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设计 · “上海地主”用“九平米的尊严”,复兴老上海优雅、讲究的生活态度


 “一座城市发展的最高标准:是让生活在这的人都有尊严的活着。”


一档旧屋改造节目《梦想改造家》,

让大众认识了很多设计师,

比如青山周平、沈雷、梁建国……

俞挺也是其中之一,

由他改造的“水塔之家”,

一度被网友称为“最魔幻的旧改建筑”。

建于1920年的水塔屋,

面积仅有39平方米,

却生活着祖孙三代5口人,

屋子狭小,厨房和客厅都建在过道上,

采光和通风更是奇差无比。

可就是这间残破的“危房”,

在俞挺的设计下,

竟成了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豪华别墅”,

敞亮的厨房、新中式的客厅,

主卧、次卧、儿童房……

甚至顶楼还有一座小小的花园。

改造完成的时候,

不但房主老任感动得差点落泪,

隔着屏幕的无数观众也被深深震撼到了:

“原来蜗居的日子,还可以过成这个样子。”
但对俞挺来说,

他想做的不单单是改善老任一家的生活环境,

而是要唤醒沉睡已久的“老上海”的生活态度:

生活条件再差,也要活得优雅、讲究。

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拥有同济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博士学位,

曾就职于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

后来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wutopia lab。

卓越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工作经历,

造就了俞挺多面的性格与专业素质:

自信、博学、时尚、严谨、扎实……

甭管他如何学贯东西,

或是获了多少国际大奖,

他都始终坚持探索“建筑与地域、与人的关系。”

俞挺特别推崇“老上海”的生活态度:

“克制的优雅,克制的讲究”,

可如今越来越国际化的上海,

在发展的过程里正一点点失去原有的特性。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设计师,

俞挺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在建筑重塑“上海的态度”

在“八分园”项目里,

俞挺向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上海街道公园表达了敬意。

“八分园”原为一间售楼中心,

经过他的改造,这间小小的四层的建筑里,

有了奇林怪石的中式传统园林,

有了古风朴质的美术馆和民宿,

还有一个生机勃勃的屋顶菜园,

既完美衔接七十年代造园精神,

复活并创新了传统园林,

又让整个空间有了一份克制的优雅和禅意。

可以说,

上海园林的特点:

“小巧中求精致,朴质里含深刻”

被俞挺成功复刻了在“八分园”项目里。

不光在建筑结构和外形上追求“上海态度”,

俞挺也在建筑与人的关系上,

寻求对“上海精神”的复兴。

他说:“建筑对人的意义,

就在于它和生活的相关性。

建筑根本就是,

构筑我们切身世界的各种物质容器,

也是我们融入自然界的堡垒。”

他曾接手一个民宿的案子

业主是一位家住浦东的27岁上海女孩,

为了上班方便,

在静安区盘下一间建筑面积为47.43平方米的老房。

但有一个问题,

如果拿到房子立刻转租,房租可以贴补房贷,

但她就无法离单位就近居住;

如果自住,每月工资抵交房贷后所剩无几,

生活质量必定大打折扣。

经过探讨,俞挺给了业主一个方案,

将这套小公寓设计成两个独立空间,

北间9平米左右的房间用于自住,

南间则变身为可以对外短租的Airbnb。

后来,这位女孩用短租的收入还了月贷,

更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设计的价值不仅仅在创造美好,

更要设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帮助那些挣扎在大都市的人,

给他们机会去更好地面对挑战。”

这个项目的成功给了俞挺一个启示,

他顺势推出“九平米的尊严”,

利用互联网思维,

帮助年轻人改造市中心的微小生活空间,

进而改善他们的生活。

“年轻人在这个城市里感觉不是被抛弃,

不是被忽视,不是被伤害,

有了自己的自豪感和尊严感。

我创造了九平米的尊严,

作为上海人我就能有自豪感。”

思南书局是由思南公馆的25号楼改建而成,这里曾是冯玉祥将军、诗人柳亚子的故居。俞挺利用降调的色彩,将上海人清爽、有分寸和质感融入思南书局的设计。多种色彩是思想上的海纳百川;同一个区域,同一个色彩则是生活态度上保持自我,通过细节处的奇妙构思,成功塑造了一个有历史同时面对未来的上海人形象。

