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阴《沈氏家训》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7-15 08:00

 

  陕西汉阴沈氏家族,祖籍浙江吴兴(今湖州)。公元1461年(明天顺五年),汉阴沈氏始祖沈株山致仕返乡途中,被这里的青山秀水所吸引,举家定居汉阴县。历经554年,21代更替,今天全族人口已达3万人。

 

  汉阴《沈氏家训》是清乾隆54年(公元1789年),八世祖沈祖烈主持倡导,遍阅祖宗碑文、搜集族史资料、聚族而谋、合族众议定立的。汉阴《沈氏家训》共计20条1933字。家训从孝悌、亲情、修身、齐家、睦邻、济贫、教子、嫁娶、志节、德行、为官、奢望等方面作出了规范和要求,是家族育人、治家、励志成才的座右铭。汉阴《沈氏家训》,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生活、育人治家、做人做事中不断总结、提炼而成的,是汉阴沈氏家族兴业起家、发展壮大的根基。在沈氏族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征程中,《沈氏家训》发挥了传承先祖精神、凝聚本族人心、促进家族和谐的作用,成为沈氏族人共同的遵循。《沈氏家训》熏陶和养育出了一代代品德高尚、为国为民、清正廉洁、坚持操守、宽厚谦恭的沈氏贤达。

 

  汉阴《沈氏家训》在思想内容上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征:

 

  一是重视光明伟岸人格的塑造。要求沈氏族人在日常生活中恪守德操,做到志节坚贞,不苟俗流;在仕途中坚守清廉,要抱定“致君泽民”“循分尽职”的信念。

 

  二是重视儒家文化精神的传导。《沈氏家训》中多有儒家术语,诸如“春露秋霜不忘水源木本之报”,“百行之原,莫大于孝”,“敬以持己,恕以接物”,“视听言动,决去非礼”,“喜怒哀乐,务求中节”,“庶身可修,而家可齐”,“择师不慎,贻害匪小”,“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志节贵乎坚贞”,“置业毋容以勒掯,人过不可以显扬,用财须审乎义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出仕不可不清”,“致君泽民,吾儒分内事”,等等,都体现了传统儒家精神。

 

  三是重视家庭伦理建设。汉阴《沈氏家训》以血亲伦常关系为基础,既有家规强制,也有亲情感化;既强调家长对子女有随时耳提面命的责任,也要求家长发挥身教的作用,通过“正身”来“率下”,亲情感化尤显突出。

 

四是取材较广,内容全面,语言浅直。从内容看,《沈氏家训》几乎涉及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表述形式看,其中既有治家处世的经验传授,也有儒家先贤教导的汇编;既有苦口婆心的规劝,也有道德律令的简明训示。同时,《沈氏家训》文朴义丰,情理交融,既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也容易为家族成员记诵和理解。

 

侍亲篇

  “侍亲不可不孝也”

  二、侍亲不可不孝也。古之圣贤谆谆教导,百行之原莫大于孝,虽圣帝、明王亦必以孝治天下。而士庶敢不定省①问视,以各致敬尽诚乎?且衣衾棺椁之必齐,瘗埋②荐祭之必诚,古之道也。族中子姓,但于力之所能为,分之所当为者,即勉力以为之,庶几乎稍尽子职矣。《诗》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又云:“永言孝思,孝思维则。”③其朝夕诵之。

  注释

  ①定省:旧时子女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郑玄注:“定,安其牀衽也;省,问其安否何如。”后因称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为“定省”。

  ②瘗(yì)埋:埋葬。

  ③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出自《诗·大雅·下武》,意思“永远都要对父母保持孝顺,孝道就会成为天下的法则”。思:助词,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有音节上的辅助作用。

  释义

  侍奉父母尊长不可不孝。古代的圣贤深情耐心地教育、引导我们,人所有行为的根本,没有比孝顺更大的,即使是神圣的皇帝,英明的君王,也一定会用孝来治理天下。而士子百姓怎敢不以“昏定晨省”的准则去探视问安父母来表达敬意、倾尽孝心呢?并且丧葬所需的衣衾棺椁之类一定要齐备,埋葬、祭祀祖先,敬献祭品一定要虔诚,这是古代传下来的规则。我们家族的子孙后代们,只要是能够做到的,或者按照本分所应当做的,就应该努力去做,这样才可以稍微尽一点做子孙的职分。《诗经》说:“想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但父母的养育之恩就像苍天一样广阔无边,怎么报答得了呢?”《诗经》还说:“永远要保持对父母的孝敬,孝道就会成为天下的法则”,这些话,每天都应该诵读。

