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午沙龙 · 谁的生活不“假装”,中产阶级焦虑症蔓延背后

就像谁的青春不迷茫一样,谁的生活不在“假装”,睁开眼做一个理想中的“好人”,把烦恼都埋藏在凌晨一点的烟火里。

全国网友这几日都为2000万的北京人操碎了心,操心他们工作,操心他们吃喝,操心他们后代能不能过上好生活。从操心到将心比心,大家慢慢地又都在北京人身上找到了自己“苦难”的影子。“假装”生活的背后是带着奔头儿的努力辛劳,为了实现心中那个闪着金光的“理想”,背着家人的期盼负重前行。

1

想理解中产的焦虑,首先要成为一个“中产”,而这意味着你首先就要比别人更努力,用强大的自身力量来战胜外部压力。

按照“漂着”的北京人标准来看,“假装”生活的一大批人都属于新中产阶级,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几年,城市白领与工人阶级在收入上拉开明显差距,被称之为“核心中产阶级”的人群,即受过相对良好教育的都市白领阶层开始崛起。

这些生活讲究,能力超群的新生代阶层,成为年轻人的生活目标。对于工人来说,中产有经济上的优越感,丰厚的收入足以让他们过上相对惬意和悠闲的生活;对于暴发户来说,中产有精神上的优越感,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有品位有内涵。除了经济学和文化的概念,中产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优雅闲适的生活方式。

当下中国一个年收入20-50万元的中等收入者被视为中产阶级,他们可能是大都市外资企业的白领,可能是高等学校的教师,也可能是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政府公务员,还有可能是乡镇小企业主或普通商人。

他们有充足的底气去应对世间的变化,无论是能力的强化、资源的积累和心性的锤炼,都需要时间和努力;还有一定的财务准备,也有相对从容的消费水平,因而无需太多的奢侈品或是“潮”打扮,来定位自己的社会身份,一件卫衣,一双跑鞋,穿着舒服,看着顺眼就挺好;中产还更会爱惜自己的羽毛,不会轻率地行妄为之事,也不会贸然伤害他人,见多识广,更容易做到不卑不亢。

这些优点都来自于他们不懈的努力奋斗,来自于对这个阶层的信任和保护,中产因此成为一个社会稳定的最关键人群。

2

其实,在谈论一线城市中产阶级的焦虑时,很多人是在谈论孩子造成的压力。

乱糟糟的外部环境让人们焦虑,更多的焦虑来自家庭内部,从房子到孩子,无一不堵心。从教育竞争,到食品安全,到空气污染,到日后给孩子买房,再到社会治安——成年人对自己负责,可以做出各种灵活的选择,可以找到各种上下伸缩的安置办法。

但孩子不一样,孩子是新生的植物,父母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想要给他们清新的空气和阳光,清洁的水,安全的食物,简单明了的规则,以及足够的睡眠。而所有这些,在现阶段的中国,都超出了单个家庭的能力范畴。这上面每一个小小的失败,都对父母造成了日常的谴责。

几千块的补习班,几万块的夏令营,几十万的留学款,都是压在中产父母头上的大山。有个笑话说,一个18岁的高中毕业生成为城市里最年轻的百万富翁,记者前去采访,问他是怎么赚到这么多钱的。少年说自己其实什么都没有做,就是18岁生日的时候,父母给了他从小到大没有参加辅导班省下的学费,还有未来为了上大学积攒下来的学费。

这个太贴近现实的故事,已经不能单单当做笑话来看,它更像一面讽刺的镜子,让人看到生活虚假的一面。好在你还有方法来解决,要么不要孩子,要么要孩子然后送出国,要么有能力帮助孩子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孩子终究会长大成人,会让你看到曾经的投入一点一滴慢慢变化成自信、成熟、美好的青春。之前漫长旅途中的焦虑并不是唯一情感,伴随着它的是给你带来欢笑的难忘回忆。

3

焦虑终究会过去,人生成功取决于能力,而能力的判断标准则是普遍的,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不管逢年过节,朋友圈里有格调的旅行目的地,已经从新马泰转移到一水之隔的邻国日本。从无数张充满格调的照片中,我们羡慕日本悠闲自在的生活环境,好想投身其中把自己的焦虑释放。

