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超自然世界的本源与面向对象思维的思考(转)

           梨树松树

从神话时期到苏格拉底的出现之前,哲学的发展是停留在神话寓意时代,而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时期,古希腊的哲学开始逐渐成型,而科学也在亚里士多德的引导下开始成为一个独立学科,而在此期间又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形而上学,在经过千年的发展之后,虽然对于现在社会来讲已经有些过时,而计算机还处在一个非是即非形而上学阶段,但终有一天它会进化,编程语言由01而至过程,由过程而至对象,是一个哲学的进化过程,它已经由简单认知状态进化为面向对象。正如人类由简单思维而至逻辑性的思维,再到可以改天化物究天地易理的辩证理论一样,编程中的形而上学终会被辩证而智能的辩证所替代,到那时或许语言也没有二义性了,它自己就会辩证了。

   形而上学在中国大抵称称作玄学,它和我们通常说的孤立、静止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宇宙万物的生成和演化,时间和空间的本质,自然界的规律法则,灵魂是否存在,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自由意志等。总之,存在,虚无,宇宙,灵魂,自由意志……所有玄之又玄的问题,都属于古老的形而上学话题之一。所以,形而上学在中国,也有另一种称呼,就是“玄学”。

  形而上的来源,是源出《易。系辞上》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是,在有形体的东西之上的,凭感官不能感知的东西叫做道;有形体的、凭感官可感知的东西叫做器。什么是道,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道是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象,却是万物之始,万物之源,并对万物起决定性作用,且无始无终。

  说起形而上,我们会提及metaphysics,这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很多,他逝世300 年后,安德罗尼柯进行编纂这些著作的工作,他把论述超感觉的即经验以外对象的著作,安排在关于有形物体的学说即物理学的著作之后,并以此定名。而亚里士多德可能称做“第一原理”、“哲学”。这本书传到中国后,曾译作《玄学》,意在表明书的内容和中国魏晋时期的玄学有相似之处,都以超感性非经验的东西为研究对象。又由于中国《周易?系辞》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据此,严复把“物理学之后”译为“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笛卡尔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东方的“形而上”与西方的“metaphysics(形而上学)”,既在字面意义上相近,在实际意义上也很符合,属于经典的翻译。

  从我目前的分析看,东西方所说的就是同一东西。这东西是什么?代码!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个东西可以这么解释!这么理解!如在电脑里,显示一个杯子,我们知道,其有形的杯子外在是由代码构建的,代码是这个杯子之始,代码是这个杯子之源,对杯子起决定性作用,对于这个杯子而言,其形而上就是相关代码,形而下就是杯子的外在显示。

  形而上学在论述世界的本质时都会提及两个对立而又统一的世界。如柏拉图把世界区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以为前者是变化无常的,是虚幻的;后者是永恒不变的,是真的。前者是副本,后者是原本;前者是影,后者是形。道家描述世界论虚实,佛家描述世界讲空色,对虚无世界与实有、形色世界亦有相同的看法。现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这样通俗地描述这两个世界,一个是代码世界,另一个是显示世界,代码世界是原本,显示世界是影子。形而上学就是研究代码世界的学问,研究理念世界的学问,研究虚空世界的学问。

