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懂战略的老板搞不好企业,3个阶段,6个原则一定要做到

开一家公司并不难,有魄力有资金就能注册一个,但是能活下来并且发展壮大,这就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了,这里面最大的关键就是老板的能耐,准确地说是有没有远见卓识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

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而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如果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而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此外,战略也表现为企业在竞争中采用的一种计谋(Ploy)。这就是企业战略管理的5P模型。

战略可分解成逻辑上紧密联系的三部分——“质疑”、“探思”、“求解”(简为“疑、思、解”)。也就是战略管理的3个阶段。

1.疑:学会提问——三问题

“业务是什么”涉及现状描述,“应该是什么”事关目标定位,“为什么”引出选择依据。

三问题的核心是“为什么”之问。持续巧问多个“为什么”,可以引发对于现状及目标存在理由的真正思考。

例如:在现实中,许多人为“赚钱”而办企业,而结果却有人赚有人赔。对此,如果能够学会正确地发问,在办企业时特别思考一下“为什么能赚钱”这一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为什么办企业”——“赚钱”这样的问答上,也许就更容易导出正确的结论。

2.思:弄清前提——三假设

战略分析从探思入手,而探思的核心在于弄清前提。对于战略三问题的回答,所代表的也就是此类基于有限信息与主观判断作出的假设。所以,弄清前提的要点就在于对假设所依据的各种信息进行论证。

以生产铅笔的企业管理为例,就“为什么觉得业务是,或应该是生产铅笔”而言,可能得到的回答是“能赚钱”。但若接着问“为什么?”也许回答“铅笔有市场”(环境假设)。再问“芯片也有市场,为什么做铅笔而不做芯片?”可能回答“我们做不了芯片”(实力假设)。再继续问“有市场也能做的也许还有很多,为什么选择铅笔?”或许能得到回答“做铅笔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使命假设)。

以上分析表明,回答战略三问题所涉及的是外部环境、使命目标、内部实力三假设。考虑到人们对于现实的认识是由各种假设构成的,假设决定认知,认知影响决策与行动。在战略分析中,需特别关注提出战略三假设的最终依据到底是什么,这才是战略决策的真正前提条件。对于这些前提条件的错误判断,是导致许多企业战略决策失误的最根本原因。

就环境假设而言,可以泛指企业对于外部的社会、市场、顾客、技术等因素的认识与把握。

就使命假设而言,涉及了对于企业长短期发展前景,与目标定位等方面的考虑。

就实力假设而言,它与企业对于自身内部实力的正确认识相关。

应该说明,对于战略三假设,既需要符合实际、相互匹配,更需要动态调整、适时修正,以形成上下共识、积极投入、灵活适应的企业生态。

3.解:寻找对策——三出路

许多貌似先进的东西,常常是老话新说、空话实说、糊话乱说,听起来新鲜、瞧起来时髦、做起来热闹,至于真正实施效果如何,则谁都不知道!

战略操作就是一个寻找对策的求解过程。最终导出的对策应该符合战略三假设,能为企业从“现状”向“目标”过渡提供思路、方法与途径的指导。

战略操作关键在于根据各自的战略三假设,导出切实可行的战略三出路——特色、取舍、组合。

特色是指以独特性赢得顾客,也就是做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活动,或以不同于对手的方式,完成类似活动,以特别的活动能力为基础,创造独特的、有价值的地位。具体来说,创造特色可从产品或服务、顾客群体、满足顾客途径三方面展开。

取舍,即权衡抉择利弊得失。战略取舍基于这样三点:一是决策者及企业的资源、能力、时间有限,只能结合特色建设作出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只有围绕自身特色作出取舍,才有可能使竞争对手欲学不能,若想仿效就会鱼和熊掌难兼得。三是让人活,自己才能活,取舍在为他人留有生机的同时,可为自身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组合,就是使多个环节配合默契。通常情况下,企业的顾客服务及生产任务活动都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采取加强各环节有机组合的做法,有可能实现以普通员工构建优秀的团队,用平凡的工作创造非凡的业绩,从而为企业带来整体战略优势。组合可以从群体力量、市场网络、竞合资源三方面的各自内部与相互之间的协同入手展开。

以上是战略管理的总体思路,落实到实施上,还需要遵从6大原则:

战略管理的六大原则

(一)适应环境原则

来自环境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方向。战略的制定一定要注重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互动性。

(二)全程管理原则

战略是一个过程,包括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与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互为支持、互为补充的,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阶段,企业战略管理都不可能成功。

(三)整体最优原则

战略管理要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来处理,要强调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战略管理不强调企业某一个局部或部门的重要性,而是通过制定企业的宗旨、目标来协调各单位、各部门的活动,使他们形成合力。

(四)全员参与原则

由于战略管理是全局性的,并且有一个制定、实施、控制和修订的全过程,所以战略管理绝不仅仅是企业领导和战略管理部门的事,在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中,企业全体员工都将参与。

(五)反馈修正原则

战略管理管理涉及的时间跨度较大,一般在五年以上。战略的实施过程通常分为多个阶段,因此分步骤的实施整体战略。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环境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此时,企业只有不断的跟踪反馈方能保证战略的适应性。

(六)从外往里原则

卓越的战略制定是从外往里而不是从里往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企业战略管理与策略创新8原则
【专栏 丨 谢力】COSO-ERM(2017)解读(三)战略和目标设定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活着》:求解三出路
任正非首席管理科学家:华为为什么要做市场领导者?
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