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师说》谈中小学学习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述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这次仅从文章中摘取一句话,来个“断章取义”,谈谈中小学学生的学习,主要论述科目是数学。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开篇点明了,老师的“作用”。这个”作用”的对象是学生,也就说明学生的问题是“道、业、惑”,站在现代社会的角度,“道”和“业”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对中小学生来说,我们可以理解为“道理”和“学业”,也就是说要掌握一些社会通用规则和常识,并且要把自己的学习搞好,考上理想中的学校。“惑”依然还是那个“惑”,什么时代都存在,不论学不学都有疑惑,差别在于疑惑解决的程度和多少。

对老师来说“升学”是诱惑,能够赢得名和利;对学生来说“升学”是压力,这个压力主要来自于父母,部分来自于老师。在“升学”面前,只有“业”是重要的,只要考出分,管你会不会,不理解就背,逐渐地,“传道”没有了,“授业”变成了“填装”,“解惑”?哪有时间,背去吧,刷题去吧。

看出问了吗?跑偏了!

“授业”重要的是“授”,把课本念一遍,不叫“授”,答案抄一遍也不叫“授“,个人认为:把课本、知识点深刻思考之后,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讲出来,串联起前后知识,并加以引导,才是”授“。对学生来说,就是要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练习,理解知识点,串联起前后的内容,并通过练习,找找做题思路,捋捋做题方法,再用别人能看懂的方式答出来,这就是学会了,这就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这个过程必然会出现各种疑问,毕竟现在所学内容居多是外国人发明总结的,经过翻译,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既没有当时当时那些环境,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也没必要搞清前世今生,能够熟练应用到解题中,就能成为好学生,另外这些知识很大概率以后都用不着。

中小学阶段学生的疑惑大多出现在“文字“上,不会做或者做不对题的原因,深入分析都是题意没读懂,或者根本不知道题目说的是什么。你会发现,当你给孩子读题的时候,他就能做对,自己读题就不行。英语题不会做,都知道查单词,查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用中文写成的别的题目你都读懂了吗?你都能明白意思吗?你都能正确断句,找出文字中隐含的条件和知识点吗?

所以,中小学阶段的重点必须是:概念!

每天都在引入新的知识点,新的概念、定义、名词一大堆,都搞明白了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看到这个名字我需要想起哪些相关内容?比如:实数,为什么叫“实“,”实“的反义词”虚“,有没有虚数?什么叫虚数?不需要知道太深,这些只是个引子,学到后面的知识点才能串起来。再如:绝对值,有没有相对值?”绝对“这个意思的理解和语文中有没有差别?为何要引入这个”绝对“?这些看似无聊的话题,都是在勾起”回忆“,知识的回忆,解题思路的回忆,最怕考试时脑子一片空白,记忆里空空如也,回想不起任何与解题相关的内容,”字都认识,组合到一起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这是普遍现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题读懂了,也知道要干什么,但是不知道用哪个方法,或者说课本上哪个知识点。

学生学的时候这些都是“惑”,都需要“解惑”,提不出疑惑的,老师和家长需要引导如何找出问题。老师和家长讲解的时候,更不要“照本宣科”,知识书上都写的有,自己看的更快,重点要放在“引导”和“理解”上。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最终会发现,所有的课都是语文课,甚至英语也是,语言是相通的,考的全是理解力和知识点串联转化的能力,简单读背的时代早已结束,学好语文才是成为高手的必经之路(以后再写一篇有关语文的,不过有点难)。

其中道理在下面这本书中有提及,《几何的故事:从古巴比伦测量师到达·芬奇》中提到:我们只会算正方形的面积,甚至不会算长方形的面积,更别说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面积的定义就是正方形,没定义别的图形。这段话包含了如何学习的根本思路。抽空会写一篇有关这本书的,把适合学生理解的知识摘出来,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道小学数学题引发的系列思考
史上最全的中小学语文百科知识,连老师都说“错过可惜”了!
高三复习你最好备好三个本
用心读懂学生,提高课堂实效
高三开学需要准备“三个本”
高考地理不难,掌握好基础最重要,回归课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