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邀您一同走入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



近日,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召开街道服务管理创新经验交流会。南京市江宁区、湖州市吴兴区、成都市温江区等全国首批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介绍了创新实验工作情况,下面,我们邀您走入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为您一一展示这三个实验区的经验成果。


江宁区地处南京主城南部,区域面积1561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街道,总人口超过160万,其中常住人口122万人。近年来,江宁区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群众需求为着力点,持续推进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治理经验。

一、坚持精准化定位,让街道权力真到位、职能更聚焦

(一)转变街道职能,推动经济职能“弱化”。按照“经济职能向园区集中、服务职能向街道下沉”的理念,逐步淡化街道经济发展责任,由直接承担招商引资、财税增长等经济发展“硬任务”,转向采集企业信息、保障项目推进、服务辖区企业等“软环境”的打造。系统梳理街道在统筹城市管理、指导社区建设、组织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职责,制定完善街道工作职责清单。充分发挥政绩考核“风向标”作用,构筑导向鲜明的综合绩效考评办法和指标体系,引导街道干部把注意力放在改善民生、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工作中。

(二)精简工作机构,推动服务功能“集中”。按照“精简、统一、高效”原则,整合优化街道内设机构、归并相近职能,综合设置党群工作、经济服务、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等服务管理机构和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等“四机构一中心”,建立扁平化政务服务运行机制。依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在街道设立的其他组织、专项工作机构统一纳入“四机构一中心”运行。强化街道综合协调职能,区级部门下沉到街道的行政职能和人员,由街道统一调配、统一管理。

(三)改革管理体制,推动执法权限“下放”。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事费配套”的原则,将执法权限、执法力量下沉到街道,强化街道组织协调综合执法的职能。赋予街道组织动员居民和辖区单位参与城市管理的职责,建立街道与辖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常态化城市管理机制。在重点街道试点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推动区级行政检查权及其他相关行政权力下放,促进区街两级执法力量整合,真正让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在一线落地。

二、坚持精细化治理,让基层网格真牢固、覆盖更全面

(一)实施“地网整合”工程。立足城乡区划实际,以功能区块、居民分布等为基本依据,以小区、院落、网格自我管理为发展方向,推动建立全覆盖的网格体系和责任体系。在网格之内,把责任落实到网、具体到人,并且明确管理服务、首问负责、考评问责等系列制度规范,实质上推动基层工作力量下沉到网格。以东山街道社会治理“网格化”信息系统为模板,启动建设涵盖全区人、事、地、物、组织等内容的数字地理信息系统(网格化治理信息系统),统筹整合综治、公安、民政、司法、城管等部门资源,构建全区网格化治理全域覆盖“一张网”,实现社会治理要素信息采集、各类治理对象管理服务、社会治理各项工作一网运转。

(二)实施“社网提升”工程。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专业运行、项目合作”模式,精心打造“1+10+N”社会组织发展服务平台(即1个区级社会组织总部基地、10个街道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N个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站),在资金、场地、项目、培训等方面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着力培育“千百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即一支1000人以上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一支100人以上的社会工作专业督导人才队伍和一支10个以上的社会工作专业领军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其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方面的专业优势。

(三)实施“微网延伸”工程。按照“小办公、大服务”理念,推动10个街道全部建立1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服务中心,打造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201个城乡社区全部建立6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完善民政、人社、警务、司法、文化、卫生、计生、体育等综合服务功能。通过3-4年打造500个“微服务”平台,开展以“微文化”、“微课堂”、“微餐桌”、“微志愿”等为主题的“微治理”试点,在居民聚居的村(居)民小组、自然村落、住宅小区设置服务点,就近就便提供养老、助餐、文娱、健身等群众需求突出的服务内容,切实提升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能力和水平。

