周之际。K1车马坑的确定为找寻大墓起到了直接的指示作用,发掘的K1车马坑外,在四座大墓的西北方向,还有一座车马坑长19米,宽10米,经初步测定,内有20-30辆车,近百匹马殉葬。

发掘的三墓均建有椁室,椁内有内、外两重棺。19号墓墓道长26米、宽4米,墓室长6.6米、宽5.6、深11.8米,出土了青铜礼器14件,计鼎4件、簋4件、方壶2件,甗、盘、盖盆、盉各1件,还有4件铭文青铜鬲和4件厚度不及1厘米的片状青铜翣(sha)出土。墓主人骨骼虽已粉化成泥,但在其颈部发现由玛瑙和玉牌饰、玉管组成的项饰,在其腕部和臂部有也有4组串饰,并发现戈、方形牌饰、虎、鸟等玉器,玉料有白玉、碧玉、黄玉等66件,此系列发现都预示着19号墓是一位高贵女性。在19号墓椁室内壁土层附有席子印纹和精细的织物纹络,由此推断是用席子和织物覆盖装饰,四周垂挂由青铜鱼、玛瑙珠管、陶珠、石坠或海贝等组成的串饰,考古专家清点这些组成串饰的玛瑙陶珠等有8000个之多。



26号墓为“甲”字形大墓,墓道长26米,墓室长7米,宽5.8米,深12.2米。墓中共出土23件青铜礼器,六件“弄器”。出土了五鼎四簋,而19号墓陪葬的是三鼎四簋,就是从青铜礼器的数量上看也比19号墓多了5件。如果按列鼎的数量来定等级的话,26号墓主人比19号墓主人的身份要高一个等级。

26号墓主人左右手腕部还佩戴着玉手镯及腕饰组佩,手中有玉握组佩。可以确定下葬时墓主人的尸身上几乎覆满了玉器。既有571件玉器。先它的玉质是相当的精美,就是材料非常好,另外它的造型种类又极多,其次它的造型形式又非常特别,还有就是它的纹饰加工,工艺也非常特殊就是非常精赞,所以它这个等级显然是很高的,绝大多数都是精品。根据26号墓中出土的玉器来断定墓主人生前就是一位玉器收藏家。

从这些随葬的玉器上我们可以想象出,墓主人生前有着奢靡的生活,那么他与19,27号墓主人葬在一处他们之间是不是有着什么特殊的关系?

从这个平面布局来看的话26号墓紧贴着27号墓,就说明当时她和27号墓主人生前关系非同一般,也很有可能26号墓主人就是27号墓主人的大夫人或者原配夫人。

26号墓椁的腐烂程度依然严重,在棺中没有发现一块完整的尸骨。就在考古人员一点点拨开那厚厚的朱砂和腐朽物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竟然是一块精美的玉器和大量的串饰,当然他们拿起这一件件精美的玉器仔细端详时无一不令他们感到惊叹,这墓中埋葬的到底是什么人?什么身份的人才能配得起这如此奢华的陪葬品?26号墓中共出土各类玉器571件,而且几乎所有的玉器都保持在下葬时的位置上,象征身份等级的七璜联珠项饰由一件圆形玉佩7件玉璜和727颗玛瑙珠穿连而成,从墓主人的颈部一直延续到膝盖处



26号墓中出土的两尊方壶,高约两尺,外部纹饰精细,该墓出土的青铜器做工、质地比27号墓都要高,由此可判断26号墓主猝于27号墓主之后。

按照我们的分期,其墓的铜器应处春秋的中段。学界一般将秦德公元年(前667)作为春秋早、中期之界限,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为春秋(东周)之始,春秋早期的时间范围应为93年。若平均分配,每段得31年。早期的中段应在公元前739~前708年。而在史书记载的公元前708年左右,芮国发生了一系列较大的事件。

最初是芮伯万被其母所逐,事在公元前709年,(《左传*桓公》)“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

次年(前708年),秦宪公攻芮因轻敌而失败。《左传*桓公》四年“秋,秦攻芮,败焉,小芮也”。同年,周室与秦联合伐魏,掠去芮伯万。可能是秦为报复攻芮失败的举动。《左传*桓公》四年“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古本《竹书纪年》所在为“周师、寻虎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其中有寻虎而无秦,有可能是《纪年》从略。

