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东亚大舰队之梦 003:纽卡斯尔的中国巡洋舰(中)
上节回顾:带着极大的歉意,伦道尔痛定思痛,试图将功补过,通过赫德向李鸿章提出了他的改进型设计方案,这一款战舰包含了一系列崭新的设计理念,包括这便是林泰曾他们即将接运的“超勇号”和“扬威号”巡洋舰。这一回,真可以说是一次较为成功的革命性设计了。



『 血火考场:甲午原来如此 

中国东亚大舰队之梦系列

003  纽卡斯尔的中国巡洋舰(中)

黑色的大理石碑面依然漆黑,墓碑下面,一丛黄花开得正艳。邓新力忽然意识到,在英国人的眼里,“水手”可能是对这些埋骨异乡的中国人最贴切的形容。

▲ 圣约翰公墓

2012年5月14日,纽卡斯尔细雨霏霏。

我的朋友邓新力来到这座古城郊外的圣约翰墓地,根据记载,1881年奉命来英国接舰回国的两名北洋水师士兵,便被安葬于此。但真的到了这里,极目四望,千万块墓碑星罗棋布,却令人无从查起。正在惆怅之时,一个带着狗的英国游人热心相问——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吗?

邓新力问道:你知道这里是不是有中国士兵(Chinese Solider)的墓?在哪里?

那个英国人茫然片刻,耸耸肩摇头以对。但就在他准备离开失望的老邓转身而去时,又忽然犹豫了一下,问道:你要找的?是不是……中国水手(Chinese Sailor)的墓?

……

纽卡斯尔的英国人对于“中国水手”有着深刻的记忆。直到今天,当地仍流传着一首以“中国水手”为名的民谣。这首歌的作者是纽卡斯尔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詹姆斯·赫斯雷。这首歌以一个英国人的眼光描述了这批到达纽卡斯尔的远方来客。

赫斯雷的这首歌曲调轻快,词多戏谐,若是在民族主义高涨的五四时代闹不好会被当作反华歌曲,但今天平心而看,其实歌中充满了对“老外”的好奇和英国乡巴佬式的幽默——一大帮外国人忽然来到某个平静的小城,无论在英国还是中国,一百年后都仍然是很好的谈资。

赫斯雷在歌中提到:走在纽卡斯尔街上的中国水手有着古铜色的皮肤,他们留着辫子,在英国的街头左顾右盼,作者风趣地问道——嘿,中国水手,你是要买东西?还是要找姑娘?

▲ 前往英国接舰的丁汝昌

说起来,这批丁汝昌提督手下的水兵表现得的确与后世出国时略带拘谨的中国人不大一样。没有外事纪律要求他们谨言慎行,又带着火枪和大炮撑腰,这两百多条山东大汉在纽卡斯尔表现得十分活跃和大胆。

今天纽卡斯尔仍然保留着那个时代的大歌剧院,据说,当时“中国水手”们曾成群结队地到此处看歌剧。只是纽卡斯尔人直到今天也搞不明白,在英格兰颇为寒冷的冬季,这些中国人仍然人手一把扇子,显得十分怪异。

我们中国人对此大约会一笑置之,盖因为当时在中国拿着扇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些北洋水师的官兵们带着这个道具无非是试图表达自己是有文化的军人而已,与天气无关。

在赫斯雷的歌词前面,有一段简单的介绍,曰:

“1881年,中国政府从阿姆斯特朗厂订造了一艘军舰,于是数百名中国水手来到了纽卡斯尔,来驾驭它。这首歌就是描述他们在纽卡斯尔街头出现时的情景。”

赫斯雷只犯了一个错误——在纽卡斯尔建造的中国军舰不是一艘,而是两艘。

▲ 一名美国爱好者制造的超勇号模型

“超勇”舰于1880年10月14日下水,“扬威”于1881年1月29日下水。这两艘军舰有着不同以往的低矮外形,比这个时代大多数大型战舰都跑得快。以海洋为生的纽卡斯尔人,对这两艘新式军舰的惊讶不亚于那些留着辫子的中国水手——它们可说是所有英国近代巡洋舰的鼻祖

▲ 参加超勇扬威试航典礼的驻英公使曾纪泽

1881年7月9日,两艘崭新的中国巡洋舰在纽卡斯尔外海进行了试航,中国驻英公使曾纪泽亲自到码头参加了这次试验,结果颇为满意——这是两艘远比蚊子船更适合海上作战的舰只。