  友悌篇

  “为兄者与弟言友,为弟者与兄言恭”

  三、天显①不可不念也。同胞兄弟犹如手足,乃有小而参商②,长而阋墙③,甚而终身仇敌。友于④之爱不讲,父母之忧莫释,而祖宗之目何自瞑乎?故敬宗者必孝父母,孝父母者必爱兄弟。苟听枕畔之言,骨肉之间必有不堪问者,为兄者与弟言友,为弟者与兄言恭,庶亲心顺,而兄弟翕然太和⑤,元气岂不在门内乎?

  注释

  ①天显:《书·康诰》:“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孔传:“于为人弟,不念天之明道,乃不能恭事其兄,是不恭。”后以“天显”指兄弟。

  ②参商:参星和商星的合称。参星在西,商星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喻彼此对立,不和睦。

  ③阋墻:《诗·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谓兄弟之间相互争斗。

  ④友于:《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后割裂用典,以“友于”代“兄弟”。

  ⑤翕然:安宁、和顺的样子。《史记·太史公自序》:“诸侯骄恣, 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 太和亦作“大和”。指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太”。朱熹《周易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

  释义

  兄弟之情不可不念记。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就如同手足,不可割舍。如果小的时候就像天空的参星和商星一样彼此对立,感情淡漠,长大以后兄弟相争斗,甚至达到一辈子就像仇人和敌人一样的境地,不讲求兄弟之爱,父母的忧愁就没法开释。如此这般,祖宗如何能暝目呢?因此尊敬祖宗的人,一定会孝顺父母,孝顺父母的人一定会爱他的兄弟。如果错误地听信枕边之言,骨肉兄弟之间,一定会出现别人都没法问的事情。当哥哥的对弟弟要讲求友爱,当弟弟的对哥哥要讲求恭敬,这样才会使亲人感觉心情顺畅。兄弟和睦相处,自然会生发太和之气,家门内也不伤元气。

  尊长篇

  “凡遇尊长,坐必起立,步必徐行,庶彝伦之有序”

  六、尊卑不可不辨也。家门之间,亲而五服①,疏而九族②,皆祖宗一脉也。凡遇尊长,坐必起立,步必徐行,庶彝伦③之有序。苟倚富而欺贫,恃贵而傲贱,仗才学而忽椎鲁④,逞强大而凌弱小,均为祖宗之罪人也。慎之!慎之!

  注释

  ①五服: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②九族:血缘相近的亲族,宗族。以自己为本位,上推至四世之高祖,下推至四世之玄孙为九族。《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孔传:“以睦高祖、玄孙之亲。”一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③彝伦:常理;常道。《书·洪范》:“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騭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蔡沈《书集传》释为“彝,常也;伦,理也。”

  ④椎(chuí)鲁:愚钝,鲁钝。宋苏轼《六国论》:“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

  释义

  长幼不可不分辨。家门之内亲缘关系近的,比如五代以内的,或者关系疏远一些的,如九族以内的,都是同一个祖先的后代,都有共同的血脉。凡是遇到尊长,坐着的一定要站起来,行走的脚步一定要徐缓下来,这才符合伦理,才会使家族和睦有序。如果倚仗家庭富有而欺负穷人,依恃自己有权势而在地位低的人面前摆架子,仰仗自己有学问而怠慢那些鲁钝的人,凭借自己强大而欺凌那些弱小的人,全都是愧对祖宗的罪人。谨慎啊,一定要谨慎!

修身篇

  “视听言动,决去非礼;喜怒哀乐,务求中节”

  四、身者不可不修也。身者父母所属望,而子孙所观型者也。故必敬①以持己,恕②以接物。视听言动,决去③非礼;喜怒哀乐,务求中节④,庶身可修,而家可齐矣。《书》云:“慎厥身修,思永。”子姓当各置一通于座右。

  注释

  ①敬:《礼记·曲礼》:“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敬”为礼之核心,即庄敬。

  ②恕: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忠恕”是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忠,谓尽心为人;恕,谓推己及人。《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四书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③决去:决然去掉、去除。

