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练琴·公开课」第一期回顾:梅纽因琴童家长的教育方法论

本文是「一起练琴·公开课」第一期的文字版回顾(内容有删减)。注意,文末有彩蛋哦!

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梅纽因琴童的家长吴骏来做分享。这次分享音频版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公开课回放

(分享以图片、文字、语音的形式进行,回放全都可以看到)

吴骏,1974 年生于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士,大学国际关系史硕士。阅历丰富,在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工作八年,作为援疆教师在伊犁师范学院教授英语半年,2009 年至 2011 年在英国贵族中学荷姆斯学院教授中文一年半。因伴随自己的孩子在英国学习,有机会观察英国的音乐教育三年。个人译著有《战争中的航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内部出版物,30 万字。2013~2017 年为《琴童》杂志连续撰稿共六十篇,合计 16 万字,涉及音乐教育的多个方面。关于音乐教育和外语教育的多篇译文见于各类媒体,包括纸质媒体和新媒体。

吴骏的儿子 — 吴韵喆,在 2010 年全奖考入梅纽因,全世界著名的小提琴顶级名校。是名副其实的小提琴神童。

(吴韵喆小时在俄罗斯参加小提琴比赛的照片)

在分享中,吴骏先生分享了多年来的教育心得;吴骏先生也回答了很多老师、家长们关心的问题。


以下「我」均代表吴骏本人。

吴韵喆六岁学小提琴,11 岁(2010 年)考入的梅纽因,很多家长老师说韵喆天才,或者说我们教育的成功,但是要知道一件事:如果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肯定是大家合力的结果。伟大的事情绝不是好莱坞似的英雄主义能够简单完成的。

在这一路上,我们一家也经历了不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在此和大家分享。

  如何纠正错误?

正确和错误,这两个词本身就是有毛病的。我很早开始研究教育,我发现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不要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分。

它是在此时此刻是错的,但也能换一种表达,不够准,不够清晰,有点模糊,有点迟疑,有点滑,有几十种其他的方式,为什么非要用对和错来表达呢?我回想了一下,我们家没有「错误」这个词。

很多家长追求快乐教育,但没有快乐教育,你把事情学好才会快乐,东西都没学好谈什么快乐和兴趣呢?

当然,兴趣是存在,但是它太肤浅了,不能用它解释一切的东西。今天有兴趣了练一练,每天不好玩不练了,肯定不好的。纪律更关键,这是中国家庭比较缺少的。

我们看欧洲的古典音乐史,本身现代音乐发展,就是伴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现代古典音乐,西洋乐器本身就要求精准,精准就要求纪律。

从一开始培练就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和判断。不怕出错。跳出正确错误的二分法,追求改进,而不是寻找错误。只要在改进中,错误就不构成问题。请给错误打上引号。

我们只有不断接近最好,但是没有绝对的正确,在条件范围内,取得一个相对的最优就可以了。

暂时搁置「问题」是可以的。为了解决问题,会制造更多问题。问题其实是无法解决的。这是语言的限制。

家长是帮手,不能帮倒忙。事情很辨证——不锻炼一个能力,永远不具有一个能力。如果孩子高度依赖家长,相恨相杀的时候很快就会到来。

限于条件,有些地方师资力量不完善。家长应该清楚,孩子可能水平有限,但是你的态度要认真,对结果保持一个较低的期待。这时候不要追问题,问题无穷无尽。

举个例子:有朋友到我家做客问「我孩子琴头老是低」,我也不懂啊只能硬着头皮让孩子拉一段,观察一段时间我和孩子一交流,原来孩子「怕小提琴掉地上」。如果这时候你和孩子聊框架,聊技术,是无法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的。

如果这时候你跟孩子聊「只要做好姿势,永远不担心琴掉下来,就算掉下来也不会怎么样的」。所以说很多时候原因在很多方向,要创造性地、仔细的去观察和思考,去找到当前最主要的原因。不要无穷无尽的追原因。

  家长要学会放手

孩子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是个独立的个体。在人格和精神上是完全平等的,我们不可能真正的控制他,不会代替他做所有的事。