  形而上学就是研究代码世界的学问,通俗地讲就是编程的学问,其学问可以分为底层设计与顶层设计两大分支,分别对应逻辑学与分析学。亚里士多德在描述形而上学的时候,提到了分析与逻辑,逻辑部分绝大部分人能看懂,因为这一技能从小就开始培养,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如A比B大,B比C大,可以推出A比C大,目前发展成一门学科,叫做逻辑学。分析部分绝大部分人是看不懂的,只知道它是第一哲学的精髓,是一切知识的奠基。我粗略地看了一下亚里士多德关于形而上学的著作,与面向对象语言的基本知识相类似。我们编程上有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之分,面向过程编程中有判断、循环、迭代等逻辑形式,是一种逻辑推理;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全新的抽象性思维,有“类”与“对象”两个基本概念。认为一切事物皆对象,利用对象的信息如名称、关系、属性等建模,抽象成类,通过类的封装、继承、多态等机制来构造模拟现实系统,来分析问题。类是对象的抽象,而对象是类的具体实例。类是抽象的,不占用内存,而对象是具体的,占用存储空间。因为面向对象设计的出现与普及相当地晚,也就是这十几年的事,且只有学习高级编程才能理解其基本思维,所以面向对象思维不被大家所理解。面向对象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其实也非常广泛,理解面向对象思维之后,我们常称其采用了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普遍运用的思维方法。其实应该这么说:人类使用的思维就是面向对象思维,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就提及了人类思维的产生,就放在分析部分,人类思维是分析思维的训练一定深度后的升华,也称为顿悟,顿悟是分析学的高级形式。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顿悟,人类无时不刻都在使用这种思维,不过其研发与使用是分离的,人类一直处于使用方面,对研发方面依旧知之甚少。正如目前编写游戏与玩游戏分离,一直在使用的玩家对游戏代码开发方面知之甚少一样。所以,绝大部分人对分析思维依旧陌生。也就在当今,我们开始研发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智慧化,开始接触研发方面,才能够了解到其本来的面目。

  形而上学亦可以理解为信息化时代的基础学问。我大学里学的哲学是马哲,对形而上学没有什么特别印象,只知道它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大学里我学了很多电脑电子、软件硬件方面的知识,对信息化知识非常熟悉,发现信息化技术是一种全新生产力,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机械化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新的生产关系就将产生,形成新的经济基础,构建新上层建筑。工作之后,看着纷繁复杂的世界,我联想那也许是旧的生产关系在阻碍新的生产力而形成的局势,于是,我依照马哲思维进行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基础,新的上层建筑的思考。那时候,我提出了虚拟生产力,套餐式实体租赁体系,广义服务经济,保障型生活型消费型社会结构等等信息化哲学体系。在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我发现信息化思想与上古哲学思想、神学思想非常一致,例子非常多,所以在写这些文章时候,我也兴趣于上古文化的探究,形而上学就是在那时候接触的,印象不断加深,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一起论述,如信息化生产力与借道自然,服务与灵魂。形而上学的论点,我也习惯用信息化的实例去说明,比如芝诺悖论用信息化理论理解,用图像显示编程去说明。

  随着信息化改革的推进,形而上学将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目前的哲学体系认为:形而上学就是研究本质的学问,把对存在本质的探索放在形而上学的首位,以求掌握这个终极实在,掌握宇宙的根本规律。其实这是一种形而下学对形而上学的片面认识。存在的本质仅仅是形而上学的入门常识,早有定论,无可深究。我们在与形而上学进行答疑与辩论的时候,经常提及这些常识,所以让形而下学觉得我们是专门做这一学问的。

  关于存在的本质,目前的哲学有唯物论与唯心论。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存在。唯心论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第一存在。唯物论对形而上学采取批判态度,因为形而上学举了很多虚无缥缈,不可理喻的例子。唯心论多是从形而上学演化出来的,对形而上学有着绝对的信仰,很多的概念与例子都来自上古形而上学的著作。这两种观点,形而上学都不认可。形而上学讲物质是第一存在,唯一的绝对的存在,它没有时空、无形无色、无可名状,所以了解这个存在没有多大意义;一切形色时空都是意识世界,意识决定一切,意识可以随意改造形色世界,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是,发挥意识的主观性造就的往往是一个小众的世界,要构建一个大众的完美的和谐的世界,需要提倡不以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属性,提倡无为意识,提倡自然意识,这才是形而上学的真谛。简单地提倡无为自然也是无法构建理想世界的,要构建一个理想的大同世界,需要涉及很多很多的学问,这些学问才是形而上学研究的终极学问。