  ④中节:合乎礼义法度。中:适合,合于。

  释义

  己身不可不修德。己身是父母的惦记和期望,也是子孙后代们所观察效仿的榜样。因此自己一定要按照古礼的标准,凡事坚持恭敬谨慎;对待外物,一定要宽恕和悦,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听言行一定要坚决去掉那些不符合礼法的部分,喜怒哀乐等情感一定要有所节制,使它们符合礼仪法度,这样才可以使自身修养得到提高,使家庭齐一和睦。《尚书》说:“要谨慎地修养自身品德,对问题要考虑久远”,沈家的后辈们应当每一个人都写一遍,贴在座位右边当座右铭。

  勤俭篇

  “不勤则业荒,不俭则财耗”

  五、持家不可不勤俭也。不勤则业荒,不俭则财耗,必也。男耕女织,食时①用礼,庶财源开、财流节,仓箱之实基于此矣。谚云:“黄金无种,偏生勤俭人家。”诚能取是言思之,家道兴隆,于此卜矣!  

  注释

  ①食时:谓食用时令物品的时间。《礼记·坊记》:“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

  释义

  维持家计不可不勤劳节俭。不勤劳就会荒废家业,不节俭就会耗散家财,这都是确定无疑的。男人耕种,女人纺织,顺从节令置办食物,按照礼法使用财物,这样才能使财源广进、财流省减,仓库里的粮食和箱子里的衣物充盈都基于此啊。谚语说:“黄金本身没有种子,但是它却偏偏生长在勤劳节俭的人家中”,如果能够把这话拿来对照思考,则家庭的兴旺发达就可以预测了!

择师篇 

  “则择师不慎,贻害匪小” 

  七、择师不可不慎也。师者子弟之仪型①。今何师乎?年未及冠②,目仅识丁,读书明理之说邀③矣,未闻躬行,实践之学全然不讲,得皋比④而坐之谆谆,以沽名钓誉为事,并句读之不知,复鱼鲁⑤之传讹,即日用言动之间,悉不知其仪则之具。则择师不慎,贻害匪小。语云:“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斯言虽浅,可以喻大。

  注释 

  ① 仪型:楷模,典范。 宋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简牍仪型在,儿童笺刻劳。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 

  ② 冠:指男子年满二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名。 清昭槤《啸亭杂录·军机大臣》:“其下役,皆选内府中之童子,惟司洒扫。旧例及冠时即更易。” 

  ③ 邀:阻拦,阻挡。引申为不通。 

  ④ 皋(gāo)比:本指虎皮,后因以指讲席。宋朱熹《横渠先生画像赞》:“早悦孙吴,晚逃佛老。勇撤皋比,一变至道。” 

  ⑤ 鱼鲁:谓将鱼误写成鲁,泛指文字错讹。明盛杲《〈齐东野语〉后序》:“传写既久,鱼鲁滋多。” 

  释义 

  选择老师不可不慎重。老师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当今有些老师是什么样子呢?年龄不到二十岁,只认识一些的简单字,不懂得读书是为了明白事理,从来都没有听到过他们身体力行,也从不注重实践之学,被延请为老师坐在讲席上絮絮不休,以沽名钓誉为能事,连句读都不懂,经常把“鱼”写成“鲁”,以讹传讹,在日常的言语行动中,全然不知道礼仪规则的具体要求。可见选择老师不慎重,遗害不小。有句话说:“盘子是圆形的,盛在盘子里的水就会随之变圆;盂钵是方形的,盛在盂钵里的水就会随之变成方形”,这句话虽然浅显,但是可以比喻大道理。 

  教子篇 

  “毋姑息,毋纵容” 

  八、教子不可不严也。子弟之正邪,每视父母之严忽,严则比匪①可入端方②,忽则端方必流于比匪。自古迄今,大抵然也,必也。毋姑息,毋纵容,毋喜称道。虽父子之间不责善③,而义方④可不训哉!

  注释 

  ① 比匪:结党营私。比:靠近、挨近、接近;匪:强盗,抢劫财物的人。《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② 端方:庄重正直。 

  ③ 父子之间不责善:《孟子·离娄下》:“夫章子 ,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因为父子责善,就会伤害父子之恩,破坏人伦之大原,因此,父子之间“不责善”。 

  ④ 义方: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逸周书·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 

  释义 

  教育子弟不可不严格。子弟的品性是正是邪,大多看父母管教得严与不严。教育严格了,本性喜结党为非的人,最终都会庄重正直;如果忽视不管,那么庄重正直的人都会去结党为非。从古到今,大多都是这样,甚至一定就是这样。在学业上不要姑息,在品行上不要纵容孩子,不要听信奉承夸奖。虽然父亲和孩子间不能以善来互相责求,但是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怎么可以不去训导督责呢? 