你在要学会在周围提供帮助。我儿子学琴头两年我还能装模作样指导,后来完全不行了。其他的我能帮他,录音、找老师、订飞机票、火车票之类的我都可以提供辅助。

我那时候上课给他录音,下课当天不要听,从老师家出来路上就开始回忆,今天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老师讲了什么重点。回到家第二天或者第三天,把录音录像调出来,再让孩子温习,明白需要练的重点、难点。

现代科技很了不起,通过技术,比如这次邀请我的「一起练琴」,借助科技手段能知道哪个音不准,这要晚生十年就好了(笑)。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动笔记,让孩子写「学琴日志」。这能让他有计划,学会反思,温故知新,应对困难点。还能锻炼语文能力。

  如何跟老师交往

我们家庭经济一般,但是这些年没有一次跟老师讨价还价学费的。我们相信老师的报价是合适、适度的,符合行业价格的。

很感谢这些老师,所有的老师都是尽所能教吴韵喆,把吴韵喆教的很好。

在遇到难点的时候,吴韵喆会给老师打电话,在打电话之前先想好如何描述问题,老师一般情况下都会指出问题,老师的即时回馈非常重要,每周一两次通话,每次几分钟,对孩子非常重要。回馈非常重要,好老师给你好的回馈,第一时间抓住问题的要害,所以跟老师要搞好关系,大家是一个团队,都是为了孩子。

  乐观精神、幽默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记住,永远微笑,永远幽默,生活不易,学琴更不易,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太多了,更应该保持乐观和幽默。

现在社会的主要情绪就是愤怒和焦虑 。这种负面情绪不应该带在身上,不应该带到你周围人当中。不应该带到家庭中,更不应该对幼小的孩子进行挖苦,讽刺啊,攻击啊,威胁啊,这都是不对的。

但是我们很多中国的父母很典型的中国父母往往都是威胁孩子。

孩子和你是平等的,不要威胁他,永远正面说话。可以软性惩罚,但不要太过强硬。「你这周练得不好,我们周末麦当劳取消吧」,双方要谈。

我说到没做到,我也惩罚自己;你说到没做到,那也要有惩罚。公平非常重要,孩子很在意这个。孩子练琴家长别玩手机,你拿本书哪怕装模作样也不要玩。

不好意思说跑题了,明明说「乐观」的。我们可以多贴一些笑脸,在门上、卫生间镜子上挂一些卡通图,时刻提醒自己凡事都要微笑,带着幽默去面对,孩子很多事情都是慢慢学的,不可能一步达成。也可以多看看幽默书籍,笑话集。大家生活压力太大,尤其大城市。外面很焦虑、很愤怒,家里更要放松,家是港湾。有时候说孩子笨,其实往往是家长的焦虑、急迫的心态把事情搞坏了。


  提问环节:

★ 问题 1:孩子有没有想放弃的时候,如何坚持下来的?

吴韵喆没想过放弃,但是肯定遇到过很多困难。作业紧了,每天练 20 分钟,周末两小时。时间总会找回来。很多报道都有,很多高考状元都学音乐。

做事要提高效率,先动动脑子事情要怎么做。欲善其事先利其器,这个器就是方法。遇到困难找老师,家长有时候和老师信息不对称,坚持难度就在于如何看待困难。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吴韵喆近照)

★ 问题 2:您家的练琴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呢?每周固定要练多少小时呢?如果普通家庭,不打算走专业,家里应该如何安排练琴时间呢?

每个孩子练琴时间不一样,每个阶段也不一样。

走业余每天 20 分钟以上;专业以上每天 3 - 5 个小时,每周20个小时以上是需要的。练琴时间不是越多越好。

练琴间歇很重要,很多家长在这方面缺少心理学知识。适当的休息是必要的,放松是为了更专注,不要长时间练习。

有些小提琴家可能说每天练 8 小时,这可能是为了说自己的的努力;如果说自己每天练十分钟,没准他在家闷头苦练不让你知道,古典音乐界有非常多有趣的人和事儿。

练琴顺序不一定是乐谱顺序。

练琴是一个体力活,其他的爱好可以适当收一收,为练琴留存一定体力。常见问题是体力不够,练一会琴就困了累了。

如果给孩子报太多兴趣班,也会牵扯孩子精力。

普通家庭不走音乐道路,也可以把学乐器放在比较优先事项上,这对孩子大脑和心智培养非常有帮助。

★ 问题 3:孩子拉的还不错,选专业还是当爱好?您的建议是?

