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诗经里的草木,楚辞里的山风

文字丨『誰最中國』

让文化回归生活。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诗经里的草木

楚辞里的山风

文选里的骨气

白话文里的革新

是散发美学光芒的意象

它成为我们的初心

文化是春秋时的争鸣

魏晋时的风流

唐诗宋词的韵律

明清小品的清雅

是一切先人的文学

它成为我们的底色

文化也是夏商周青铜

秦俑汉陶,唐宋瓷器

是那些历经岁月的器物

它成为我们的灵魂

头上有天,是“雨过天青”

脚下有地,是“地上清霜”

门外有山,是“青山妩媚”

门内有月,是“今夜月明”

至于小桥流水,大漠孤烟

更是寻常诗景,很多时候

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追求生活中的文化与审美,更多的是找到文化在生活中的依附,那便是时下所说的“生活美学”,比如我们追慕魏晋的风流,唐代的雍容,宋代的典雅,明代的精致,无一不是对文化与美学的向往,但任何一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和审美,如果只停留在过去,会让我们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正如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所说:“擁抱歷史,我們需要分析;擁抱未來,我們需要創意”。于是“中国文化,当代表达”,成了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个命题。

现代美学源于十八世纪的德国,在近代的时候,由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等人引进中国,一百多年前,“西学东渐”席卷华夏,时任教育部长的蔡元培先生,提出了“美育”的概念,从少年抓起,“知识以外,兼治美术”,他指出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进行美育教育,希望由此唤醒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美育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的丰饶与深厚,其实是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的,蒋勋在《美的沉思》一书中说,“因为美,我们便可以继续前行”,中国文化的觉醒刚刚起步,对于孩子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是唐诗,宋词,元曲,甚至是对那些传统手艺的学习,这样才能留住中国的精气神,成全中国文化在未来的高级表达,于是文化于无形之中,成为了一种奢侈。

传统手艺的保护和传承一直以来是世茂苏沪长期关注的领域。早在2016年,世茂以“重新发明教育”为主题,正式启动世茂光合教育社区的打造。以社区为平台形成教育生态圈,完成孩子、家庭、社区的光合作用,让社区的每一个人都浸润在学习成长的氛围中,包括以文化、艺术等载体,让少年的心中种下一颗文化自信的种子。

2018年初,世茂苏沪就开始筹备启动“民族文化”主题的公益行动。通过世茂苏沪“东方胤社平台”,嫁接教育领域、文化传播领域,组织众多优秀专家,确定了“城市文化”和“城市代表性非遗项目”相结合的方针,打造了面向少年儿童的科普图书和课程《一城一非遗》,目前以长三角的六座城市为试点,分别打造了苏州桃花坞年画、无锡泥塑、宜兴紫砂壶、盐城海盐晒制、湖州湖笔、张家港哨口风筝六个课程,每一个主题,开发出一本书和3~4个实践环节,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在第十届联合国中文日上,世茂苏沪将非遗教材赠与联合国大使们,广受赞誉,中国城市文化也因此登上联合国舞台。

▲2019年联合国中文日

作为一座城市的缩影,每一座城市都拥有的独特文化。为城市留住非遗技艺,为孩子铭刻乡愁记忆,传承发扬城市的文化瑰宝,唤醒国人的文化自信,世茂苏沪,已成为这条路上的先行者。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世茂苏沪推进非遗教育,就是为了让祖国优秀的非遗文化及其基因在幼儿心中扎根发芽,从而增进下一代的文化情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终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

人们常说“在博物馆里养孩子”,对少年的美育,除了博物馆,还有艺术展,在这些地方,他们能接触到最核心的艺术,他们会因为一幅年画,一件泥塑,一把紫砂壶,去了解背后的故事,任何一个门类,都通向中国美术史的领域,这便是个人修养的提升。如果说,一个人的素养是个人气质的提升,那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整个社会的素养就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文化水平。从当下的环境而言,虽然汉字诗意的语言环境已经消失,不大可能造就全民的美学环境,但随之而改变的,是越来越多的设计语言,包括传统手艺者,建筑设计师,带着我们骨子里的文化,融入到生活之中,触动着我们最隐性的记忆。

▲泥塑小品

隐性的记忆有很多,它可以是器物,比如一个花器,一套茶具,比如一片瓦;也可以是建筑,一面墙,甚至一间茶室,一间书房,一个庭院。它们组成了理想的东方人居环境,我们的文化基因不允许我们忘记,更不能遗弃,正如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说:“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痛心的……”,建筑是长出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部体现,当把所有东方文化元素,以当下的思考去表达的时候,文化便鲜活起来,成为当下语境所开的花,所结的果,文化在不自觉中完成当代表达。于是有了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将苏州园林与当代建筑设计完美融合,于是有了马岩松的“山水城市”,阐述“居山水之间为上”的人居理念,于是有了世茂苏沪南龙胤的“铜雀台”,它为我们诠释了东方生活美学的精髓。

▲苏沪世茂铜雀台

苏州《平江图》的建城逻辑、宋代的极简审美、苏州的园林营造技法、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诗书情怀、手艺的造物技巧,所有种种“古”的元素,在这里都焕发出“新”的活力。世茂以成熟文化所特有的折服力,获得跨越时空的普世认同,在今年4月25号刚刚结束的“联合国中文日”上,世茂苏沪铜雀台作为建筑代表受邀出席大会,深获各国大使和海内外艺术家等300多位来宾认可。我们常说“中国文化,当代表达”, 如何在当代建筑设计中保有传统文化的神髓?世茂铜雀台做出了解答:师古出新不泥古。会上,世茂苏沪还将为儿童梳理的传统手艺教材,赠与联合国大使,这是它对文化传承的初心,更是“为少年中国”的一份努力。

有人觉得文化“无用”

有人在盘算着“有用”

今天的我们都走得太快了

快得每个人都变得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我们追求物质的奢侈

纵情于声色犬马酒池肉林

却不曾关怀我们周围的文化语境

愿我们都能慢一点

提升我们的学识,修养,审美

让文化回归生活之中

完成“中国文化,当代表达”

让中国回归东方

这才是最有用的事

│图片来自世茂苏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浪微博
取名讲究“女诗经,男楚辞”--诗书传家从取名开始
微头条
《楚辞》和《诗经》是属于贵族文化还是平民文化?
《楚辞》经典30句,附解读
0305文学的发展03楚辞:南国的华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