  交友篇 

  “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一、交游①不可不审也。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否则,必至失身匪类,将犯朝廷之法纪,危累父母兄弟者有之,可不慎于择交者哉!

  注释 

  ① 交游:交际,结交朋友。《荀子·君道》:“其交游也,缘类而有义。” 

  ②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释义 

  结交朋友不可不审慎。与人结交,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如果不这样,必将使自己丧失节操而依附于邪恶之人。还有可能触犯朝廷的法律纲纪,有些人甚至会危害、连累自己的父母兄弟。因此,怎么能不谨慎地选择结交的人呢。 

志节篇

  “人无论读书与否,皆以志节定人品”

  十二、志节贵乎坚贞也。人无论读书与否,皆以志节定人品,苟守之不定,势将纵其情欲,任意所为,机械①变诈,利己损人,不堪述矣。即富贵胜人,学问足羡,奚足重耶!善相士者,原在人之志节上定评,不徒苟俗也。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学者当三复斯言。

  注释

  ① 机械:巧诈,机巧。《淮南子·原道训》:“故机械之心,藏于胸中,则纯白不粹,神德不全。”高诱注:“机械,巧诈也。”

  释义

  志向和节操,最好是坚定地执守正道。人无论读书与否,都以志向和节操来确定人品格的高低。如果执守不坚定,势必会放纵自己的情欲,任意而为,性行巧诈,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这些都不堪述说了。即使比别人富贵,学问也值得别人羡慕,没有志节,又有什么值得敬重呢!善于识才者,原本都是从志向和节操上来确定评判的,不苟同俗见。读书人应该先追求器量、见识,然后讲求文艺。做学问的人应该反复思考这句话。

  志行篇

  “若一味刻薄,必至损人”

  十三、志行不可刻薄也。祭先必致其丰洁①,置业毋容以勒掯②,人过不可以显扬,用财须审乎义理,厚有厚报,若一味刻薄,必至损人,可不畏哉。

  注释

  ① 丰洁:祭祀用品丰盛洁净。

  ② 勒掯(lēi kèn):勒索,强迫。

  释义

  志向和行为不可过分苛求。祭祀祖先的祭品一定要丰盛洁净。购置产业,不能以勒索、强迫的手段获取。人的过错不可以放大张扬,使用财物应该审察是不是合于义理。敦厚的人必有福报,如果一味地尖酸刻薄,一定会损害他人,这些怎可不畏忌呢。

  睦邻篇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十四、邻里①不可不和也。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古有明训。凡兹同里,毋以小隙而构大怨,毋以微忿而结世仇。为父兄者,则训诫其子弟;为子弟者,则劝谏其父兄。庶几里有仁风,而乡邻多惠爱矣。

  注释

  ① 邻里:邻居、同乡人。古代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释义

  邻里之间不可不和谐相处。无论出门在外还是在家乡,都应互相友爱,共同御敌防灾,有大病时互相帮扶,这在古代是有明确训诫的。同乡邻里不要把小的隔阂构筑成大的仇怨,不要因为一些微小的忿恨而结下世怨大仇。为人父兄的,应该训导告诫自己的子女兄弟;做子女兄弟的,应该劝谏自己的父兄。如果能这样,乡里就会形成仁义之风,乡邻之间就会多互助互爱的行为。

  戒奢篇

  “《书》有《无逸》之篇,《礼》载谨省之典”

  十九、奢华游惰当惩①也。无常业,必至为非。凡人纵耳目之欲者,每不顾己之身家性命以赴之,将见富贵必失其富贵,贫贱益流为贫贱。故《书》有《无逸》之篇,《礼》载谨省之典,可不念哉!

