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中医传承概述

有关今世之中医,常听人们说“经方中医”、“时方中医”。此两概念从何而来呢?暂不说“时方中医”,而说说“经方中医”的由来。

"经方中医"是指源于《仲景全书》理论体系并用该理论指导临床诊疗的中医。那么,《仲景全书》又是何由来呢?

翻开清朝官方刊行的医学教科书《医宗金鉴》,在《订正伤寒论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篇首有这么一段话“《伤寒论》后汉张机所著……并不引古经一语,皆出心裁,理无不该,法无不备。盖古经皆有法无方,自此始有法有方。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

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训诂学家、中医文献学专家钱超尘先生所编著的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伤寒论文献通考》的考证记载,张机,字仲景。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每月初一、十五开堂接诊,“坐堂先生”有感于民生苦难,取素习之《伊尹汤液经》、《神农本草经》二经为底本,结合自身医疗实践,著《论广汤液经法》。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战乱频仍,是书著成后,遭战火凌乱,散佚不全。到了晋代,经西晋太医令王叔和收集、整理、分三次编纂,命名为《仲景全书》,后世也称《伤寒杂病论》。注意,古代书著,凡称“经”者,为典,是不可改的,故《仲景全书》只能为“论”,张仲景、王叔和均未敢逾越。而《伊尹汤液经》和《神农本草经》之所以称"经",是因其内容是经人们反复实验、长期实践而来,确然有效的。托言伊尹、神农者,是借二人名望德能之高厚深远以立意。

书中凡题首冠以“太阳病”、“少阴病”等者,均为《伊尹汤液经》原条文;凡题首冠以“伤寒”或“太阳伤寒”者,均为仲景《论广汤液经法》之文,凡无题者,既非伊尹,亦非论广,而是仲景遗论,载于《胎胪药录》,被王叔和录入;凡“问,答”、“师曰”皆王叔和文,其内容根据仲景遗论精神编入,其间也有王叔和私货。

张仲景著书奠基,功不可没,故后世之凡医学大家均尊其为“医圣”。而王叔和收集、整理、三次编纂亦功不可没。至此,经方流派初露头角,并由此逐渐走向昌盛。


追踪前贤,习惯上按朝代、学术思想及成就而论,今仍按此惯例续经方之脉。


一、晋唐时期为搜集、整理阶段

王叔和,晋太医令,对已失散不全的《论广汤液经法》和仲景其它书著广泛搜集、整理并重新编次(分三次)。是编的问世,开医方派之理法方药之先河,也为明清错简重订派形成埋下优笔。著有《王叔和脉诀》。

孙思邈,岁跨隋、唐,开以方类证研究先河,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补王叔和辑录仲景方之不逮。


二、宋金时期为校正定型、展开研究阶段

韩衹和,北宋医家,主张杂病以证为先、脉为后,伤寒脉为先、证为后,从脉证入手论治。依时令用药,贯穿了《内经》"四时"思想,其著作《伤寒微旨论》之原本已失,所见是从《永乐大典》中析出。

朱肱,北宋医家,重视经络,以《内经》诠释《伤寒论》,开“伤寒六经辨证”之说先河,著《南阳活人书》。正是由于其重视经络,与源于《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脏腑经络流派医家争鸣,导致刘河间以“六气皆能化火”立论而开时方兴起之医学局面。

庞安时,北宋医家,从病因病机立论,将伤寒与温病区分开来,为明清“寒温分治”奠基,著有《伤寒总病论》。

许叔微,北宋医家,人称“许大学士”,注重八纲辨证的发挥,著《伤寒九十论》、《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

郭雍,南宋医家,以《黄帝内经》诠释《伤寒论》,搜《黄帝内经》条文,补充《伤寒论》,著《伤寒补亡论》。

成无己,南宋医家,以《黄帝内经》诠释《伤寒论》,开“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先河,为按条文注解《伤寒论》第一人,著有《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

从晋唐至两宋时期,学习、研究《伤寒杂病论》的著名医家不下数十家,上述八家最具代表性。至此,经方流派初具规模,进入明清学派纷起的繁荣时期。


三、明清为学派纷起、研究争鸣阶段

自明代方有执倡言错简、重订后,开争鸣之端,至清代各张学说,形成了三大支流: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辨证论治派。

