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囊团】许兴亮:以混合式教学为灭火器,冲出翻转课堂的火场

  许兴亮,山东省泰安市中小学课程教研员,近年发表文章200多篇

  慕课、微课,自主学习、整体学习、个性化学习。这些词可以说是“常说常热,常热常说”,甚至有校长笑称:“嚼烂了。”

  可是,嚼烂了就是嚼透了吗?

  国家要求,社会要求,时代要求。处处要求信息化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还能继续停滞于原地“坐以待毙”吗?

  答案是不能。

  翻转课堂这把火已经烧到了每所学校的门口,冲出去,将是新生;被烟雾所困,只能慢慢窒息而死。

  今天,许兴亮将会告诉你,如何用混合式这只灭火器突破重围。

  说了那么久的翻转课堂,到底是个啥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颠倒的课堂”,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情,制作成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外或家庭中进行自学和练习内化,课堂上师生进行交流碰撞的一种教学形态。这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变革的全新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的根本区别是:传统课堂课内学知识,课外内化训练;而翻转课堂课外学知识,课内交流讨论。


  翻转课堂现在存在什么问题呢

  “翻转课堂”的快速推进,得益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推广,然而,这场靠行政推动的教学变革在基层却没有想象中那样受到一线校长教师的欢迎。许多校长只是把翻转课堂当作被迫完成的任务,一些教师甚至认为翻转课堂是变相增加他们的负担,抵触情绪严重。翻转课堂目前呈现出一种“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

  在《教育信息化就是一阵风?》一文中,许兴亮把“上边热下边冷”现象的原因归结为:

  1.重心转移不到位,即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心还未能从建设转向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基础,应用是根本。忽视应用创新,资源及功能开发不足,既会造成优质资源浪费,也会导致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产生误解。

  2.主体下移不到位,即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主体没有从教育行政部门转向基层学校,没有发挥好基层教师的主体功能。无论是建设还是应用,基层教师才是决定因素。没有基层教师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创新,教育信息化必然会“上边热下边冷”。

  3.创新前移不到位,即没有从简单机械的模仿转向学校的自主创新。无论是平台建设,还是信息化应用,绝不能生搬硬套、机械模仿,而应本着“应用驱动、融合创新”的原则,探索出符合本地本校实际的教育信息化之路。


  知道了问题,教学方式又该怎么改

  在上述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许兴亮认为,混合式教学是集传统教学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与数字化教学中个性化学习为一体的杂糅式教学形态,即时开放、动态生成是其鲜明的特点。简而言之,就是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在保留传统教育模式优势的同时,尝试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一种融合式的教学形态。这么做能够实现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育效果。

  科学实施混合式教学,必须准确把握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课下的在线学习。教师通过有效的微课教学,让学生掌握文本的基础知识,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通过云平台梳理并解答学生的个性问题,对有价值的共性问题进行二次备课,做好线下教学的准备。二是课上的线下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探究性学习,开展小组内及班内的思维对话与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 微课教学

  微课程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作成供学生在课外或家庭中进行自学和练习内化的在线学习凭借。微课教学与文本学习要同步,作为文本学习的重要补充,解决文本学习所不能解决的重难点问题。

  微课教学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首要一步,基本要求是:

  1、把握隐身性,教师不出镜,切实避免无关信息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

  2、把握指向性,坚持内容是核心,针对学生的学习重点、难点、疑点或盲点而制作微课,针对具体问题而教,不苛求面面俱到;

  3、力求情境化,注重动态生成,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体验中生成智慧,建构新知;

  4、注重互动性,引导学生动眼、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力避教师单一枯燥的讲授;

  5、限时5分钟,重视时效性,力求短小精悍、简洁实用。

  二、 二次备课

  教师如何针对学生自主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科学有效的学案,成为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二次备课主要针对学生在自学文本或观看微视频中产生的学习疑难而设计,基本内容包括“目标设计”、“思维对话设计”、“思维导图设计”三部分。

  “目标设计”强调知识、思维、能力和精神的统一。

  “思维对话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和有价值问题而设计,体现主题教学的基本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思维导引——思维对话(包括小组和班内)——思维总结——思维迁移”四部分,“思维导引”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思维对话”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思维总结”发展学生的聚合思维,“思维迁移”发展学生的应用思维。

  “思维导图设计”,要将课堂知识架构和思维过程可视化,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知,并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现出来。

  三、 思维对话课堂

  思维对话课堂是混合式教学的核心。思维对话课堂的实施主要包括四步:第一步,开展达标测评,确保基础点过关,以利于学生进行深度探究;第二步,开展问题探究、思维对话,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三步,构建思维导图,力求知识与思维可视化;第四步,拓展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思维对话”的内容应涉及“三个方面”: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不停留在知识现象的表面,而是深入其内里,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知识的本质精髓;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方法进行反思探究,使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学探究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或思维障碍,并能随时作出调节、改进和完善,使学习探究活动能有效地向目标逼近;3、引导学生对将所学知识与个人思想给合起来,深入反思其情感体验和人生观,增强其探求新知的信心。

  以七年级上册《木兰诗》的思维对话课堂为例。这节课,教师先组织学生课前看微视频,解决了疑难词句,疏通了文义;然后记录梳理了学生学习中的疑难:(1)木兰是怎样的一个人?(2)什么是互文。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先在小组内组织讨论,然后在班内进行展示和辩论。最后,进行了迁移训练。历经激烈的展示辩论和有趣的迁移训练,学生既理解了木兰的性格特点和文本的主题,又学会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更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纯真朴实的道德修养。

  四、 自主管理

  要保证“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两种自主化管理机制:一是个人自我管理机制。引导学生自我定向、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并依据反馈评价情况,制定学生的发展目标和学习计划;二是小组合作管理机制。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加强小组管理。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实行捆绑评价,优秀小组奖励积分,后进小组根据存在问题,制定改进目标。同时,将家长及社会引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管理中,实行全员育人,形成育人合力。


  火药的发明,催生了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信息化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催生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中国基础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启动与实施,催生了翻转课堂的出现。它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和自主开放的全新教学形式,必将带来中国基础教育的颠覆形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翻转课堂】单元整体观下的小学语文混合学习实践——以翻转课堂为例
微课的教学应用反思与展望
混合式教学究竟该融合什么
遇见未来的课堂:4大未来课堂场景
《高效课堂构建中,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者不同上课参考标准》学习心得
浅评凌宗伟老师执教《形形色色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