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飞利浦、西门子都有渊源,成为行业领军者,他们全凭坚守战略定力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竞争,德赛西威董事长陈春霖认为:绝对不能“慌”,也不能过于“急”。



文:中外管理传媒 王爽
责任编辑:胸怀天下

在深交所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家“特别”的国有企业。不仅公司是由合资企业转换身份而来,而且20多年来,公司的法人兼董事长一直是一个外国人。这家“特别”的企业,在中外管理传媒发起的第五届“中国造隐形冠军”评选中,荣获“隐形冠军”称号,它便是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赛西威”)。

市场地位:“大牌”车企的首选

智能座舱,是汽车产业近些年热度极高的词,几乎每款新能源车都要宣传一下自己的“智能”。与传统汽车座舱不同,智能座舱要求汽车的各种零部件都具备信息感知,甚至处理能力。同时,还需要有一个汽车芯片进行数据的收集、汇总与处理。打个比方,智能座舱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放大版的智能手机。

技术既有路线差别,也有好坏之分,智能座舱能够吸引人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让人在驾驶场景中更舒适。以创领更安全、舒适和高效的出行生活为使命的德赛西威,无论是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还是技术储备上,都有深厚的积淀。在让驾驶员和乘客更安全、更舒适的竞争中,德赛西威显然更胜一筹。

近年来,德赛西威不仅与汽车新贵“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有密切合作。而且,他们与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方面的合作也未放松。在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之下,传统燃油车也在拥抱智能座舱。比如,吉利、长城、奇瑞、广汽、长安都在与德赛西威合作进行相关转型。

目前在市场中,除了特斯拉是自己设计智能座舱之外,基本所有的“大牌”车企都是德赛西威的合作伙伴。除此之外,德赛西威在智能驾驶、网联服务领域也极具特色。2022年6月,《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发布了2022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10家中国企业上榜。在汽车零部件电子领域,德赛西威稳居第一。德赛西威旗下的产品,无论是智能座舱,还是智能驾驶系统,发展势头都非常好,在信息娱乐系统方面,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变迁:从汽车音响到出行解决方案

如今的行业龙头,最初其实是一家毫不起眼的“代工厂”。

1986年,荷兰飞利浦想在中国建一个低成本的生产基地,来支持飞利浦全球汽车音响业务。于是,飞利浦与香港金山集团、惠州工业发展总公司三方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中欧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这正是德赛西威的前身。在这个时期,公司以“飞利浦”作为商标,开拓中国汽车电子前装和后装市场,彼时,飞利浦汽车音响(PHILIPS CAR SYSTEMS)在市场上获得广大车主的青睐,成为汽车音响的知名品牌之一。

1998年,飞利浦将自己的股份卖给了德国西门子公司。之后,西门子又将港方的股份收归囊中。自此,德赛西威公司进入了“西门子时代”,他们引进了客户资源管理、流程管理、制造管理、产品开发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流程,迎来了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公司产品也从汽车音响扩展至汽车仪表盘、汽车信息系统和控制器等。在传统汽车信息娱乐系统领域,德赛西威公司当时便已稳居中国第一。

2010年,德赛西威成功收购外方70%股份,公司更名为德赛西威,性质由中外合资转为内资。随后,德赛西威根据市场变化,决定退出后装市场,聚焦于汽车电子领域,先于行业拥抱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浪潮。数年间,德赛西威逐渐成长为汽车电子行业的领航者,并于2017年登陆深交所中小板,成功上市。

2019年,德赛西威决定按照产品线,将业务分为三大事业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在夯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市场地位的基础上,他们大胆向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车联网领域积极探索。

精准的定位,让德赛西威在股权不断更迭的情况下,依然收获了靓丽的业绩。2021年,德赛西威营收已达96亿元。难怪第五届“中国造隐形冠军”评选评委、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首席战略与组织专家苗兆光如此评价德赛西威:“具备国际化的基因,在目标市场上长期深耕,跨越了多个行业发展和业务周期,但发展极为稳定。”“日本经营学研究第一人”、以人为本经营学会会长坂本光司则评价德赛西威说:“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小而美的优秀企业”。

绝对的技术实力:研发人员占比近半

从合资企业,到国有企业,“身份”不断转变之下,德赛西威如何让客户一如既往地对公司有信心?

