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振国教授做客协和:学校管理者的专业路径
学校的价值观应该是“育人”。通过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的主动发展这5大步骤,完成整个价值观系统的建立。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是需要制度、管理、文化等工具来完成的。
  
  近日,袁振国教授莅临协和双语学校万源校区,为协和教育同仁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学校管理者专业发展路径的讲座。
管理的原则
1
从孩子的立场出发
  我们经常会以管理者的角度来想问题,却往往让管理原本的“服务于人”的初衷转变成为了“限制人的发展”。成人觉得合理的事情,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一定合理。例如,成人会以自己是“老师”或“父母”这样一个角色来要求孩子去遵守或执行“应该”的事情,但实际上孩子并不能充分理解。
  在这一点上,成人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感受,没有以孩子的视角来考虑他们的需求。
鼓励孩子,并充满期待
  促进孩子最大的学习和发展动力,就是鼓励。美国有一句谚语“教育就是一团火”,意思是“教育就是要点燃人们心中的希望”。
  我们常会听到成人以批判性的言语来影响孩子,比如“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点事情都做不好?”“为什么你表现比比别人差?”
  这些言语严重违背了教育的价值观,获得的结果也不会尽人意。
挖掘孩子的亮点
  人各有长短,要重视发挥他人长处,重视他人特点。
  当我们去看那些宇航员的时候,发现他们身材矮小、不苟言笑,这些在其他行业里可能会被认为不符合要求,但不高的身材,将会方便在狭小的太空舱活动;不苟言笑可能正说明他们情绪稳定处事不惊。
  很多时候,某一个特点在一个领域是短处,但在另一个地方却是长处。
管理的要素
课程
  课程,是指教什么,教什么内容的组织编排。
  “教育的目的,是将人类几千年的精华,浓缩为知识,在较快的时间内传播、传承给其他人以及下一代。”
  这是我们对于教育的一个定义,但人类究竟有没有“最好”的东西,值得抽离出来传承给下一代呢?
  每个人因为出生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经历的事情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和对于“好”的标准定义都是不一样的。在不同领域,“最好”的标准也是各有差异。所以,好的课程,就是能够给予不同特色、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的课程。
  因此,“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教育界一度认为在相同年龄的阶段,人的认知水平是一样的,所以有了相同的时间,学习相同的课程,并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但实际上,这是违背人的个体发展规律。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受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未来有不同的发展方向。
  这种授课方式现在仍然占据主流,我们曾经调查,在这种课堂上有1/3学生是跟不上,1/3学生吃不饱,只能满足剩余的1/3学生的需求。但实际上,现在已经发展到仅能满足1/5甚至只有1/10的学生需求。
  弹性授课制:从最初的可以跳级,发展到某些课程也可以跳级,到后来演变成为了学分制/选修制。这种方式是未来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它满足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
  课程建设:
  目前有三类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国家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具有规定性和强制性,变化空间很小;地方课程则是结合了地方特色进行的调整性课程;校本课程具有更大的空间和创造性。评判一所民办学校好不好,标准之一就是是否拥有自己的校本课程。
  建设一门课程,是很有挑战的。建设的根据是什么?如何全面深刻地理解?对社会的变化是否有灵敏的把握?对于学生的特征和需求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解决了以上问题之后,还要落实到实践,经过多次探索、实施、调整,才能建设出一套属于本校特色的课程。
  学科分为不同类型,每个学科都有深浅的级别差异。此外,还有根据需求进行延伸的课程服务的个性化分类。例如,美国的高中生没有统一的课程表。因为美国高中的每个科目都分3个层级,学生在进入高一的第一周,可以自行选择科目的级别,一周后选好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制作个人的课程表。
教学
  要化被动为主动。参与程度、重视程度,决定了对一件事情的认知。灌输知识和互动性学习达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程度相差巨大。而教师,则要从台前光芒万丈的“演员”这个角色转变为幕后英雄“导演”的角色,承担起激发学生“演员”的才华,让学生在舞台上充分发挥光耀。一个好的教师是可以激发学生潜能,让他们获得更多成就的。
  某堂美国初中历史课,一个班级27个学生,来自于25个国家。文化和历史背景如此复杂的课堂上,这堂课该怎么上?无论说哪一个国家的都不太合适。美国初中的历史老师是这样上课的:学生每个人有10分钟自述自己国家的历史。在这10分钟内,他们要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治安与人口以及科技文化教育这四大块。如何在短短的10分钟之类阐述清楚这么多信息?学生们的表现非常令人赞叹。他们将命题进行了简单清晰的结构化,将四大类进行二级分层,每一分层用几个要点来阐述,并且充分利用清晰易懂的数据、对比、或相关系数来表示。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自己获得了成长,相互之间也了解了别的国家知识。老师不做评判,充分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
评价
  要从单一走向多元。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有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没有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就不能关注到每个人的多面性,无法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  
活动
  课程、教学等研究,需要从科研走向社会化,才具有实际意义。活动,仅停留在校园范围,或者家庭范围,是不足以体现社会真实性的。
  组织社团活动具有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价值。它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初期的策划,想办法激发他人的兴趣,动员更多人参与,并利用各种方式来保留客户以获得持续性的发展。
  如果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参与社团,到大学的时候,这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会非常强。
  中、美的教学、研究以及课程的差距性并没有特别大,区别最大的是“社团”。
  考试分数相差不大时,社会活动的时间以及从中获得的成长,就成为了更重要的评价标准。  
管理者的自主成长
  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学校管理者要顺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变化和未来的方向进行管理的全方位调整与变革。要实现自我成长,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终身学习。教育者需要保持一种终身学习的精神,以适合时代发展的方式来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自我反省。任何进步都是需要进行分析、提炼和沉淀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才能达成的。
  教学科研。将经验、信息都收集起来,利用统计和分析工具将不可预知变为可预测性。
讲师简介
袁振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教育部师范司、社科司副司长,中国教科院院长等职。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著有《教育改革论》、《对峙与融合——世界教育改革百年》、《教育政策学》、《当代教育学》、《教育新理念》、《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教育变革的重大启示》等著作。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起草者之一,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教育专题调研报告参与者,曾在2011年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会上做了题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讲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来的教育,需要你重新想象
别焦虑| 报起来最复杂的协和双语:老牌学校怎么选?
顾明远之问:为何仅中国人爱讲师德
学校管理的发展
再谈对日本教育的几点思考
​[ 校长会 ] 2021年全文合集 · 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