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与首富谈读书,首富与我谈杀猪

作者:迟宇宙

来源:商业人物(微信ID:biz-leaders)

事实上你的观念这么多年沉淀下来,你把最基本的问题看明白以后,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关键是要通过经历把道悟出来。——宗庆后

1

猪是“中国首富”风向标。没有养过猪,无法当首富。

“商业人物”(“biz-leaders”)梳理完“中国首富”的履历之后,发现了这条规律。曾经的“中国首富”,新希望的刘永好、网易的丁磊、娃哈哈的宗庆后、万达的王健林,都曾当过“猪倌儿”;就数量上来说,做饲料生意起家的刘永好养的猪最多,可谓是“首席猪倌儿”。

三一重工的梁稳根倒没养过猪,但他有著名的“大猪小猪论”,“大猪”是他自己,“小猪”是小股东:“一头大猪带着一群小猪,墙上挂着一桶猪食……猪食是公司的业绩,只有大猪小猪都能够享受到猪食时,大猪才有动力拱食,把业绩做得更好……”

短暂首富,海普瑞实际控制人李锂、李坦夫妇不是“猪倌儿”,但他们每年至少收购全国1/3猪小肠,用作肝素钠原料药生产。

阿里巴巴的马云也没养过猪,他只养奶牛;但他喜欢谈论猪。他说猪碰上风也会飞,但是风过去摔死的还是猪。每个人更多的应该去思考怎么把控这个风。

不与猪发生关系的“中国首富”大都出事了,中信泰富的荣智健深陷诉讼当中;国美的黄光裕身陷囹圄。只有比亚迪的王传福,在“出事”的谣言中稳如磐石,但公司股价却出现了“腰斩”的惨状。

不养猪不足以当“中国首富”,但杀过猪的“中国首富”,寥寥无几。胡润曾发布过“杀猪榜”,根据屠宰量,历年“中国首富”当中,只有刘永好上榜,屈居“杀猪榜”第三。

亲手杀过猪的“中国首富”,只有宗庆后一人。

2

2006年的一天,一群老人来到舟山。他们是去“马木农场”缅怀青春的。四十多年前,他们被“骗”到此处,开始了残酷青春。

这群老人当中,有一个人尤为引人瞩目。他便是宗庆后,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当时虽未成为“中国首富”,却也早已是名声大噪的企业家。

他站在荒凉海边,想起了自己在马木农场的往事,想起了自己曾经在此学会杀猪。

农场杀猪有专门的师傅,宗庆后给他过打下手,负责吹气。猪宰了后,在猪蹄子部位开个口子,用一根铁管捅进去,向里面使劲吹气,把猪皮鼓起来,方便刮毛。

“我很快就学会了,跟着他们(杀猪师傅)杀两次后,我就自己杀猪了。”他告诉“商业人物”(“biz-leaders”)的访问者。

“把猪捆在板凳上,把它嘴巴捏住,扳过来,用脚把它压住,一刀捅下去。捅刀有讲究,捅好了肉里没血;捅得不好,肉里带血,吃起来一股子血腥味儿。捅下去后要再塞个萝卜,要不吹气的时候会漏气。皮跟肉之间要吹气,鼓起来好刮毛。刮毛要用热水去烫。先烧开水,再加上冷水。温度太烫,把毛烫住了,反而弄不下来。”

“这太简单不过了。”他说,“我学习能力是比较强的。”

宗庆后学习能力强是一个事实,他也是中国读书最多的企业家之一。他喜欢读书,读书也快,坐一趟飞机或火车,就能读完几本书。机场书店里的经管书他大都读过,《异类》、《失控》之类的边缘读物,他也都读过。除此之外,他尤其喜欢读历史书,看战争剧。他的助手曾告诉我,宗庆后一年能读几千本书,当然“大部分”一目十行地读完。

除了专业读书的万通创始人冯仑,我们没见过几个企业家,对读书如此饥渴。冯仑是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硕士学历。宗庆后初中毕业,读书对他来说,起初是一种排遣,接下来就变成一种需求,一种饥渴,一种自我学习的需要。

这种自我学习能力,使宗庆后既可以与斯坦福大学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詹姆斯·莱基进行交流和呼应,也可以与W·钱·金(《蓝海战略》第一作者)争论“蓝海战略”。

他有一次当着钱·金的面说:“我来之前也翻了一下他的书,这个《蓝海战略》要花几年工夫,花几年工夫死都死掉了,还搞什么蓝海战略?我觉得应该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不是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我先搞差异化,搞营养快线;今年上半年增长百分之三十几呢,如果搞蓝海战略那就会停滞不前的。我不认可这个蓝海战略,我认为《蓝海战略》没什么新意,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的差异化创新,也就是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就是这些道理。”

读书对于宗庆后来说,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他不会上网,获取信息的通道仅限于读书看报、广播电视,以及不停地到处走,到处看,到处与人聊天儿。

3

宗庆后1945年10月出生于徐州,在艰难中度过了少年时代。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无法报考师范学校,只好在16岁离开校园讨生活。他做过汽车修理工、爆炒米和卖红薯的小贩,在被迫中挣扎前行。

1963年,宗庆后十八岁出门远行,去到舟山马木农场务工。马木农场荒无人烟、寸草不生,原本是个关押犯人的劳改场,当地人称之为“西伯利亚”。农场打算填海种棉花,就不限成分,从杭州招来一群“知识青年”。

