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立设计 · 归隐山林只为圆梦,他用“十竹九造”的禅思让中国竹器惊呆世界

从江西吉安,到浙江安吉,杨剑与竹相伴了童年时光,也用4年坚持,将中国竹器推向世界,这是一种“机缘”,一种人生选择,也是一种坚守—— “择一事,终一生。”

午后走进葱翠的竹林,微风吹过,竹梢随风轻轻摆动,阳光也随之晃动,这是杨剑最爱的风景。几乎每次遇上烦心事他都要到竹林走走,因为在这儿,他能想起这些年的坚持为了什么。

 “十竹九造,就是用‘九分’加工工艺来呈现‘十分’的竹子天然之美。这是中国竹器匠人几千年流传下的加工理念,也是匠人对于竹的信任、理解、喜爱,他们让竹子顺其自然成为生活里的一部分。”杨剑的这句话是“十竹九造”名字的来源,也是他所有作品的出发点。

杨剑与“竹”邂逅于“中国竹都”浙江安吉。那时刚从燕山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的他,在上海一家法国公司从事设计工作。

出生于江西吉安的他,早见惯了竹林潇潇,但安吉的竹海还是深深震撼了他。“竹连山,山连竹,满目苍翠,是一副层层叠叠的竹画长卷。”更令杨剑惊诧的是这里的竹器加工,小到牙签、文具,大到礼盒、灯具、家具……无所不包,无所不有。那一刻,杨剑第一次感觉到司空见惯的“竹子”是如此陌生,第一次有了想了解、想创造的冲动。

回到上海后,杨剑潜下心来研究竹子,从竹子的种类、生长规律,到竹子的加工工艺、竹器的制作流程,几乎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解竹子上。可越是了解,他越觉得遗憾、可惜,“传统竹制品,造型简单,甚至有些‘土气’,根本不符合现代人审美和生活习惯。没人买自然没人做,这样的恶性循环如果不改变,或许当我们再想找寻竹器匠人时,就只能去日本了。”

怀着这样的想法,杨剑辞掉了外企的高薪职位,跑到安吉的山沟沟里拜师学艺。从最基础的砍竹、劈竹学起,他用8个月时间,将竹器加工的每一个步骤都牢牢印在心里,也把自己的心得详细记录在本上……

2012年,杨剑和同学兼合伙人陈肖宇共同创立设计“十竹九造”工作室。起初,只设计,不涉及生产。可是与他们合作的厂商不是拖欠设计费,就是在合作时爽约。“与其在上海成为千千万万家设计公司中的一员,不如亲自把产品做出来,真正掌握所做的事情,而获得别人的尊重。”

商业经验少,资金少,没有师傅,没有工人,仅凭着想做事的劲头,他们在上海做了自己专属的竹器加工小作坊。2013年初,杨剑和陈肖宇放弃了做兼职设计师的念头,彻底断了后路,离开上海,走进安吉的大山里,建厂生产。

做竹器,杨剑强调对竹子的尊敬,“我们的设计不会为竹而竹,违背竹的自然特征,强行使用。”所以从开采到制作他都严格按照竹子的特性而来。

“十竹九造”选用的竹子竹龄都在3~5年。竹龄3年以下的竹子,质嫩、疏松,极易变形、生虫、发霉;5年以上的,纹理粗糙,竹纤维老化,易断裂。只有3~5年的竹子,无论竹纤维还是质地均处在最佳状态,是最适合加工的。

竹皮灯的制作曾令杨剑十分头疼,

因为竹皮不太厚否则不透光,可太薄了又容易开裂,

为了解决问题,杨剑花了2年时间,

数百次实验,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

他们采伐竹子的时间也有讲究,只在白露至立春之间的时间伐竹,因为这个时间里竹子的含水量少,糖分含量低,竹材的内部细胞结构紧密,不易长虫,经久耐用,是竹灯具等工艺品的最佳材料。

像这样的细化还有很多,比如所有竹器坚持使用环保水性漆,从根源上保护竹子的天然舒适触感;比如做竹丝坚持10道手作工序,锯竹、剖竹、劈篾、劈丝、抽篾、抽丝、刮篾等等,绝不使用现代加工工具。

杨剑这种“顺其自然,物尽其用”做法,不仅仅对竹子特性的了解,更是对竹子的尊敬!