  注释

  ① 惩:戒止。

  释义

  奢侈浮华、游荡懒惰是应当惩戒的。若无固有之业,必定会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凡是放纵自己耳目之欲、任性而为,每每不顾及自己的身家性命去满足一时之欲,将会使富贵的人失去已有的富贵,贫贱的人变得更加贫贱。因此《尚书》中有《无逸》这篇文章,《礼记》上也载有“慎”“省”的文句,怎可不反复思忖呢。

出仕篇

  “出仕不可不清也”

  十七、出仕不可不清也。致君泽民,吾儒分内事耳。苟以援上之不工、剥下之不巧为虑①,凡足以肥囊橐而贻子孙者,尽力而为之。即眼前幸漏法网,子孙有不受其报者;然则出而治国,不思循分尽职,以光前裕后,而贪黩②之鄙,夫岂非衣冠之盗贼也哉!

  注释

  ① 只考虑如何巧妙地攀附上级长官、盘剥下级官吏及百姓。

  ② 贪黩:贪污,亦指贪污者。唐李冗《独异志》卷上:“吴隐之为广州,旧有贪泉,人饮之则贪黩”。

  释义

  做官不可不清廉。为国效力、为民造福,这本来就是读书人应尽的本分。一心盘算如何巧妙地攀附上级长官,如何盘剥下级官吏和百姓,或是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是不对的。如果这样做,就是眼前侥幸逃脱了法网,日后必然遭到报应。当了官员,就要勇于担当,不想尽职尽责、有所作为,以光耀祖先、恩惠后人,却去搞贪污腐败这种低劣的事情,难道不是衣冠楚楚的盗贼吗?

  济难篇 

 “无能者周济之,有能者提携之,使振其业”

  十六、穷难不可不周也。宗族日繁,不无穷而倚赖、急而望救者。其无能者周济之,有能者提携之,使振其业,庶族属不致怨恫,而祖宗亦含笑九泉矣。

  释义

  对待穷苦和遭难的人,不可不周济。宗族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不会没有一些穷苦而希望别人帮助,处于急难之中而希望别人救助的人。对那些没有能力的应该救济帮助他们,那些有能力的应该帮扶提携别人,使他们振兴家业,这样就可以使我们沈氏宗族的人不至于产生怨恨之情,而祖先也能含笑九泉了。

  戒赌篇

“夫贪而赌,赌而负,负而贱,势所必至也”

  二十、赌博不可不戒也。夫贪而赌,赌而负,负而贱,势所必至也。无论朝廷之功令可畏,即祖宗父兄之蝇积亦可惜。苟沉溺不返,沙里掏金,将见岁暖而妻号寒,年丰而子啼饥,必果忍乎?能不惧哉?

  释义

  赌博不可不戒止。人贪婪就嗜赌,嗜赌必输,输而变贱,这是必然的结果。不要说朝廷的法令值得畏忌,就是祖宗、父兄们那点微薄的积蓄也是应该珍惜的。如果沉溺赌博而不能自拔,就如同沙里淘金,一定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岁暖而妻子儿女却在哭号寒冷;年丰儿妻子儿女们还在因饥饿而啼哭。难道忍心看到这种场面吗?能不惧怕吗?

 

郑欣淼:汉阴偏僻地,为何能走出三位学术大师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7-16 08:00

  “三沈”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弟兄三个都跟故宫有渊源。其实也不奇怪,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大事件。故宫博物院也是个很重要的文化学术机构。他们弟兄三个,都与故宫结缘。沈兼士先生,当过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的馆长。故宫的文献整理,包括档案的整理,他在北大就做了这方面的工作。他到故宫以后,把北大的方法和经验用到故宫工作中来。沈尹默先生是很著名的,包括书法、诗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沈先生一直是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会的委员,包括书法的鉴定做了很多的工作。他和故宫博物院的马衡院长等学者来往很多。沈士远先生作为北大教授,在50年代调入故宫博物院,在档案科负责直到去世。

