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有掌握麦肯锡三叉树模型,才能真正练好口才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口才的认识还是很片面的。

第一种观点把说话等同于口才。有的人说,我们不是每天都在说话吗?不是每天都在不断地练习吗?难道这不是口才?为什么还要专门去学习口才呢?

第二种观点认为口才是天生的。他们说,那个东西学不来。铁棒经过努力,是可以磨成铁针,但木棒怎么努力,也只能磨成牙签,永远成不了铁针,因为材料不对,努力白费。

其实,认为口才就是说话和口才是天生的这两种观点都不对。

针对第一个误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曾经做过非常精妙的解答: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也没有说好过几句话。实际上,说话好像我们平时的骑自行车赶路,而口才却像杂技团演员的自行车表演,这两者之间的距离还是非常大的。想拥有口才、把话说好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针对第二个误区,笔者很想告诉大家的是,口才并不是一种天生的才能,它跟学习其他技能一样,比如,开车、游泳、画画、弹钢琴等等,也是靠后天刻苦训练出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那些能言善辩、语惊四座的演讲家、雄辩家。像林肯、马丁·路德·金、阿道夫·希特勒、李燕杰、彭清一、曲啸……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巨大成功的。

诚然,练口才不仅仅要刻苦,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因为科学的方法可以使自己事半功倍,早日成才。笔者也坚信: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每个人都会成为杰出的演说家。

说到口才训练方法,笔者突然想起一位学员自我训练口才的故事。他在报读本人举办的演讲口才班之前,每天都拿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那本书在深圳荔枝公园里面高声朗读,足足坚持了两年多的时间。直到有一天,公园里的一位清洁阿姨实在看不下去了,她说:'小伙子,你就别练了,好不好?我听你朗诵都两年多了,还是老样子,一点改变都没有,一直这样练下去,有意思吗?'

从刚才这个真实的故事可以看出,学习口才首先是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同时也必须选择最佳的训练材料,否则,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让自己失去学习口才的信心和兴趣。

一、麦肯锡好口才三叉树模型的主要内容

既然讲到了口才训练,那哪些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呢?我们应该先从哪种方法开始训练呢?为了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个非常经典的理论――《麦肯锡三叉树模型》(见图0-1)。

图0-1

麦肯锡是一家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很多咨询顾问需要面对客户进行演讲,于是,新员工进公司之后,都必须系统地学习《金字塔原理》和《三叉树模型》。我相信大家对芭芭拉·明托发明的《金字塔原理》已经非常熟悉了,该理论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更有逻辑性,该理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但是,大家对基恩·泽拉慈尼所提出的《三叉树模型》还不是很了解,甚至可能还是第一次才听说。所以,笔者决定把这个模型推荐给大家。

如果说《金字塔原理》能提高我们表达的逻辑性,那么,《三叉树模型》则提高我们的表达水平。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表达的依据,即一个咨询顾问为什么能够做出这样的结论和相应的方案,源自于他亲眼看到的、亲耳听见的、并结合自己思考的结果。第二部分为表达的支撑,即支撑着一个咨询顾问在客户前面侃侃而谈的是:过人的胆量、激情的声音和专业的形象。第三部分为表达的水平,即想真正地提高一名咨询师的表达能力,必须循序渐进,先从朗读开始,再过渡到说话、评论,最终达到演讲的水平。

下面,笔者决定结合个人实战经验对这个模型进行详细的讲解

1、表达的依据

表达是需要依据的,曾经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古时候,曾经有某位秀才三次到省城赶考,都没考中举人。他的老婆对此非常不解,责怪他说:'难道你们男人写文章有我们女人生孩子那么难吗?真是的。'这位秀才叹了口才回答:'老婆啊,你根本不知道,你们女人能够生孩子,是因为你们肚子里有货!现在我呢?肚子里没货。所以,还没考上。'