按照参加这次海试的中国军官池仲祐在其日记中所录,这两艘巡洋舰属于“新快船,桅系两枝,无横杆,船身长二百二十英尺,阔三十一英尺九寸。后膛大炮两尊,分配船首尾,计重各二十五吨。中号炮四尊,配弹子各重四十磅。小号炮二尊,配弹子各重九磅。格林炮四尊,新式四门响糯等飞炮二尊。计除洋枪、手枪外,大小钢炮共十有四尊,皆轻灵妙捷,可应手左右转。小轮船两只,电气灯一盏。船吃水十四尺,装满煤可十五尺。轮机、水缸及轮胁皆双副,马力约一百五十匹。”

▲扬威号结构图

这份详细的记录勾勒出了中国新巡洋舰的形制,抛开射程八千米的两门重炮和锋锐如刀的冲角不言,文中提到的“格林炮”“糯等飞炮”也是十分有特色的装备,均是北洋水师的代表性近战利器。

说它们是“炮”有些牵强,因为其口径仅11.43毫米,按照今天口径20毫米以上兵器为炮的标准,这两种所谓“炮”其实是原始的手摇多管机枪。

▲ 今天保存在威海定远号纪念舰上的一门仿制五管格林炮

格林炮又名神机炮,是一种诞生于1862年的原始大口径机枪。这种奇妙的转管火器,共有可转动的五根或十根同轴枪管(超勇扬威用的应是五管格林炮),可通过转动枪管实现连发。

▲ 一艘外国军舰上的格林炮

这种武器既有舰用型,也有陆用型。在甲午战争中,奉军大将左宝贵扼守平壤牡丹台,身先士卒,亲自发炮二十余出。他所发的“炮”指的就是这种格林炮。

▲ 冯小宁导演在检视一门保存在威海甲午战争纪念馆中的仿制格林炮,这种十管的格林炮在超勇和扬威号上尚未装备

值得一提的是,格林炮的发明者是一名美国军医。而这名医生是出于一种慈悲的思想来研制这种武器的。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参加救治伤员的加特林医生看到了太多伤口和死亡,他认为应该发明一种武器,让一个士兵拥有比步枪强得多的火力,从而减少战场上士兵的数量,也或许就可以因此减少死亡。当他设计的格林炮投入使用,一分钟两百发的射速的确可以让一名士兵具备以前十个士兵的火力。

不幸的是,正如诺贝尔的炸药被用于炮弹,科学家的初衷不能改变战争的残酷,格林炮和由它发展而出的各种自动火器的确被大量使用,却没有减少士兵的数量,而是造成了更多的死亡。

▲ 糯等飞炮

糯等飞炮——更多的时候被翻译为“诺登飞炮”,由美国人诺登飞于1878年发明,也是一种多身管的速射武器,不过其枪管是并排的,以轮番射击的方式实现连发,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50发。

诺登飞炮后来在1884年的中法战争中大显神威,打得法国非洲军团闻风丧胆。这种武器在中国海军中服役时间很长。1937年抗日战争中,中日海军第一次水面舰艇间的战斗,日舰三艘和多架飞机围攻了在当地执行破坏航标任务的中国海军测量舰皦日号。当时皦日号上装备的主要武器,便是两组诺登飞炮。

▲ 一门保存至今的糯等飞炮

在1882年,海军火炮仍多以单发为主。因此,无论是格林炮还是诺登飞炮,这两种原始的自动武器都颇为先进,超勇号和扬威号在设计上的精心和前瞻性可见一斑。而对这两种火炮的考察和测试结果,也使它们几乎成了北洋水师各舰的标准装备。

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北洋水师在高射速武器方面的追求此后渐渐消极,终于在1894年的黄海大海战中面对日军更加先进的速射炮吃了亏。

这两种武器在清末逐渐离开了装备的主流,但其原理却老树开花,被重新演绎,用在航炮和反导弹武器上面,美国空地两用的密集阵-火神高速机关炮便是一门外形酷似格林炮的转管火炮,其射速可达3000发/分。

超勇号和扬威号航试的结果显示,其航速可达14节,动转灵活,火炮射击也顺畅合宜,看到两舰性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曾纪泽颇感满意,消息通过电报传回北京,一直为“巡洋舰是否永不起航”而头痛的李鸿章也无疑松了一口气。

这似乎是个一切都和快乐有关的日子,但写下《西行日记》的池仲祐却记录了自己在午后的心情带了一丝惆怅。

▲ 老照片:“中国水手”之墓

航试结束后,池仲祐没有停留在船上,他登岸前往圣约翰墓地。两名病故在英国的中国水兵就长眠在那里。航试成功,也意味着超勇号和扬威号在英国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想来,池仲祐是希望在这不多的时间里去看望一下两个不能和自己一同回返故乡的兄弟。

