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课堂教学之美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体现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主战场。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个主阵地和主战场的作用,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构建一个“美”的课堂。

一、给学生一颗“美”的种子

语文之美,美在语言、美在结构、美在思想、美在意境。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很有意境的几幅画面,(1)枯藤、老树、黄昏时的乌鸦;(2)小桥流水人家;(3)古道、西风、廋马;(4)漂泊天涯孤单行走的人。通过画面,学生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通过让学生观、想、悟,让语文这颗“美”的种子在心里悄然种下。同时教师在讲授这首诗的时候,可以结合作者马致远的生活环境、人物特点来诠释这首诗。这首诗美在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诗有四美:一是美在以景托情,寓情于景。二是美在用众多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孤独、凄苦的旅途。三是美在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幅孤苦、失意的画面。四是美在用中国悲秋的审美情感和体验方式来抒发个人情感。教师在讲授时,还可以结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诗句,让学生体验这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意境之美。

二、给学生一种“美”的体验

“美”的体验可以是眼、耳、鼻、舌、口、心、脑等多种器官单方或多方综合感悟。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个典故,就是通过语言描写和结合耳朵这个听觉器官,把好听的音乐表达得淋漓尽致。

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好听的声音却用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就是用视觉来呈现听觉的绝美,语文里面叫通感。教师在教授时可以根据特定的场合来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让学生尽可能感受到美的那种勃勃生机。再如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美在视觉和听觉的综合体验,虽然直白简洁,但绝不简单。李白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美在一种简洁和心里的主观感受。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达的是对社会不公现象不满的一种凄美等等。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多读多想多悟,让美的体验永驻学生心田。教师可以授人以渔,在学生体验美的过程中进行关键的点拨,让学生更快地学通悟通。

三、给学生一个“美”的思考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或是词不达意。笔者认为要想写出美的文章,首先要有一个美的构思,再有一个美的表达。教师在讲文章构思时,要通过有代表性的事例来拨动学生心中那根美的心弦。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他并不是就事写事,而是通过描写荷塘月色之美来表达出心中的那种颇不宁静之意,对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种担忧。

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借鉴,同时可以通过仿写来练笔,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如在写《祖国在我心中》时,学生可以通过描写祖国的壮丽山河来激发读者的爱国之意,然后通过文明古国、历史灾难、浴后重生、光明前景来表达自己为什么爱国、怎样爱国等,这样文章有了美的立意和构思,写起来自然也就行云流水。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不断接受、体验、感悟“美”,让语文课堂教学美得更有层次感和鲜活感,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朗诵的技巧
语文需要知识教学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注重古诗词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凤头”和“豹尾”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古典诗歌创新性教学方法探究-- 谭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