这段轶事很精彩,它间接地告诉我们:演讲跟生孩子一样,它是需要有'货'的,如果没有'货',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既然如此,那演讲的'货',也就是演讲的内容或者说表达的依据是怎样得来的呢?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笔者想再次借助一下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见图0-2)。

图0-2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过程是这样:信息通过感觉和知觉这两条途径输入了大脑之后,再经过记忆和思维这两种方式进行处理,最后以语言等形式输出。也就是说,认识过程一共分为三个阶段,感觉和知觉为输入阶段,记忆和思维为处理阶段,语言为输出阶段。

大家看到了没?第三个阶段才是语言输出,至于输出的语言是否精彩呢,它取决于前面的两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中,所谓的感觉和知觉,说白了就是细心体验生活,认真观察事物的意思。就像一名咨询师一样,不但认真倾听老板的倾诉,还需要细心观察员工的举动。因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看别人看不到的深度和广度,说别人说不出的境界和内涵。

在第二个阶段中,它还继续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记忆,意思是,我们观看过的场面,倾听过的讲话,最好能记下来。因为只有记下来,哪怕仅仅是记住其中最重要的那部分,我们才有东西好说。

第二个环节是思维,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演讲时不仅要列举曾经看过的、听过的信息,而在这其中,还需要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比如,在内容总量上,哪些材料是不需要的,哪些材料是需要压缩篇幅的;在内容整理上,哪些材料需要分门别类的,哪些材料需要打散之后再跟其他材料重新组合的;在内容安排上,哪些材料需要萃取精华的,哪些材料的次序需要重新安排的等等。为什么要如此'折腾'呢?因为只有信息被处理妥当之后,才会显得更有逻辑性,才会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就像一名咨询师一样,如果不把资料整理成符合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是很难说服客户接受他的方案的。

总之,要想训练自己的演讲能力,如果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无非是要训练这四大能力:观看能力、倾听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讲,主要要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自我提升:

1)看到

我们都知道,人往往都是有感而发的。如果观察事物时越专注,自己的体会也就越深入,所发表出来的言论也会越深刻。同时,如果观看的对象越不同,供自己选择的材料也就越多样,所发表的言论的涉及面也会越广泛。所以,对演讲者来说,必须多看、多看、再多看。因为这既是一种基本素养,更是一项长期修行。既然如此,那我们演讲者应该如何'看'呢?应该看哪些东西呢?笔者的建议如下:

从深度来讲,'看'的程度有三级。依次为:粗阅,也就是粗略地看、选择性地看;浏览,也就是普通的看、正常速度地看;还有端详,这个是仔细地看、反复地看。

为什么会有三种情况呢?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我们只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的、而选择不同的'看'法。

从广度来看,'看'的对象有五种。依次为:图书、图画、影像、风景、场景。

一般来讲,图书作品是我们观看的重要对象,因为大多数书籍属于益智类,差不多荟萃了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经验。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的书籍属于消遣类,供我们打发时间的。

图画包括绘画作品、书法作品、摄影作品等,这类作品可以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培养我们的美育。

影像有纪实类、虚构类(电影和连续剧)、教学类等三大类,这类作品比较直观、交互性较好。所以,我们对其信息的获取也比较便捷。

风景指的是我们在旅途上所看到的各种景象,它可以开拓演讲者的视野,陶冶我们的心情。

场景指的是我们所经历过的重要事情。这个对我们的成长帮助更大,人们不是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经万种事,经万种事不如见万个人。'吗?

总之,在这五种对象中,总体来讲,前面三种的吸收,是间接经验的增加;后面两种的获取,是直接经验的积累。分开来讲,阅读图书,可以增加我们的学识;欣赏图画,可以提高我们的赏识(这里指的是欣赏的知识);观看影像,可以提高我们的知识;欣赏风景,可以提高我们的见识;经历场景,可以增加我们的认识。

2)听见

尽管说,我们了解世界,大约有90%的信息的获取来自眼睛、来自看。仅有10%的信息的获取来自耳朵、来自听。但是,这个'听'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笔者想在此对其做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从深度来看,'听'的程度也有三种:随听、选听、聆听。随听就是随意听一听,不是很专心、很用心的样子;选听,就是有选择性的听,并没有听完全部的意思;聆听,指的是认真地听、细心地听、反复地听等意涵。

在这里,前面两种'听',笔者相信大家都容易理解,比如,有些内容,你觉得用处不大,就随便听一听,或者选其中某段听一下即可。那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某些声音,需要我们反复地听和仔细地听呢?