这些“苦力”们每天挖盐挑盐、拉土堆石。大部分人都受不了这种苦,满腹牢骚;胆子大的干脆找机会开溜回了杭州。宗庆后天性要强好胜,坚持下来。

他后来说:“我是一个好胜的人,要做就做到最好。我读书的时候要考第一,在农场也要成为最好的那个。在农场那年的先进评选中,我成为农场的先进,还成为了整个舟山地区的‘上山下乡积极分子’。”

海边滩涂根本种不了棉花,马木农场只好停办。宗庆后随后被转移安置到了绍兴茶场,开始种茶、割稻、烧窑的单调工作。

宗庆后刚进茶场的时候在砖窑干活。“那时候我还不会烧砖,只能拉着架子车做搬运工,沿着崎岖不平的山道,把砖坯和砖块从窑场拉到砖场。”他告诉我们。

“最苦的要数开山打石头和修石坎。那时候我也摇过船。种地也是经常干的事……那时走的都是石子路,一个月只有两双草鞋,很快就穿破了。那时候都差不多,都是这样的。”

宗庆后在绍兴茶场干了14年,种过茶、割过稻、烧过窑、喂过猪,兼职过厨师……他此前也没干过厨师,也没师傅带,只是通过几本炒菜的书学会了做大锅菜。

4

无聊的生活总需要打发。“那时候大家习惯聚在一起聊天,慢慢地学会了抽烟、喝酒和赌博。我对喝酒和赌博没什么兴趣,只是抽烟一项,算是慢慢变成熟手了。”宗庆后说。

他攒了些钱,一部分寄回杭州补贴家用,还有一部分则用来买书。“其实那时候也没什么书可买,自然也没什么书可读。”

“以前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说,“以前也看过《卓娅和苏拉的故事》。我是比较喜欢看书的。我现在可以一边给你谈,一边看东西。为什么?因为我读书的时候,一边走路一边看书。上课的时候,一边听课,一边在下面看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那个年代可谓家喻户晓。他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是“革命青年”的样板,激励他们其乐无穷地改天换地。

那时候每个年轻人都会背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当宗庆后有一天离开茶场、回到杭州;当他有一天创办了娃哈哈并且使它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之后,他终于明白了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也明白了钢铁是怎么没炼成的。

我问他:“这么多年,对你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

他说:“应该还是毛主席的,毛主席的书看得比较多。那个时候只有毛主席的可以看嘛。所以翻来覆去看。也不知道有多少遍,反正翻来覆去就这两本,其他书也没有。”

《毛泽东选集》是宗庆后读得最多的书,毫无疑问影响了宗庆后,待到他日后创业,在内部的管理和外部的拓展中不自觉地使用到毛泽东的一些战略战术,也就丝毫不值得奇怪了。娃哈哈每次在市场上的开疆拓土,都被宗庆后描述成了一场场“战役”。

宗庆后说:“《毛泽东选集》翻来覆去地读过之后,它自然成为我理解最深、最透、收获最大的书了。毛泽东那些管理思想还是有用的。他的军事思想也是有用的。在军事上他还是有智慧,因为他确实打仗是有一套的。”

《毛泽东选集》也是对那个时代影响最大的一套书,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大都受过“毛选”的影响。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甚至互联网一代企业家,马云、周鸿祎以及猎豹的傅盛等人,一谈到战略战术,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谈到“毛泽东”。

“我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人。我也不是死读书人。”宗庆后说,“我觉得这些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做生意,也需要有一点天赋的。”

学习能力强的人很多,但学以致用的人不多。在“学以致用”方面,宗庆后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他创业后的一切学习都是“功用型”的,是带有明确目的的学习,而且养成了随手记的习惯。

我曾在他以前出国考察的笔记本上看到一段文字:“国内最好的封罐机,一分钟只能封130罐,而国外先进的设备一分钟封1000罐以上;美国的大公司日产千吨罐头,操作工人约40名,而我们日产百吨罐头,要600人以上。”

宗庆后认为,在农场“放逐”的15年构成了他的“关键时刻”。他在那儿学会了如何学习,改变了他的生活形态,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告诉我们说:“这15年,尽管是我人生当中最年轻、最有成长希望的大好时光,看起来好像在农村没有什么作为,但我感到这15年,对我整个人生道路确实是有很大帮助的。至少这15年的艰苦生活,磨练了我的斗志,同时也练就了比较好的身体,为我42岁以后的重新创业,打下了比较雄厚的基础。这15年我也没有白过。”

对比日后的创业,宗庆后在农场15年学到的东西,那种如饥似渴的学习欲望,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或许才是他日后创业成功的真正法宝。至于何时何日开始创业、如何创业,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从这点来说,并不是《毛泽东选集》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变了他的命运,而是那种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使他成为了未来的“中国首富”。

宇宙说:一个初中学历的人成为富豪并不奇怪,那是特殊历史条件造成的;然而宗庆后成为“商界不倒翁”,乃至多次成为“双料首富”,必然具备了超越学历的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和总结能力。他的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使他能够从寻常事物中发现规律,日后应用于商业和管理。

宗庆后对我们说,他相信人生的成败都只是几步路,走对了或走错了几步路。创业成功,虽然有诸多的因素因应,但体现在最终的结局上,无非就是在几个关键的节点做了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朝向了对的方向;创业失败虽然有无数的理由,归根结底也无非是踏错了步点而已。他很幸运。他踏对了步点。

备注:

1、转载请事先获得授权(联系人微信ID:hsy111520)

2、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bizleaders@qq.com

3、添加商君微信:bizleaders2015,邀您加入商友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杀猪
知青岁月(55):从卖猪肉而不慎断指的报道谈起
[老四门旧事]猪倌胖子娘/刘洋
母猪窝窝产子28头以上,老猪倌养母猪,稳!
​插队纪事③ 当猪倌
那些猪事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