三、坚持精心化服务,让服务体系真健全、机制更多元

(一)构建“均等服务”体系。按照区域覆盖、制度统筹、标准统一的要求,打破城乡界限和新老市民隔阂,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坚持费随事转原则,明确区级部门将职能下放到街道的同时,权限、经费等一并下放到位,切实增强街道统筹能力和财力保障。推动街道公共服务和“网格化”管理向商品房小区和企业自建房小区覆盖,实现管理服务向新市民、流动人口等群体的延伸,构建世居居民和新市民同等工作重视、同等组织覆盖、同等公共服务、同等信息掌握 “四个同等”,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健全“政府购买”机制。制定完善街道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建立街道政府购买服务平台,对从街道法定职能分离出的或新增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凡涉及养老助残、社会救助、法律援助、慈善救济等范畴,坚持“政府负担、合同管理、评估兑现”,通过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方式,交由社会力量或市场主体承接。建立健全街道购买社会服务专项资金保障及增长机制,确保每个街道每年不少于200万元,创新公益创投、服务外包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机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逐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

(三)搭建“多元供给”平台。立足区内2个国家级、3个省级重点园区实际,依托辖区内26所高校和23万在校师生资源优势,发挥全区1700多家注册社会组织和一批持证社工人才积极作用,在街道社会治理中深化街区、社区、园区、校区“四区联动”。在街道试点建立公益小镇、睦邻中心、惠民驿站等特色载体,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矛盾调解和便民惠民服务。创新思路汇聚社会力量,充分调动辖区内社工人才、社会组织、驻区高校社团等参与力量,设立法律服务社、矛盾调解站、妇幼关爱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服务载体,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困难帮扶等多种服务。

下一步,将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社会治理结构新变化,强化对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系统集成,坚持精准定位、精细治理、精心服务相统一,着力完善共建共享的街道社会治理新机制。


 温江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幅员面积2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1万,辖6镇4街道。近年来,温江区按照“转职能、优机构,明职责、造流程,重协商、激活力”的工作思路,探索创新街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模式,街道职责更加明晰、管理更加有序、服务更加高效、群众更加满意。

一、转变职能,优化机构,重构街道服务管理新平台

依法明晰街道办事处职能定位,突出街道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推进街道职能转变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转变街道职能,优化组织机构,健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

(一)转变服务方式,促街道服务管理升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镇街职能转变深化镇街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强化街道推动发展和服务管理功能,突出党建工作、服务发展、自治指导职能,推进街道转变服务经济发展的方式。按照产业集约发展思路,打破行政区域局限,在全区成立三大“战区”,将街道原承接的经济职能交由“战区”统筹,街道工作重心转移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同时,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事费配套”的原则,将区级部门的部分审批和执法权限、执法力量下沉至街道,促进区、街道两级执法力量整合。

(二)精简编制机构,促街道组织精简高效。按照精街道强社区的原则,街道统一调配区级部门下沉街道工作人员,并将各类专干充实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清理整合各类非正式机构,实行“大科室制”,在保证机构编制总量不变、人员身份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党政综合、基层治理、建设管理、经济服务、公共服务等划分街道主要职能,综合设置内设机构,街道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1个减少至“5科1室1中心”,建立起扁平化服务管理的新型街道组织构架,为居民和驻街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三)优化窗口设置,促街道服务集成。科学设置“两站、一中心”。街道设置不少于800平方米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直接为群众提供就业社保、计划生育、卫生、民政、文化传播、人力资源等服务。街道辖区内,综合考虑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和党群服务中心位置,组团设置便民服务站和社会工作站,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各项公共服务和参与各项活动,实现居民办理民生事务不出社区,形成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中心、社区服务站为基础、社会工作站为补充的三级联动服务集成网络。

二、明晰权责,流程再造,创新街道依法运行新机制

依法明晰职能定位,厘清区级部门、街道和社区的权责边界,精准编制服务流程,形成权责对等、服务精细的街道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基层工作瘦身减负,服务提质增效。

(一)编制五项清单,街道权责更明晰。采取“三报、三审、三回、一公示”的方式,依法梳理区级部门、街道和社区的权责边界,形成5大权力清单,即《区级部门延伸街道主要事项清单》、《街道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事项清单》、《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村(社区)工作负面事项清单》、《需加盖社区印章事项清单》。取消106项区级部门延伸街道、社区工作事项,区级部门、街道和社区权责边界更明晰。