这是因为演讲是口耳之学。当耳朵没有经过长期而且系统地训练时,它的分辨能力可能不够专业,所获取的有声信息可能会不够全面,于是,就影响到了自己表达效果。所以,无在音准方面或者意会方面,想让自己达到专业水准,是必须下苦功夫的。

在音准方面:比如,你想学习某种语言并要求做到语音标准,或者想模仿某位名家的风格并要求做到语调一模一样,那你就必须重复听某段作品上百次不可。并且,年龄越大,特别是年龄已经大于22周岁者,需要听的次数越多,因为心理学对此研究的结论是:人对语言的敏感期为0-6岁,弥补期为6-18岁。

在意会方面:有时候,某些话,是需要我们认真地聆听,才彻底悟透它的背后究竟表达了什么意涵、彰显了何种思想。

从广度来看,'听'的对象有三类。依次为:听书、听节目、听新闻。

听书是看书的另一种形式。客观地讲,有声书籍的优点非常明显,首先是朗读者语音标准、声音好听,会给人一种美的体会。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不能快听。它不像纸质书,阅读者可以自己把控阅读的节奏。

听节目的内容很广泛,它还包括听音乐、听戏曲、听相声、听评书等。这些节目虽然不是演讲者非常需要的,但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增加我们的文艺素养。

听新闻是获取最新信息的一种效果特好的手段。所以,作为演讲者,我们应该培养长期听新闻的习惯。

3)思考

当外部信息经过'看'和'听'这两条途径被吸收进来之后,我们的大脑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的,而这部分的工作就叫做'思'。

所以,这里的'思',指的是思考。也就是思考着怎么做、才能把信息整理得更有条理性的意思。笔者认为,'思'依次分为四个阶段,现一一介绍如下:

①选材:其实,我们从外部收集的信息(也就是材料)还是挺多的。但是,并不是任何一种都需要;另外,由于篇幅的限制,根本也不需要这么多。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进行取舍了。怎么选取呢?原则有四个:必须符合主题、必须真实可靠、必须典型、必须生动。

②搭架:所谓的搭架,就是给演讲稿勾勒出一个大致框架的意思。一般来讲,它包括两部分:一是体量。意思是演讲者需要演讲过长时间、而这篇演讲稿到底要写多少字?二是结构。演讲稿的结构一般由题目、开头、正文、结尾四部分组成。

③定路:定路就是确定演讲稿的写作思路,即演讲稿主体部分的写作思路。写作思路大体上有三种: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再总。至于常规思路呢,一般为总分再总。像麦肯锡咨询顾问写方案时所采取的金字塔结构,就属于总分再总思路。

④填料:这部分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演讲稿框架的需要和写作思路的要求,将精选出来的材料,填充进去。当然,在填料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两步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一种是增减,即根据演讲主题的需要,哪些材料是需要扩充的,哪些材料是需要压缩的,哪些材料是干脆不要算了的。一种是重组,也就是把两种材料分别打散之后,每一种材料只摘取其中的一部分,再重新组合成符合演讲主题的新材料。

总之,填料工作做完之后,演讲稿的初稿就出来了。我们已经有表达依据了,已经有内容可讲了。

2、表达的支持

上文我们已经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讲解关于表达的依据,也就是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获得精彩的演讲内容。

但是,我们别忘了,光有好的演讲内容还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个并不能保证你的演讲肯定会出彩。

曾有演讲大师是这么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的:演讲缺少了激情,再好的内容也是花瓶。