  当前的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我们说这是一个很狭义的概念,意识可以在人脑中存在,也可以在动物中存在,在电脑中存在,万物都可以产生意识。用信息理论讲:意识是信息在解析空间的反映。如电脑运行后,显示一个杯子。这个杯子就是一种意识,是杯子的代码在电脑空间的反映。我们称显示的杯子为意识,杯子的代码为物质。意识不能脱离解析空间而存在。电脑称为解析机构,运行后生成一个自己的解析空间,有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是它解析杯子的代码信息成为电脑空间里的一种形色存在。这种色形存在不能脱离电脑空间而存在,电脑关机,它就消失。我们人体也是一个解析机构,只要运行,就会产生一个意识空间,人类意识是信息代码在人脑意识空间的反映。我们看到一个杯子,这个杯子其实是大脑里的一个意识,对应的物质是人脑中反映这些信息的载体,是脑细胞介质而不是眼前的那个杯子,因为睡梦中我们也可以见到杯子,但眼前并没有杯子实体。或者让人闭上眼睛,然后在眼前放一个杯子,让其构建这个杯子的意识,他是办不到的,因为大脑无法获取这个杯子的信息,无法构建。

  谈及意识的存在,必定存在两个空间,一个是意识所在的空间,也就是解析机构运行后的解析空间,一个是意识的相对物质所存在的空间,也是解析机构所存在的空间。两个空间相互独立,有自己独立的时空。如电脑中的意识,对应电脑运行空间和电脑所在的空间;如人的意识,对于人脑运行空间和人体所在的空间。这些空间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时间、空间、物质形态。

  关于时空,有这样的特性,物质的交换及物质的相互作用力只能在同一时空内进行,不同的时空之间只能通过信息来交换,相互作用力通过本系统对交换信息的解析来获取。电脑所处的时空与人体所处的时空是同一个,相互之间可以存在物质的交换,可以存在物质的相互作用力,如我们敲击键盘就是一个物质作用力。而人梦里的物体、电脑里的显示物体,与我们所处的时空是不同的时空,我们人体对它们无法构成直接的作用力,里外的物体也无法进行直接交换,交流只能通过对方解析机构可以理解的信息来进行。目前,很多科幻小说写穿越时空的故事,把物质作为穿越的载体,我们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物质是无法穿越时空的,不同的时空穿越只能通过信息来传递。形而上学中的时空穿越比比皆是,两个人相互对话,一个人玩手机游戏,两台电脑联网都等等是一个时空穿越。时空穿越并不意味着一个物体必须在自己的时空中消失,也不意味着必须要在另外一个时空以同样的形色状态出现,主要是看两者的信息交换是否被解析。一般我们只传递有用的信息,只解析有用的信息,而忽略大部分细节。

  时空之间的关系,有层级关系,也并列关系。如现实时空与人脑意识空间就是层级关系,因为人脑处在现实时空之中,是现实时空的物质态,现实时空是外层,人脑意识空间是内层。如电脑与电脑之间,人脑与人脑之间,电脑与人脑之间的意识空间都是并列关系,他们的外层时空都是现实时空,解释机构之间可以存在物质作用。

  谈及时空的层级关系,在探究存在的本质的时候,大家都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们所处的现实时空是顶层时空吗?是否还存在外成时空?如果存在,那么最外层时空是怎么样子的呢?我们探究存在的本质说白了就是探究最外层的存在方式。那个存在早有定论,上古各家各派对其认识高度一致,叫做混沌,它没有时空、无形无色、无可名状。根据这个定论,我们看一下周围,所处的现实时空有时间,有空间,有形有色,所以它不是顶层空间。当然,这个答案并不能解释大家的疑惑。我对那个终极存在的认识也不是从上古哲学的描述中获取的,而是从计算机知识中推论出来的,只是最后发现其与混沌的描述是一致的。所以,我在前面扩展了意识、时空等概念,推广到计算机,为后面的推论做一些知识铺垫。怎么推论的呢?