(二)再造一项流程,街道服务更精准。按照“服务事项、具体内容、承接主体、服务要求、相关材料”等,制定《区级部门延伸街道公共服务办理流程表》,再造区级部门延伸至街道公共服务流程。试点推行向社会力量购买区级部门延伸街道事务。制定《区级部门延伸街道主要事项绩效评估办法》,采取自评、互评、群众评、第三方评的方式,定期评估工作绩效,确保街道、社区服务精准。

(三)搭建三大平台,街道治理更智能。建立街道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涉及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主要依托信息平台统一办理,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受理、全人群覆盖、全区域网上通办。建立街道网格化管理平台,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建成集“数据处理、管理指挥、任务反馈、绩效考核、工作预警、安防调度”为一体的智慧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信息采集录入、问题分流督办、结果跟踪反馈、目标考核问效的“一站式网上运行”和“全链条可溯可控”。建立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凡涉及民生、惠民利民,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在平台上及时公开,倒逼部门和街道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打造阳光政务、阳光居务。

三、多元参与,协同共治,激发街道多元治理新活力

整合资源,健全党群组织,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队伍,引导居民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多元参与街道治理良好局面。

(一)健全街道党群组织。构建“区域化党委―社区党支部―网格、院落党组织―楼宇、社团组织、流动党员集中点党小组”党组织区域化组织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院落自治指导促进体系,促进街道社区良性互动。构建“区―街道―社区―院落”四级社会组织孵化体系,全域化对社会组织长期扶持和引导,孵化培育社会组织626家。全力打造街道和社区党群组织服务中心,先后投入1.21亿元,实现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二)创新基层协商机制。成立街道议事会,街道议事代表一般由本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代表、居民代表、辖区单位代表、社会组织代表、流动人口代表及特邀代表(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代表)等组成,共同商议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通过构建“三大平台(民主协商场所、民主协商组织、民主协商信息网络)”、落实“四项制度(书记召集制、民意委托制、恳谈听证制、八步议决制)”、开展“三维评价(定期自评、群众测评、星级评定)”,精心打造街道居民议事协商场所,创新街道协商形式、程序和监督评议模式,推进街道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实现居民议事有场所、有机构、有评价,成体系。

(三)全面推进总体营造。注重发挥街道统筹协调作用,壮大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队伍,夯实街道治理基底。健全校地、校企、社企等多元协同发展机制,探索项目负面信息清单,多元主体联   系会商,社会效益综合评价等办法,引导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活跃在街道治理领域,满足市民大众多层级、个性化社会诉求。成立区街道社会组织支持中心,开展以“三社善动”、“公益创投”、“志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总体营造行动。


 吴兴区是湖州市中心城区所在地,总面积872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现辖6个乡镇、12个街道,其中6个街道分别委托湖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湖州市太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管理。近年来,吴兴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按照“转变街道职能、优化机构设置、赋权社会力量、多元供给服务”的工作思路,优化街道服务资源配置,强化街道服务能力保障,创新街道服务供给途径,不断强化街道服务功能,提高街道管理效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强化服务职能,构建街道服务管理新机制

按照职能转变的要求,着力强化街道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构建街道服务管理新机制。

(一)“重心转移”,强化治理职能。进一步明确街道8项职能,即加强党的建设、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监督专业管理、动员社会参与、指导基层自治、维护社区平安。把街道从行政主体地位变为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主体,从单一的责任主体地位转变为组织、协调、监督的主体。弱化经济职能,从“抓经济”向“提供经济服务”转变,推动街道重心工作转移到“三个公共”上,即: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

(二)“一体两翼”,设置街道机构。按照“一体两翼”布局街道服务管理工作体系,“一体”即街道党委,“两翼”是指街道社会工作委员会和街道服务管理协商委员会。成立吴兴区社会工作委员会,由区分管副书记任主任,在各街道建立社会工作委员会,由街道党委书记任社工委主任,明确街道在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居民自治、培育社会组织中的主体责任。成立街道服务管理协商委员会,由市级部门、区级部门、街道辖区单位和街道共同参与,强化街道在属地事务管理的统筹协调能力,协商街道辖区内社会服务管理事项。