如果孩子拉得很不错,可以走专业,音乐里面不止演奏,还有音乐理论、音乐教育、音乐治疗、多媒体、录音,音乐相关的从业选择非常多。

家长常见错误:如果不能做最好的就不干。

音乐院校对孩子培养可能不够全面,转行的时候会有一些困难。中国音乐院校在越来越好,但也不可否认,培养的人才太专。这时候需要家庭做调整,让孩子更均衡的发展。

★ 问题 4:走专业路线如何找老师?

现在网络方便了,也可以联系上遥远的地方的老师 。联系到音乐学院的老师,他们很多信息都是在网上的,如果认可这个老师的话,可以直接发邮件或者打电话过去。

★ 问题 5:小朋友从几岁开始学小提琴比较好呢?

可以做一些早期准备,乐感、节奏感,参加一些启蒙活动。5、6 岁开始真正学琴就可以,不用着急。不是越早越好,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推荐看一篇我写的文章:《学音乐,不一定要抢跑》。

每个孩子每个家庭不一样,如果孩子早期培养,那么后面会更顺。

★ 问题 6:如何选择老师,需要按阶段去换老师么,还是要相对固定?

有家长问这个换老师的问题啊,这个很难有标准答案那确实从大的阶段来看啊一个人他最起码需要三个老师:入门阶段,爬升阶段和成才阶段。

有的老师适合启蒙、有的适合拔高、有的适合育才。

尽量在不同阶段,找不同老师。在某个阶段,孩子只能达到这个水平,后面还能改进。

吴韵喆前后到现在,有 20 位老师了,和之前老师也都有保持联络。如果一个老师使劲把孩子留在身边,可能不是好事。如果老师严重不合格,那确实要考虑换。新的思想、新的方式可能给孩子带来新的乐趣。总的来说换老师是很复杂的问题。

如果换了老师,原来老师提到过的困难和障碍,后面老师继续指出,那可以推动孩子思考。

吴韵喆刚到英国,有一段时间(大概一个月),同时三个老师指导,出现这种情况,对孩子是个挑战。但从长远看也不是坏事,不同老师的不同意见,不是对错关系,只是角度不同,也能带来一些思考。

我反对一有问题就换老师,就算换了老师,问题真的就能解决么?家长要仔细思考。

★ 问题 7:学了一两年,孩子没进步,是不是意味着他不适合小提琴,要不要放弃?

有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小朋友对音乐演奏真的没有兴趣,这个这个情况我们身边也有,但这个比例相对是少的。可能会占到十分之一。

甚至是更低的比率儿,就我身边而言,我接触的很少。

我接触的更多的是什么,是这个小朋友,他换了不同的东西学,他永远没有学好。我们有俗话 一样通,样样通,一样松,样样松。

领域特殊性:这个赛道有问题,我换个赛道;这个园子没意思,我换个园子。但是你还是你。你换了之后可能依旧不行。

很多原因,这可能不是领域带来的,而是你自身带来的。在乐器中很少说这个学的不好,另外乐器学得好。

有个专业词语 通用智力,你在这个领域没练好,态度不好,纪律不好,家长支持不够,另一个领域也一样的。所以不建议随便换领域。

这次分享回放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公开课回放

欢迎吴骏老师的公众号:虎和虎爸


彩蛋:吴骏老师拍摄视频,给大家拜年!


「一起练琴 · 公开课」

是「一起练琴」App 组织的公益课程

邀请一些教育、艺术、音乐界大咖

为老师、家长、音乐爱好者带来精彩的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激发儿童学琴的兴趣?
【好文分享】家长喜欢孩子赢在起跑点,但学音乐不是短跑比赛
学钢琴,这5类孩子容易半途而废!
孩子学琴中的“七是”与“七不是”,琴童家长必知!
早学就是不一样
学音乐—家长提出这些问题,就是毁了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