1、错简重订派,讥讽王叔和,批判成无己。代表人物有明代方有执(著《伤寒论条辨》),清代喻昌(著《尚论篇》)、张璐(著《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吴谦(《医宗金鉴》),吴仪洛(《伤寒论分经》)、程应旄(《伤寒论后条辨直解》,倡“六经统百病”)、章虚谷(《伤寒论本旨》)、周扬俊(《伤寒论三注》)、黄元御(《伤寒悬解》)。

2、维护旧论派,肯定王叔和,赞成成无己。代表人物有清代张遂辰(《伤寒论参注》)、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并倡五运六气学说)、张锡驹、陈修园(《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

3、辨证论治派,既反对错简重订派也反对维护旧论派,其中又分为几个分流:

①以方类证派,代表医家有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继承孙思邈以方类证之说,提出汤证概念)、徐大椿(《伤寒论类方》)。

②以法类证派,代表医家有尤怡(《伤寒贯珠集》)

.③按因类证派,钱潢(《伤寒论证治发明溯源集》)

④分经审证派,代表医家有陈修园(《伤寒医诀串解》)、包诚(《伤寒审证表》)

⑤按症类证派,沈金鳌(《伤寒论纲目》)。

附:郑钦安,清道光年间人,综合各家,著《医学三书》,经、时方并重,开“火神派”,为一派宗师,然其“六经”仍未脱《黄帝内经》之说。


四、近、现代受西学东迁的冲击,虽未有大的创新,但不乏大家辈出。

近代经方十大家:曹颖甫《伤寒发微》、汪莲石《伤寒论汇注精华》、朱壶山《伤寒论通注》、恽铁樵《伤寒辑义》、祝味菊《伤寒质难》、包识生《伤寒论讲义》、陈逊斋《伤寒论改正并注》、陆渊雷《伤寒论今释》、黎庇留《伤寒论崇正编》、陈伯坛《读过伤寒论》。

现代经方大家:胡希恕(1898--1984)、李翰卿(1892--1972,以方释论)、李克绍(1910--1996)、刘渡舟(1917--2001)、陈亦人(1924--2005)、柯雪帆(1927--2009)


敝人观点,在近、现代诸多学说中,我首崇胡希恕之论。特别是“少阴病是表阴证”一论尤确,突破了所有以《经》释《论》或以《论》释《论》的藩篱,不但符合临床,也理顺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中医临床应用的思路。我们按胡希恕诠释《伤寒杂病论》的学术思想所构建的经方体系,完全可以用排除法和线性推理法诊疗疾病,而不需要什么“悟性”之类的东西,避免“千人千方”。再以此体系指导时方在临床应用,如虎添翼,一马平川。

其实,细究胡希恕理论,《伤寒杂病论》原文是基础,而后承袭孙思邈→许叔微→柯韵伯→陈修园→郑钦安、唐容川→王祥徵、朱壺山一脉,参阅百家,终破茧而出,独树一帜。窃意,胡希恕所释《伤寒杂病论》最接近仲圣本意,一经推广,未来之繁荣不可限量,当不知以何命名?九九归一,"归真"如何?


五、随着现代信息化进程加快,以经方体系为支撑,“智能中医”面世将指日可待。

纵观整个中医发展史,《伤寒杂病论》所构建的经方医学体系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同步走来,历久弥新,特别是此次庚子疫情经方所展现的魅力,更让世人刮目。为顺应时代需要,我们可以通过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建成经方体系之症、证、药、方、方证数据库,并结合现代光、声、电、磁等科学技术,创造“智能中医”,并逐步更新迭代,实现中医学循证,从而让中医服务全人类,再创辉煌!

这就为我们的中医硕博提出了更高要求,医博医硕们,任重道远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学笔记:中医八大学派摘要(上)
中医流派--伤寒学派
伤寒学派的代表医家
伤寒学派各家研究《伤寒论》的特点
伤寒名家:宋前八家与明清三派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