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寿命的奥秘(二)

 欢 迎 关 注 醫 师 疗 法


(接上文)前文谈到的关于寿命问题的一些质疑如果您也觉得是有道理的,就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缕一缕头绪: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样矛盾的说法中竟毫无察觉?问题出在哪里呢?


02


“平均寿命”  您的寿命与健康水平


原来,问题出在“平均寿命”这个近些年才流行起来的人口学概念上!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寿命的比较,都是用“平均寿命”的数据进行推断的,我们将这个人口学概念与个人的实际寿命混为一谈了,以为“平均寿命”可以代表您我的寿命,实际上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不厘清这个概念,就无法看清寿命的奥秘。


何为“平均寿命”?


看到“平均寿命”这样一个词语,我们第一时间会联想到什么?“寿命”一般是指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从出生到自然死亡的时间,所以平均寿命应该是“所有人寿命的平均数”,即将所有自然死亡人(非意外死亡)的实际年龄相加,再除以自然死亡人的总数而得出的一个平均数,这是任何一个小学生都会做的简单算术题,这个平均寿命代表大多数人的实际寿命,也就是您我可能活到的寿命。


这就是由我们的习惯思维“望文生义”所产生的误会!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平均寿命”数据完全不是这个意思!那么,目前广为流行、相互攀比的“平均寿命”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平均寿命”是一个来自英文的舶来词汇,英文原文是Life expectancy,准确的中文翻译是“预期寿命”,其中并无“平均”的意思,不知为什么翻译成中文时加入了“平均”这个词,变成了“平均预期寿命”,在广为流传的过程中被某些人又抽掉了最关键的“预期”两个字,这样就变成了“平均寿命”。


其实,在这个概念里“预期”两个字才是核心,是决不能去掉的,因为它表示这是一个推算出来的预测数值或者说理论数值、虚拟数值,并非实际的数值!常识告诉我们:预测数值、理论数值或虚拟数值与实际数值经常是有偏离的,有时偏离的程度还很大,不能将二者简单地等同起来。


 “平均预期寿命”的实际含义是:在一定的死亡率/年龄 水平下,活到确切年龄X岁以后,平均还能继续生存的年数。即假若当前各年龄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年数。它是以当前各个不同年龄死亡率为基础,根据一连串的数学公式进行计算而得到的一个数值(这个计算过程需依靠专门的统计软件完成,决非小学生可以做的简单算术题),但实际上,各个不同年龄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假定的指标。


“平均预期寿命”的数值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理论上的方法是: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批人活到各种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人口的“平均寿命”,用这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这就是“平均预期寿命”最可靠的计算方法,代表了这个概念的原始含义。


由于要跟踪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的整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有很大的困难,事实上从来就没有人完成过这样的跟踪调查,那么目前所报道出来的“平均预期寿命”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都是采取的简化方法,即利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水平,来代替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水平,然后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数,由统计学家根据数学公式推算出这一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因此,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主要与同时代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水平有关。由于实际计算过程采取了简化的方法,这个简化虽然给计算带来了便利,但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离的可能性也增大了。附表是某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计算表的一个例子。


“平均预期寿命”  寿命


“平均预期寿命”是西方人从人口学的角度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其意义在于通过理论计算预测出一个粗略的人口数值,为政府部门制定人口政策以及与人口相关的各种计划提供一个粗略的参考依据。但如果将这个概念与普通老百姓所关注的“寿命”一词混同起来,就容易造成误会。


我们再以附表作为例子深入剖析一下“平均预期寿命”的确切含义。如附表所示,不同年龄的“平均预期寿命”都是不同的,那么公布出来并用于相互比较的“平均预期寿命”以哪个数据作为代表呢?通常只用第一行的数据,即0岁组的“平均预期寿命”来代替整体的“平均预期寿命”,例如附表中对外公布用于相互比较的该市“平均预期寿命”只有一个数据——74.41岁,即0岁组的“平均预期寿命”。


看到“平均寿命”(实际上是“平均预期寿命”),一般人很容易产生的错觉是:这个'平均寿命'就是目前多数人可以活到的寿命,例如看到'平均寿命'是74.41岁,读者如果是73岁,便会认为自己还剩下1年多的寿命了,这是完全错误的!