所以,我们还是要认认真真来对待'有时候演讲技巧比演讲内容更重要'这个问题。

那在口才训练的过程中,在演讲技巧方面,也就是在表达的支持上,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胆量、声音和形象这三大方面来提高自己。

1)胆量

可以这么说,作为演讲者,胆量够大才行,如果一上台就心里紧张得不要不要的,那就会影响到演讲的效果了。

既然如此,那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紧张呢?笔者认为,提高胆量训练要经过三关:

第一关是敢说。也就是当众演讲时,你必须落落大方地站在公众的面前,在大家火辣辣的眼睛的'关怀'下,鼓起勇气,说出你心中想说的话。为什么有些人在台下时候,可以心平气和地跟别人聊天,而在台上却胆小如鼠了呢?归根到底,这都是心理素质的问题。其实,想突破恐惧关,不是很难。只要深刻理解恐惧的形成原因,并为之付之行动,经过十来次上台演练后,你就会敢说了。

第二关是自信地说。也就说,这个时候,你站在大家的面前,已经不再紧张了。但这时的你,也许还有某些顾虑,只能说几句话,不能说很多。并且说起来,有卡壳、啰嗦、逻辑很混乱的现象。

不过,这些你先不管,你要'目中无人'地说出你的观点,不管怎样,也要把心中想说的话,毫无保留地说出来了。

第三关是有分享欲地说。也就是说,你必须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来跟大家分享。例如:有一位摩托罗拉的中国大区经理,在给新业务员做演讲时,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各位伙伴:大家下午好!八年前,我跟在座的各位一样,也是从一名普通的业务员开始我的职业生涯的,经过几年的锻炼后,现在我已是一名年薪100万的大区经理。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话题就是:如何从一名新业务员成为一名成功的大区经理?希望我今天的演讲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相信在座的各位,八年后,比我更加优秀。'

为什么要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跟听众分享呢?因为你对它最熟悉,所以你肯定能讲好它。

说完这三关之后,最后总结一下,在心理素质方面,我们必须明白,演讲的最高境界是'点燃自己,引爆别人'。而在演讲过程中,听众是冷却的冰,演讲者是烧红的铁,不是铁让冰沸腾,就是冰让铁冷却。所以,演讲者不但要给予听众,更重要的是感染听众。

2)声音

有名家说,声情并茂是演讲者在表演方面的最高境界。此话不错,但是,怎么训练才能让自己做到以声达情,以情感人呢?笔者认为,这个还需要从声音的三个维度来提升自己。

首先是音准,即语音标准的意思。

其实,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北京,那他的普通话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如果一个人出生在南方还一直在南方工作,那他讲话就可能带有南方的口音了。比如,湖南人, f、h不分;江西人, l、n不分;而广东人,不但平舌音、翘舌音不分,连前鼻音、后鼻音也不分。

想纠正读音,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第一步,先找出自己到底有哪些音节读不准。怎么找呢?请来普通话标准的朋友,将《汉语拼音方案》上面的21个声母、39个韵母、399个音节、4种声调分别读给朋友听,让朋友指出错误的地方。

第二步,购买有声读物,将光盘上的音频素材拷贝在手机里面,天天听自己读不准的那些音节。可能刚开始跟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发音跟范读者的发音也差不多。但是,坚持听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差别越来越大了。于是,当耳朵灵敏之后,自己的发音也会慢慢地修正过来了。

其次是音美,也就是声音优美的意思。

尽管说,声音是否好听,多半取决于声带。因为声带是先天的,比如声带的长短、厚薄、表面光滑度等这些参数基本上是固定的了。所以,想通过后天的训练去改变自己声音的音色,确实有点困难。

不过,除了音色这个指标之外,想让声音的其他方面变得更好,像音量、音高、音长、共鸣准等,通过后天的训练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比如,说话总是软绵绵的,既没有震撼力,也没有穿透力,半点激情都没有,一提高声音就上气不接下气,觉得快累得不行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深度呼吸训练这种方法来解决。