在外界的评价里,“十竹九造”的作品很东方。这不光是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也包含着竹器设计里运用的“东方元素”。苏州传统团扇、苏州园林的窗户、传统的提笼都被杨剑运用到了设计里,再配合上传统的鸟笼竹丝工艺和竹编工艺,便有了一款又一款透着宅寂、空灵、谦和优雅之美的灯具。

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杨剑也特别注意现代人的审美和产品的功能性。声控、节能充电以及便携等新科技也被他运用到了竹器产品的设计里。有一款叫做“提梁入梦”的灯具,被他植入了能充电的锂电池在其中,充电后可以随便移动使用,类似一个灯笼。

传统工艺与现代理念的结合,自然会遇上难以预料到的难题。“师傅们完全不理解西方现代的设计理念,有的人异常默守陈规,认死理。想让他们在传统技法上做一些改变,你需要一双慧眼和一张巧嘴。”

每次设计出新产品,杨剑都是跟师傅们同吃同住,一起出工,一起研究,耐心向师傅解释设计意图,以及产品形状、粗细等工艺准确度的重要性,让设计理念和实际操作达成统一。

山区的生活总能带给杨剑无限的创作灵感,也放飞了他的想象力,利用竹丝的韧性、弯曲性制作许多构思精巧的作品,如蘑菇灯、蚕丝灯、苏窗灯等等。几年时间,杨剑和陈肖宇先后设计了200多款产品,囊括台灯、落地灯、礼盒、文创产品等几个大类。

这几年,“十竹九造”的产品获了不少奖项,也渐渐从国内一个小品牌发展成为一个可以对外出口的厂商,但仿制品和冒牌产品也如影随形。“我们也想过很多办法,找人监督巡查市场、申请专利保护……可是都没法起到太大的作用,毕竟走正规程序时间长,可能法院下单判决了,这个产品也过时了。”

起初,杨剑也不平衡,遇上这事几天几夜睡不着觉,这时他就习惯到竹林里走走。“竹笋在冒出地面之前,要在地下生长许久。不过只要破土而生,就能直冲云天,极具生命力。”杨剑觉得,大概是和竹子相处久了,自然而然有了竹子的脾气,“很多事情急不来,你守住了自己的原则,坚持精工细作、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剩下就交给时间来解决吧。”

对杨剑来说,做产品就是坚持一个“正”字,“正”就是“一止”,就是要停留在正确的事情上,一直做下去。“虽然我不能说我会做竹子一辈子,但是至少未来的10年我会一直做这件事。”

人们总是感叹时间走得太快,却不知匠人最珍贵记忆之一就是忘记时间,爱马仕170年的传承,百达翡丽用10年训练一名制表师。人们一边惊叹,一边对“15秒”的红灯不耐烦,但像杨剑这样,愿意用10年、20年做一件事更显可贵。

人说:“一事精致,便能动心。”当你倾尽一生的精力与智慧去做一件事,那离这件事做到完美,做到极致也就不远了。

·

·

·

END


杨剑

毕业于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

曾就职于法国关志文创意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曾受邀参与上海世博会吉祥物设计。

2011年于上海成立灰雁市场营销策划(上海)有限公司,

专注于产品研发创新设计服务。

2012年于上海成立竹艺家居品牌-“十竹九造”,

同年九月于上海国际家具展发布全新系列竹家居产品。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本文由正午文化原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转载请注明


加入我们,一起向有情怀的生活迈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竹九造】杨剑:我庆幸自己是一个不聪明的人
器之美——精致的竹编
“颜值派”“文化范”,乡村文旅夜游“新面貌”引围观!
85后爸爸在大山闭关5年,沉迷冷门手艺,不顾成本,做出惊人杰作
独立设计 · 当我老了,至少还有一件竹器记得我
赏物专访 | 竹器篇:与自然相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