(三)“模块管理”,下沉四个中心。将原先集中在区级层面的综治、市场监管、城市执法、便民服务力量下沉到各街道,在街道搭建“四个中心”,即综治工作中心、市场监管中心、综合执法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通过统筹配置整合基层各类资源,构建权责清晰、功能集成、扁平一体、便民高效、执行有力的基层管理体制和机制。开设集人口计生、民政助残、财税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多个窗口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大厅,规范53项服务事项,全方位服务居民群众。

二、扩大多方参与,创新街道服务管理新供给

通过政策、经济等手段扩大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在街道服务供给中的作用,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优化服务供给质量。

(一)发展社会组织,扩大服务供给队伍。在现有的吴兴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在街道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集中孵化+网格培育”模式,对社会组织进行系统地培育和扶持,使之能运用社会工作理念有效承接街道服务管理中的部分职能。引入“长沙仁与公益”,培育“乐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创业孵化、项目研发、党建引领、公益实践等一系列活动,推动社会组织规模发展,形成互助合作、共建共享的社会组织生态环境。

(二)强化“三社联动”,提升服务供给品质。各街道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三社联动”实施细则,唱响“三社联动”的“联字诀”。拓展以小区、楼宇和院落为单元的自治模式,形成“道德门诊”、“群众说事室”、“社区党建服务联盟”、“ 平安面馆”等服务品牌。创新树立“双百助力、大爱公益”服务品牌,即“百名持证社工助力公益项目,百个公益项目助力街道服务”。通过街道、社工、公益项目的“串联”,推出“菜单式服务”+“私人定制”服务新模式,为群众提供“微民生”事务,提升服务供给品质。    

(三)推进政府购买,加强服务供给保障。建立财政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街道社会组织专项发展基金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保障机制。制定出台《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办法》、《吴兴区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梳理《转移事项目录》和《有承接能力的社会组织目录》。通过合同外包、项目委托和公益创投的方式,向社会力量(社会组织、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同时发挥市、区两级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动街道服务业发展,形成“以‘商’养‘社’”良性循环,增强街道社会组织自身造血功能。

三、搭建服务平台,开启街道服务管理新引擎

整合各类资源,依托统一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

(一)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人才队伍的互联互补。通过区、街道两级教育平台,强化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干部两支队伍建设。实施“1+4”计划,即以“社工人才培养计划”为统揽,采取在街道引进专业社工机构,在社会组织聘用专业社工承接服务,在社区引进社工专才,在志愿服务中推广“社工领义工”4项举措。建立社工成长纪实卡,进行跟踪培养,打造“N次方”立体培养机制,为专业社工人才的选拔设立人才“储备池”。搭建社区干部“同享共学”平台、师徒帮带舞台、岗位技能擂台,打造新常态下干部知识、技能多维更新升级版。推行“一人双岗”工作模式,每个社区工作者确定一个主岗,同时认领一个副岗,实行岗位双定、一人双责、业绩双考,有效推动社区干部由“一人一专”向“一专多能”转变。通过两支队伍服务能力的优势互补,提升街道服务管理的品质。

(二)探索智慧服务,实现人工智能的互联互补。实施“织网工程”,整合“12345政府阳光热线”、“12349社区服务热线”、“数字城管”、服务大厅民情意见箱等平台资源,建立区域联动、多元协同的街道治理基础数据库和智能化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以“智慧街道”信息平台为终端的“一中心五平台”的智慧街道信息平台,统筹街道公共服务网络资源,整合公共服务事项,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实现“一站受理、一门办理、一头管理、全域通办”。通过“社区e平台”,“社区e服务”等网络载体,打造网上搜集网下备案、网上问题网下解决、网上交心网下服务的网络“民生直通车”,实现智慧管理。  

(三)强化网格服务,促进多维空间的互联互补。积极拓展“网格化管理”的内涵及外延,推动街道服务管理触角全方位、立体式覆盖。以网格为单位,整合各方服务资源,形成党政主导、多方协同的服务管理体系。将更多的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纳入网格,实时采集网格内情况,实地服务网格内居民,实体化运作产生“网格+”效应,实现对网格内居民的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动态管理和服务。

来源:民政部网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区网格化治理需“厘清边界”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探讨
解读上海市委一号课题成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
探索┃江苏淮安:“信息化 网格化”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区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 全面推行“五个一”网格化模式 有效提升官渡区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