再如,说话声音偏小、既不响亮,也不洪亮,说白了就是一点共鸣感都没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发声训练来改善。

最后是调美,也就是语调优美的意思。

语调最能体现演讲者的情感,基本语调有停顿、快慢、重音、抑扬等4种;特殊语调有倒抽、喷吐、深叹、虚声、颤音、拖腔、笑言、泣语、沙哑、尖声等10种;综合语调有激情、抒情、煽情等3种。而这些语调都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掌握的。

3)形象

在这里,形象指的是态势语言。它还包括仪表、身姿、手势、表情、眼神等五大方面。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它包括身材、相貌、服饰、妆容等外在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综合体现出来的气质。

不可否认,仪表对演讲者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礼仪素养。如果演讲者以出众的身材和优雅的仪态出现在观众面前,肯定会给观众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能很自然地缩短演讲者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赢得观众的关注和尊重。

身姿,是指人的自然形体在空间的形象展现,它由头部、身躯、及双腿三部分动作组成,具体动作名称包括坐姿、站姿、走姿、蹲姿等四种。但在演讲中,最常用的是站姿和走姿这两种姿态。

手势,也叫手势语,它指的是人们运用手臂(包括手指、手掌、拳头、肩臂等)的运动变化来显现事物、表现情感和体现意义的一种态势语言。

可以这么说,在所有的态势语言中,由于手势的使用频率最高、活动幅度较大、活动最方便、表达最自由、形态变化最多,因而它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最强,最能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

演讲者一般是根据演讲内容的需要,来选择以手臂上哪个部位为主来做手势的。而使用最多的应该是手指、手掌、拳头这三大类手势。

表情,是指个体情绪或者情感的外在体现。

人类的表情有很多种,但在演讲中,常用的表情有八种:依次为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厌恶、轻蔑等。

眼神。也称目光语,它指的是眼睛的神态。

对于一名演讲者来说,眼神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情感的外露,更重要的是风采的展现。如果演讲者能善于使用目光语,那他的脸部表情会显得更加熠熠生辉,更容易让他跟观众交流,并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注:上面所列举到的关于身姿、手势、表情、眼神等方面的训练方法,会在后面的章节中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3、表达的层级

有了精彩的演讲内容(即表达的依据),也有了高超的表演技巧(即表达的支持),那接下来的这场演讲应该是语惊四座、技压群芳了吧!

理论上,可以这么认为。但事实上,这个过程还是挺漫长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表达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更重要的是,这个表达水平是分等级的,我们最好是依着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去攀登。

经作者总结,表达的水平一共分为如下四个层级,依次为朗诵(入门级),讲话(初级),评论级(中),演讲(高级)。

1)朗读

为什么要把朗诵列为表达能力的入门级,因为演讲能力的提升必须从最基础开始,而朗诵就是锻炼基本功的最佳方法。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说家在舞台上是那么的无比耀眼、是那么的光芒四射,时而慷慨陈词,时而深情诉说,时而快速高声质问,时而缓缓低沉叙述。总而言之,舞台上那些演说家跟我们平时说话的语调很不一样,他们的爆破力和感染力也远远超出了我们平常人的想象。

其实,我们别忘了。他们的语调能够如此抑扬顿挫、表情也无比丰富夸张,跟他们早年的刻苦训练和平时的坚持演练是分不开的。

就拿我们著名演说家李燕杰教授来说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他的演讲已经风靡全国了,所到之处,场场爆满,深受听众的热烈欢迎,被尊称为亿万年轻人的精神导师。而他将自己的演讲稿结集出版之后,也被读者疯狂抢购,一度达到了洛阳纸贵的地步。

但是,当真相被说出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因为李燕杰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时候,就已经对朗诵产生浓厚的兴趣了。他几乎是天天都在诵读经典名篇和名家佳作,比如,像叶挺的《囚歌》、高尔基的《海燕》、诸葛亮的《出师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作品,老早就被他背诵得滚瓜烂熟了。

