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的关键策略:让“认知对象”与学生面对面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指出,教学的主体是“认知对象”,即所要教授的内容,包括概念、事实、描述、理论、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等。教学的关键策略是如何把“认知对象”直接推到学生前面,以减少教师作为传声筒或中介的障碍。需要教师退后一步,让学生直面“认知对象”;教师要把表演的空间留给“认知对象”,规避用面面俱到的讲授去抢占;优质教学的根本策略在于见微知著,关键要“从缩影出发”推进整体教学进程。

教师对课堂教学现实的困惑存在于多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如何通过少讲而让学生多学呢?假如教师面面俱到的讲授充塞整个课堂教学空间,将会导致学生没有体验、探究和思考的空间。虽然学生很认真地听取了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却得不到及时消化,这是由于学生并未通过亲历亲为的行动内化知识,无论其听讲是多么的全神贯注,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学习并未真正地发生”。教学的关键策略是如何把“认知对象”直接推到学生前面,以减少教师作为传声筒或中介的障碍。

一、教师退后一步,让学生直面“认知对象”

教育学家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指出,教学的主体是“认知对象”,即所要教授的内容,包括概念、事实、描述、理论、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等。课堂教学活动即将开始时,“认知对象”像主人一样准备迎接学生的到来,而教师首先是介绍学生与“认知对象”相识的引见者。虽然教师与学生所要认识的“认知对象”有着密切的、深入的交往关系,但在此时此刻,教师所期待的是学生与“认知对象”建立联系并从中学习。因此,教师要以一种“呈现初心”的独特方式将“认知对象”这个老朋友介绍给学生。

“认知对象”是课堂教学中“超然的第三方”,它不是僵硬停滞的知识,而是活灵活现、有声有色、有着“心灵和灵魂”的生命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知晓它的超然意蕴,而不是赋予教师自己超然的课堂权力并把教师权威置于超然的地位。优质的课堂应当有这样的氛围:“认知对象”以超然的第三方的“高大形象”出现在课堂中央,川流不息并不断涌现出“伟大事物的魅力”,教师带领学生在“惊讶地关注魅力所在”和“深入地思考事物本质”之后,逐步提升对伟大事物的认识水平。借助“认知对象”的超然力量,学生个体能够克服自身的局限并超越自我专注的状态,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解说或受制于教师作为中介的知识注入,而是利用自己获得的有关认识来挑战教师的论断,从而实现认知的突破。

为此,当教师将学生引见给“认知对象”之后,应当退后一步,不必去喧宾夺主、滔滔不绝地言说,以免阻隔学生个体与“认知对象”的直接交流。这好比你带一个新朋友参加某个主题宴会,将新朋友介绍给主人后你应当退后一步,让主人与客人直接交流。教师退后一步,并不意味着远离现场,仍然要关注“认知对象”与学生的交流,并以为师者的足够智慧促使“认知对象”——那个“伟大的事物”发出独立的声音,“不借助于教师的口舌并用学生可以听到、听懂的‘术语’说出自己的真理”。

此时,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学生,能够直面“认知对象”并感受到“伟大事物的魅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进入了一个超越学生自身经验和见识的世界,进入一个可以突破学生个人局限并提高集体意识的世界”,好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总能在每一节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退后一步的方式,营造出兴趣盎然的学生与“认知对象”相遇的机会。

二、教师要把表演的空间留给“认知对象”,规避用面面俱到的讲授去抢占

“认真地教”是为师者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教师精心地写出讲稿;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和提问的内容;构思强化训练与作业安排;从之前教授此内容时学生出现的认知失误中,增补相应的更加精细的训练项目……认真的教师总以面面俱到的辛勤劳作为特质。在学科教研组的研讨活动中,经常会听到教师“关于如何组织更加精致的讲授”的经验介绍,还有类似于“学生只有先掌握这些知识,才能获得高分,今后才能在这个领域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的观点,以至于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占据了整个教学空间,而关闭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自由讨论的空间。当教师面对难以消除的学生不良学业表现时,会越发感到自己专业知识准备不足的焦虑。于是,教师更加努力地去学习精深的、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宁愿用自己面面俱到的讲授占据整个空间,而不肯放手让学生直面“认知对象”。