这些事件的发生,似乎多与芮伯万被逐有关。

芮伯万显然为其时的芮国之君,其母出自姜姓,而称为芮姜。考古资料表明同一时间段内,芮国确有一位来自姜姓国族的芮公夫人,就是M26的墓主,成为仲姜。仲姜为其夫芮桓公做祭器表明芮公去世,执政的应是其儿子。在国别、时间、人物姓氏和关系等条件均较吻合的情况下,我们认为芮伯万之母芮姜,与M26的墓主仲姜应为同一人。仲是老二的意思,姜指她来自某个姜姓国。姜姓国在西周是一个很大的部族,西周的建立与姜姓有着很大关系,姜姓是羌人的一支。有这样一种说法,西周王室每隔一代,都要娶一位姜姓国族的女子,姜姓女子和姬姓通婚,是西周史上一个主要的通婚族团。周武王灭商时,依靠的军事力量当中就有羌人,代表人物就是姜子牙,后来被封到齐国。根据史书记载,两周时期与姜姓有关的国族共有四个,分别是齐、许、申、吕,最有名的是齐国,如果这个仲姜是姜太公的后裔,那她的身份自然和别人就不一样了。按照周代称呼习惯。那么,史书记载的芮伯万,实际也就是仲姜的儿子,芮桓公的继位者。

因为仲姜厌恶已为国君的儿子宠幸的人太多,就将其驱逐出境,可知其人必为一位刚强果断的女性。后来发生的事件,也许能予证明。国君被逐,国内秩序势必影响,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正在关中扩展其势力的秦宪公,看准了这个难逢的时机,便率兵前来攻芮。本想一个无君之国,兵锋所指必然唾手可得,不料却惨败而归。

反观君主缺位的芮国,御敌之策的筹谋,自然非驱逐国君的仲姜夫人莫属。说明仲姜不仅处理内政果断,而且抵御外敌有术,是一位颇有策略的女政治家。

秦宪公受此打击,已不敢轻视芮国再直接兴兵讨伐。但可能是出于报复的心理,秦国联合周王室军队等一起围魏,掠走了已经逃在外的芮伯万,让其母仲姜为自己的儿子的命运担忧。

《左传*桓公》十年“秋,亲人纳芮伯万于芮。”经过6年之后,秦人又将芮伯万送回芮国,目的可能是为了与芮修好,因为当时秦国有内部纠纷。秦宪公去世后,大臣废太子而立少子继位,为避免内外交困的局面,采取了弭合外怨的手段,送还芮伯万。也许暗示这一段仲姜主政使芮国实力增强,秦不愿两国的矛盾继续下去。从这些记载看仲姜还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女君主。

通过M26的铜器所铸的“仲姜”等铭文、有关墓葬的年代、人物身份等分析,指出了《左传》等文献记录的芮姜就是M26的墓主仲姜,

2005年5月开始发掘的27号墓,2006年10月结束,历时1年半。M27为目前梁带村两周墓地中唯一的“中”字形大墓,有两条墓道,南墓道长33米,北墓道17米;墓室长9米、宽7米,深13.2米。



一、椁室内部的装饰有别于M19和M26,除在椁板四壁悬挂串饰外,椁室内发现有荒帷痕迹。

二、M27随葬品种类极其丰富,数量巨大,共发现随葬品1000余件。以质料区分,计有金、玉、铜、漆、石、铁器六大类;以功能区分,计有礼器、乐器、车马器、兵器、用具、装饰品六大类。

三、随葬的七鼎六簋,为陕西地区已发现最高等级的周代大墓,对于研究周代用鼎制度提供了极重要的研究例证。

四、48件金器皆为墓主佩饰,计有金剑鞘、环、肩饰、韘、金泡、牛首衔环、牌饰、金扣、金龙、盾形牌饰、兽面饰、金丝环等十二种,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都为国内同时期金器之最,其中金剑鞘、韘、肩饰、金龙皆为首次发现。

五、M27钟、磬、建鼓、钲、錞于的成套发现和测音,加深了我们对西周音乐的认识,也第一次奏响了西周悠扬的旋律。27号芮国国君大墓内出土成套乐器,计有青铜编钟8、石磬10、漆木建鼓1、小鼓1、青铜钲1和青铜錞于1,共计22件,这是国内西周晚期---春秋早期所发现组合最为完整的一套乐器,或许这就是诸侯国国君使用乐器的标准配置,其中鼓、钲不晚于春秋早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鼓、钲标本,学术价值极大。

经对钟、磬测音,8件钟属于完整无缺且音质极佳的实用乐器,正、侧鼓音连奏,其音阶结构为四声羽调模式,即羽宫—角—徵—羽宫—角—徵—羽宫;而编磬的测音结果为五声宫调模式,即宫—角—徵—羽宫—商—角—徵—羽宫,这种五声宫调模式为东周中原各国所继承。由于钟、磬“宫”音高度相同,说明两者能够合奏,这就解开了西周钟磬关系之谜,同时还澄清了西周不用“商”音的误传。



