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团和气图》名画赏析

《一团和气图》

朝代:明 

作者:朱见深

形式:纸本设色

尺寸:纵48.7cm 横36cm

馆藏:故宫博物院

作品赏析

      此图作于1465年,明宪宗十八岁时。粗看似一笑面弥勒盘腿而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两人肩上,露出光光的头顶,手捻佛珠,是佛教中人。作品构思绝妙,人物造型诙谐,用图像的形式表达了世界和谐的美好愿望。

       作品线条细劲流畅,顿挫自如,显示出作者纯熟的绘画技艺。

 题材故事
      以“一团和气”为题材的绘画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这算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了。它不仅造型独特,而且新巧有趣。这里面包含了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虎溪三笑”。

       晋朝时期,有一位高僧叫慧远,他博学多才、擅长诗文,隐居在庐山的东林寺30余年,其间常有敬慕他学问的人前去拜访。东林寺前不远处有一个叫虎溪的地方,慧远待客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畅谈之后送客从不过虎溪。

       有一天,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来访,陶渊明擅长诗文辞赋、淡泊名利,道士陆修静也学识渊博,喜欢游历,三人可谓志同道合,相见甚欢。惜别之际,慧远把手相送,不知不觉竟然送过了虎溪,说话声引起山中虎啸声声。三人这时才发觉,已走过虎溪好远。于是相视大笑,世传为“虎溪三笑”。

 
 画作缘由
       明朝成化帝宪宗朱见深登基不久绘制的《一团和气图》,并附《御制一团和气图赞》一首。有学者甚至认为他是《一团和气图》的创始人。不管推断有无根据,至少可以说明朱见深与《一团和气图》关系密切。 其实,成化帝绘制该图是有特定缘由的:
       1、期望全国朝野安定团结
       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正月十七日,二十二日,皇太子朱见深即皇帝位,以第二年为成化元年。因此,成化元年六月初一应是成化帝即位接近一年半左右。出于对群臣万众一心的期望,他绘《一团和气图》并制《一团和气图赞》的用意,与为于谦平反,并承认代宗景泰帝的历史地位有直接关系,对朝政的安定团结有积极意义。 明宪宗成化朱见深绘制《一团和气图》。

       2、体现“三教合一”思想

       很久以来,儒、释、道三教关系错综复杂。如果各自教派相互对立,必然消耗体力,不利于社会安定发展。成化帝所绘《一团和气图》乍看如同一人,实为三者。根据《御制图赞》推测,图中笑面弥勒应为慧远法师,左侧着道冠者应为陆修静,右侧饰儒巾者则为陶渊明,三人各为儒、释、道教代表,整个画面布局巧妙,和睦喜气。

       “三教合一”的思想不仅流露在成化帝身上,在许多寺庙文物上也有所体现。以佛教圣地少林寺为例,千佛殿西侧是具有道教色彩的地藏殿,殿内南北两面供十大阎罗王神位,后壁绘制有浓厚儒家色彩的《二十四孝图》;钟楼前有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明瘾之子朱载请所立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刻有《混元三教九流图》,画面是释迦、孔子、老子三圣合体像,该图极有可能是朱载瑜借鉴其曾祖成化帝的《一团和气图》所制。图赞中写到:“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体现了内外合流、和睦相处的思想宗旨。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故宫有一幅有趣、又有深意的画,饱含着帝王的期望!
饮酒其五翻译赏析_作者陶渊明
古文观止:魏晋《归去来兮辞》作者·陶渊明·原文朗读·赏析
石涛《采菊图》-清石涛陶渊明诗意采菊图赏析
《拨不断·菊花开》原文翻译赏析-马致远-元曲三百首
《古风作品三首》作者/朱道峰,赏析/叶之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