在建筑设计师这个身份之外,

俞挺的名片上还有很多身份,

美食家、画家、作家……

生活中的俞挺是个典型的上海人,

重情趣,讲品味,追求生活质量。

所以,不做设计的时候,

他会走街窜巷探访的美食,

会为建筑杂志撰写专栏,

会画画、写文、办公众号……

甚至还出版了一本名叫《地主杂谈》的书。

虽然他在建筑设计上获得了不少大奖,

但他坦言:

“我到现在也没有在建筑学上,

花超过40%的精神。”

苏州钟书阁,对俞挺来说,读书是探知世界的一种方式,而包罗各种书籍的书店就是一个奇妙的大世界。设计钟书阁时,他便把这种思想融入其中, 利用书台、书架、台阶等实际使用需求,创造出悬崖,山谷,激流,浅滩,岛屿和绿洲,抽象出一个中国传统的山水世界—-新桃花源。

对他而言,

生活是最重要的,建筑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三千世界,

有太多地方值得他去探索、思考。

但反过来

这些引人之处都可以为建筑所用。

他说:“你只要愉悦地享受生活给你的馈赠,

所有的馈赠都可以变成一个点,

进入到你的设计当中去。”

正午文化:作为一名“上海地主”,您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上海人”?

俞挺: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上海的认知只是一种地域概念,认为出生在上海就可以说是上海人,但是在说一些上海的知名人士的时候,比如鲁迅在内的很多人,其实并不出生在上海。按照我母亲对上海的理解,这些人来到了上海,接受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共识,契约共识和生活共识,然后又保留了故乡非常自豪的文化渊源,那么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上海人。反之你即便生活在上海,说了一口上海话,但是你的言行举止都很粗鲁,那你也不能说你是上海人。所以我母亲认为上海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一个地域概念。

正午文化:有人说:“建筑就是要和人文相关,没有人文的建筑其实是死建筑,有人文的地方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和变化。”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俞挺:对,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建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人造物,没有人就没有建筑。所以人的所有活动都是依赖于建筑的,人的社会活动一定会发展出各种各样的高级情怀、情感和文化。你说的人文也是依托于建筑或者建筑依托于人文存在。人最重要的是社会关系,所以建筑是我们社会生活多么重要的载体。

正午文化:现在中国的建筑很难见到精品,甚至不少建筑直接克隆国外建筑,为什么会这样?怎么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俞挺:国外建筑院校毕业的学生,一开始只能在事务所画画图纸,而国内的学生却一心想做大老板,想做大项目。我们看到太多一夜成名和一夜暴富的人,于是大家都来忽悠。时间就是金钱,于是多快好省,大干快上,但越快就意味着省略越多的东西,图纸就会出错,计算就会少,考虑自然不周到,抓到这个活就想着下一个活,自然出不了好作品。其实我一直想说,我们要启蒙的不是平民,而是精英,要让所谓得精英们知道术业有专攻,不是什么都可以凑热闹。影响国内设计质量的更多问题,就是全行业的浮躁状态。

我也浮躁,但我一直在努力斗争,我克服浮躁的办法很简单,读书,游历。读好的书,读有特点的书,读建筑之外的书,比如哲学的书、科学的书,或者一些饮食、旅行之类的。建筑师经常要思考,而且要从建筑之外的生活中得到实践的灵感。没有体验,没有对生活的爱好,怎么去做设计?认识更多的人,可以激发你的想象和做设计的乐趣。你的生活很简单也许并不意味着思维很简单,但它意味着你对很多东西仅仅停留在想象上,没有根。只有在阅尽繁华之后,收容起的简约,你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建筑就是一种communication,它就是一种语言符号,所以设计师必须通过交往来丰富它。

·

·

·

END


俞挺

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同济大学建筑系博士,教授级高工,

东南大学客座教授。

创立wutopia lab设计工作室。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

转载请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上海建筑师的画像
神圣空间:九平米的尊严
最会吃的网红建筑师:你们看到的上海小吃30%都是错的
这个上海人造出了遍布全国的网红建筑,也是最懂吃喝的建筑师
不润,就是不润
转身是一种尊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