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历史全能解题方法思路】第8讲 判定选择题选项正误的六种基本方式(二)——利用逻辑关系判定选项

颠覆传统解题思路  与高考命题人对话

第8讲 判定选择题选项正误的六种基本方式(二)

——利用逻辑关系判定选项

【原理概述】

前几天我推出了判定选项正误的第一种基本方式,希望同学们结合高考试题,多训练多体会,任何好的方法思路都是需要大量训练才能做到熟能生巧,用卖油翁的话来说,“唯手熟尔”。多年来,我坚决反对疯狂的刷题,粗制滥造的的模拟题起不到好的训练作用,反而浪费了同学们许多美好的学习时间,简直是谋财害命。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处研究员刘芃老师认为:“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的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所以,我们训练就用高考真题,结合我讲的方法思路,认真的体会研究高考真题,理解、熟悉试题编制的原则、思想和方式,一定会大大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不用做模拟题,模拟题要做,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度,我的看法是高三这一年做的模拟题包括学校组织的考试题,一般不超过三十套。市面上的模拟题非常的庞杂,良莠不齐,以致经常有同学问我什么样的模拟题算是质量比较好的,我认为短时间要判断一套模拟题质量如何,一般遵循这么几个原则:一是看十二道选择题里是否有组合型选择题或逆向选择题,逆向选择题亦称否定式选择题,如果有,直接PASS,因为从2010年至今十年来,高考新课标卷共有24套试卷288道选择题,只有一道组合型选择题,没有一道逆向选择题,这意味着命题人早就抛弃了这两种选择题题型。二是看选择题的文字阅读量,如果多数选择题文字阅度量都是三行四行的呈现,这就不是好的模拟题,因为从2015年,选择题的文字阅读量大多数是两行三行呈现。三是看选择题和后边的主观大题有没有非常晦涩难懂的大段文言文,如果有,直接PASS,因为高考是面向大众的,晦涩的文言文毕竟大多数同学看不懂,这有失考试的公平公正。四是看主观题的文字阅读量,如果某道题材料文字超过800字,直接PASS,因为高考主观大题没有某一道题文字阅读量超过800字的。五是看主观题的设问数量,如果某道题设问超过包括四道的,直接PASS,因为新课标卷试题从来没有出现过四问的设计。六是看主观题里被誉为“改革试验田”的第41题有没有给提供参考答案,如果没有提供,直接PASS,我认为不提供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就是耍流氓的行为。

今天推出的是判定选择题选项正误的第二种基本方式——逻辑关系。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题干材料主体部分本身包含逻辑关系,对应的正确选项就必须是包含符合题干材料逻辑关系的选项。那些不包含或不符合题干材料蕴含的逻辑关系的选项就是错误项。第二种是题干材料本身并没有呈现逻辑关系的信息,但是但是,和题干材料能构成符合逻辑推理的选项就是正确选项,这种情况往往比较常见。

【真题例举】

例1:(2020年全国Ⅱ卷·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解析】C 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发展,是对立德树人中制度自信的很好诠释。解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材料存在的逻辑:李昉在科举录取中徇私舞弊→宋太祖设殿试重考→殿试成定制。显然,殿试的开始是带有纠错而进行的,后来成定制就是将这种纠错制度化,即殿试的设立就是发展完善了科举制。故符合题意就是C项。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没有呈现世家大族特权信息;不符合常识,李昉的举动徇私舞弊,是违法犯罪,这不是特权,如果是特权,那就不是“私录”,那就是公开的行动。故A项错误。B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说的是“殿试”,非“省试”;题干材料说的确立了殿试权威,并不是确立了省试权威;不符合史实,省试就是有尚书省的礼部主持的科考,其考试权威早在科举考试出现的时候就有了,并不是在宋朝才确立了其考试权威。故B项错误。D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只是说科举制增加了殿试这个环节,与人才选拔标准没有关系,人才选拔标准主要是与考试内容有关系。故D项错误。

例2:(2020年山东新高考卷·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

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

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一战对欧洲的影响。题干材料的逻辑是: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发起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强烈回响。解题关键是对这个逻辑因果关系的解释,对于本题,我想稍稍详细分析一下,让同学们看看如何用必备知识来解释试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进行,欧洲参战国分为两大阵营——协约国集团(以英法俄为首)、同盟国集团(以德国和奥匈帝国为核心),一战历时四年多,给欧洲造成了巨大灾难,以致梁启超在一战结束后游历欧洲时对战争留下满目疮痍的惨败景象唏嘘感叹不已。战争还使得欧洲引领世界潮流的世界领导和中心地位急剧衰落并受到严重挑战。君不见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计划”,目的就是要取代欧洲尤其是英国,攫取世界霸权。尽管威尔逊乘胜而来,但是在英法强烈反对下败兴而归,可是在随后的华盛顿会议上随着《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签订,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军备权。因战争严重影响而地位日渐衰落的现实,欧洲人不由地思考时代提出的大问题:欧洲的今天该将如何?欧洲的未来在哪里?抱团取暖的建立建立欧洲合众国的倡议已经提出,迅速赢得了欧洲人的热烈响应,泛欧运动随之开展起来了。综上,我们将重要历史事件置于熟悉的时空背景下分析,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最后必然能将历史事件间的逻辑因果关系理顺清楚。用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解释题干材料:一战使欧洲国际地位遭到严重削弱→有人倡议建立欧洲和中国→在欧洲引起强烈回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就是A项。