所以说,朗诵好的人不一定能成为演说家,但演讲家必须拥有深厚的朗诵技巧。因为如果连读都读不好的话,那就谈不上说、更谈不上演讲了。

2)说话

值得声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说话,是指当众讲话或者现场说话等意思,它跟我们平时所谓的聊天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家一起聊天时,没有主题也无所谓,你我可以聊各自喜欢和熟悉的话题,并且话题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都没人管,可以没有条理,只要大家能听懂就行,可以用日常通俗的语言来交流,没人说你没文化……而当众讲话却不一样,首先要了解讨论的主题是什么,必须按照某些规定来发表意见,不能随自己高兴而任意发言,表达要做到准确、简洁,不能用使用方言或者观众听不懂的俗语、暗语等,如果有人反驳与质疑,你能够补充或者加以说明……

大家看到了吧!当众讲话跟平时聊天根本不是一回事,它毕竟属于表达能力的初级水平,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同时,我们需要进行当众讲话的场合还是蛮多的。比如,头脑风暴研讨会上,公司的周会、月会上,年工作计划、年工作总结会议上。

所以,我们必须拥有这种技能。

既然这种能力如此重要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快速掌握它呢?笔者的建议如下:

第一步。在参加会议之前,先根据会议通知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讲话主题,并将要讲的要点一条一条罗列出来。之后,编排好这些要点的先后顺序,以讲话大纲的方式记在工作笔记本上。

第二步。参加会议时,打开工作笔记本。如果听到其他同事有价值的观点,就在记在讲话大纲的旁边。可能有时候,还需要一边记录一边修改自己原先拟好的讲话大纲。

第三步。轮到自己发言时候,不用着急,依着修改好之后的讲话大纲的先后顺序,慢慢地向各位同事说出自己的观点。

总之,笔者认为,当众讲话能力的提高,也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而会议发言是最佳的训练途径。

3)评论

如果说,当众讲话是把自己的个人观点、个人想法,有条理地向他人讲出来的话,那评论跟它就有点不一样了。无论是新闻评论、财经评论、体育评论、电影评论、读书评论等,它都是以原对象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而所发的评论性讲话。

所以说,相比起当众讲话,现场评论的难度会更大一些,毕竟现场评论属于表达能力的中级水平。

不过,想做好一场评论,也不是很难的,它的通用模板如下:

①概括要点。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评论不是复述。所以,我们无需浪费口舌对评论对象进行详细的介绍。另外,既然是评论,相信看过评论对象的人都知道它的大概内容了。所以,我们仅摘取其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观点就可以了。

②选取角度。一般说来,同样的评论对象,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所以,评论者必须学会分辨,然后再选取适合自己发表评论的角度。另外,现场评论切忌长篇累牍,因为如果评论的篇幅太长的话,就不是评论了,而是论述了。

③提出观点。其实,针对原作品进行评论,并不一定要求有石破天惊的高论才可以,而是有观点明确的言论就行。比如,某种现象,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这个鲜明的观点必须摆在前面。之后,你再针对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证。总之,观点一定要明确,不能出现模糊两块、两边骑墙的情况。

④阐述观点。即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的意思。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这个阐述,不是指随意发表的言论,而是指进行严谨的评论。什么是严谨的评论呢?就是拿出典型的事例和科学的数字进行说明和论证,尽量让别人认同你的观点。另外,我们还须明白:所阐述的观点只能是一个,不能出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西天'的情况。

⑤格式适合。不可否认,评论跟议论文还是有些类似,都是由标题、开头、正文、结尾组成。所以,现场评论的写法也大致有三种。一是观点直接摆在前面;一是先评论再亮出观点;一是一边论述一边说明观点。到底要选哪种方式呢?具体要看个人的喜欢了。

⑥表达简练。刚开始做现场评论的初学者,往往喜欢长篇大论,结果,听众听了半天也搞不清楚他到底在说啥。主要原因是,他的分论点太多了,把听众整蒙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控制整个篇幅。一般来讲,我们必须把评论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也就是评论内容大约是800-1200字即可。