今日的日本却同样有过整体焦虑的时代,哈佛大学亨利·福特二世社会学荣休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Ezra F. Vogel),60年前曾经与家人在日本生活过两年,撰写了《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他亲身见证了在近60年前的日本,升学考试是如何成为中产家庭的最深焦虑的。

与传统的中小型企业相比,日本的大型现代机构因以资历和技能作为员工评价方式而更加体现公平,进而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年轻人“要入职一家这样的公司,他必须进入一所好大学,而要进入一所好大学,他必须通过入学考试;要通过大学的入学考试,他得接受好的训练,要得到这种好的训练,他又需要通过优秀高中的入学考试。因此,成功最终既不取决于智商,也不取决于学校的成绩记录,更不取决于教师的推荐,而是取决于入学考试。”

与中国高考同样竞争激烈的日本高考,让家庭(特别是身为全职太太的母亲)和学校都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孩子则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条件较好的日本家庭可通过金钱与人脉帮助孩子打造成功捷径,但对资源有限的工薪家庭而言,“一考定终生”是必须经历的残酷磨练。

回望日本的那段历史,如今同样被考试焦虑笼罩着的中国家庭似乎能找到一些慰藉,走过那段必经的坎坷,就会拥有期盼已久的平和与稳定。“假装”的生活,在历经辛劳的努力之后,终究会成为你前半生梦想的样子,让中产阶级的焦虑症得到治愈。

@纽太普

我三十岁了,有了新婚的妻子,养了宠物犬,正在计划要孩子。我有幸读了比较优秀的高中和大学,身边的朋友们大多与我境地相仿——一份上升期的工作,不错的收入,以及一眼能看到的十年以后,算是加入了中产的队伍。

在我看来,中产的确意味着被捆绑——在财务自由之前,你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支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我们还要在变动不居的社会中要维持“安稳”的生活,需要付出的努力绝不是“得过且过”;车子房子妻子孩子面子,每一样都是束缚。而一场大病就可能让家庭返贫,一笔失败的投资可能会掏空家底,一次不成功的跳槽,可能会让整个职业生涯蒙上阴影。我觉得这也是中产阶级焦虑症能大范围被人讨论的原因,中产并不安稳。

但是我觉得一个人被定义为中产,也意味着这个人在努力奔跑的旅途中,尽心竭力地为自己为家人打造更舒服的生活条件,中产意味着一种向上的力量,值得被肯定和爱护。

@Lilith

我觉得中产阶层大部分人的焦虑不是来自于收入,金钱,而是来自于没有上升的可能。刚毕业的时候,一个月赚三千块,但我不会焦虑,因为我知道,工作几年之后,不是在这家公司升职涨薪,就是跳到另一家公司,收入大增。但现在,有房有车有贷之后,感觉没有太多上升的空间了。自己创业,又怕亏,前怕狼,后怕虎,这就是所谓的中产焦虑吧。

这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计划过一阵把房子卖了,搬回到老家二线城市,收入低一点,没有贷款的压力。这样我的孩子也不置于在激烈竞争的山峰顶端和同龄人拼杀,毕竟山脚和山腰处也有美丽的花朵可以欣赏,也有更多的人会停留在这里和她作伴。

@猫子研

中产阶级都是焦虑的,都希望证明自己。可要证明给谁看呢?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有一位特别喜欢读儒学的朋友,每次跟他说话都特痛苦,因为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很浅薄。

但是我们可以去聊日本当代杰出的作家,可以聊弗洛伊德、尼采,可以谈那些伟大的外国文学。这对于他来说,又是特别无趣和痛苦的。

分开来说,我俩都不是肚子里是草包的货。但在对方的领域我们无遗就是草包。

所以,中产阶级,要证明什么?你总有一方面是在行家眼里是草包。

所以想通这点,根本无须焦虑。

我创造的所有价值,就是为了全方位的完善一个单纯的“我”。当一个人的所有触角和认知全部出发于自我,那么他的目的性和企图性也会特别单纯。

单纯地享乐是极致的,单纯地做一切都是令人陶醉的。所以,中产无需焦虑。

·

·

·

END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们凭什么认定生活会越来越好?
钟布:在美国,有多少钱算富人?
金钱:金钱的真相
谁是中产? | 未来社会最大多数人群的生活写照
我在深圳有2套房,却不得不去开滴滴......
月薪3万的白领PK月入3千的保洁阿姨,谁才是真正的中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