可以想见,使用这种成套击奏乐器组合的乐队完全可以营造出钟鼓齐鸣、金声玉振的音响效果,彰显国君尊贵。

其中、漆木建鼓和青铜錞于为国内最早建鼓和錞于标本,为研究它们的发生和传播皆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六、铁刃铜削和铜铁复合兵器戈为陕西地区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铁器,也是国内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推知中条山周边地区可能为我国最早冶铁的地区,它对于冶金史的研究极有价值。

七、漆几、编钟漆架,色彩鲜艳、图案完整,为春秋早期较为罕见,这对于研究我国春秋漆器制造业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八、人面虎身玉器和青铜有銎戈、锤更是前所未见,它的发现对于两周考古学文化研究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九、从M27和M26的距离和鼎簋礼制(夫人礼降一级《周礼》)。看应为异穴合葬墓。

28号大墓,为“甲”字形大墓,墓道长26米,墓室长7米,宽5.8米深12.2米。出土了5鼎4簋及鬲、甗、壶、盘、盉等青铜礼器、乐器编钟和石磬,戈、矛等兵器,辖、軎等车马器和玉戈等。兵器的发现表明墓主应为男性,随葬品摆放位置与前两年发掘的国君大墓27号墓相似,因此可以推测该墓的主人也可能是一代芮公。从墓地布局和出土器物的形制、纹饰等方面的特点观察,其时代似已至春秋早期的偏晚阶段,显然要晚于27号墓,或可推测当是后者的儿子辈。从这一排四座诸侯级大墓来看。都为南北墓道。应是周代姬姓墓葬,符合芮国姬姓国的记载,陕西同时期诸侯国秦、梁。都为赢姓。而赢姓墓葬多为东西墓葬,秦俑馆的每一个秦俑都是面向东方的。从墓葬的的深度来看,级别越高葬的越深。古人云:“死去黄泉路”。至于现在人说的,上西天,驾鹤西游,都是外国引进的说法。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的深度四个字“下固三泉”,就是挖过三层地下水。按照长安地区地下水的深度10-11米算,乘以3就是33米左右。实际现在探测秦陵深35米。已经非常准确了。这就证明古人下葬是要看到黄泉的。

 大家再去看M502"大墓吧。2700多年之后,木俑形在,而死者已经成骨粉。“始作俑者”惊现古墓

  宋代人记录芮国建国为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之时,据《秦本纪》记载,芮国的灭亡在公元前641年,但位于整个墓葬群西北方向的编号为"M502"大墓的发现,使芮国的建国时期可以推至西周。



  "从西周晚期过渡到春秋时期,这就是称为两周墓地的原因。从M502墓中发现的车轮印记中,除了直径为1.3~1.4米的大轮外,还发现了直径为0.9米的小轮,从泥土中残留的漆色判断,这是陪葬的一种小型车。 "我们暂时叫它小花车。", 

  在M502墓葬的角落发现的四个人形木俑引人瞩目,由于年代久远,木俑已经完全腐烂,现在能看到的则是泥俑,文保专家通过石膏和试剂浇灌的办法,对木俑进行复原定型。

  "用俑陪葬是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变革。殷商时期普遍流行使用活人殉葬,到了西周时期殉人现象逐步减少,开始改用木俑殉葬,春秋以后殉人的情况基本绝迹。"M502大墓中发现的这4件比秦始皇陵兵马俑早500多年的木俑,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殉葬木俑,体现了对人价值的提升。

  孔子所说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竟然在这里找到了最真实的写照。近三千年之后,木俑形在,而死者已经成骨粉。内有棺,外有椁,贵族死后想通过繁复的殓葬来保存尸体,但却存下了大量的空气和微生物,延缓了棺木腐烂后土壤封盖尸体的时间,因此反而加速了尸骨的腐化,与此相对的是,贫民墓中由一层棺木所保存的尸骨仍完整而清晰。

在距今2700多年前的两周时期,造型独特的人形木俑出现在随葬品中,这在我国考古界尚属首次发现。这些木俑的出土给M502号大墓又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这也预示着这座大墓的主人一定是一位非同一般的人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周芮国国君御用青铜重器
黄河岸边,这处被编进考古教科书的遗址,隐藏了3000年的帝国秘史!
【稀饰之珍】从考古队得到的韩城梁带村出土玉器第一手珍贵图片资料(史上最全)
韩城梁带村:隐藏了三千年的帝国秘史
陕西韩城芮国大墓发现始末
宝馆寻珍(2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