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安石与司马光亦敌亦友的一生


文|历史故事书
历史故事的搬运工

1

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佑元年,这一年的宋帝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春天,前宰相王安石溘然去世。

作为老干部的杰出代表,从仁宗嘉佑年间考中进士算起,王安石共伺候过四个皇帝、为官四十余年。这甚至超过了当时中国男子的平均寿命。

最重要的是,在神宗执政的前十年里,王安石作为宰相,在神宗赵顼的支持下,发动了那场著名的“熙宁变法”。就因为这场变法,王安石声名大噪。不过也因为这场变法,王安石得罪了不少人,影响了不少人的“进步”。

王安石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怎么样,毕竟王安石当了十几年宰相,门生故吏遍布朝中各个岗位,何况台上的那几位宰相、副宰相都是人家的学生,弄不好还没搞倒人家,自己的黑料就被人给扒出来了。

不过,现在他死了,有些人就蠢蠢欲动——当年不敢搞活人,现在搞搞死人也行嘛!

他们也知道,王安石这样的大人物,不是一般人能搞臭的。

于是,这些人,比如后来的大滑头蔡京,就去找王安石的政敌、现任宰相司马光“谈工作”。谈着谈着,来人不经意间就提及:“王安石这人不行!”

一听这话,司马光就笑,心想老子是写过《资治通鉴》的,这一辈子套路人的时候多被套路的时候少,还在老子面前耍心眼子。他心里虽这么想,可是脸上却装作完全不懂的样子,问:“怎么不行了?这不也轰轰烈烈干了十来年一把手嘛!”

来人一听有戏,就放开胆子继续说:“唉,司马相公,您可别提了!他干得那点事儿哪件是对国家有益的?说他是蛀国大蠹一点都不为过。”

听到这里,司马光才收敛了笑容,这人TMD忒坏,人家活着的时候你连个屁不敢放,现在刚死你就跳出来。这股子邪风不能惯,得给他刹一刹。

于是,司马光正色道:“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

意思是,你可别瞎说了,我虽然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是他的学识能力比你强多了。

司马光这一通训,下边人都不敢再说什么了。

这还没完,司马光还给当时的副宰相吕公著写了一封信:

介甫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光意以谓朝廷宜优加厚礼,以振起浮薄之风。

翻译一下就是,王安石一死,有些坏人肯定跳出来诋毁他,为国家社稷着想,我们应该请皇帝给他上封号厚葬,堵住这些宵小之徒的嘴。

果然,没过多久,朝廷根据司马光的建议,追赠王安石为太傅,谥号“文”。

2

其实,这并不是司马光第一次拒绝搞王安石。

作为仁宗朝最负盛名和风流倜傥的偶像组合——“嘉佑四友”的重要成员,司马光和王安石当年确实是当时大宋政坛难得的一股清流。作为好友的两人都胸怀天下、志存高远,都希望有一天能改变宋朝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

王安石比司马光小两岁,但是进步比司马光快不少。王安石当皇帝秘书知制诰的时候,司马光还是个御史。他就为司马光给朝廷写推荐信,在信中,王安石盛赞司马光“操行修洁,博知经术”“行义信于朝廷,文学称于天下”。

评价之高,翻遍二十四史无出其右者。

当然,司马光也很钦佩王安石。他对王安石的评价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矣!”

“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那时候王安石才刚四十啷当岁。司马光的意思是,王安石是旷古大才,不被任用则已,如被任用将可致四海波静,致天下太平。

这评价也很高!

只不过后来,两人政见不同,不得不分道扬镳了。即使如此,两人依旧惺惺相惜。

那年,王安石变法,就有人想借司马光的盛名,鼓动他弹劾王安石。没想到,司马光宁肯退居二线去洛阳编书,也不干这事。他甚至还放出话:王安石变法,没有任何私利,全是为君分忧,为国着想。

后来,弹劾王安石“十条罪状”的谏官吕诲去世,司马光在为其写的墓志铭里提到新法之害。有人就拿着这篇墓志铭去已经身为宰相的王安石那里告司马光的黑状。不料,王安石读完司马光的文章并不生气,反而赞叹不已,最后甚至还将其挂在了墙上,逢人就夸:“君实(司马光)之文,西汉之文也。”

可见,二人都将对方视为知己。

至于变法之争,正如司马光说的,“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王安石也说,“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目的是一样的,只不过方法不同罢了!

如果当时不是王安石上台,而是司马光被神宗重用,也许变法的就是司马光了!

3

王安石去世后不久,年老体衰的司马光深知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不顾苏轼、范纯仁等人的强烈反对,任用大滑头、开封府尹蔡京以最快的速度废除了新法中的重要一条——免疫法。

此时的司马光已经病入膏肓。高太后甚至准许他可以不参加朝觐,在家办公。但是,司马光认为“不见天子,不能视事”,还是拖着病体按时上朝。

为防止自己百年后变法派卷土重来,司马光继续打压变法派,将当时变法派核心人物蔡确、吕惠卿、邢恕、范子渊等人一贬再贬。

这些工作做完后,司马光重新改革科举制度,制定“科举十科”,以期接下来宋廷的选人用人制度能以选拔公正廉洁的旧党领袖为主。

做完这一切工作之后,天天加班工作的司马光终于累倒了。史载,司马光“因政体过劳,日益削瘦,竟致不起”。

弥留之际,司马光给副宰相吕公著写信道:“光以身付医,以家事付愚子,只国事未有所托,特以嘱公!”

不久,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十月,王安石去世后不足半年,宰相司马光病逝,从而结束了两人相爱相杀的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11从变法到变脸
司马光狂圈粉,连外国人都想挖墙脚!
刘小川《品中国文人》之王安石
沉沉勿推心 悻悻勿多口
轻轻的叹息 王安石之死
壮丽的荒芜事业——王安石变法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