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三星学习什么?警惕什么?

向三星学习什么?警惕什么?

邓德隆 火华强/

 

三星谱写了一个神话。1998年,三星负债170多亿美元;2003年,三星销售额超1000亿美元,净利润达到56亿美元。它因此成为亚洲乃至全球企业争相学习和借鉴的楷模,中国的领先企业,更处处透露出再造中国三星神话的宏伟设想。向三星学习些什么?学习过程中又该警惕什么呢?

 

三星涅磐

三星的新生,源自其正确的战略整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顿业务,收缩焦点

三星集团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对业务进行了清理和整顿。三星剥离了钟表、商用车、轿车、印刷出版刊物、娱乐媒体等业务。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公司强弱往往与业务范围和产品数量成反比。这是因为,产品、业务一杂,就无法在受众心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各类受众在作出决策选择时,优选方案往往是在有清晰概念的那一个。无论顾客还是证券分析师,都认为专注于某个领域的企业和品牌更值得信赖。

三星的业务整顿虽然不够彻底,但无疑有了好的回报。三星要想保持其现有的竞争力,还必须把减法进行下去,比如舍弃其亏损的数字家电业务等。

2、差异化定位

三星存储芯片的成功在于和竞争对手实施了差异化,200212月的《Business Week》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道出了此中秘密:“三星存储芯片的成功秘密在于聚焦高价、利润丰厚的利基市场,而竞争对手们大多在大批量生产PC用内存。三星70%的收入来自特种产品,包括为微软Xbox生产的图形芯片,为IBMSUN超级服务器生产内存模块,为掌上电脑、手机和数码相机生产的闪存。就像是三星开了一家百货店,而竞争对手开的是折扣店。”

诺基亚、微软和戴尔的特制订单让三星的芯片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了17%,这使得三星有足够的利润投入研发,在技术上保持领先优势,这在高科技行业相当重要。

三星手机的崛起,也归功于差异化定位。三星手机平均售价高过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据2003TBR 调查,三星手机平均售价为191美元,诺基亚为154美元,摩托罗拉为147美元。三星高档定位的支持概念就是时尚设计。

两个品牌无法在顾客心智中占据同一个概念,也就是说,哪个品牌抢先占领了一个定位,这个定位就只属于它。对于后进品牌来说,跟风是徒劳的,明智的方法就是去占据另一个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定位。这次三星又做对了。

3、战略配称到位

有了定位之后,把企业资源围绕定位进行整合,形成战略配称,就能保持长期的优势,牢牢地占据这个定位。三星在运营方面的工作也不错。

作为存储芯片和液晶面板的全球领导者,三星不断在技术上持续汰旧换新,让竞争对手没有攻击机会。如今三星已是全球DRAMSRAM和闪存的领导者。三星手机也不断推出设计时尚、功能先进的产品,价格上保持高档定位。三星在全球设立了6家手机设计中心,它推出手机新品的速度明显快过诺基亚和摩托罗拉。

为了改变三星品牌在美国的低档形象,三星撤出了沃尔玛等折扣店,进入Circuit City等电器专卖店销售。三星的高端电视机产品售价比索尼还贵,电脑比惠普还贵。事实上,三星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如果三星的家电产品是低档货的话,就不足以支撑三星手机的高档定位。

三星借助奥运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形象。使得很多中国企业误以为TOP是成功的关键。传播对打造品牌非常关键,但是传播的功能在于提供一个传递信息的平台,传递的信息才是真正的核心。在有财力的情况下,TOP不啻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前提是有清晰的定位战略。

 

三星的隐患

虽然三星通过战略调整取得了成功,但是它存在三大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三星很可能会重走由盛及衰的老路。

1技术崇拜

三星现在每年将销售额的8%投入研发,2003年投入高达29亿美元。三星似乎有一种信念:只要技术好,就肯定能战胜竞争对手。

技术是高科技行业的命脉,但绝不是全部。一方面,技术对行业顾客比较有影响力,终端产品生产商往往乐意和技术最先进的厂商合作。另一方面,技术对终端顾客的影响力不大,因为顾客欠缺评判技术优劣的专业能力。