B项:“各国”太绝对;不符合史实,巴黎和会历经半年的争争吵吵,签订了处理战败国德国的《凡尔赛和约》,法国著名的元帅福熙听了后说了一句一语成谶、神预测的话:“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二十年后的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所以说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的矛盾是有问题的,尤其是要求严厉制裁德国的法国和战败任人宰割的德国,结下的仇恨就更深了。不符合逻辑,凡尔赛体系缓和欧洲矛盾与建立欧洲合众国得到欧洲人强烈回响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关系缓和,并非要抱团取暖,踽踽独行难道不行吗?特立独行不是也很香吗?故B项错误。C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是欧洲,而非美国。不符合唯物史观,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外因只是起辅助作用。建立欧洲合众国引起强烈回响的主要原因是欧洲自己的因素,与美国的体制没有一毛钱关系。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逻辑,国际联盟建立后,就操纵在英法的手中。如果建立起欧洲合众国像国联一样成为英法谋取私利的工具,试想哪个国家会积极回响建立欧洲合众国的倡议?不符合史实,战败国德国对国联操纵在英法手中就强烈不满,一战后初期实力比较弱,只能打断了牙齿往自己肚子里咽,后来实力恢复后,就立刻脱离国联。故D项错误。 

例3:(2019年全国Ⅰ卷·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历史,对照的就是考纲里新增内容“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我讲的解读选择题五大要素之关注题干语气,仔细阅读题干材料,不难发现题干材料存在一个逻辑推理:瓦特修理过蒸汽唧筒发明单动式蒸汽机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修理”“发明”“改进”“制成”这些词,充分体现了万能蒸汽机是瓦特劳动实践的结果。再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人都是熟练的工人、技师或工程师,也就是说长期劳动经验和技术,是促成重大发明的主要因素。所以四个选项中,能和题干材料构成“劳动实践发明万能蒸汽机”逻辑推理的选项就是正确选项,很显然A项为正确答案。

   B项:不符合逻辑推理,题干材料呈现的逻辑关系并非“科学理论的突破→发明万能蒸汽机”。不符合史实,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人都是熟练的工人、技师或工程师,发明主要依赖的是长期劳动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与科学理论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呈现瓦特制成改良型的万能蒸汽机是依赖于科学理论。故错误。C项:不符合逻辑推理,题干材料呈现主要逻辑并非是“充足的资金→发明万能蒸汽机”。不符合唯物史观,内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往往起决定作用,资金是外因,在瓦特制成万能蒸汽机的过程中起的是次要作用,主要还是瓦特的劳动积累了经验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故错误。D项:不符合唯物史观,解释同上,不赘述。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只是说工厂主合作与资助,并非“各阶层广泛参与”。另外“各阶层”太绝对。故错误。

例4:(2019年全国Ⅱ卷·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解析】D 本题考查了法国大革命的史实,具体来说,考查的是对启蒙运动指导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规模很大的历史解释。本题我采用两种方式解读,一是最简单的解读,如果能抓住题干材料中逻辑关系“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规模大”,可以说秒杀此题,符合启蒙思想内容的只有D项。二是采用比较复杂的逻辑推理的方式解读,解读如下:

规模很大说明参与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那就要看四个选项所述内容,哪个对法国民众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哪个选项就是对题干的合理解释。我们首先来看A项“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从遣词造句来看,这是法国大革命的结果,从逻辑学原理来看,多种原因可以单独导致同一个结果,但同一结果未必能推导出一个特定的原因。如北美独立战争的结果也是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结果),但北美独立战争的规模并没有法国大革命那样波澜壮阔(原因)。故A项解释不通,属于错误项。B项,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与法国大革命规模大没有必然联系,也就是民众广泛参与与大革命以暴力为主要方式,构不成一个必然的逻辑推理关系,故错误。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合力要求推动的,但采取的生产关系变革方式确实以改革的形式进行的,并非暴力革命呀。再如五四运动,群众基础非常的广泛,最终推动社会变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决绝在合约上签字,撤销三个亲日派职务)并非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故B项错误。C项,“根除了”太绝对,直接排除;另外也不符合史实,1804年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就是军事独裁;后来,1814年拿破仑军事独裁政权被反法同盟推翻后,在欧洲封建刺刀保护下,波旁王朝复辟,这又是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

最后,解释一下D项,在封建专制的社会里,民众最需要的就是民主、自由和平等,而这些恰好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启蒙运动在理性主义指导下,找到了压抑人性和阻碍社会进步的根子——两个坏思想(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及在这两个坏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这种体制下,必然形成压抑人性的坏制度,具体到法国,那就是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启蒙运动标志人文主义的成熟,最主要的原因并非是找到压抑人性和阻碍社会进步的根子,而是在“破”基础上的“立”,即提出了保障人性的制度设计,也就是为人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王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实现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启蒙运动的这些主张在法国得到广泛传播,大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法国民众的觉醒,因此才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社会基础非常的广泛,规模非常大。只有D项叙述揭示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也只有D项能解释得通法国大会革命规模之大的原因,故是正确答案。