4)演讲

完全可以这么说,演讲就是表达能力的最高水平。它不但要求表达者具有超强的表现欲,能把握听众的心理、知道听众想听什么。同时,还要求表达者具有非常的表演天赋,像什么仪表得体、身姿优雅、手势潇洒、表情丰富、眼神到位等等,他都能做到;像什么音准、音美、调美等等,他也掌握得也很不错。更重要的是关于演讲内容,也就是所谓的演讲稿,他也写得非常棒。完全可以做到:主题深刻、材料新颖、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文字生动。

不过,上面所讲的,都是一些概括性的总结。如果要具体一点来说明,也就是说,什么样的表达才能达到演讲的要求呢?其评估指标如下:

※言之有心

所谓的言之有心,就是很用心地去演讲。其一是同理心,能从听众的角度出发,善于把握听众的心理;其二是自信心,对自己的演讲很自信。具体表现为̶――

在公众面前,能从容不迫、畅所欲言。

演讲时,能完整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没有忘词的现象。

面对陌生客户、异性朋友、上级领导、权威人士,说话时不受到影响。

演讲时,碰到刁难者,有抗干扰能力,能hold住整个场面。

知道听众想听什么样的话,不说引起听众不高兴的话。

能及时观察到听众的表情变化,并为之调整自己的演讲内容。

※言之有势

所谓的言之有势,就是演讲时有声势、有气势。具体表现为――

声音:演讲时,音量洪亮,有共鸣感、有穿透力、震撼力。

语速:演讲时,节奏合理,富有变化,能快能慢,特别是快速时,有一股排山倒海之势。

语流:演讲时几乎没有或者很少有卡壳现象。

语调:演讲过程中,能恰当运用重音、停顿、抑扬等常用语调,低音时,能引起听众动容;高声时,能使听众兴奋。并能长时间得到听众的关注,随时引发现场高潮。

语音:普通话比以前更加标准,吐字更加清晰、圆润、有力。

※言之有情

所谓的言之有情,就是整个过程中充满着感情,表情丰富,肢体语言恰到好处,有抒情,也有激情,具体表现为――

能主动恰当地运用多种目光与台下的观众交流。

手势等肢体动作自然协调、表意准确、潇洒有力。

能准确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例如,微笑、兴奋、忧郁、愤怒等。

※言之有物

所谓的言之有物,就是整个演讲中,有思想、有内容、有东西,而不是空洞无物什么都没有。具体表现为――

言之有序,即演讲内容,条理性很好,而不是杂乱无章。

言之有章,章就是章法,即演讲内容,详略得当、紧扣主题、构思周密、见解深刻、角度独特,听众愿意听,而不是懒婆娘的缠脚布—越长越臭;也不是博士卖驴—写完三张纸没出现驴字;更不是八十寿星练琵琶——老生常谈。

言之有趣,即演讲中,用词生动活泼、幽默有趣,让听众过耳不忘,而不是枯燥乏味,如同嚼蜡。

言之有理,及演讲时,所表达的观点有根据、有道理、说服性强,而不是歪理邪说,更不是胡说八道。

※言之有用

所谓的言之有用,就是话说出去后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对自己有用。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能迅速构思,张口就来,将自己的想法、观点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时演讲内容还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场合的要求。

对听众有用。也就是别人听完自己的演讲后,能从中得到某种启发,或者能从中悟出那些道理。

上文已经详细地介绍了 《好口才学习效果的评估标准》,那接下来就应该言归正传了,也就是,我们应该设置什么样的训练课程,才能让自己达到上文的要求呢?

想知道本系列训练课程,请各位继续往下看!