然而,无论教师站在讲台前的演讲设计得多么精美,“信息犹如纵队行军络绎不绝,人脑根本不擅长留住蜂拥而至的信息”,特别是那些充斥着大量事实性知识的内容,学生很难记住,也难以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同步得到完全的透彻理解。学生除了能够保留为了应付考试而特别强化训练的信息外,其他信息只不过是“像站在大街旁看到路过的人流”那样,连大概的状况也难以记起。

学习的激情来自于作为教学主体的“认知对象”的秘密,《教学勇气》一书中称之为“伟大的事物”以及“伟大事物的魅力”。当学生直面那个“伟大的事物”及其魅力时,他们可以直接从中汲取学习的激情和力量。一方面,“人脑最善于吸收或处理的不是支离破碎的信息,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将各种信息联系起来显示意义的模式”,直面“认知对象”的学生更能找到完整的知识与内心的自我完善;另一方面,虽然竞争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当把“认知对象”推到全体学生面前,学生、“认知对象”以及教师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求真共同体,作为共同体更为讲究的是每个人对于集体探究的贡献,而不是靠自己有限的视野去看清每一件事。让学生直面“教学对象”是指向心灵深处的,而不是表面形式的、毫无方向的随意接触,把“认知对象”这一伟大事物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既涉及心智也涉及道德,从而为解决课堂教学“由教师转述知识的传统做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带来了新的突破。

三、优质教学的根本策略在于见微知著,关键要“从缩影出发”推进整体教学进程

学科体系好像一个建筑体,都有一个“格式塔”模型,有内在的组织逻辑,即其任何的关键部分都包含着足以重构反映整体的必要信息。教师要拥有“找到见微知著的关键信息”的能力,然后把课堂所要讲授的内容放在关键信息上。正如《教学勇气》所描述的那样,“每门学科都有可从中看到‘世界’的‘一粒沙’,既然可以捡起一粒沙让学生自己从容仔细地看看,为何我们还要把满满的一车沙倒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头昏脑胀地应接不暇呢?”优质教学之所以能够做到教师少讲而学生可以多学,关键在于教师有能力找到那个可以见微知著的“格式塔”,以便能够让课堂教学“从缩影出发”。

在事实性知识居多的理科教学中,可以找到很多可采用“缩影式教学”的典型案例。例如,学习某类化学反应规律的客观事实,可以从某个典型反应开始讲述,然后让学生与其他的反应事实“面对面”,在“认知对象”、学生与教师的教学共同体中展开对话、讨论、活动、体验,采取开放的姿态达成关于某个反应规律的共识。在充满想象力的文科类教学中,也能找到很多“缩影式教学”的范例。例如,学习某篇文章,首先要识别出文章的某个“关键段落”,一旦透彻地理解了,也就弄清了作者如何塑造人物、创设悬念、编织情节等,好教师有着高超的对于每节课“那一粒沙”的洞察力,并拥有娴熟的教学技术指导学生独自或共同地考察“这粒沙”,进而全面推进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不只是去占用空间,而是要努力去创造空间。一方面,教师需要修炼创造空间的技术。拿“提问”技术来说,如何用师生一对一的提问激发全体学生各抒己见的对话,使课堂教学过程不再呈现“线性状”,教学的推进“走向通往四面八方,有时来回绕题,有时长驱直入”。而且,优质的课堂教学总是会在某一时刻出现创造性混乱,而优质的教师肯定有令人佩服的方式“让引发混乱的小插曲”成为引线,将各种意见贯穿起来,从而勾勒出“从已知对抗未来”的轨迹。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将教学空间引向心灵深处,正如看一场戏剧,真正入戏的观众并不是说非得要亲自参与演出,而是即使仍然坐在观众席上,但心灵早已穿过走廊、跳上舞台,以不可见的内心方式“亲自参演”。类似地,能使教学空间向无限的心灵拓展——这是卓越教师的行为表征。

总之,教师首先需要成为“认知对象”的先知者、代言人或中介。由教师去游说、教授学生的传统模式已经成为过时的课堂教学操作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教学对象”、学生、教师组成的教学共同体的行动模式,“教学对象”处在共同体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发生直接的对话,“我们围着圆圈跳舞,而秘密就在我们中间”,以此作为“新课堂教学的理念”,一定会推动广大教师找到更多的实现优质教学的突破口。

(作者:林卫民,国家督学、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制作优秀微课?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及作用
高中课堂应慎用“糖衣教学”
关于创设课堂情境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学导结合’学导式课堂教学研究”研究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