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课改的一个亮点。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了积极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三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经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课程活动周期

为保证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每三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三、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有序、有效地开展,特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方法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2、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3、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改进我校的课程结构,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

五、课程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区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良渚文化与古代文明、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音乐、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科学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产权经济、组织行为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

(二)社区服务

参加学校或家庭附近所在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内容包括:

1、社区文化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拥属、文娱活动等。

2、社区环境建设:参加社区内力所能及的物质文明建设活动,如环保卫生、绿地领养、社区学校辅导、板报橱窗制作、交通秩序维护及其他志愿活动等。

3、见习社区干部活动:调查社区社情,参与社区规划,提出社区建设合理化建议,体验社区干部工作。

4、志愿者活动:在学校建设的3个志愿者基地,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

(三)社会实践

指广义的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1、校内自我服务性劳动:培养生活技能和主人翁意识,如日常劳动卫生工作、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和值周班劳动(以行政班为单位)。

2、军训: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3、参观和郊游:组织专题的参观考察活动。

4、德育基地活动:充分利用区内的德育资源,建设法制教育基地、历史文化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现代工业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实践活动。

5、社会调查: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环保、社情国情民情等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6、社团活动:参加1-2个校内学生会社团部登记的社团活动或校外合法社团活动。

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 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综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办出学校特色。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利用校内外丰富的资源,按计划有系列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和网络室,充分发挥现有图书的功能,正确引导学生到图书室、上网查找资料;利用好学校花园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探索活动,丰富知识,提高活动能力;引导学生对学校的进一步调查和了解,了解学校的面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宗旨等,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去。

(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学校位于“中华第一县——息县”,有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带领学生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进一步充实校本教材。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要求教师精心修改活动方案、案例,进一步充实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

3、课程实施方案

(1)培训教育。对于初一学生,由于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通过讲座、课堂教学、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2)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3)制定计划。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教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4)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馆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5)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作出处理,如发现还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七、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理念

1、正面评价

在评价中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每一步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和维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通过评价,使学生找到积极的参照点,从而调适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研究和动手实践的水平。
2、重视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经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因此,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发展过程、发展水平上。这就要求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起点,分析和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具体地说,要以学生“自我参照”作为标准,侧重总结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方法”,“还有什么不足”,“以后怎样研究”等。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所起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重视实践活动的过程,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整理与综合、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判断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个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阶段,包括问题提出、立题、实施研究过程、研究结果总结、表达和交流等阶段都可以对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既是对过程的评价,也是过程中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应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应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3、尊重多元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家长、学生及一般人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此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是被积极提倡的。要鼓励并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如: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二)评价内容: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做承担的任务,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作出积极的贡献等。

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中实际表现予以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3、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评价学生对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运用工具、操作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方面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三)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

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考试与观测、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竞赛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如:档案袋评定制:各班建立自己的活动档案袋,保存本班活动所得的资料;学生活动的照片、搜集的资料、体验日记、作品、评价表等。

八、结果评定:

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并组织、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教师、文章摘要、研究成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及出勤情况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开题报告专家评议意见:
课题结题总结报告范例
浅谈校本教研的方法和途径
《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高中学生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德育文化的构建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