实际上,每个不同年龄组的“平均预期寿命”都是不同的,如附表所示,某市0岁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4.41岁,30岁的“平均预期寿命”是47.21岁,60岁的“平均预期寿命”是20.86岁,90岁的“平均预期寿命”是0.96岁……。这个数据的意义是:根据现有的死亡率预测,该市0岁的人平均还有74.41年的寿命,30岁的人平均还有47.21年的寿命,60岁的人平均还有20.86年的寿命,90岁的人平均还有0.96年的寿命……


中文词的“寿命”,一般都是指从出生到死亡的这个总时间,但“平均预期寿命”中“寿命”的含义却不是这样,它仅仅是指从现在起到死亡的时间,这是务必需要明白的一点。


为了表达方便起见,我用“总寿命”这个概念来代表我们通常所说的“寿命”,以区别于“平均预期寿命”。将年龄与该年龄的“平均预期寿命”相加才是总寿命,如附表中最后一列所示,只有刚出生的婴儿(0岁)的总寿命与“平均预期寿命”完全相等,为74.41岁,其他都是不等的,且每个年龄的人总寿命都是不同的,显示出年龄越大、总寿命越大的趋势,如30岁的总寿命是77.21岁,60岁的总寿命是80.86岁,90岁的总寿命是90.96岁……


简而言之,我们所看到的公布出来的“平均寿命”的数值仅仅代表不满1岁的婴儿根据当年不同年龄人的死亡率预测出来可以继续存活的年限,这是一个理论预测值而不是一个实际的数值。例如,看到“平均寿命”74.41岁,其准确的含义是:您如果是今年刚出生的,预测您可以活到74.41岁。


读到此文的诸君必定都不是今年出生的,早已安全度过了婴儿期(大于0岁),那么您所看到的“平均寿命”的数值实际上与您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千万不要将这个数据硬往自己身上套!即使您的孩子是今年出生的,也并不意味着他的寿命真的只有74.41岁,因为再过5年或10年、20年,“平均寿命”的数值还会不断变化,那时他的预期寿命也会随之变化,他究竟能活多久呢?在不断变化的“平均寿命”这个数值里是没有答案的。


“平均寿命”增长 您的寿命在增长


“平均寿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才流行起来的一个概念,我们所看到的“平均寿命”排行榜无不显示这样一个规律:世界各国以及各地区的“平均寿命”都在逐年增长。这个现象怎么解释呢?这要从发明“平均预期寿命”计算公式本身来寻找答案。


从附表可以看出,影响“平均预期寿命”的主要因素是各年龄段的死亡率。由于公布出来并为大多数人所谈论和比较的“平均寿命”都是以0岁作为代表,因此婴儿死亡率便成为影响“平均寿命”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只要婴儿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就会升高(当然其他年龄人的死亡率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减少、生活的安定、孕产妇医疗条件的改善,意外死亡减少,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是必然规律,因此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计算公式所计算出来的“平均寿命”便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需要区分的一个概念是:“平均寿命”在增长,并不等于您的实际寿命在增长!


我们所关注的“寿命”是指在没有意外的自然状态下,可以活到多大的岁数。一般来说,可以将死亡分为自然死亡与非自然死亡两大类:前者指正常的寿终正寝以及因生病正常救治无效而死亡,后者指遇到意外情况而死亡,如战争、地震、交通事故、水灾、火灾、死刑、自杀、意外被杀、医疗意外等。


我们通常所关注的寿命都是指从出生到自然死亡的年限,这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从医学角度需要研究的重点,而非自然死亡是每个人自己无法把握的。


因此,要从医学角度真正研究一群人的平均寿命,必须收集到这一批人自然死亡的准确数据,排除非自然死亡的人数,才能得出我们所关心的结果。


可惜,目前所能看到的“平均预期寿命”所依据的基础只是死亡率,而没有办法区分自然死亡与非自然死亡,因为即使在现代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仍然得不到每个死亡者的准确信息,在派出所的户籍登记部门能查到的也只是活着与已死销户的记录,并无死因的登记。


依据总体死亡率所计算出来的“平均预期寿命”由于混杂了非自然死亡的数据,所以与真正意义上的“寿命”概念是不能混淆的。


简而言之,“平均寿命”增长并不意味着您的寿命也在增长!


“平均寿命”增长 整体健康状况改善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早就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这是非常精辟的!自从引入了“平均寿命”这样一个名词,很多人便想当然地与自己头脑里原有的“平均”“寿命”这两个词对接起来,以为“平均”就代表了“大多数”、代表了“正常”,而自己就在这个“大多数”、“正常”之中,既然“平均寿命”在逐年增长,岂不是说明我所在的地区、我所在的国家整体健康状况在改善吗?这是望文生义产生的又一个误区!


由以上的剖析可以知道,“平均寿命”增长所反映的信息仅仅限于死亡率下降,以0岁婴儿的预期寿命作为代表,这个数据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群的健康状况!


