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思考·骆增翼:由学生的反馈意见所想到的——谈如何有效使用史料培养史证意识

骆增翼

一次市级历史示范课,教师在讲述分封制时,用了五段文字材料,设置了八个问题。课后评议时学生说:“老师课堂上所提供的古文材料,大多数看不懂,也没有多大兴趣……其实还不如多给我们一些看书的时间,在我们把书看完后,老师围绕重要的事件和人物讲故事呢!”可见,过多的史料和过难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改变这种窘境。

一、精选文字史料

        文字史料浩如烟海,要服务初中历史教学,需要教师精挑细捡,具体如何做呢?首先,要考虑到史料的来源,尽量在权威书籍中找,如二十四史、《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全球通史》、《世界史纲》等。其次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段落不能太长,文意不能太晦涩。课堂使用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如要求他们说出其中的关键词,联系课本内容,说出史料与史实的关系。如果是文言文史料,最好对一些冷僻字词加上注音和提示性解释。


        如讲授秦的统一和创建中央集权制度时,为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通过阅读史料,从了解秦始皇入手,及时呈现两则材料:

        材料一:(《史记·始皇本纪》)尉缭:秦王为人,峰准,长目,挚鸟膺,豺声。
        (“峰准”就是马鞍鼻,“挚鸟膺”就是现代医学的“鸡胸”,“豺声”表明气管炎。)
        材料二:(李白诗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在学生浏览材料后,教师首先问学生,对于历史研究而言,两则材料分别属于什么性质?在学生回答一则为历史文献资料,一则为文学作品之后,教师告诉学生研究历史虽然主要读历史文献资料,但文学作品中也有一些历史信息,诗文也可以证史。然后要求学生说出两则材料分别写了秦始皇的什么方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可以从人物性格和历史贡献等多角度展开,而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则是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其它标准(美、丑、胖、瘦等)。这样引导学生阅读史料,相信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导入对秦中央集权措施的学习。

        再如,讲到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时,呈现一段史料: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此处有省略)

        历史文字史料很多,贵在精选和有效使用。目前,各版本的中学历史教材都提供了适量的史料,它们是专家的慧眼之选,往往是激发学生兴趣,佐证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的核心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

二、巧看图片史料

        目前,义务教育各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在编写上都图文并茂,所选图片具有一定权威性与典型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远没有发挥教材图片应有的功能。对于教材中的图片,要巧看、会看,让图片的信息真正服务于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笔者认为,要做到巧看,需遵循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路径。这里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两幅图片学习为例。 

        首先,观察图像后看图说话。对于第一张图片,教师作示范性表达:“乔的笑”是一张弥足珍贵的老照片,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大的合法席位,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来到中国席位的那一瞬,情不自禁、淋漓尽致地仰天大笑。对于第二张图片,要求描述:在北京机场,美国总统尼克松迫不及待地走下飞机旋梯,快步上前握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手。可以看到此时,周恩来庄重严肃,尼克松面带微笑。

        其次,思考图片蕴藏的内涵。在第一步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的史实背景探寻其背后信息和深层内涵。如“乔的笑”内涵可以表述为:这笑,不仅是乔冠华个人的笑,也是中国外交家的笑,更是中国人民的笑;这种笑声是以新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基础的,它反映了美国长期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失败。

        最后,感悟图片反映的意义。这一笑,既是新中国外交的胜利,也是中国外交家的智慧,更是新中国实力的展示。他这一笑,见证和证实了新中国的崛起。这一握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改变了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所以,尼克松访华这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通过教师的解读,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中国外交领导人在世界舞台上的自豪和自信;感受到中美两国之间外交的曲折斗争,以及“握手”将带给中国、美国以及世界的变化。

        通过上述案例,笔者认为,图片史料的教学一定要注意图片选择的典型性,解读的科学性、时间性和互动性。一定要让图片服务教学主题,教师还要带着丰沛的情感,引导学生经过入情感悟——同情理解——出情研究等一系列步骤,由浅入深地学习,体会史料实证的奥妙与价值。 

三、善用声像史料

        历史教学内容涉及非常广泛,政治制度、政权更迭、经济变革、文化发展、人口流动、建筑设计、工程建设、战争进程、疆域变迁等等,有些知识通过口头讲述能够讲清楚,有些仅凭文献、图片、实物等史料的讲述很难讲清楚,这时需要考虑刺激感官效果比较好的声像史料。声像史料有着独特的优势,不但能调动视觉感官,还能刺激听觉感官,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提取方便、信息容量大和节省空间等优势,更能全方位地促进学生关注和参与。

        然而,纵观历史课堂,声像史料的使用现状并不乐观。一是不重视,一些教师课堂上很少使用声像史料,即使使用也缺少分析与指导。二是不恰当,如使用的影视剧,传递的历史观不正确,戏说成分较多,有的历史记录片画面不清晰等。声像史料的不当使用,可能导致学生过度关注声像的表面情节,缺乏深入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如何做到善用声像史料呢?笔者认为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要精选权威影视资料。精选是善用的前提。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比较有影响力一些片断,如王立群的《读史记》、孟宪实的《玄武门之变》、蒙曼的《武则天》等可以摘录使用。涉及中国现当代史的有《复兴之路》、北京台的《档案》、凤凰卫视的《口述历史》等,涉及世界史的《大国崛起》等,也可以纳入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视野。

        第二,要处理好主次关系。声像史料的选择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易混点,加深对重大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解,对整个历史教学起到一种辅助作用。不宜整节课或花费大量时间来观看声像史料,一节课可以在开头、中间和结尾时有选择地播放,最多不要超过三个声像史料,每个时间大约2-3分钟左右。

        第三,选择教学恰当的时间点。不要仅仅为了增强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感官享受,要把声像史料用在教师无法语言讲授,学生难以听明白的地方。如讲到战场作战情景时,可以穿插一些历史纪录片和相关内容的影视剧。讲到明成祖营建北京城时,可以播放故宫结构分解图视频,让学生了解故宫设计所体现的中央集权大一统思想,以及东方建筑所追求的和谐精神。讲到李冰父子建筑都江堰时,最好穿插播放都江堰工作原理的相关视频资料,学生很容易体现先人的工程智慧,感受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

        另外,教师还需要学会使用格式工厂等软件工具,掌握声像史料剪辑的常用方法。

        史证意识的培养不可以机械灌输,只能通过文字、图片、声像等各种史料来激发和培养。教师对于史料的选择是前提,指导是保障,学生对于史料研读是关键,形成史证意识是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好文推荐 | 陈德运 骆孝元:核心素养导向下史料研习的三个关键基石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教研天地| | 历史教研组第一周同课异构课的评价与反思
【教学研究】高质量的史料研习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史料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采用“虚拟情境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