  这三位近代文化史上的大家,和故宫结缘,引起人们的重视。知道他们出生成长在汉阴,我真的很吃惊。他们出生在汉阴这块土地上,生活在汉阴山水之间,沈尹默先生是在汉阴结的婚。从他们的祖父到他们这代人,已经是三代人在汉阴了。父亲去世以后,他们在西安呆过短暂的几年,然后到日本留学。在这段时间里,沈兼士先生跟章太炎先生问学,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字学家。与外界没有广泛联系,在汉阴山区这块相对偏僻的地方,能走出三位大师,真是了不起。我认为还是他们自己的努力,主要是因为他们有很好的家训、家规和家庭文化氛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家族共有的特点,就是让子女、子弟必须读书、认真读书。读书和做人、以及人品的培养,都是结合起来的。我看过他们一些回忆,沈尹默先生写的较多一点,他对汉阴这块土地充满感情。沈先生曾经回忆少年时代,他们三弟兄、三姐妹经常在一起游玩、作诗、欣赏风光,这对他们影响深刻。我想,他父亲、祖父字写的好,也写诗,在当地很有影响。我把他们定位为文化家族,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在那个时代,有很深的文化传承、文化教育。那个时代不像现在学校这么普及,所以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安康汉水流过的这一带,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秦文化交融,以及宗教、道教思想的影响,使他们从小受到熏陶。汉阴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及第较多,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有利于他们成长。有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一个好家规、家训,加之自己的努力和天资聪明等元素的结合,以及他们走出陕西,去留学后,思路很开阔,学问也更有长进。

  我从另一角度理解,能感受到他们心灵深处的想法。古人对他们的地望、出身,对他们家乡传统的观念,有特殊的感情。因为吴兴沈氏在全国是多少代积累下来的,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他们很珍惜这个声望。其实好多古人、一直到近代的一些人,都喜欢写地望堂号。我想这是对一个家族的认同和向往。在这种认同里,他是和家族的历史、家族的光辉联系起来的,而且对他们个人来说,也是激励他们的动力。我们说光宗耀祖,过去批判的多一点。今天换个角度来看,一个人愿意为家族争光,这是他内心深处的动力。他愿对家族负责任,他愿意作出一些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有名望的人,我认为是无可厚非的。

  我们是一个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民族,不可能和传统隔断。我们从一出生,就受家庭教育的启蒙和影响。家庭教育主要是日常对父母言行的感受,日积月累对社会的认识。为人处事的方式都是在小时候逐步形成。不仅是沈氏家族,古人很多家训特别有影响的,应该是集合了传统文化家训中优秀的、共性的东西,勉励大家好好学习,勉励大家好好做一个方正的、光明正大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 郑欣淼)

 

阴劼: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小节培养人的品格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7-16 08:00

  汉阴沈氏家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家训中不仅有厚重的家国情怀,而且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小节培养子弟勤勉、忠恕、正直、清廉的品格,深刻地影响着他们人生的发展方式。汉阴是“三沈”故里,纯朴的民风和严格的家训,对沈氏三兄弟的影响无疑是积极和深远的。他们少小立志,勤学苦读,以其在国学、教育、书法等方面的卓越建树,被尊为“北大三沈”,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阴劼)

 

李启良:当代社会建设很需要家训等传统文化来滋养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7-16 08:00

  汉阴沈氏家族,现在约有3万多人,他们分散居住在月河川道地区,沈氏家族当中出了好多人对社会都做了不同的贡献,这与《沈氏家训》的教育作用是有关系的。

  这个家训是沈氏家族成员遵守的规范,但是同时它对其他家族也有很大影响。很多从外地来的家族不一定有这类家训,但是当看到沈家人是怎样处事、怎样接人待物、怎样诚实守信、怎样能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等等,他们就会学习,所以《沈氏家训》对汉阴月河川道地区的民风社情是有重大影响的。进一步探讨《沈氏家训》的社会价值,也使之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安康市政协原副主席、安康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安康市文联主席 李启良)

 

刘炜评:家训承传着家族的良规美风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7-16 08:00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格的塑造是特别看重的,历来强调规矩意识的形成、规矩行为的养成,这是人格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家训根植于传统文化,它一方面承传着家族的良规美风,一方面对家族成员“修齐治平”理想的实现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沈氏家训》的前十条,与古代诸多家训的思想内容大体一致。第11条以后的训规,更见沈门对子弟道德人格内涵养成的强调,如“交游不可不审”、“穷难不可不周”“忍耐不可不讲”、“奢华游惰当惩”等等,体现着儒家人格文化的精义,这是沈氏家族作为文化型移民的最可贵的传统,至今仍辉光闪耀,值得发扬光大。它强调“出仕不可不清”,再比如说“志节贵乎坚贞”,这些也非常重要。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北大学学报》主编 刘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生旅游季︱沈氏家宴:冬养美味 寓教于食
莲花湖塘村刘氏:明朝立下五大族规家训,后裔赓续至今人才辈出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七十七)】浙江金华沈氏:清心俭政 齐家有道
世界十大顶尖家族家训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朱子家训》原文、翻译、注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