他这样记述当时的情形——

“登岸,往视袁培福、顾世忠之墓。土山一座,皆墓丛也。然山门以内夹道芳草,联络不断,诸墓皆有碑,墓上多栽花,或置杯盘及玩物等,错落散布。袁顾两墓相去盈尺,余周视良久,为之慨然。本地游人渐集十余,问余栽花乎,或持何物以留识乎,十年后依然也。余谢以未知备带,怅不克如言。”

根据考证,袁培福是山东登州府荣成县人,是舰上水手;顾世忠则是安徽庐州府庐江县人,属于丁汝昌的亲卫,两人均在等待军舰回国之中因水土不服生病去世。不能叶落归根,对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是一种颇为令人忧伤的命运。

池仲祐曾经往视的这两名水兵的墓地,在今天虽然已经残损,仍然依稀可辨。超勇号和扬威号都在甲午海战中沉没于茫茫黄海,没有留下任何可资纪念的遗物,它们与尘世间仅存的联系,或许就是这两名水兵的百年之墓。

在他们的身边,还可以看到另外三名中国水手的坟墓,从墓碑文字来看,他们分别是来自福州闽县的连金源、陈成魁和来自侯官县的陈受富

▲ 陈受富之墓

▲ 陈成魁之墓

▲ 水兵墓地今日情况,中间已经倒伏的是连金源、顾世忠和袁培福的墓碑

这三名中国水兵,是在1886年死于纽卡斯尔的,当时,他们是来迎接北洋水师在阿姆斯特朗造船厂订购的两艘更新的巡洋舰——致远号和靖远号,却和袁培福、顾世忠一样,不幸染病亡故,被埋葬在这里。

在那个时代,出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对中国人如此,对日本人也如此。

▲ 留学英国时期的东乡平八郎

日本海军“圣将”东乡平八郎,被小笠原长生视作与北洋水师名将林泰曾并列的“川中岛战中之谦信与信玄”。他在英国留学时因名额不足只能就读商船学校,其间害病险些死去。

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也曾在实习患重病,经精心调养才得康复。

就在中国水兵的墓碑之旁,还可以看到三座日本海军军人的葬地,他们是在为日本接收订购的浪速号和吉野号巡洋舰时死去的。埋葬他们的日本海军接舰代表名叫坂元八郎太

2011年,笔者在日本佐世保海军墓地,找到了坂元八郎太自己的墓。这名接收浪速号和吉野号的日本海军军官,在甲午海战中已经升任赤城舰舰长,被北洋水师的一发格林炮弹丸击中头部,脑裂而死。

忽然意识到,这些死于异乡的中国和日本海军军人之墓背后,不仅可以听到两个东亚国家在追赶世界的脚步声,还可以看到中日间硝烟渐起的紧锣密鼓。

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在那个时代接连接到中日两国的订单。

1880年,中国向阿姆斯特朗厂订购超勇号和扬威号两艘撞击巡洋舰。

1883年,日本通过与智利协商,购买原订售与智利的超勇级巡洋舰筑紫号。

1884年,日本向阿姆斯特朗厂订购根据超勇级改进设计的大型化巡洋舰浪速号,秋津州号。

1885年,中国向阿姆斯特朗厂订购根据超勇级改进设计的轻灵型巡洋舰致远号,靖远号。

1891年,日本向阿姆斯特朗厂订购参考致远型的改进型巡洋舰吉野号并截购了原订售与智利的另一艘同型巡洋舰和泉号。

……

双方的竞争到此嘎然而止,1888年开始,北洋水师再未购入一舰一炮。1892年吉野舰下水的时候,天际已经可以听到1894年甲午战争的雷声了。

对池仲祐来说,他心中的惆怅似乎并不仅仅止此。他和一名英国女孩子之间说不清的情愫,直到一百多年后阅读其日记,仍令人为之慨叹。

超勇号和扬威号下水后,由于英国也没有建造过这样的军舰,所以安装和测试各种装备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使来到英国的北洋水师官兵有了长达半年之久的时间流连于纽卡斯尔城,也为这些大多数正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留下了在异国产生某种感情关系的机会。

说起来,这种关系似乎还是英国的女子们比较主动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姜海龙:挂着大清黄龙旗跨洋首航的巡洋舰 | 走向世界的晚清(1)
揭秘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为什么清朝北洋水师水兵的墓在英国?
中国在英国有块“飞地”,面积仅有16.7㎡,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
1881年中国在英国买了一块地,面积为16.7平方米,如今产权归谁?
家祭无忘告乃翁:在英国的北洋水师墓前,出现了福建舰的照片
北洋军官与英国恋人:哀伤的浪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