  计算机的空间是一个数字空间,是不连续的,存在一个最小的量,意识空间亦如此;而物质世界是一个模拟空间,是连续的,不存在最小的量。这是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的最本质的区别。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已经被科学证实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量,即为量子,是一个量子世界;存在最小的时间和最小的空间,即普朗克时间和普朗克空间,所以并非无穷可分,是不连续的。所以它是数字化世界,意识世界。

  一个连续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世界呢?因为连续,所以任意的一小段可以采样无穷多个点,可以容纳无穷大的信息量,可以容纳无穷大的数字空间。所以,任何大的信息往里存,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任何大的数字化物体往里走,都找不到自己的落脚点,一直往里掉,越来越小,深不见底。它是无限的深空,无底的深渊,幽冥黑暗,这是希腊神话对混沌之神卡俄斯的描述。其他民族也有类似的概念(《梨俱吠陀》:“起初黑暗被黑暗掩盖,不能分辨的深渊,这就是一切”;《旧约》:“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当然,我们也可以这么思考,以我为自己标准,相对于我来看这个世界,自己是不动的,自己是不变的,那么,我们会发现在世界无限地扩大,混沌是最初始的状态,在很久很久以前,所以应该很小很小。中国民间神话体《 三五历记》云: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这里对混沌的描述是鸡子,一个比我们小的多的鸡蛋。当今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也持这种想法, 通过广义相对论将宇宙的膨胀进行时间反演,得出宇宙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曾经处于一个密度和温度都无限高的状态,称之为奇点。那么,混沌是无边无极,还是小的不能最小呢?实际上,混沌是没有空间的,因为它是连续的,严严实实的。数字化是对连续的间隔采样,数字化后才有空间,空间就是数字世界,数字世界就是空间,混沌没有空间,它产生空间。混沌没有空间,不存在上下高低长短,不存在任何形状。

  我们说数字世界与连续世界的另一个差别在于作用力的延时。数字世界的作用力是计算的结果,有时间的延时,计算步数越多,时间越长;而模拟世界的作用力是瞬时的,因为它是连续的世界,浑然一体,直接作用,不需要时间。如果我们把信息寄存于它那里,让它来计算的话,可以瞬间完成。瞬间完成,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宇宙经过百亿年演化,如果把信息提交给它计算的化,瞬间就完成了,瞬间计算到几百亿年之后,瞬间就是无穷无尽的将来,瞬间是时间无穷小,无穷无尽的将来是时间无限大,两者怎么划上了等号?实际上,混沌是没有时间的,时间是数字世界的产物,后面我们会讲,时间是个死循环函数,通过对圈数的计数产生时间,死循环对应现实空间的旋转,一切频率由旋转产生,是时间的倒数。混沌没有时间,也就没有频率,颜色是特定频率,所以也不存在颜色。

  混沌无时无空、无形无色、无可名状。这样一个无可名状的世界能作什么呢?它可以作为是一台完美的计算机!一个完美的计算机,要求内存无限大,计算时间无限小。连续的世界可以容纳任何大的信息量,完美地无限大;作用力瞬间完成,不需要时间,计算时间完美地无限小。它完美地符合这些特征。它浑然一体,作用力一直存在,它是不需要开机关机的,它一直在运行,无始无终。所以只要给予信息,它就会进行计算,就会生产数字化世界。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其实有绝对物质与相对物质之分。绝对物质就是终极存在,一台无可名状的完美的计算机。相对物质是一种相对的存在,是可以名状的解析机构,如我们的人体,电脑都可以称为相对物质,是人脑的意识空间,电脑的虚拟空间所对于的物质存在。当然,人体必须是活的,电脑必须是运行的,这样意识,虚拟空间才存在,才能被称为相对物质。物质具有连续性,是浑然一体的,所以相对物质也不例外,是连续的,浑然一体的,自己浑然一体,与系统浑然一体,与绝对物质浑然一体,是不可拆分的。换句话说,人体意识、电脑虚拟空间的存在的必要条件不仅仅是人体与电脑本身,还包括人体与电脑所处的时代与环境的相对物质,时空的相对物质,上层时空的相对物质,一直追溯到混沌,中间缺一不可。通俗地讲,有了电脑不一定有虚拟空间,它还需要外界提供电。手机自身有电,还需要合适的温度与湿度,还需要生产它的工厂,研发发它的人员提前存在等等等等。其实,人体本身,电脑本身在运行时也是不可拆分的,如电脑里的文件,正在运行的文件是不允许被外部编辑与删除的,当然这也称为一些病毒的自我保护,甚至构架死循环拖垮整个系统,未来仿制这些行为,电脑采用分时系统,允许外层对内层进行强制结束运行。我们为什么可以拆分,因为我们世界为了安全考虑,采用这样的编程结构。相对物质与绝对物质是浑然一体的,但相对物质又区别于绝对物质。绝对物质不生不灭,但相对物质存处于意识空间,是被创造出来的,有相关的形色实体,具有意识的属性。也可以被终结,并失去物质的属性,成为意识,存在消亡。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们形而上学是这样一种思路:在学习数字化的时候,我们会提及物质态,连续态。数字世界是对连续世界的采样。所以,连续世界就是世界的本原。连续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从数字上形容,我们需要用到无穷大、无穷小,零,零的倒数。连续的一体性决定了无穷大等于无穷小。