答案就在——绝对的技术实力。

早在1992年,德赛西威就成立了中国汽车电子首个自主研发团队,董事长陈春霖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要发展中国业务,一定要靠中国的团队,而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有自己的研发队伍。陈春霖上任后不断加大研发布局投入,到了2003年,德赛西威的研发人员突破百位数。如今,德赛西威员工总数大约7000人,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40%以上——这一比例,无疑令人生羡。

重视研发,如今几乎是所有科技企业的共识。但这对当时的合资企业来说,是很罕见的现象。因为当时合资企业的主流方向还是来料加工,提供廉价劳动力。但当时的德赛西威,却以超前的眼光布局研发。

在扎实的研发功底之下,德赛西威很快就占领了中国市场。当时,德赛西威的研发不单单支持了中国的业务,在西门子时代,其甚至成为西门子全球的一个研发中心。 

陈春霖始终认为,德赛西威一定要自己掌握技术专利,不仅要申请国内的技术专利、创新专利、应用专利,还要申请国际专利。德赛西威一直在建设专利库,这些专利让他们有信心,无论碰到什么风雨,都能够强壮地生存下去。

历经多年的发展,德赛西威已将核心技术掌握在了自己手里,成为支持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不“慌”不“急”的战略定力

作为一大风口,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智能座舱的竞争中,行业竞争不断升级。虽然已经是智能座舱的绝对领导者,但前有造车新势力自建智能驾驶系统,后有华为这样的大企业进入,德赛西威显然承受着很大的竞争压力。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竞争,陈春霖认为:绝对不能“慌”,也不能过于“急”。

德赛西威采取的应对策略是:

第一,提升竞争力。日益增多的智能座舱“玩家”,提升了市场的整体水平,对德赛西威自身也是很好的反向激励。

第二,保持定力。汽车行业有自身的规矩和玩法,竞争对手有时也可以是合作伙伴。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竞争者之间会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大家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间。因此,新势力不断入局,不仅仅意味着竞争,还意味着合作机会的增加。一家独大,绝对不是良性竞争的表现。多年来,德赛西威一直有着这样的理念,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各家应该共同携手合作,如此才能真正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三,卡住身位。近几年中国在智能化领域发展速度非常快,反而国际市场因为相对保守的策略,比中国发展“慢半拍”。正因为如此,加之德赛西威在智能座舱方面的优势显著,一些国际豪华品牌正在与德赛西威商谈共同研发智能化产品。

面向未来,德赛西威要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出行变革的首选伙伴。

而国际化,是德赛西威在中国站稳脚跟后的必然选择。德赛西威最初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做到了“本土化”。如今,德赛西威走向国际,可以充分发挥欧洲企业留下的国际化基因。正如第五届“中国造隐形冠军”评选评委、中外管理传媒社长、总编杨光所说:“德赛西威中外融合,产品成长空间大,合作意识强,国际化意识强!”

陈春霖表示,德赛西威最理想的状态是中国业务占公司业务的80%,国际业务占20%。但打开国际市场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需要五年到十年的长期发展。这考验着德赛西威的战略定力,也考验着企业根据市场变化随机应变的能力。但好在德赛西威是一家能在不断变化中持续发展的企业,它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以强烈的合作意识,不断发展壮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核心标的梳理
德赛西威(002920):智能汽车赋能者之一,三十年磨一剑,自动驾驶最受益标的 转载
德赛西威高大鹏: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德赛西威的业绩繁荣与隐忧
股市分析:再谈对均胜电子的三种估值方法!
这家国内汽车电子龙头Q1净利润大超预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