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家 · 知名画家藏身成都小巷做“堂倌”,只为照亮一座城市的回家路

他是知名画家,作品曾被原英国总督彭定康收藏;他是著名媒体人,在《锵锵三人行》评点天下大事;他开了家米其林三星菜馆,被BBC、《时代周刊》广为传播。如今,他藏身在成都一条不知名的小巷子做起了“堂倌”,迎来送往,只求更多人找到回家的路。

崇德里,成都市内的川西民居建筑群,

60 多米长的残巷,

年纪超过川西老院落,

混合着上世纪70、80年代“家属楼”,

形成了这座城市千万条里弄中的一个。

关于这里曾有这一个笑话:

在成都打车到崇德里,

老司机会对你说,

“一个公共厕所有什么好玩的。”

因为崇德里旁边有一个气派的公厕,

那里的“高大上”气氛,

远比崇德里要时尚、耀眼的多。

2012年,一位名叫王亥的画家来到这里,

旅居香港30多年的他,

操着一口七十年代的成都话,

似乎与今天的成都格格不入,

可他一开口就震惊了所有人:

“带城市回家。”

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

王亥对于这片土地有着无限眷恋。

他在这里考入了川美,

成为高考恢复后川美首批学生;

他在这里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全国美展大奖,

从此踏入画坛,成为小有名气的青年画家;

也是在这里他结识太太歌唱家王小琼。

如果不是追随太太移居香港,

或许成都就是他一辈子的家。

所以当落叶归根再回成都时,

他也想找回错过了的30年,

在“老成都”和“新成都”之间找一个契合点。

为了这个目标,

在崇德里的建设中,

他不动一梁一柱,

能保留到什么程度就保留到什么程度。

百年的木质廊柱,

七八十年代的红砖、灰砂石墙面,

以及九十年代的混凝土框架,

和谐地共处在一条狭长的巷道里,

构成过去30多年的成都。

他说:“我们回不到历史,

能保留的只有现状和时间的痕迹。

如果我们不保留现状,

未来就没有历史。”

在王亥手下,

崇德里成了三个部分:谈茶、吃过、驻下。

谈茶是个茶室,墙体刷白,

原木桌椅来自国外一流设计师之手。

谈茶只有三款大盖碗茶,

杯子是王亥自己设计的,

碗结分男女两种,

草结为男,丝结为女。

王亥把“谈茶”

当做一个公共议题讨论空间,

招待学术界、文艺界名家

与普通大众之间对话。

人很多,坐着的站着的,

像小时候茶馆听书的人群。

这种时候,“谈茶”反倒没有茶,

因为王亥觉得,

“大家讨论得热闹,茶就会变成打扰。”

“驻下”是间民宿,

虽然由80年代职工宿舍改造而来,

但12间客房却极具现代设计感。

透过一整面玻璃幕墙望下去,

眼前是层叠错落的坡屋顶,

被紧紧包裹在老成都低矮的居民楼间,

不多的空隙里点缀着三角梅和葡萄架,

抬头的一瞬,鸽群掠过,

“那才是真正的身在一个城市心脏中的感觉。”

“吃过”是一家仅有36个餐位的私房菜馆,

主理人是王亥的太太王小琼。

这里不提供菜单,

只做老成都口味的私房菜,

没有做任何改良,不是新派川菜,

竭力还原古朴老成都的做法。

王小琼,王亥的太太,”吃过“主理人,做得一手成都传统菜。

店里的招牌菜叫:王太太红烧牛肉,

敢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可见王太的信心。

一头牛只要牛胸处的七八斤,

保证肉质的嫩滑;

汤要用头一晚,

就开始炖的老母鸡汤,

还要根据肉的老、嫩程度,

来调整烹饪时间。

王太用全部功力,做的这碗红烧肉,

足够人回味三十年。


“吃过”的菜都由厨师配好,

且每个人菜品都一样,

菜品随季节而变。

有点像吃西餐,

有凉菜、热菜、汤和甜点。

上菜的顺序,也要讲究,

不到吃饭的菜,
你还吃不了米饭。


王太在后面当大厨,

穿着阿玛尼的王亥,

就守在前面当堂倌,

看见客人吃得差不多了,

赶紧通知王太炒下一个菜,

他常说:“我是你的眼,我是你的脑。”

从在香港开办中国第一家私房菜馆

——“大平伙”开始,

到如今,他已经做了近20年堂倌。

彼时,“大平伙”被称为香港的传奇,

它的照片出现在《时代周刊》、《财富杂志》、

英国BBC、《美国国家地理》等各大国际媒体的报道中,

还被授予米其林三星餐厅。

从政界名流到文化名人,

从市井平民到富商大鳄,

能吃到一口王太的菜,

成了香港圈子里,

茶余饭后最津津乐道的谈资。

王亥也成了全香港

最有文化、最细腻、价钱最高的堂倌。

王亥说自己“爱端盘子”,

其实是因为他喜欢“人”,

更爱观察和把握人的情绪。

 “食客们吃什么,由我太太决定,

而食客们吃得如何,则由我决定。”

他喜欢把自家的餐厅叫“作者餐馆”,

王太做菜的细腻鲜香自然是好滋味的基础,

自己则创作了用餐的快乐过程。

“每次送客出门,

一一握手的瞬间最满足。

看到所有人被你照顾得巴巴适适地离开,

真的是开心得不得了!”

这里是他抛开艺术家身份,

真正体会生活的“窗口”。

如今的崇德里是人们口中“成都文化地标”,

受到赞扬与溢美无数,

很多人慕名来到崇德里,

在此追溯自己对于老成都的记忆,

但王亥并不觉达到了他的目的。

从画家、到作家,到媒体人,再到堂倌……

王亥比谁都懂时代对于城市,对于个人影响。

他说,自己是“属于城市中心的孩子”

——从成都到香港,再到巴黎、纽约、

伦敦、东京、台北、首尔……世界各地的遨游,

他的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城市。

至今不会开车的他,

是真正用脚步丈量城市的人,

丈量着一个城市人性的尺度。

每当夜色降临,摩天大楼中的上班族,

便飞快地从现代化的玻璃幕墙中“出逃”,

涌向附近那些道路狭窄、楼层低矮、

人流拥挤却活色生香的城市旧区。

“这就是新城与老城之间的互补,

人们乐于安放自己真实生活的地方,

才蕴含着一个城市真正的活力。”

而不是全盘推翻城市的过往,

拆掉或推掉过去的一切痕迹。

他把崇德里当做“新成都”与“老成都”接口

他在这里等待,更多人来安放自己的真实生活,

等待成都这座城市找到自己的回家路。

·

·

·

END


王亥

画家、作家、美食家、评论家、媒体人、设计师,

创办中国的一家私房菜馆“大平伙”,

 商业地产项目崇德里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本文由正午文化原创转载请注明


加入我们,一起向有情怀的生活迈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亥:从画家到香港私房菜之父
朴适生活,寻隐民宿 | 麻立方拜会成都崇德里
物道|他以开挂的人生告诉你,平凡的人就该认怂
文化回家 王亥,把文创从香港做到成都
去成都,一定要提前预订这家最难订的私房菜
崇德里 | 一个城市的回家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