原因有三:


①婴儿这个群体不能代表所有人群,用婴儿的“平均预期寿命”来代表整个地区的所有人群是以偏概全的


②自然死亡可能与健康状况有一定关系,但非自然死亡与健康毫无关系,计算“平均预期寿命”时无法排除非自然死亡,这就是说,如果非自然死亡人数减少(例如战争减少)也会使“平均预期寿命”的数值增加,因此,“平均预期寿命”数值增加这个信息不能说明整体健康状况改善,在总的死亡人数中,究竟是自然死亡者多还是非自然死亡者多?这还是一个谜。


③即使“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代表了所有人的寿命真的延长了,也不能说明所有人的健康状况改善了,因为长寿不等于健康!健康的含义是能吃能睡、精力充沛、没有痛苦(请参阅另文《健康的标准》),长寿的含义是活得比较长,终生保持健康的人如果没有遭遇意外可以得到长寿,但长寿的人未必都是健康的。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各国的“平均预期寿命”都在逐年增长;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健康大数据,健康人仅占5%,亚健康人占75%,患有各种终生性疾病者占20%,中国的大数据显示健康人仅占3%,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肿瘤、过敏性疾病等各种慢性病近30多年来呈井喷式增长,反映出目前整体健康水平在下滑,与中国近30多年来“平均预期寿命”这个指标不断攀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个反差充分说明“平均寿命”增长不能等同于健康状况改善,如果看不到这个差别,以为由“平均预期寿命”简化所称的“平均寿命”这个虚拟指标在不断增长能够代替整个地区的健康状况也在改善,就会产生盲目乐观,使制定出来的卫生与健康政策偏离实际。


破解“平均寿命”产生的误区


(1)广为流行的“平均寿命”的含义与中文字面含义完全不同,实际上是“平均预期寿命”的简称,其本质是指刚出生的婴儿经一系列的数学公式计算预测出来可以继续存活的年数,而我们普遍将这个数据误读为所有人实际活到的平均年限,并且以这个数据的高低来代表一个时期整个地区的总体健康状况!这是首先需要厘清的误区。

(2)真正意义上的 平均寿命 只有得到一个地区所有已自然死亡人数的死亡年龄信息才能计算出来,多数人都是这样理解这个中文词汇的,但目前广为流行的“平均寿命”却是对活着的人进行预测的虚拟值。只要冷静地想一想就会明白:对于一个活着的人,任何高明的医生都无法预测他还能活多少年,这是人生的一个谜,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只要还没有死,他的“寿命”就还没有确定,但“平均预期寿命”却试图对活着的人(主要还是是刚出生的婴儿)仅根据某些人发明的数学公式进行预测还可以活多少年,并将由计算得出的婴儿存活期虚拟数据称为“寿命”,拿出来进行相互攀比。举一个例子,假如您活在一个1万人的群体中,其中单个的人(包括您自己)可以活多少年无人可以预测出来,但居然有人敲敲计算机键盘就可以预测出这1万人的总体平均还可以活多少年,您觉得这样的结果可信度有多大?


(3)在随时间推移的“平均寿命”数据堆里,您我都“被平均”过很多次了,但每次您我的“平均寿命”数据都不同!所以,看到“平均寿命”在增长的数据时,不必兴奋,因为这个增长与您我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既不能代表您我的寿命会随着这个数据增长而增长,也不能代表您我的健康状况在改善。您如果关心自己的寿命究竟有多长,在“平均寿命”的数据里是找不到答案的。


(4)根据“平均预期寿命”的游戏规则,根本无法计算出古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因为它需要知道在特定的时间里有多少人已死、有多少人还活着,以及死亡与活人在该特定时间的确切年龄,可是对于古人来说都已经是死人了,他们活着的时候也不知道后人需要这些数据用于计算“平均预期寿命”,不可能留下这些信息,因此任何关于古人“平均预期寿命”(简称“平均寿命”)的说法都是没有根据的,且“平均预期寿命”这个概念本身就不是针对死人,而是针对活人的。既然传言的古人平均寿命数据不靠谱,那么,究竟是古代人的寿命长还是现代人的寿命长,便是需要重新思考的一个问题。(未完待续)


 备注:本文中提到的“平均寿命”实际上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从中文字面上直观读出的原始含义,即多数人头脑中已存在的那个含义(已死的人平均活了多少岁);另一种是由“平均预期寿命”简化而来的含义(0岁的婴儿平均还可以活多少年)。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文对这两种不同含义的“平均寿命”词汇进行了区分:第一种含义的平均寿命不加引号,第二种含义的“平均寿命”一律加了引号。



欢迎阅读醫师疗法公众号文章

“上火”的原因与对策

养生的实质

感冒的前世今生(一)

感冒的前世今生(二)

健康的标准

寿命的奥秘(一)



        道行天下

      润物无声

醫   师   疗   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言的“平均寿命”与您的寿命及健康无关
古代人都是寿星,之前认为“七十古来稀”,是因为算错一数据
什么叫平均寿命和平均死亡年龄?
刚刚,澳洲平均寿命又延长了!达到全球第二,最新数据揭露澳人长寿秘诀
科学家称人类最长寿命上限为125岁
每个人都要活到90岁以上?其实不是,大数据给出答案,别强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