二、好口才课程体系

介绍完好口才模型之后,接下来,我们继续介绍针对该模型而设计的系列训练课程。

笔者认为:好口才自我训练的课程体系包括如下两大块(见图0-3)。

图0-3

1、基础课

基础课一共有三节,依次为练心、练声、练形等。

第一节课,练心。即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它还继续分为两个情况:一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让自己能够落落大方地站在公众面前,很自信地、甚至很有表现欲地讲出自己在台下已经想好的话。一是通过一些特殊的训练方法,提高自己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了解听众的心理,说出听众想听的话;同时,还能让自己把控好整个场面,善于跟听众互动,并在适当的时候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第二节课,练声。即训练自己的声音。在这里,也是通过一些很好的训练方法,让自己的声音更加悦耳动听,富有共鸣感;让自己的语音更加规范,字正腔圆;让自己的语调更加抑扬顿挫,很有吸引力。

第三节课,练形。即打造自己的专业形象,它还继续分为五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让自己的衣着更有品味。二是通过某些特训方法,让自己的身姿优雅,举止大方。三是通过相关肢体动作训练,让自己的手势更加潇洒,更有感染力。四是通过特殊的训练方法,能快速调动表情肌,让自己的表情更加丰富。五是通过一系列的转眼练习,让自己的眼睛更加明亮,更能吸引住现场听众。

2、专业课

专业课一共有六节,依次为练看读、练看说、练听说、练看评、练思说、练思讲等。

看到这样的训练专题,可能有朋友就疑问了,前面不是说得好好的,要多看,多听,多思考,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前面确实是那么说的。但是,如果以'看、听、思'为专题去训练的话,那就不好搞了。因为那三个题目实在太大了,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根本找不出与之对应的训练方案和训练方法。

所以,笔者决定把表达的依据――'看、听、思'和表达的层级――'读、说、评、讲'结合在一起,这么一来,不但能让我们找到相应的训练方案和评估手段,更重要的是还能让我们的训练循序渐进、稳步前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好了,大家都知道专业课是怎么设置出来的了,那接下来,笔者就对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课,练看读。即训练我们一边看某材料一边朗读的能力,或者看完某材料之后凭着记忆将其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的能力。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练看读是有要求的,那就是我们不能读错任何一个字。

第二课,练看说。即训练我们看完某材料之后,能说出它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在这里,我们要明白,练看说跟练看读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练看读,必须准确无误地将原材料逐字逐句读出来才行;但练看说,能将原材料中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就可以了,并没有要求达到一字不漏。所以,训练者可以忘掉其中一些自己认为不重要的内容,也可以增加一些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东西。

第三课,练听说。即训练我们听完某信息之后,将它叙述出来的能力。可以这么说,它的要求跟练看说一样,不需要按照原话百分之百地叙述出来,能抓住重点就行。既可以遗漏一些不重要的内容,也可以增加一些关于自己的见解。

第四课,练看评。即训练我们在观看某个场景时,一边叙述一边评论的能力,或者看完某种东西之后,再对其做边叙边议的能力。总之,这种训练方法,重在议论,而不是在叙述。它不同于上面的练看说和练听说,它比前面的三种训练方法更高级。

第五课,练思说。即训练我们的当众讲话能力,也就是根据说话主题的要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将自己内心想说的话,有逻辑、有顺序地说出来的能力。大家看到了没,练思说,又比前面所有训练方法更加高级了。它不给训练者提供任何材料,只给一个主题,让训练者自己构思、自己发表讲话。

第六课,练思讲。即训练我们的当众演讲能力。完全可以这么说,这个是最高级的训练方法了。它是根据演讲主题的要求,自己拟定题目,自己设计大纲,自己写演讲稿或者拟好腹稿,然后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地把这些内容完美地呈现在听众的面前。

所有的课程都介绍完了,笔者最后决定把这九堂课程与其相对应的训练方法以一张图的方式展现如下(见图0-4),让所有朋友提前知道接下来的章节会涉及到那些具体的训练内容。

图0-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口才训练和演讲(精选16篇)
演讲与口才的四步训练法
小学生口才与演讲教案
如何撰写演讲稿?
演讲策略、步骤、训练和技巧大全
幽默使演讲结尾更富情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