有必要再啰嗦几句,专制体制下,最大的弊端就是权利的不平等,所以最能吸引广大民众参与推动社会变革的就是以平等为首要目标。中国古代所谓的农民起义无不如此,秦朝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北宋王小波李顺的“均贫富”、明末李自成的“均田免粮”、近代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等等无不以朴素的平等为口号,这样站在高处振臂一挥,才会产生云集响应的号召力。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法国社会等级非常森严,法国下层民众深切感受到权力不平等对他们的严重伤害,所以,启蒙思想家宣传的追求平等的思想,对深受等级森严之害的法国第三等级(工人、农民、市民和资产阶级等)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正因为广大下层民众充分地参与到这场火热的斗争来,使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呈现出了与北美独立战争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一样的特点——革命基础非常广泛,规模很大。

例5:(2019年江苏卷·14“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

A. 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

B. 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

C. 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

D. 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

【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本题属于史料型选择题,我们今天来个小题大做,采用类似解答主观大题的方法来解析本题,文字量可能会很多,但有助于提高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思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对题干材料逐字逐句解读,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解读;(2)将解读出的意思综合;(3)将综合起来的意思,转化为一句简单的陈述句(或一个成语、逻辑推理或题干中关键词)表达;(4)带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意思去看四个选项,答案或许脱口而出。具体解读如下:

(1)第一步:逐字逐句解读题干材料。

①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

贵族世袭制被打破,贵族对国家的影响力减弱。

联系所学,解读如下:梭伦改革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等级越高,享有的政治权利越大,以财产多寡取代了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标准,“摧毁了权威的根基”,使平民获得了参与政权的机会,为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题干材料所述现象应是梭伦改革时期的历史。

②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

梭伦改革使更多的平民参与到政权中来,有助于提高平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联系所学,解读如下:公民中平民人数占绝大多数,故梭伦改革使更多的平民参与到政权中来,对雅典社会产生的影响就是,有助于培养并提高平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有助于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③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

相对其他古代国家,雅典的独特之处在于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

联系所学,解读如下:公民是与现代国家紧密联系的名词。梭伦改革使雅典形成了更多参政议政的民众——公民,为雅典民主提供了重要保障,从而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第二步:综合解读出的题干意思。

①梭伦改革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贵族世袭制被打破,贵族对国家的影响力减弱。

②梭伦改革使更多的平民参与到政权中来,有助于提高平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③相对其他古代国家,雅典的独特之处在于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

(3)化简综合起来的题干意思。

梭伦改革培养了更多参政议政的公民。

(4)解读选项。

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在这种民主政治下,提高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政治素养。符合题干材料意思的选项是B项,故B项为正确答案。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的是梭伦改革,使贵族世袭制被打破,贵族在国家中影响力减弱,并非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不符合逻辑,不符合常识,如果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那么谁来管理者国家?这个国家还能存在吗?另外,“不再”太绝对。故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使贵族世袭制被打破,贵族在国家中影响力减弱,使更多的平民参与到政权中来,国家事务应由公民大会来决定,而公民大会的主体是平民。不符合史实,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国家事物不可能再由占雅典总人数最少的贵族来决定。故错误。D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公民教育”。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提高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即梭伦改革对于公民来说,起到了一个提高政治意识的教育作用,并没有强调这种教育的结果(有利于处理公务)。故错误。

例6:(2018年全国Ⅱ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汤灭夏建商的史实,属于考查本质类试题。题干的意思包含着逻辑关系:汤劝捕猎鸟兽者网开一面,体现出仁德之心汤赢得诸侯拥护,灭夏建商。四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包含题干材料体现的逻辑关系,这就是正确选项。A项:一是符合基础知识,汤由于宅心仁厚,赢得民心,最终灭夏建商。这从侧面也印证了所学基础知识,夏桀亡国的原因——不施仁政,搞暴政,不得人心的。二是符合题干材料包含的逻辑关系。B项:一是不符合基础知识,捕猎是原始先民的主要经济活动,夏商之际早就进入到以农耕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时代了。二是不符合题干包含的逻辑关系。C项:最具迷惑性,但用我的方法思路解决,可以秒排除。一是汤劝捕猎鸟兽者网开一面,并不能说明商朝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孤证不立。二是C项叙述没有反映题干包含的逻辑关系。D项:一是不符合史实,商灭夏主要原因是夏桀实行暴政,失去人心。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二是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呈现夏商资源争夺的信息,此选项叙述纯属无中生有,加之也没有反映题干材料包含的逻辑关系。综上,A项正确,B、C、D三项均属错误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选择题类型与解题技巧
9招“秒杀”高考历史选择题!
倒计时40天,用选择题提分最靠谱
雅思听力审题妙招 让你轻松夺7分
初中思想品德答题技巧及方法
2012--2013届高考政治选择题解法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