物理属性是物质属性的模拟,物质的形状如何,有哪些门道,这些是物理学的范畴,是形而下学研究的范畴。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所以,形而上学主导信息化、数字化,意识空间。它理解物质就跟硬盘一样,在没有信息之前,都是一致的,都是与非门,信息量为零。

  古人为什么说哲学是世界的本原,因为世界的设计由形而上学来主导的。哲学是导演,科学是实现者。

  我们接触到编程之后,可以发现虚拟世界可以很自由的设计,不需要春夏秋冬,不需要重力,不需要吃饭,可以轻松地过神仙般的日子。将来的虚拟现实技术也将实现这样的日子,而且那样的设计非常简单。那么,为什么我们的世界有春夏秋冬变化,为什么不能自由飞翔,为什么有生死,大家都认为这是自然决定的,其实这是“哲学”设计的,导演这么要求的,“科学”费尽了心思,按要求完成了任务。

  所以,哲学是世界的本原,我们不能按照目前的“科学”思维去理解,不要认为“形而上学”了解世界的微观的运行本质。形而上学是一种“宏观的”“全局的”思维,只关注“科学”可以实现的结果,然后在这些结果上直接搭建自己的平台。很多时候,形而上学会产生很多“科学”尚未到达的程度,这时候需要“科学”去实现它。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也可以用软件与硬件来理解,哲学是软件编程,科学是硬件实现,硬件到最后很强大,通用化,基本上满足各类设计要求。所以,软件在设计世界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好比设计一个城市,在“科学”不发达的时候,我们通过分析水路,公路,资源等自然环境来打造城市,为什么这里建居民区,我们以科学来解释,提出科学发展的观点。现在,水路,公路都可以自由打造,资源的约束被交通打破,为什么这里建居民区,我们需要靠设计思维来解释,当时规划的时候,设计者这样布局,结果就成了这个样子。

  作为一种设计,怎么的设计是完美的呢!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学术范畴。如果你是导演,你是设计师,你是程序员,你是制法者,你是规则的制定者,你怎么想,世界就可以设计成怎个样子。你会如果去设计这个世界呢?这就是“形而上学”思考的问题。

  所以,学习“哲学”,你要把自己定位于高处,高屋建瓴,顶层设计,要学会全局、长远地看待问题,看待每一个相关的人。对“公平”、“正义”,“价值”要有一套可行的价值体系。

  形而上学,在大世界中享受很高的赞誉。存在两个明显分支:一是老子的形而上学为之道,以虚为上,主虚拟技术,编程技术,是一切技术的研发者。二是佛之法王,佛之菩提,准提佛母,万法之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第二章 辩证法唯物论(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复习资料
哲学灵光:“理性时空”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之多维空间的思考
《从绝对理念、绝对精神的猜想到绝对唯物主义、纯粹唯物主义的胜利》001
《生活与哲学》导学案3:哲学派别(唯物主义部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