对顾客而言,品牌比技术更重要。顾客心中只有认知,没有事实,而且对品牌的认知具有滞延性,要改变非常困难。如今,三星在技术上绝不落后于索尼,但是纵然在美国投入8亿美元的广告宣传先进技术产品,仍然没能改变顾客对三星品牌的认知,顾客认为三星是“跟风猫”,三星品牌影响力还是不如索尼和诺基亚。

2、品牌迷信

对技术的崇拜,使得三星误以为它是无往不胜的。三星将全力推动自有品牌产品,寄望三星成为顾客购买电子产品的首选。

这只是三星从企业内部看问题的结果。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要做到多方面的领先越来越困难,因为每一个领域都有强大的竞争对手。三星面对的就是那些专家品牌,诺基亚、索尼、戴尔、惠普这些强敌,绝不会坐视三星抢走它们的市场份额。

3、双重身份

三星还有一个潜在的严重问题:当三星全力推动自有品牌产品时,诺基亚、戴尔、惠普、IBM、索尼这些客户是否还会一如既往地购买它的半导体产品?

200410月的《Business Week》上的一篇题为“Samsung Inside”的文章中指出:“三星最大的隐患在于扮演了竞争对手和供应商的双重角色。最终三星是在和客户竞争,这将是灾难,因为客户会对三星失去信任。”

三星已经瞄准了诺基亚的手机全球领导地位,全然不顾诺基亚是三星存储芯片客户这一事实。三星也准备和戴尔终止笔记本电脑代工关系,推动自有品牌笔记本电脑。当三星向客户开火时,台湾的代工企业看来有机会获得更多生意。

 

三星未来战略走向?

今天看来如日中天的三星,如不做出如下调整,其表现恐怕会从此盛极而衰,这正是中国企业在学习三星时要注意的地方。

1继续收缩焦点

三星应该继续整顿业务,收缩焦点,倾力于电子业。金融保险、化工、机械、贸易、建筑、房产、旅游等等都应该独立出去,三星的名字对这些企业没有多少帮助,倒是让人觉得它们不专业。

2、在终端顾客头脑中打造部件品牌

三星可以仿效英特尔,在终端顾客头脑中打造部件品牌。英特尔直接在终端顾客头脑中打造了品牌,使得顾客买电脑先要看是否有英特尔芯片,反控了电脑厂商。同样,三星在终端顾客头脑中也可以打造存储芯片、液晶面板品牌,使得他们购买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机、显示器时,认定是否是“Samsung Inside”。英特尔将芯片推动为选择电脑的重要标准,三星可以把另一个标准界定在液晶面板上。

3、立足高端,避免和客户竞争

三星在数字媒体和数字家电领域发力越大,就越可能失去半导体业务的客户,很可能得不偿失。如果三星的所有产品能立足高端,不但避免和客户直接竞争,而且不断以创新引领品类市场发展,未尝不是一条好路。

4、提供OEM服务

三星在众多产品领域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技术和生产能力,完全可以利用起来为其它品牌做代工。

 

什么才是三星之道?

中国企业一直有个错误认识:三星靠多元化成功。这种观点只看到三星的现状,而忽略它的历史。事实完全相反,三星因为多元化而陷入困境,凭借收缩焦点而重新振作。中国企业从错误认识出发,寄希望于多元化做大规模,从而提高竞争力,这是行不通的。

从战略上看,我们要向三星学的是:实施差异化定位,成为某个品类的领导品牌。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企业的实力相比国际公司悬殊太大,唯有通过聚焦,在一个产品类别中集中所有资源,才有希望获得生存的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寄望格兰仕主导全球微波炉品类,TCL主导全球彩电品类,小天鹅主导全球洗衣机品类。这里要强调的一个词是“主导”,是指要使品牌成为全球顾客的首选,并通过多品牌占据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以此标准看,格兰仕在微波炉品类做得也远远不够。

 

本文原载于《环球企业家》2005年1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商界奇书22条商规
阅读《定位》过程中的名言和思考
“回答所有关于定位理论的问题”
冯卫东:金错刀的“爆品”能爆掉“定位”吗?
未来只有这两种企业能活下来
营销定位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